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策劃書>

挫折教育主題班會課教學設計

學問君 人氣:1.53W

教學目標:

挫折教育主題班會課教學設計

1. 使學生懂得人生免不了要經歷挫折,應坦然面對,挫折所造成的後果不同。挫折能磨練人,挫折孕育着成功。

2. 使學生能勇敢地面對挫折的考驗,培養學生具有積極進取、不畏困難的良好意志品質。

3、 引導學生學會應對挫折的方法、技巧。

教學重點:學會應對挫折的方法、技巧

教學難點:學會用積極的、向上的態度對待挫折。

教學準備:

1、 準備兩三篇有關挑戰挫折的資料,如把生活中的不幸事件當作機會、取得成功的殘疾人的事例等,製成小故事準備演示。

2、 教師反思自己生活中遭遇到的挫折經歷,與學生交流。

3、 準備有關的歌曲:通俗歌曲《陽光總在風雨後》。

4、 讓學生收集自己喜歡的關於人生觀的格言、短文、詩歌等。

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匯入

每一個人的生活道路都是曲折的,都會遇上無數的、大大小小的障礙,這是人生的必然經歷。那麼,當我們在學習、生活、工作中遭遇困境、遭受挫折時,是心灰意冷、怨天尤人、一蹶不振?還是積極面對、吸取教訓、開始新的奮鬥呢?這節班會課,我們要探討的就是如何面對挫折,挑戰挫折。

二、分享歌曲——《陽光總在風雨後》

提出問題:歌曲中的“陽光”指什麼?“風雨”又指什麼?

三、在你的生活中、學習中是否也曾遭遇過這些“風雨”?

挫折的三種類型

四、講故事,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挫折的價值

1、 黎俊騰、李鴻威同學發言

2、 老師小結:面對挫折,堅韌不拔,知難而進,以自信爲勇,以自主爲舵,借磨難激發自己的潛能,爲自己蠃得了精彩的人生。

五、演示四個例子,學生展開議論:他們這樣做對不對?引導學生學會應對挫折的技巧

1、情景聚焦:

2、學生討論、交流(心理透視、正確解決的辦法)

3、 教師小結:積極面對挫折的技巧:

(1)客觀冷靜地分析挫折產生的原因;(如考試失敗可進行歸因分析)

(2)正確認識成功與失敗;(沒有成功就算是失敗嗎?失敗是成功之母)

(3)不逃避也不必責怪自已;(如工作中失誤受批評,不應總想着“怎麼樣才能不出錯”,而應想“怎樣才能把工作做好”。)

(4)尋求克服挫折、解決危機的有效途徑;(如制定改進某學科學習的具體措施)

(5)增強心理承受力;(如勝不驕,敗不餒,寵辱不驚)

六、老師講述自己面對挫折的事以及如何去應對挫折

七、老師小結:

“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同學們,你們每一個人都擁有一條色彩斑讕的人生道路,那是你們的過去,也是你們的將來。每一種顏色都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用心去創造更加豐富的色彩,生命會因此而精彩。

八、全班齊唱《陽光總在風雨後》

【案例】最大的寶藏

沙特有一個位25歲的姑娘長得很美麗。可是她不明原因地“啞”了20年。多方醫治無效。一天,媒人領來一個比她大25歲的醜老頭子,姑娘的父親逼她嫁給他,一急之下姑娘講出了20年來第一句話:“我寧死也不嫁給他!”姑娘的啞症不治而愈。

中國《醫部全錄》記載:明朝年間,某地一姑娘得了一種怪病,打哈欠後兩上肢再也放不下來了,家人只好請來郎中診治。只見郎中看着病人說,治這病必須用艾葉炙肚臍下的丹田穴。說完,就動手去解姑娘的裙帶,姑娘羞得忙用雙手來護,不知不覺中兩個上肢都放下來了。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屬於醫學範疇的事。但這對人生不無啓迪。一個人只要處於一種特定的環境氛圍中,然後給人以一個刺激,往往會激起人體內潛在的一種神祕力量,使原先的症狀徹底解除。其實許多研究人類潛力的科學家都曾指出人的能力有百分之九十處於休眠狀態未曾探測開發。有部分專家甚至表示其實人的能力有百分之九十五都尚未被用於生活、工作中。

人是極容易安於現狀的我們的惰性是阻礙進步的最大障礙一旦走入這個死巷,就很少能夠出來。有的人終其一生也不知道自己的潛能到底有多大。假如我們多給自己一次嶄新的嘗試多一點勇氣多一些勇往直前的幹勁或許你會發現一個全新的自己。你不但能做而且能做得很好。

5、學會人際交往和寬容

人是社會的人,交往是人生髮展的內在需要。當一個人的交往需要沒有得到滿意時.就會情緒低落,甚至會產生孤獨、空虛、抑鬱、自卑和恐驚等不良心理,嚴重的會在行動上表現出自我封閉、逃避現實、自暴自棄,或與外界衝突、對抗,甚至喪失生活的信心和勇氣。處在青年期的大學生,這種交往的需要更加強烈。許多同學都有這樣的體會,與朋友在一起共同從事一項有意義或有趣味的活動,

可以放鬆緊張的情緒,可以集思廣益、獲得啓迪,可使人變得輕鬆、痛快、效率倍增,可使生活豐富多彩。正如美國聞名心理學家羅傑斯所說:“只要能夠創造真誠相處、互相理解和彼此尊重的氣氛,就會出現奇蹟。人人都可以由僵化變爲靈活.由靜態變爲動態,由依靠變爲自主,逐步實現自己的全部潛能。”培根則說:“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訴,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善於交往的人,常常是健康、快樂和成功的人。在人際交往中,人們的自信心往往會不同程度地受到他人評價的影響,而各種各樣的心理障礙又往往與自信心的不足有關。因此,在交往中保持自信心,學會不過分在意他人的評價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一個人的自信心只能透過他人對自我的肯定來建立,那他不僅沒有真正的自信心,而且在遇到困難時也很容易動搖。一些大學生之所以在人際交往中缺乏自信,往往並非真正缺乏能力,而是因爲對他人的評價太敏感、太在意。而是因爲對他人的評價太敏感、太在意。他們常常被別人的評價所束縛,以至於不能清楚地思索、自如地表達,在人際交往中縮手縮腳。因此大學生應學會對自我和他人的評價作全面、客觀的分析。培養起真正的自信。

寬容不僅是一種美德,也是交往成功的重要保證和心理健康的表現。寬容既表現爲對他人的寬厚容忍、不斤斤計較,也表現爲對自己的悅納包涵,不過分苛求。悅納自己、悅納他人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則。

6、適當的自我定位

自卑、自負、爭強好勝、相互攀比、盲目競爭都是不恰當的自我定位。大學生要盡力避免。這樣既有利於自身發展,又有利於心理健康。此外,不少大學新生都有一個不好的習慣,就是同一時間想做很多事情,彷彿同一時刻有許多事情壓到自己頭上,等着去處理、去完成。這是造成心理緊張、焦慮、煩惱的一個重要原因。一些新生常常感到自己有許多東西要學,有許多事情要做,但又不知從何入

手,內心焦慮不安。這是一種有害於心理健康的不良習慣。當我們面對一大堆的事情會感到緊張、憂慮和焦慮,這種感覺不是因爲學習、工作引起的,而是因爲我們的心理狀態造成的,其原因在於“我應當一下子把事情幹完”的想法。事實上,我們一次只能做一件事。如果我們不貪多求快,把自己的注重力集中在手頭正在乾的事情上,踏踏實實地一件一件地去幹,就會感到輕鬆、充實,不再會有倉促和焦慮,而且可以把每一件事情幹得更好。(角色放棄)

7、善於疏泄情緒

從心理衛生的角度講,過分壓抑自己的情緒,尤其是不良情緒,只會使情緒困擾加重,不利於心理健康。而適度的疏泄可以把不愉快的情緒釋放出來,從而使緊張的心理得到放鬆。但要留意適度,否則既影響了自己,又損害了別人。

【案例】清點生活

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種不起眼的動物叫吸血蝙蝠。它身體極小,卻是野馬的天敵。這種蝙蝠靠吸動物的血爲生,它在攻擊野馬時,常附在馬腿上,用鋒利的牙齒極靈敏地刺破野馬的腿,然後用尖尖的嘴吸血。無論野馬怎麼蹦跳、狂奔,都無法驅逐這種蝙蝠。蝙蝠卻可以從容地吸附在野馬身上,落在野馬頭上,直到吸飽吸足,才滿足地飛去。而野馬常常在暴怒、狂奔、流血中無可奈何地死去。動物學家們在分析這一問題時,一致認爲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是微不足道的,遠不會讓野馬死去,野馬的死亡是它暴怒的習性和狂奔所致。

【課堂提問】野馬的死亡對於我們有什麼樣的啓示?(請2-3個學生回答)

【案例評析】野馬面對小小的挫折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而是一味地暴怒、狂奔,結果導致了自己的死亡。大學生在面對挫折時,要學會理性、樂觀的看待,要學會適度宣泄,不要放縱自己的不良情緒,否則,影響自己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