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工作總結>

生活教學工作總結10篇

學問君 人氣:4.6K

總結是在某一特定時間段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況,包括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加以回顧和分析的書面材料,它可以給我們下一階段的學習和工作生活做指導,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總結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總結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生活教學工作總結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生活教學工作總結10篇

生活教學工作總結 篇1

本學期中,我承擔了五年級三班《品德與社會》課的教育教學工作。在這一學期中,在教育教學任務中,本人盡職盡責。爲了上好這門課,我認真學習了《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並遵照課標的指引切切實實把每個目標落到實處。現就對這學期《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工作進行總結。

一、明確課程性質,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本課程將“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爲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爲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定爲總目標,實現情感、態度、行爲習慣、知識技能培養的內在統一,尤其關注正確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和行爲規範的養成,使學生既學會做事,更學會做人,在做事中學做人,在做人的指導下學做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能全面把握目標,透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從而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會做人。

二、鑽研教材,尋找有效的教學途徑。

教學中認真鑽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各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爲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有效的教學途徑。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成績良好,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教學中把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與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何謂善、惡、美、醜,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爲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

三、讓品德教育迴歸生活,突出課程的經驗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於生活之中,由於社會生活中處理人們相互關係的需要才產生道德。學生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具有特殊的價值,學生的生活經驗會給人的一生帶來深遠的影響。因此,我們在上課時都特別關注學生的現實生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都以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感受社會生活的美好,懂得社會生活的規範,掌握參與社會生活的知識和能力。

四、追求教學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礎。

新的教學目標觀告訴我們,培養一個人的品德不在於告訴他遵守多少道德規範、規則,最根本的是要讓學生透過這些社會知識、規範和準則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觀念和態度等等。這些都是一個具有共生性特點的現代人必須具有的基本觀點、基本態度,是他能夠融入社會,立足社會,並能在社會生活中不斷獲得發展的必要條件。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有機地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帶着問題走出課堂,走進社會,真正學會生活、感悟生活。

生活教學工作總結 篇2

這學期我擔任二年級品德與生活學科的老師,爲了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在教學上我花了一些心思。品德與生活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使學生成爲有愛心、有責任心、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個性品質的合格的小學生。爲此,在教學上我做了以下準備:

一、全面理解課程目標的真諦

品德與生活課程目標的三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一體。品德與生活顧名思義就是思想品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地把握目標,從以前單純的書本傳授跳躍到培養學生的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透過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

二、從生活中體驗品德與生活的內容

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爲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然而,他們的有些行爲習慣並不如人意。因此,在教學時我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啓發學生找出正確的行爲習慣,並在做中改正已經養成的不好的行爲習慣,優化自身的品質。三、指導學生自主學習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教學活動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爲此,教師要教學中的位置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透過一學期的教育教學,學生們能夠真正體會到生活中品德與生活的影子,我想這就夠了,因爲身爲品生教師,能做的就是這些,讓他們感受到學校裏做個合格的好學生,家裏做個合格的好孩子,社會上做個合格的好公民。

生活教學工作總結 篇3

《生活生命與安全》是一門以兒童的生活爲基礎,幫助兒童建立生命與自我、生命與自然、生命與社會的和諧關係,學會關心自我,關心他人,關心自然,關心社會,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健全的人格,提供其自我生存和自我保護的素養和能力的綜合活動課程。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班認真開展了《生活生命與安全》課程的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下面將本學期的教學工作做個總結。

一、教育教學任務完成情況

1、開學初,我就根據本班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出本班的《生活生命與安全》的教學工作計劃。

2、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寫好詳細的教學設計。正確看待和處理教材,在教學中結合學生的實際,對教材進行二度開發,可以補充、修改、拓展,甚至可以自己新編,靈活處理。

3、認真上好《生活生命與安全》課程,每週堅持上兩節課,對學生進行《生活生命與安全》教育。在教學中充分體現“活動教學”的特點,根據每課創設的情境,以個體經驗爲載體,以活動爲中介,精心設計活動,透過角色扮演、情境體驗、經驗分享、談話溝通、認知澄清、行爲訓練等豐富多樣的活動形式,師生共同參與,引起學生相應的心理體驗,從而施加積極影響。

4、 注意學生評價的多元性、發展性,我根據兒童的心理特徵、

學習形式和學習特點的差異性,採取多種方式的評價,除選用書面形式的測驗外,我還採用了“調查”、“實驗”、“探索”、“討論”、“服務”、“辨別”、“創造”、“表現”等豐富多彩的評價形式。特別重視學生的自評和互評及教師、家長的綜合評價等。

二、存在的問題

1、學生從思想上不重視這門課程,認爲是“豆芽科”,學習態度也不好。

2、教材上涉及了生活、生命與安全的許多知識,但學生沒有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沒有應用到生活實踐中去。

三、改進意見及措施

1、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讓他們重視《生活生命與安全》這門學科,是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

2、學有所用,讓學生把書本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改變自己的言行等,讓學生受到教育。

在以後的《生活生命與安全》的教學活動中,我將繼續上好這門課程,加強學生心理與行爲等方面的教育,使學生快樂、健康地成長。

生活教學工作總結 篇4

反覆斟酌後,我將本文原有的題目“技術--融入教學,融入生活”最終確定爲現在的“技術--融入生活,融入教學”,緣何如此?

“生活”與“教學”這兩個詞,交替出現在過去一年的時光裏,這一年我完成了從學生到教師的蛻變,無意識地體會着“教學生活”與“生活教學”的細微區別,而本次的暑期培訓恰恰給了我一個深入思考的機會,如絲線般將一年中的所感所悟串結成珠,着實給自己的成長送上一份珍貴的賀禮。

作爲年輕教師的我,在過去一年裏經常以自己的“技術優勢”爲組內老師奉上綿薄之力,在互聯網環境中長大,相比於老教師們,我似乎已經習慣了技術不斷進步、資源不斷拓展,對於Moocs、TED演講、網易公開課、知乎等等這樣的新鮮事物,從來不曾想過其背後蘊含着怎樣的時代潮流,從來不曾意識到原來自己早已趕在風頭浪尖。研修學習中這些熟悉名詞的出現才讓我豁然開朗,原來教研活動中出現的慕課、翻轉課堂、微課等等教學技術、教學形式,早已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是這三者的密切聯繫塑造了後技術時代的課堂,造就了我們這樣一批來自“微星”的年輕人。技術,源於生活的需要,如果不是哪裏會有“可汗學院”的備受推崇;技術,將教學不斷翻新,“翻新”後的教學範圍更廣、效率更高;而生活與教學的關係,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課程標準中“學習生活中的地理”無不告訴我們--教學爲更好的生活服務。

如今,生活中處處有技術的影子,教學自然也要順應趨勢,唯有此,學生生活與學習纔不致脫節;作爲教師,也只有把技術先融入自己的生活,讓使用技術作爲自己的生活方式,才能自如地把技術融入教學,透過教學的變革,翻新出學生們更絢爛的人生!

生活教學工作總結 篇5

本人承擔了一年級思想品德課的教育教學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後換取成功的那種快樂。教學中,我結合一年級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以及實際學情,紮紮實實抓教學,認認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斷反思、總結纔能有助於今後的教學工作的提高,爲此,我對本學期的品德與生活的教學工作進行總結如下:

 (一)教師方面

1、教學中論題鑽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

教學中以新教材理念爲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效的教學途徑。所任科目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成績良好,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

2、教學中把思品與生活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繫起來。

在教學中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何謂善、惡、美、醜,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爲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本學期的品德與生活,教學目標是初步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教育學生遵守紀律,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爲;保護環境,愛惜資源;使學生初步瞭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見的自然、社會常識;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勞動技能。

3、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我注意把握兒童的實際情況,根據課程標準的各項規定製定教學計劃和教案。

在教學中要幫助兒童展開活動。兒童的品德和行爲習慣的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發展、經驗的積累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因此,教學活動中我注意活動之間的連續性,幫助兒童獲得彼此聯繫的、不斷深化的經驗和體驗。4、在課堂上,關注言行不良表現的學生。

平時及時調動班級和教師的力量幫助他們認識錯誤,認識錯誤造成的嚴重後果,從而校正自己的言行。注重培養他們養成儉樸,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保護環境的道德行爲習慣,個性心理方面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二)學生方面

透過本學期的品德課教學,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上課聽講認真多了,積極回答問題多了。別人回答問題時注意傾聽。大多能夠了解有關安全常識,有自立自護安全意識。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愛清潔講衛生。能夠和同學和睦相處,互相幫助,團結友愛。

(三)努力方向

今後我還要繼續學習好教學大綱、課程標準之類的指導性文章,進一步理論聯繫教材及教學工作實踐,創造性地開展教學工作。

生活教學工作總結 篇6

思品教學要以學生的生活爲基礎,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礎性和有效性。開放性的思品教學就是從多方位多角度改變傳統的思品教學的某些弊端,使思品教學充滿思辯色彩,充滿生機活力。它以大思品爲理念,以開放的氛圍爲前提,以開放的課堂爲核心,以開放的實踐爲基本渠道,以主體參與貫穿始終,以提高思品教學實效爲根本,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爲習慣爲終極目標。

傳統的思品教學是“封閉”的,“靜態”的,以教師講授爲主,缺少兒童暢想、暢言,更談不上思潮涌動,缺少主體參與,即使有一時的熱情又能持續多久呢?本學期的思品教學總結如下:

1、廣闊的教學陣地。

開放教學要打破教學場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學外,還可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到教室以外的場所去進行教學活動。

2、互動的動態式討論。

“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爲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要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課標》)動態式討論正是體現了這一教學理念,它真正讓學生成爲主體,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整個教學過程都是學生主動活動和自主探索。學生們主體積極參與,萌發了高度的熱情。

開放的動態式討論、小組合作形式,使學生的主體得到了充分發揮,學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於培養他們的興趣和注意力,特別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在有了更爲真切的情感體驗,有利於道德認識內化爲學生的自覺行爲,同時也培養了合作意識,增強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3、多樣化的情境式表演。

我們可以結合有關教學內容,採用講故事、聽歌曲、情感朗誦、角色遊戲、小品表演、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學中分別讓學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內容。

當學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認識,這時更應該給他們創設一定的情境。情境表演對於學生來說比較真實、親切,能使學生充分參與、積極表現,融入課堂教學,比較自然地主動發展,從而深化道德認識,內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設計開放式實踐活動

《課標》中提出“教師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繫,教學空間不侷限於學校和課堂,應創設條件儘可能向社會延伸。”優化思品課堂教學,就是要有意識地挖掘教材中的社會因素,由課堂延伸到課外,依託教材,緊密聯繫社會實際,將校園、家庭、社會等一切有利於學生明理、導行的場景都當作課堂,“創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得經驗,逐步提高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切實提高思品教育的實效。

1、與社會實踐活動緊密結合

2、我們的作業設計要衝破封閉的圈子,向課外延伸,跟生活接軌,結合相關的教學內容,開展一些社會實踐活動變得生動、活潑、有趣。

3、與少先隊活動緊密結合。

學生的天性是樂於自己探索,好遊戲、活動,課堂上的說教再生動也缺乏形象性、參與性,而少先隊活動可融思想性、趣味性、藝術性、知識性、參與性於一爐。因此,作爲教師,要不失時機地把思品教學與班隊活動結合起來,從班隊活動中深化思品教育。

生活教學工作總結 篇7

在一年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品德與生活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生活性發展,爲學生認識生活、參與生活、適應生活,成爲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生活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品德與生活教學總結。一、全面把握課程目標品德與生活課程目標的三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一體。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地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透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生活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二、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生活性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爲習慣,積累了一些生活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生活規範的價值觀,工作總結《品德與生活教學總結》。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生活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透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爲此,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生活,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四、巧妙運用評價方法1、教師觀察記錄描述性評語。教師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的情感、態度、能力、行爲進行觀察,並做記錄。在與學生進行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對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學習本課程的學習態度、表現等以描述性的語言寫成評語於素質報告冊上,鼓勵學生鞏固進步,修正不足,繼續努力。2、學生自評教師引導和幫助學生對自己在學習中的表現與成果進行自我評價,以提高自我認識、自我調控的能力。3、學生互評學生依據一定的標準互相評價,這種評價可以幫助學生逐步養成尊重、理解、欣賞他人的態度,相互促進。透過一學期的教育教學,教學效果良好,達到了預期效果。

生活教學工作總結 篇8

一個學期很快過去了,教學工作也落下了序幕,本學期我擔任一(4)班數學及一(1)班、一(4)班《品德與生活》的教學工作.現對這個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認真學習新的教育理論,及時更新教育理念.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許我們在課堂上重複講書,我們必須具有先進的教育觀念,才能適應教育的發展.所以我不但注重理論學習,還注意從書本中汲取營養,認真學習仔細體會新形勢下怎樣做一名好教師.

二、教育教學方面:

1、要融事實情景於教學.數學是學習現代科學技術必不可少的基礎和工具.由於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數學的功能不斷擴大.它在日常生活、生產建設和科學研究中,有着廣泛的應用.怎樣讓學生在學習數學時與實際生活聯繫起來,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呢?下面我就談談這一學期來的做法: 例如第一單元,數一數.我以學生常見的事物入手,從數花草、數書本、數桌椅、數鉛筆、數同學、數老師、到數建築物、道旁樹??從小空間到大空間,從課內到課外.讓學生建立了從1到10的數字的概念."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時我先介紹常見的電冰箱、粉筆盒、墨水瓶等實物後問:誰知道它是什麼形狀的?在此同時也讓學生進行討論、探索長方體跟正方體的特徵,一下子說出了很多,最後,我要求學生用硬紙分別做一個正方體和一個長方體.這樣,學生對抽象的長方體和正方體有感性的具體認識容易記憶,懂得運用,爲學習它們的表面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也把學習與生活進行了有機的結合.

2、組織課堂上的教學工作,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資訊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瞭,克服了以前重複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引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佈置好家庭作業,作業少而精,減輕學生的負擔.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很強,而小學生卻是以形象思維爲主.爲此,我在教學新知時儘量利用生活中的感情材料進行直觀教學,使學生便於理解和掌握.

3、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的興趣,做好數學的輔導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由於學生的智力水平,思維方式,心理特徵存在着差異,所以我注重算法多樣化,允許每個學生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學習數學.例如:教學"9+5"時,可以是"4+5+5"也可以是"9+1+4"或者"4+4+1+4+1"等.針對學生的解答的方式,再引導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來解答.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取得的成績和努力方向

我熱愛教育工作,對我所獻身的事業保持着激情,不斷探索,不斷改進我的工作和學習,以達到教育前線工作的需要.經過一學期的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多方面提高自己的素質,努力工作,發揚優點.

生活教學工作總結 篇9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爲使今後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現對本學期教學工作作出總結:

一、教學個性

小學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設定的一門新課程。它的設定反映了加強和改革德育課程的時代要求,也順應了課程綜合化的時代潮流。這門新課從內容到方法都不同於以往的《思想品德》課或《社會》課。

1、以兒童社會生活爲主線引導教學回到兒童生活中,讓來源於真實生活的素材成爲教學活動的基礎,讓教學活動能夠解決兒童真實存在的問題。

2、尊重兒童生活。充分尊重兒童生活的現實狀況,尊重兒童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提出適宜的發展區域,進行有效的教育引導。

3、以兒童生活的邏輯爲線索,有主有次有詳有略安排各話題的教學內容。這個理念貫穿我們教材始終。

4、點面結合,點指社會生活的主要因素,面指社會生活的領域。

本課程的綜合,不僅僅是多學科知識的綜合,同時也是各種認知、情感、能力的綜合。

二、目標達

1、培養學生從小愛學習的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課文教學內容和班的實際情況,教育學生向愛迪生學習。在學習上要多動腦,不懂就問,課後多看課外書,汲取營養,增長知識,還要認真完成作業。結合教學內容在班上搞了一次優秀作業評比活動,對被選到優秀作業的同學給予獎勵,對沒有選上的同學教育他們今後要努力,爭取下次被選上。

2、培養學生愛國家和愛家鄉的情感。

在教學中讓學生了解家鄉,知道家鄉有美麗的風光和豐富的物產。引導學生保護家鄉的三化建設和公共財物,做一個關心集體、愛護公物的好市民。

3、培養學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謙讓的社會公德。

在教學中結合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認識哪些應該做,哪些不應該做,透過講故事,辨一辨,說一說的活動形式引導和教育學生,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有一種良好的社會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謙讓,見到別人有困難要樂於助人。

4、培養學生講道理,不任性,尊老愛幼、勤儉節約的優良品質。

在教學中結合課文內容教育學生,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要養成一個好習慣。遇事要講道理,不任性,還要懂得尊敬老人、愛護幼小。生活要節儉,不浪費,做一個講道理、懂禮貌、勤儉節約的好孩子。

5、透過學習,讓學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從而自覺遵守交通規則。

三、困惑問題

1、如何讓孩子們知行統一。

在當今社會,由於物慾膨脹及虛擬世界的衝擊,孩子中普遍存在着唯我獨尊、自私冷漠的心理趨勢,孩子們漸漸遠離了感動,淡化了同情心,感恩心,以爲父母的養育和教誨都是理所當然的。當然也有許多同學他們在品德課上認真聽課,課下努力地忠實地實踐着,他們做好事,家長不讓,說那是傻,長此以往沒有了熱情。再如有孩子什麼都很積極地配合着老師,可班裏卻有學生認爲他在討好老師。

所以我覺得我肩上的責任很重,而且需要很多人:班主任、學校的領導、家長和社會來幫助我完成這件看似平凡卻又影響深遠的工作,一代代孩子們在這種社會風氣的漫不經心的薰陶下長大,他怎麼會有健全的人格,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怎樣對社會負責任呢?針對學生這種道德的缺失,我很失落。

2、教材中的實例與學生生活實際相差太遠,讓學生變成課堂的主人,增加他們的主動性有難度。

在教學中我還發現:在農村確實存在這樣的問題,學生沒有收集資料的途徑,表面上說可以看書、看電視,調查訪問、或是上網,但四十幾個學生中只有三五個有條件上網。

還有一部分別說上網了,家裏沒有可助性工具書,家長忙活於生計,沒有精力與能力去幫孩子,學生們好多時候無法自主學習,有的根本獲取不到有價值的資訊,有些知識點靠探究是永遠也探究不出來的,所以還是要老師講,講得太多,又缺少了互動,這是矛盾的。

3、學生在不斷學習中,會出現好差分化現象,差生面擴大,會嚴重影響班內的學習風氣。因此,絕對不能忽視。爲此,下學期要制定具體的計劃和目標。對這部分同學進行有計劃的輔導。把這批同學分爲三個組。

第一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時懶動腦筋不學的同學,對這些同學,採取集體輔導,給他們分配固定任務,不讓他們有偷懶的機會,讓他們發揮應有水平。

第二組是肯學,但由於能力不強的同學。對這部分同學要適當引導,耐心教導,慢慢培養他們的興趣,不能操之過急,且要多鼓勵。只要他們肯努力,成績有望提高。

第三組是紀律鬆散,學習不認真,基礎又不好的同學。

對這部分人要進行課餘時間個別輔導。因爲這部分同學需要一個安靜而又不受干擾的環境,纔會立下心來學習。只要堅持輔導,這些同學基礎重新建立起來,以後授課的效果就會更好。

四、改進措施

1、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爲中心,以問題研究爲手段,以個性發展爲目標的教育觀,在課堂教學中逐步形成。

2、重視了常規媒體和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豐富了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活躍了學生參與教學的形式;擴大了教學資源。

3、注意創設情景,把課上活;開發教學資源,把課上實;組織學生活動,把課上樂。

4、比較重視師生之間的雙向交往。

五、今後努力的方向

經過一個學期學習,同學們的思想覺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幫助別人,拾到東西上交學校,好人好事不斷出現。今後應進一步加強學習,更新觀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組織教學的能力。

應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現代化教學手段和學科教學的整合,提高課堂效率。課堂教學應把教學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上。

生活教學工作總結 篇10

半年的時間一晃就過去了,現在已鄰近放假,在我擔任二年級品生教學工作中,我更感到我們教師肩負的責任重大,品德教學工作的地位非同一般。這學期,教學工作有不少收穫,當然也有不足的地方。

一、 自我體驗,激發學生的情思

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爲的形成,光靠個人經驗不行,還必須使學生集體都獲得經驗,因此, 在教學中,我讓全體學生動腦 、動手、動口參與情感體驗、行爲體驗,從而豐富和加強內心體驗,並促使已有的健康的道德情感變爲自己的內心需要。

二、 自我辨析,提高道德認識。

教學中,我讓所有學生參與評價,透過自我評價、相互評價, 共同提高道德判斷和道德評價能力,增強道德規範自我約束能力。 首先展開討論,相互評價。共同提高道德判斷能力,學生應多進行議一議,討論等形式,對自己的行爲進行自我評價。 其次讓學生判斷正誤,提高學生的識別評價能力 。

三、 自我督促,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

學生的情感轉化後,應進一步對學生進行道德行爲的自我訓練、自我監督,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這就需要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活動進行實踐。因爲透過活動,不僅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培養了社會交往能力,而且使學生在實踐中學會關心他人。陶冶了高尚情操,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 首先,讓學生選擇正確的行爲方式 ,當學生提高了道德認識,激發了道德情感,產生了行動動機之後,就要把正確的

行爲方式運用到日常生活學習當中去。 其次,自我監督,克服不良習慣 ,學生的良好習慣必須透過反覆訓練才能養成。

四、 教學方式、方法還需 進一步改進。

首先,創設情境,讓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觀察、體會、感悟,培養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其次,在教學中,設計一些遊戲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在遊戲活動中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

TAGS: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