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策劃書>

小學主題班會教案範文集錦10篇

學問君 人氣:2.54W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主題班會教案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主題班會教案範文集錦10篇

小學主題班會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讓學生了解文明禮儀的知識,瞭解文明禮儀都包括哪些方面:

(1)語言上講文明 (2)行爲上講規範(3)生活中講衛生

(4)活動中講參與 (5)集體中講團結(6)待人上講禮貌

(7)處事上講謙讓 (8)時時處處講安全

2、引導學生自覺遵守“守則”和“規範”,養成一個合格中學生的文明習慣以實際行動繼承中華民族的文明禮儀傳統。

教學準備:

1、 提前佈置主題班會內容,選出主持人,主持人準備好講稿,叫同學們查閱有關文明禮儀的相關知識。

2、 叫同學們結合校園中文明與不文明的現象做好發言準備,說明班會基本的流程,並把全班分成五個小組,安排好小組長。

3、吩咐班幹部設想好班會課時課室的佈置情況,找好與班會相關的資料。

教學目標:

透過本次主題班會使同學們認識自己的行爲習慣,意識到文明禮儀的重要性,並在生活與學習中不斷學習應用和改進,做一個表裏一致,內秀外美的文明中學生。

教學流程:

宣佈“文明禮儀”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一、班長講話

同學們,中國自古就是講究一個禮儀的國度。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爲規範,是表現對他人的尊重和理解的過程。那作爲小學即將畢業的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呢?首先,衣冠端正、舉止文明、遵守

紀律、生活儉樸,是對同學們的起碼要求。同學們應該保持天生的自然美和質樸美。其次,同學們要注意語言文明,不說粗話、髒話,不在公共場所大聲喧譁。同學們在和自己的老師、同學、朋友、家人交往時要有禮貌,要懂得尊重他人,還要待人真誠,做到誠實守信,因爲這些能夠體現出你的素養,體現出你對別人的尊重。

同學們,禮儀強調的是“尊重人本”,想讓他人尊重你,你首先要尊重他人,陋習圖的是一時之快,丟的是自己的人格和尊嚴,所以我希望每一個同學都能養成良好的文明行爲習慣,爭做文明好學生。

二、觀看文明禮儀教育片第一節《儀表舉止》(老師播放)

三、介紹文明禮儀知識:

坐姿禮儀:

優雅的坐姿傳遞着自信、友好、熱情的資訊,同時也顯示出高雅莊重的良好風範。給大家介紹幾種坐姿,請一位同學示範,一位講解,其他同學可以跟着做。

站姿禮儀:

優美的站姿能襯托出一個人的氣質和風度,站姿要挺直、舒展、線條優美、精神煥發。給大家介紹幾種站姿,請一位同學示範,一位講解。

走姿禮儀:

無論是日常生活中還是社交場合,走路往往是最引人注目的形體語言,也是最能表現一個人的風度和活力。請一位同學示範,一位講解。

四、交往禮儀

一人講解,幾個人表演

1、不要言而無信

2、不要惡語傷人

3、及時溝通,消除彼此矛盾。

4、不要隨便發怒。

5、不要叫人外號。

五、交談禮儀

1、介紹交談慣用語:(兩個人表演)

電話禮儀

(兩個人表演)

六、文明禮儀

我們要規範自己的言行,更加註重文明禮儀.

1、從我做起

我的文明禮儀從校園做起,校園文明禮儀從我做起。

校園文明禮儀是爲維繫校園正常秩序而要求廣大師生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規範良好的禮儀,有利提高自身的修養,改善人際關係,淨化校園風氣。

2、分組介紹

在學習弘揚文明禮儀的過程中,我們班,分三個小組展開了討論和研究

第一小組:同學之間的文明禮儀第二小組:師生之間的文明禮儀第三小組:校園活動中的文明禮儀

六、交流感受和想法。

七、班主任講話

宣佈主題班會結束

小學主題班會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 透過互動交流對疫情的感受、看法、建議等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釋放學生的緊張、害怕等不良情緒。

2. 說一說心中的抗疫英雄人物是誰?演一演他們的事蹟。

3. 想一想:如何從點滴小事做起做到自我防護?

教學重點:

1.如何做到自我防護。

2.釋放壓力積極面對疫情。

教學難點:

演一演英雄事蹟,想一想小學生的責任是什麼?

課前準備:

學生:做拍手遊戲。

教師:關注學生情緒。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同學們:20xx年春節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春節,面對新型冠狀肺炎疫情,你害怕嗎?

指名回答。

教師總結:新型冠狀肺炎主演透過空氣飛沫傳播,人人戴口罩 不串門 不聚會等。

二、互動交流:

同桌交流:寒假期間面對疫情自己的感受、看法、建議。

教師指名上臺講一講。

同學們:大家透過互相交流、訴說,現在你的心情有沒有變化呢?

指名大聲回答。

教師小結:只要我們做好自我防護,比如:勤洗手 戴口罩 不聚會 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聽家長的話就一定能做好自我防護,遠離疫情。

三、展開交流:

在防疫期間你最佩服的抗疫一線英雄是誰?說一說他的事蹟。

指名說。

誰願意來演一演英雄人物的某個動作、表情、或者某個感人的瞬間?

指名上臺演一演。

學生評價

提問:作爲小學生怎樣做好自我防護呢?

指名說。

學生記筆記。

齊讀記錄內容。

四、教師總結:

五、學生反思:作爲小學生心中的責任是學習。

六、拓展。

小學主題班會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與人相處的學問,使學生懂得與人友好相處的重要性。

能力目標:初步學會基本的交往原則和交往技巧。

情感目標:讓學生體驗與人友好相處的快樂。

二、教學準備:

1、課前調查本班同學的交往情況,蒐集典型案例,以備上課時用。

2、選擇一些與課文相關的漫畫

3、準備有關友誼主題的配樂詩朗誦。

三、教學時間:2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

師:今天我們的教室真乾淨啊!能告訴我昨天的值日生是哪幾位嗎?(表揚)

師:剛剛被表揚的幾位同學,能告訴大家你現在的心情嗎?(活動)

(二)談感受

1、前後座的四人分爲一組,每人說出三次自已被表揚的經歷和當時的感受。

2、老師在各組選出一名同學向全班同學陳述。

(三)互相讚美

1、同座位兩人一組,每人回想可以讚美對方的三處,依次寫在小紙條上,寫上自已的名字交給老師。

2、老師將紙條收齊後,打亂了放在一個大信封裏,隨機請同學上來抽取其中的一條,大聲地讀給全班同學聽。

3、請被讀到的同學向大家說自已被讚美的感受和感謝。

(四)讚美他人

1、請每位同學找出生活中三個讚美的對象,比如爸爸媽媽,老師,同學,鄰居等,回想他們身上值得讚美的地方。

2、向老師說出自已準備讚美他們的時間和方式。

(五)理解課題

師:剛纔許多同學體驗到了讚美,也向別人表達了讚美,相信大家感受到了讚美的力量。現在請大家想一想:我們課本上的課題“送人玫瑰手指留香”的意思是什麼?

(六)朗讀短文《讚美的力量》

1、請一位朗讀好的同學起來有表情地朗讀《讚美的力量》。

2、思考討論:要不要讚美他人。

哪些同學有了自已的答案?全班交流。

(七)辯論表演

1、請持有相同觀點的同學自動組成一組,進行小範圍的辯論表演。

2、請全體同學爲辯論雙方打分。

(八)閱讀文章《孤獨的小美》

1、請同學閱讀《孤獨的小美》。

2、師問:你們有沒有過類似的情況?你自已或周圍同學的?

3、角色互換:師問:假如你是小美,你準備怎麼辦?(收集金點子)

4、師總結:我將同學們的金點子彙總起來,想辦法透過課文的編者交給小美,好嗎?

(九)讚一讚

1、請每個同學找出自已在班上交往最少的同學,想一想原因是什麼?

2、繼續想一想,這些同學身上有什麼值得讚美的地方?

3、在課堂上向這些同學說出自已的讚美。

(十)設計最佳方案

1、閱讀課文中的“噓,千萬別......"

2、組織學生回答課文中的三個問題。

3、選擇討論較好的幾個小組起來回答。

4、以無記名投票的方式選出最佳方案。

第二課時

(一)師出示漫畫或請同學表演事先準備好的小品。

1、師問:像他們這樣與人交往會獲得友誼嗎?爲什麼?

2、完成課文第31頁上的選擇;請部分同學說說選擇的原因;請其他同學進行評價。

3、完成課文要求的遊戲,組織同學兩人一組。

(1)你說我聽。

(2)我說你聽。

(3)雙方在聽的過程中,可以模擬兩種不同的聽法;認真的耐心

的和不認真的。

(4)給對方作爲聽衆的角色打分。

(二)學習美文《聽的藝術》

1、請一位同學朗讀課文“你會聆聽嗎?”中的美文《聽的藝術》。

2、組織討論:我們在做聽衆的過程中要注意什麼?

3、教師總結,補充同學們關於聽的藝術。

4、小結:

播放有關友誼的配樂詩朗誦,讓同學們再次學會聆聽。

(三)播放歌曲《朋友》。

1、請大家跟着錄音機一起哼唱《朋友》;

2、請一些同學說說歌詞的意思。

(四)學習美文《一羣光頭男孩》。

1、集體閱讀“全在真情付出”中的美文《一羣光頭男孩》。

2、討論思考:

(1) 爲什麼學校裏會出現一羣光頭男孩?

(2) 你能想到這樣的真情付出的方法了嗎?

(3) 遇到類似的情況,你能像文中的男孩們一樣以實際行動獻出

真情嗎?

(五)朗讀《神奇的“心靈創可貼”》

1、請一位同學有表情的地朗讀《神奇的“心靈創可貼”》。

2、請同學回憶讓自已感動的事情,並說出來給大家聽。

3、舉辦一次以“真情到永遠”爲題的小型徵文活動。

(六)小結:

找一找,自已周圍有哪些需要幫助的同學?自已的力量如果

不夠,試着約請其他同學共同商定友情幫助的方案。

五、課後反思:

小學主題班會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讓學生認識到講衛生的好處。

2、讓學生了解什麼是流感。

3、讓學生學會如何預防流感。

教學重點:如何預防流感。

教學難點 :流感的症狀表現及流感的預防方法。 教學方法:講述 、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課題匯入

冬季是呼吸道傳染病高發的季節,學校是人羣高密集場所,且學生是抵抗力較弱的羣體,因此,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是比較容易入侵的,所以同學們要做好預防的措施。

二、引導學生認識什麼是流感

流感全稱爲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流感病毒有甲、乙、丙三型。

三、流感與普通感冒有什麼不同及如何傳播

流感與普通感冒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而我們平時講的感冒,多是指普通感冒,俗稱“傷風”,其特徵是:病因複雜多樣,包括多種病毒、支原體和少數細菌等,都可以引起感冒。感冒每次發病可由不同的病原

引起,所以有些人一段時間內可以反覆多次患感冒,但一次流感流行通常爲同一種流感病毒引起,患過流感或注射過流感疫苗的人通常短期內不會反覆患流感。

在症狀方面,流感常表現爲嚴重的呼吸道症狀並容易引起一些併發症,而普通感冒症狀輕微,多以咽痛、咳嗽、鼻塞等呼吸道症狀爲主。

普通感冒的病原多達百餘種,無法控制疫苗進行特異性的預防;流感可根據引起的流感病毒的種型,注射相應的疫苗得到有效預防。

流感的傳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隱性感染者,流感以空氣飛沫直接傳播爲主,也可透過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透過手間接傳播。人羣對流感普遍易感,病後有一定的免疫力,對同一型的流感免疫力可維持較久,對同一亞型的變種間也有交免疫力,但維持的時間不長。由於流感病毒不斷髮生變異,故可引起反覆感染髮病。流感全年均可發病,以冬春季節多發。

四、流感如何預防

流感爲乙類法定報告的傳染病。隔離病人是減少傳播的有效途徑,隔離期爲1周。流行期間儘量少去公共場所,室內注意通風。公共場所可用1%漂澄清液或3%過氧乙酸噴灑,也可用食醋燻蒸。病人的用物可曝曬2小時或煮沸消毒。流感可透過注射疫苗預防,尤其適用於老年、嬰幼兒和體弱多病者。

流感的預防措施有(討論後總結):

1、勤開窗戶,保持寢室、教室的空氣流通。每天通風至少2

次,每次不少於20分鐘。保持居室的清潔衛生。

2、注意防寒保暖並勤曬被褥。

3、注意個人衛生,要勤洗手,常用冷水洗臉,不隨地吐痰、不隨便擰鼻涕以減少空氣飛沫傳播流感病毒。

4、加強體育鍛煉,積極參加課外活動,提高耐寒能力,增強體質。

5、飲食合理,多吃蔬菜水果,多喝熱開水,少吃辛辣油炸食物。

6、勞逸結合,睡眠充足,不要熬夜。

7、若有鼻塞、咽痛、發燒、頭痛等上呼吸道症狀時,要及早就醫。

8、儘量少到人羣擁擠的公共場所。

9、學校應加強晨檢,發現流感病人要及時隔離和治療,以減少傳染源的存在。

10、及早做好流感疫苗的預防接種工作。

五、建議同學們應該怎麼做

1、注意衛生的保潔;

2、注意宿舍的通風;

3、課後加強鍛鍊;

4、注意早晚溫差變化,做好保暖;

5、感覺身體不適馬上就醫;

6、多喝水。

六、小結

預防流感,注意衛生;流感可怕,但可以預防。

小學主題班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透過新童謠的傳唱,讓學生充分感受童年的樂趣和美好。

2 、透過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生活的激情,並且善於積累和運用童謠。

3 、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思維應變能力。

活動準備:

鼓勵學生收集童謠資料。

參加人員:

二年級全體學生

活動地點:

本班教室

活動時間:

20xx年5月10日

活動形式:

唱歌 朗誦

活動過程:

一、老師談話

同學們,我們都是兒童,兒童的世界是精彩的,在生活中老師常聽到孩子們說一些順口溜的話,其實,這就是童謠,今天,我們大家一起來說說,唱唱我們的心裏的童謠吧!

二、主持人宣佈:

二年級童謠傳唱大聯歡現在開始!

1、老師:今天,你們都是歌唱家,我相信你們都能行,請全班同學一齊朗誦《我能行》。

2、張銳:我們的學習是從點滴積累的,請欣賞《看報紙》。

3、張雪:我們是**的好寶貝,請欣賞《烏鴉媽媽叫娃娃》。

4、張銳:學習中,我們要學會愛護自己的眼睛,請聽《愛護眼睛》。

5、張雪:釣魚是我們童年的一大樂趣,請欣賞歌曲《小魚簍》。

6、張銳:祖國是我們大家的媽媽,讓我們一齊朗誦《祖國》,以此來表達我們對祖國的愛。

7、張雪:**的愛是無私的,請欣賞《小小搖籃曲》。

8、張銳:請欣賞王路敏帶給大家的《蝸牛與黃鸝鳥》。

9、張雪:歌曲和童謠訴說了我們的心聲,下面請欣賞繞口令

10、張銳:我們歡迎張雪和張軍比賽讀繞口令。

11、張雪:英雄是我們的偶像,請欣賞《英雄出少年》。

12、張銳:請欣賞《北京的金山上》。

13、張雪:請咱們班的男生表演《大家來勞動》。

14、張銳:我們最喜歡到野外去郊遊,請欣賞《郊遊》。

15、張雪:男生最調皮了,我們請男生來個《交通規則要記牢》,提醒他們調皮時注意安全。

16、張雪:我們最盼望過新年了,請欣賞《過新年》。

17、張銳:我們生活在這樣的社會大家庭裏,是幸福的,同學們,假如你幸福的話拍拍手吧!

全班表演《假如幸福的話拍拍手吧》。

18、小結:同學們說的好,唱得也好,時間允許的,全班同學做一個傳球遊戲,違規者,給大家表演一個節目。

活動小結:

今天咱們班開展的《童謠傳唱大聯歡》,孩子們表現的都很積極,大家用不同的形式說出了我們的心聲,描繪出了彩色的童年。那麼,在以後的學習中,老師希望你們能象今天這樣以很高的積極性面對,就像童謠中所說的,我們用自己的雙手打扮出更精彩的童年。有信心的,有勇氣的,能夠相信自己做到的孩子請大聲和老師說三次:“我能行!我能行!我能行!”

小學主題班會教案 篇6

主題:

友誼在我心中

說明:

對朝夕相處的孩子來說,孩子們真摯的話語、動情的傾聽,拉近了同學們之間的距離,化解了曾經的矛盾,更多地想到了他人對自己曾經的點滴幫助,學會了感恩,讓同學們在歡聲和笑語中學會了如何與人相處,明白了理解和寬容是友誼的真諦,也使學生知道如何積極主動地關心、幫助別人,樂於接近周圍人,做個受大家歡迎的人,與他人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一、活動目標:

1. 透過活動,增進學生的彼此瞭解,幫助學生了解認識同學之間和睦相處的重要性;

2. 懂得關心別人、將心比心的人際交往常識;懂得團結互助,友誼之花纔會開放得更加燦爛。

3. 促進同學團結,促進學生身心發展。

4. 在班集體建設過程中,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培養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精神,建立集體觀念。

環境:

學生圍圈坐

二、活動準備:

1. 椅子排成圓圈。課室適當佈置得輕鬆歡樂,黑板上寫“友誼在我心中”四個大字,並配些圖畫。

2. 幻燈片。

3. 課前組織學生收集有關友誼的名言,組織學生排演有關

小品。

三、活動過程:

(一)開場

甲:一棵茁壯的小樹苗,從小要把根扎正。

乙:一個懂事的孩子,從小要有美好的心靈。

甲:集體中怎樣生活,

乙:同學間怎樣相處,

合):我們都應該弄懂。

(合):我們都是集體的一員,有時並不真正清楚自己和集體的關係。

乙:如果人人都自私自利,班裏將會冷酷無情。

甲:如果人人都獻上一份愛心,班裏將會充滿陽光。 合:《友誼在我心中 》 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甲:同學們,我們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在我們的班會開始前,請和你的最要好的朋友坐在一起,一起感受我們班會的精彩。(放《朋友》音樂開場。)

(二)乙:請中隊長講話:

親愛的同學們,在學習中,在生活上,我們每個人都可能遇到困難,都需要別人幫助。所以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互相團結。"人心齊,泰山移"。只有爲了一個共同目標,大家團結互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能把事情辦好。我們全班同學在一起生活學習;兩年多了,有些成爲了好朋友,有些卻沒說過幾句話,你受同學歡迎

嗎?你會和同學交往嗎?透過今天的活動,相信大家會對這些問題有一定的瞭解,一定會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的。

(三)(乙):今天,我們的活動就從《三個和尚》的故事開始吧。

動畫片《三個和尚》片段。

甲: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想?(請同學回答3--4人)

(四)下面請看詩歌表演《團結力量大》

(五)甲:我們在與同學、與朋友的交往過程中,難免會有一些摩擦。如果不謙讓,就會影響團結,影響學習。這個時候該怎麼辦呢?請看兩個短劇。

(小品1:坐在後面的某位同學,課上向前推桌子擠了你的椅子,兩人你推我擠,打了起來,還撕破了作業本。

小品2:排隊集合時後面的同學擠了前面的同學,結果兩人大吵起來。)

甲:“遇到這種情況,如果我們能將心比心,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想一想,也許結果會不一樣,大家看...他們來了(短劇中的演員換位,繼續表演。)

乙:“爲什麼換種想法,換個‘位置’,結果竟會有如此大的變化呢”(請大家討論,隨意發表意見。)

合:只要我們能多爲別人想一想,很多問題或矛盾都很容易解決的,並且還能增進雙方的友誼呢。

(甲):我們生活在學校這個大集體中,和同學們朝夕相處,

友誼在我們心中生根、發芽,下面我們來聽詩歌聯誦——《真正的友誼》。

乙:一條金色的紐帶,把我們一顆顆水晶般透明的心緊緊連在一起,下面請帶着你的朋友來聊一聊。說說你們爲什麼能成爲好朋友,或朋友之間一些難忘的事,並接受大家的祝福。(大約3-4對朋友)

乙:請聽歌曲《找朋友》

(六)甲: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適度讚美別人,不僅能使自己進步更快,同時會增進我們之間的友誼,這樣我們就能獲得更多的朋友。請同學們自由發言:指出在班中你最想讚美的同學,你想對他說些什麼呢

(七)甲:身體的接觸可以拉近人與人的心理距離,有利於增進同學間的融洽,對朋友的信任可以對你有很大的`幫助 ,你對朋友在他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給與的點滴相助會對他產生不能忘卻的記憶。生活中、學習中,我們需要的正是這樣的牽手。下面我們進行一個小遊戲:信任走。

(放歌曲《永遠是朋友》)

(八)效果檢測:

你曾經與誰有矛盾?你錯在了哪兒?今後怎麼做?

乙:請輔導員老師講話:

同學們,人的一生有許多感情是很寶貴的,其中之一就是“友誼”。著名科學家培根說:“友誼能使快樂倍增,使痛苦減半。”李白

也告訴我們,桃花潭水儘管有千尺深,也不及朋友的情誼深。所以同學們,請敞開你的心接受友誼吧,請交出你的心珍惜友誼吧,你將會獲得無比的幸福和財富!請記住:友誼之光如同熒光,周圍越黑,顯得越亮!祝願你們和你們的朋友,從現在起能手拉手,心連心,爲創建和諧、美好的班集體做出自己的貢獻。這樣我們的班級一定是溫暖的,一定是團結的,你也會在這樣的大家庭中快樂地成長,成爲人人喜愛的人。!下面老師有個小小的建議,請我們的同學們換換座位,坐在曾經和你發生過矛盾或者是經常發生矛盾的同學坐在一起,我們一起感受一下,這位同學曾經對你有過什麼樣的點滴幫助,你最想對他說什麼。

(感恩的心,手牽手)

乙:請來賓講話。

合:讓我們在一曲《友誼地久天長》中結束我們的主題班會。(齊唱)

小學主題班會教案 篇7

活動目的:

自律的宗旨爲“自愛、自省、自控”。透過本次班會加強自律,讓學生從小培養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健康的人格,爲祖國、爲人民、爲自己的將來奠定良好的基礎,爲未來撒下陽光、雨露和希望。

活動過程:

一、開場白:

大家都知道我們這一次班會的主題是“自律”,那麼誰能說一說自律的含義呢?(透過舉手發言,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得到正確的答案後)對,我們要做一名優秀的小學生,就必須能夠做到自律,自律的宗旨“自愛、自省、自控”。希望同學們能透過本次班會加強自律,從小培養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健康的人格,爲祖國、爲人民、爲自己的將來奠定良好的基礎,爲未來撒下陽光、雨露和希望。

二、宣佈開始:

五年級一班“自律”主題班會 “讓花兒在自律中綻放”,現在開始。

三、演講開場:

現在有請張昕同學來爲我們講一個故事,題目是《周恩來的故事》:1913年,15歲的周恩來,以優異成績考入天津南開學校。在天津,他見到洋人、軍閥任意蹂躪中國人民,心裏充滿了憂國憂民之惰,痛感改造中國、改造社會的必要。爲了長大後能夠報效祖國,他嚴格規定自己要做到五個"不虛度":讀書不虛度,學業不虛度,習師不虛度,交友不虛度,光陰不虛度。他在學校四年,不折不扣地履行對自己的要求,得到了全面的鍛鍊,嚴格自律的良好品質也從此堅持下來。在1943年,他又寫下了《我的修養要則》七條,規定自己加緊學習,努力工作,要有創造,發揚長處,彌補短處,遵守紀律,聯繫羣衆,與一切不正確的思想意識做鬥爭,保持合理的生活規律。新中國成立後,

他身居高位,始終不放鬆自己的修養。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是周恩來一生修養和自律的實際要求。

四、故事提問:

聽完這個故事,我們不禁要提出幾個問題:

1、增強自律能力與個人心理品質的完善和健康人格的培養;有什麼關係呢? (2-3人回答)

2、我們應當怎樣學會自律?

3、自律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好處?

五、說說身邊自律的人:

剛剛我們聽了偉人的自律故事,那麼我們身邊有沒有自律榜樣呢?請同學們暢所欲言(請幾位同學發言)。現在大家有了心中的榜樣,那麼你們心中的理想的自我形象是怎麼樣呢?請分組討論並回答。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幾位同學爲自己設計了幾個理想的自我形象。

六、設計自我形象小結:

看過了一個又一個同學所描繪的“自我形象”,在進行心與心的交流的同時,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們都擁有自愛的精神。自愛,不僅僅是愛護我們的外在形象,維護我們在他人心中的地位,更要求我們維護、塑造自己的內在的美。但是,人人都懂得自愛了嗎?看,某地又發生了一起交通事故。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小品《事故》。

七、小品小結:

在剛纔的小品中,我們看見A同學因爲貪圖一時的方便,而走上機動車道,結果造成一起“車毀人亡”的惡性交通事故,在當今的社會中,這種情況也是屢見不鮮的,我們要從中吸取教訓,自律,自珍,自愛,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

九、班主任總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的班會主題是自律,一直以來,我們班級存在着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我覺得我們的同學是非常可愛的,你們團結活潑,有良好的集體榮譽感,是些很有感情的孩子,在我們班集體的活動中,大家所

表現出來的團結向上、奮勇拼搏、不斷進取的精神令我非常感動。

但是我們是否存在着不足之處?剛剛同學們告訴我自律的宗旨是“自愛、自省、自控”,好,請同學們自我反省一下自身存在着問題,哪些同學能勇於表述。這些問題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樣的危害呢?這些不自律的行爲,雖然有的只是小節,但長此下去,習慣就會成自然。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要時時反省自己。人之所以要學會自省,因爲人不可能沒有缺點和過失,而這些不僅影響了自己,也影響了他人的成長和進步,甚至給社會造成損失。因此我們要在虛心聽取別人的批評意見的同時,時時反省,儘快改正缺點和錯誤。自律還善於自控,對自己進行自控,就是對自己監督、引導和催促。自律既然那麼重要,要怎樣養成自律的習慣呢?

自律離不開平時一點一滴、一步一個腳印的長期的學習和磨練,還要用自律的基本方法,對“榜樣法”偉人可以作爲榜樣,那麼我們的身邊同學也可以作爲榜樣,“慎獨法”是不容易做到的,就是一個人在沒有別人在場和監督的情況下,也能夠嚴格要求自己。

你們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願我們春天播下希望的種子,秋天碩果累累,願花兒在自律中綻放。

小學主題班會教案 篇8

一、背景描述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這是一個團圓的日子,但我所任教的班級是寄宿性質的,學生寄宿在校,中秋節也在校度過。早在幾日前,就有學生向我提出能不能在中秋之夜賞月,又有學生在日記中流露出思念的情緒。如丁威在日記中寫道:“又是一箇中秋節即將來臨,回想起在家的日子,和爸爸、媽媽一起看電視,一起‘工作’,一起外出??太多太多的一起。今年的中秋節,我多想和爸爸媽媽一起賞月,一起吃月餅,一起觀西灣潮。”宋昌飛寫道:“中秋節那天,人們會提着月餅回家去,街上是一片回家的喜悅,我將在學校中度過中秋節,那天,我要把祝福送給爸爸媽媽,送給朋友們。”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明確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爲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學生對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提倡學生自主擬題,少寫命題。”課標強調“內容真實、感情真實、自主表達”。中秋節讓學生思念親人,怎樣把這種情感真實、自主地釋放,訴之於筆下呢?

由此,我設計了《月到中秋》作文指導課,培養學生用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表現真實的生活,抒發個人的獨特感受的能力。

二、教學過程描述和設計意圖

(一)、教學過程和設計意圖

1、創設情境

黑板中間寫着“月到中秋”四個大字,左側畫着柳條,其中隱約可見一輪黃色的圓月,古箏曲《漢宮秋月》輕輕盪漾。一切顯得是那麼富有詩意。

師:八月中秋桂子飄香。今晚,我們未能和家人共度這個團圓的日子。但我們將在班級這個大家庭中,度過一個別致而難忘的中秋節。古往今來,月亮使得多少文人墨客寫下了膾炙人口的詩篇、優美的文章。請同學們把前幾日收集的關於月亮、中秋的詩句、文章片段獻出來。

(設計意圖:葉聖陶先生在他的《作文論》中指出:“語言發生的本身,是爲着要在人羣中表白自我,或要鳴發內心的感興,順着這兩個傾向,自然會不容自遏地高興地說。”教室的佈置,古典的背景音樂,深情的語言,創設了一個比較富有詩意的,能引人遐思的情境,是爲了能激發學生的內心感受 ,爲下面的教學鋪設情感基礎。)

2、學生交流收集的材料

學生將收集的材料進行交流,不但要大聲朗讀,而且要讀得有感情,其他同學注意聽,什麼地方給你留下深刻印象,引發了你的共鳴。

(設計意圖: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講:“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批文以入情”,詩句、文章都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學生將材料透過有感情地朗讀,進行交流,耳聞目睹心思,能使文字的意境再現眼前,爲寫作提供情感上的依據和一些文字材料。)

學生非常興奮,比賽式地展示材料,收集到的材料分三類:

⑴詞語。如“春花秋月”、“清風明月”、“烘雲托月”、“衆星拱月”。

⑵詩句。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⑶文章片斷。如“月亮像一個害羞的姑娘,羞羞答答地從雲背後伸出半個腦袋,偷偷地向下窺視,一扭身,出現在空中。空中就像掛着一盞明亮的燈,周圍都被鍍上了一層銀白色。”

3、佈置觀察任務

4、師生賞月

學生在接觸了文字材料後,非常想去親眼目睹中秋月,領略中秋的意境,這時賞月,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和情趣。來到操場,月亮升上來了,在學生的歡呼聲中,讓他們說說觀察到的景色。陳平說:“看,月亮悄悄地從樓頂上露出光淨潔白的臉,把銀色的光輝撒向大地,真是‘月到中秋分外明’啊!”陳加威說:“月亮真調皮,我走,它也跟着走,你們看,它害羞了,躲到樹枝中間去了。”

學生安靜地諦聽周圍的聲響,他們聽到了風吹過樹木的嗚嗚聲,牆角秋蟲的鳴叫,遠處傳來的淡淡的音樂聲??

學生坐在長廊上品嚐着月餅。師:在這充滿了思念的夜晚,說說你想對在遠方的親人、夥伴說的話。學生楊盈盈說:“爺爺,上個月您的腳摔壞了,不知現在怎麼樣了,我在學校裏很想您。中秋節的月亮特別圓,特別亮,我多想您早點康復。”徐文緯是班裏的小詩人,她說:“中秋的晚上,月光皎潔。我把祝福送給父母,祝他們身體健康;我把祝福送給昔日的夥伴,祝他們時刻快樂;我把祝福送給老師和同學,祝大家萬事如意。”餘慧說:“我唱支歌給爸爸媽媽,祝他們中秋快樂。”清脆的歌聲在操場上盪漾??

(設計意圖:中秋之夜進行賞月活動,能積累學生的生活感受。文發與情,情出於境。只有在某種特定的環境,刺激作者的思維器官,即客體對主體產生或正或負的作用,才能使主體產生情。要使學生的作文寫出真情,面對景、物,還應激發情感。)

5、協商寫作內容和表達方式

(回到教室)師:如果要以今晚的活動來寫作文,可以寫哪些內容呢?學生說,可以寫中秋夜景,獻詩句的活動過程,對親人的祝福,同學們吃月餅的樣子??至於用什麼方式表達,學生更是喜形於色,有的說寫記敘文,有的說寫詩歌,擅長於自編自導自演小品的鄭哲一臉得意地說:“我可以編寫一個跟中秋有關的小品,再演出來。”

(設計意圖:《課標》指出:“爲學生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提倡學生自主擬題,少寫命題作文。”設計這樣的教學環節,主要是考慮到“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是普遍的,絕對的,每個人都有與他人不同的個性特點。所以,要面向全體學生,最好的辦法是因材施教。在教學過程中貫徹個別對待原則,講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柳斌)”作文教學也是如此。讓學生選擇寫作內容和表達方式,有利於開啓他們的心靈,激發寫作興趣,展示個性。)

6、學生寫作

7、講評和修改

8、延伸

師:生活是我們寫作的源泉。我們要學會觀察生活,感受生活,寫真實、富有情感的作文。

(二)、設計總意圖

多年來,學生習作基本上是遵循教材內容和課時安排進行的,是按審題、立意、選材、組材、初稿、講評、修改等環節在教師的指導下成文的。學生雖然也在參與,但大部分學生仍處於被動地位,對作文不感興趣。《月到中秋》作文指導課,想在學生自主表達真實生活、真情感上做一些嘗試。

在教學設計上,先安排學生獻關於月亮、中秋的詩句和文章片段的活動,擺脫枯燥的審題慣例。活動的進行並不是讓學生就活動寫活動,侷限在一個小圈子裏。學生收集的材料可以爲賞月、習作提供材料上的準備,積累寫作素材,體驗中國文學的美和深遠的意韻。

努力使學生產生真實的情感。賞月、吃月餅,都是學生喜歡的事情,能激起學生的“內心的感興”,在感興之際,老師順勢引導,提出把所見、所聞、所感即時表達的要求,其“內心的感興”就會形成表白的慾望。

設計中,爲學生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學生習作前,老師不圈定習作內容,只是提示學生以今晚的活動可以寫哪些內容。至於表達方式,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採取多樣的體裁,從而開啟學生思路,又達到了展示學生個性的目的。

小學主題班會教案 篇9

活動目的:

爲了使每個隊員都能認識到少先隊的意義,自覺地遵守隊章,做個優秀的隊員,特舉辦這項活動。

活動準備:

國歌音樂、敬隊禮資料

活動過程:

一、規範敬隊禮

1、全體隊員學習敬規範隊禮;

①教師播放敬隊禮圖片和資料,規範學生行隊禮姿勢。

少先隊的敬禮是右手五指並緊,高舉過頭,表示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這是因爲,人民最偉大,人民創造財富,人民創造文明,人民創造歷史。我們黨是爲人民的利益而奮鬥的。

行少先隊隊禮要立正站直,右手五指併攏,(左手也要五指併攏,自然下垂,貼褲縫),手腕自然挺直,前肘彎曲,掌心向裏,經前胸高舉頭上,距前額上一拳。掌心向左前,眼睛注視受禮者,表情莊重嚴肅。

②教師對學生逐一進行糾正

③反覆演練

2、“規範敬隊禮”比賽

①主持人宣佈評委名單,記分員,朗讀比賽規則;

②各小隊推選代表參加比賽,全體隊員與評委評出優勝者;

③總結經驗教訓,以利於在下次的活動中有幫助。

二、學唱國歌

①播放國歌,學生靜聽

②學生試唱

③糾正發音,再唱

④播放伴奏,學生正式唱

⑤各小組比賽唱

三、主持人小結。

一個優秀的隊員,在個方面對自己的要求都是嚴格的,讓大家爲做一個有理想、有知識、有健康的體魄、思想道德品質好的隊員而努力。

小學主題班會教案 篇10

一:活動目標

1. 透過傾聽故事及觀看月相變化圖,初步瞭解月亮的變化規律

2. 嘗試運用語言、動作及繪畫的形式表現自己對月亮變化的理解

3. 對生活中的自然現象感興趣,能關注月亮的變化

二:活動準備

1.學習DVD

2.動態教具

3.課件 幼兒用書、鉛筆人手一份

4. 教學掛圖

三:活動過程:

1. 匯入,教師根據幼兒已學的美術活動中《月亮姐姐》,進行經驗的遷移

師:上星期的美術課中,我們學習畫了一個美麗的小姐姐,我要看看哪位小朋友能想起來,她是誰?老師給你們一個提示:她長了一對美麗的翅膀。

師:對,是月亮姐姐,那哪位小朋友還記得月亮姐姐的臉是什麼形狀的?有的小朋友畫了圓圓的月亮姐姐,有的小朋友畫了細細彎彎的月亮姐姐,咦?這是爲什麼呢?爲什麼月亮姐姐的臉可以變化?

2. 傾聽故事《月亮姐姐做衣裳》,激發幼兒瞭解月亮變化的願望

(1) 師:爲什麼月亮姑娘做的衣裳總是不合身呢?(激發幼兒發現月亮在不停的變化)

(2) 教師引導幼兒遷移已有生活經驗,交流自己看到的月亮形狀。

師:你見過的什麼樣的月亮?像什麼?(鼓勵幼兒用語言和行動進行表達,教師在黑板上記錄幼兒所講月相)

(3) 播放《月亮姐姐做衣裳》的動畫,引導幼兒初步感受月亮的變化規律。

師:現在,請小朋友看一下,老師爲你們準備的《月亮姐姐做衣裳》的動畫,請你看一看,月亮姑娘的變化和你看見過的和想象中的有什麼不一樣?

三:簡要解釋月亮姑娘變化的原因,使幼兒產生科學探索的興趣

(1) 師:小朋友們現在都知道,月亮姐姐每天都在變化,那小朋友們知道“月亮姐姐”爲什麼變化?

請你們大膽地猜一猜,然後告訴老師。

(2) 播放圖片,使幼兒初步感知月亮姑娘的變化是因爲地球影子的投射

師:小朋友來看一看老師爲你們準備的圖片,請你看一看,月亮姐姐在哪兒?地球在哪?那太陽光照射進來的時候,月亮姐姐被誰擋住了啊?原來是月亮姐姐和我們居住的地球想曬太陽,可是月亮姐姐的太

陽光被地球擋住了,這個怎麼辦?

師:月亮姐姐很聰明,她想到一個好辦法,請你們猜猜這是什麼辦法?(用故事性的語言,引導幼兒瞭解月亮在圍繞地球旋轉)噢,原來月亮姐姐想到了,只要圍繞地球旋轉,當它轉到地球和月亮中間的時候,是不是就能完全曬到太陽啦?

四:教師出示教學掛圖,幼兒理解圖片所表達的意思,瞭解月亮變化的規律

(1) 師:月亮姐姐聰明不聰明啊?那老師現在就來考一考我們班的小朋友,看看小朋友比不比月

亮姐姐聰明。

(2) 觀看教學掛圖,幼兒理解圖片所表達的意思。

師:圖上畫的是什麼?每幅圖上的數字表示什麼?(初一、十五、二四等),那在這幅圖上,你看到了什麼?

(3) 教師出示動態教具,請幼兒總結月亮變化規律

引導幼兒說出隨着時間的變化,月亮每個月開始的時候變成細細的月牙,到了每月十五就變成了大圓盤,到了月底的時候又慢慢變回了月牙的形狀。

五:幼兒根據月亮變化規律進行填圖遊戲

師:你們看,圖中的初九和二十四號得月亮被劉老師不小心擦掉了,現在忘掉了她們的樣子,請你們當我的好幫手,幫我把她們的樣子畫出來好不好?

(請幼兒在幼兒用書中添畫出來)

《月亮的味道》 活動目標

(一)感受故事內容的有趣,體驗動物們齊心協力,成功“吃到”月亮後的快樂心情。

(二)喜歡欣賞文學作品,能對故事內容展開大膽的想象與表達。

活動準備

PPT\圖畫書《月亮的味道》、舒伯特的《小夜曲》。

活動過程

一、提問匯入,引發想象

[師]每年中秋節晚上的月亮是怎樣的呢?是的,月亮很圓,也很亮。

(出示圖書)我這裏有一本書,讓我們一起來念念這本書的名字好嗎?(《月亮的味道》)如果真的能吃到天上的月亮,你想象一下月亮可能是什麼味道呢?

幼兒A:月亮的味道可能像香蕉一樣甜甜的。

幼兒B:也可能就是大餅的味道,成成的。

幼兒C:也可能是沒有味道的。

[師]讓我們來看看故事裏的動物們是怎麼想的,我們一起來聽故事。

二、聽講故事,理解作品

[師]《教師邊講述故事邊插問)

1.請大家數一數畫面上有幾雙眼睛?(九雙眼睛)能說說有幾隻小動物嗎?(九隻小動物)

2.小動物們都很着急,請你們幫幫它們,怎樣才能夠夠到月亮?

幼兒A:再找一隻小動物,找一隻小一點的就可以了。

幼兒B:去借把梯子爬上去。

幼兒C:叫小猴子用力往上跳。

3.小動物們擠在一起睡着了,讓你感覺怎麼樣?

幼兒A:這幅畫面讓我感覺很溫馨。

幼兒B:我感覺像躺在媽媽的懷抱裏,很溫暖。

幼兒C:這讓我想起了宿泊活動,大家睡在一張大牀上,心情很愉快。

4.小魚在想什麼?你們認爲它說得對嗎?爲什麼?

幼兒A:小魚也想嚐嚐月亮的味道。

幼兒B:小魚說,水裏的月亮是假的,是影子。

5.聽了這個故事,你覺得哪個部分最有趣?

幼兒A:小老鼠摘到月亮很有趣。

幼兒B:小動物們“疊羅漢”很有意思。

幼兒C:月亮被吃掉了一半最有趣。

6.小動物們是用什麼方法摘到月亮的呢?他們是怎樣“疊羅漢”的?

7.小動物們想摘月亮,但月亮爲什麼要輕輕地往上一跳呢?(月亮和動物們在做遊戲)我們也來玩一玩。 (教師可請幼兒邊複述邊體驗故事主要情節。)

三、完整欣賞,想象遷移

[師]讓我們一起再來完整地聽一遍這個故事。

(播放配樂故事,引導幼兒學講故事中的對話。)

[師]如果,讓你們也來摘月亮,你們會想什麼辦法?你希望月亮是什麼味道?

(教師示範句式:我希望月亮是甜甜的,就像美味的巧克力??)

幼兒A:我希望我能乘直升飛機去摘月亮。

幼兒B:我希望月亮有薯片的味道。

幼兒C:我要做一架很長很長的梯子。

幼兒D:我希望月亮是冰淇淋的味道,最好是香蕉味的。

幼兒E:我希望乘熱氣球去月亮。

幼兒F:我希望月亮是月餅的味道,我要摘下一片回來和我的家人一起分享。

活動延伸

教師可啓發幼兒在區域活動時把自己的想象畫出來。

活動評析

瑞士畫家麥克?格雷涅茨筆下的繪本故事《月亮的味道》充滿童趣。

夜晚,高高掛在天上的月亮在成人的眼裏已經是遙不可及的,更不要說會想到去品嚐一下月亮的味道了。但是,在這則故事中,那一輪皎潔的明月被幻化成了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不是嗎?在孩子們的眼裏,它像極了一片香噴噴的薯片,還像極了一個誘人的冰淇淋球。而故事中的小動物們,爲了能吃到那美味的月亮可謂不惜一切代價。在“夠”月亮的過程中,小動物們“疊羅漢”的執著和合作精神令人感動,故事中小動物們那可愛的“堅忍不拔”“堅持到底”對孩子們來說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

大班的孩子大多都知道天上的月亮是不可能吃到的,但他們又相信故事中的小動物們確確實實吃到了月亮,這就是童話故事的奇思妙想帶給孩子的無限樂趣。尤其是故事的結尾,當小動物們嚐到了月亮的味道,一個擠着一個心滿意足地睡着時,一條小魚看着剛纔發生的這一切,提出問題了:“爲什麼它們要那麼費力,到高高的天上去摘月亮?這不是還有一個嘛,喏,就在水裏,在我旁邊呀。”這一情節無疑又激發孩子們更深地去思考和想象??這真是一本既好看,又好玩,還可以讓人動腦筋的故事書。應該講,教師在執教中,很好地把握了故事的主旨,併力求讓孩子體驗故事的情趣。尤其在活動環節的設計上,從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匯入,開門見山地提出問題“月亮是什麼味道的”,由此激發幼兒聽賞故事的興趣。

在欣賞過程中,教師採用了“聽賞一想象一討論一體驗”的方式,預設了一些插問,如“小動物們都很着急,請你們幫幫它們,怎樣才能夠夠到月亮”“小動物們擠在一起睡着了,讓你感覺怎麼樣”,這些插問在啓發幼兒想象的同時,更幫助幼兒理解作品內容,並進而體會小動物們堅持不懈的精神。

當然,在以下方面,還可以作進一步的探討和實踐:

1.需進一步正確把握主次線,採用恰當方式演繹作品

這個故事的重複情節較多,講述中教師採用了邊講邊插問的方式幫助幼兒理解內容,但插問要注意詳略得當。我認爲重點插問可以放在小動物們“疊羅漢”的情節上,引導幼兒透過觀察畫面展開討論,使幼兒瞭解動物們“疊羅漢”的順序,感受動物們玩耍時的調皮可愛。次重點插問可以落在小動物們睡着了的情節

上,進一步引導幼兒去體現齊心協力的成功所帶來的滿足與快樂的情緒。

此外,在講述故事中,教師還需要注意處理好語氣語調以及適度的情感渲染。教學中可以請孩子們學一學小動物的話,讓幼兒融入角色體驗“摘”月亮的快樂,獲得語言練習的機會。

2.要注意滿足幼兒對問題討論的需求

從活動現場看,孩子們最感興趣的內容是“疊羅漢”,因此教師可以藉此引導幼兒對這個情節和畫面進行重點討論,如“小動物是怎麼疊羅漢的?”“海龜爲什麼被疊在最下面?”“海龜會不會被壓死?”結尾時,孩子們對“水中怎麼會有一個月亮”尚存疑問,教師在此可以即興組織一次小小的“辯論賽”,讓孩子們各抒己見,借“辯論”促進幼兒的語言表達和思辨能力,進而激發幼兒對大自然現象“水中倒影”產生繼續探究的熱情。

3.應適當選用樂曲,營造溫馨的欣賞氛圍

引導幼兒欣賞文學作品,音樂的烘托和渲染,教師富有情感的語言表達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樂曲的選用上,還可再做努力。如當小老鼠“摘月亮”時,配上更加優美流暢的音樂;當小老鼠“吃月亮”時,配上活潑詼諧的音樂;當小動物們“同枕共夢”時,再配上舒緩的夢幻曲。這樣處理,會進一步加深幼兒對故事情節的理解,增強幼兒對故事情趣的感受。

附故事:《月亮的味道》

作者:(瑞士)麥克?格雷涅茨

“月亮,是什麼味道呢?是甜的還是鹹的?真想嘗一小口啊!”

夜裏,動物們望着月亮,總是這麼想。可是呢,不管怎麼伸長了脖子,伸長了手,伸長了腿,也夠不着月亮。

有一天,一隻小海龜決心去摸一摸月亮。小海龜爬呀爬,總算爬到山頂,月亮近多了。可是,小海龜還是夠不着。於是,海龜叫來了大象。“大象,你到我背上來,說不定我們夠得到呢!”大象的鼻子往上一伸。這時,月亮想:“這是在和我玩遊戲吧!”月亮輕輕地往上一跳。大象還是夠不着,它叫來了長頸鹿。然後長頸鹿叫來了斑馬,斑馬叫來了獅子,獅子叫來了狐狸,狐狸叫來了猴子??每次都是眼看就要摸着了,可月亮總是會輕輕地往上一跳,月亮又漂遠一點,還是夠不着。

最後猴子叫來了老鼠。

月亮看着老鼠,心想:“這麼個小不點兒,肯定捉不到我的。”月亮已經玩累了,這回它沒有動。

瞧,老鼠先爬到海龜身上,然後爬到大象身上、長頸鹿身上、斑馬身上、獅子身上、狐狸身上、猴子身上,然後??

“咔嚓!”老鼠咬下一片月亮。“多麼美味的月亮啊!”

小老鼠給動物們都分了一口月亮,大家都覺得,這是它們吃過的、最好吃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