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工作總結>

音樂教學工作總結範文集錦8篇

學問君 人氣:1.37W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間段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結的書面材料,它能夠使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總結吧。如何把總結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音樂教學工作總結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音樂教學工作總結範文集錦8篇

音樂教學工作總結 篇1

一晃一學期的工作即將結束了,這學期我繼續擔任全校的音樂教學工作,由於有上學期的教學經驗和反思,又遵照本學期初制定的教學計劃,教學工作開展的比較順利。但仍有不足之處,現將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

一、課堂教學

深入挖掘教材,突破年段重難點

學期初在制定教學計劃時,我就將所教的教材翻了個透,極力挖掘出年段的重難點,低年級重點在唱歌以及簡單識譜,中年級我將重點設立在合唱以及以前基本沒涉及過的豎笛教學上,高年級則着重音樂欣賞及相關音樂文化。有了這樣的前提,再加上每堂課前的精心準備,教學目標基本達到。在每堂課中我都努力做到富有激情,用自己的熱情去感染學生,把教案備得有趣活潑,課堂也顯得輕鬆愉悅。

二、課堂管理

本學期教學顯得比較順利有個重要原因是課堂組織教學比上學期而言有了一定的進步。我對孩子們的要求高了一些,在備好案的基礎上,更加關注他們,從帶隊入教室開始就要求有個好秩序,加上反覆的提醒,使一些不利於課堂的局面能控制在自己手中。

三、總結的經驗

要記住每個學生的名字,這點是最大的體會。

四、不足之處

音樂教室的衛生工作;孩子行爲習慣的督促,尤其是對書本的愛護以及坐姿;因材如何施教,每個班級不同,導致一樣的方法出來的千差萬別,不能說是孩子的問題。

一學期過去得很快,回顧這半年,還算欣慰,儘管那麼多的不足,但不管怎樣,我是在向前,我要,一直向前,走向遠方!

音樂教學工作總結 篇2

一、研究概況:

1、課題研究背景

新課程提出了“以人爲本”的教育理念。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爲主體,運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形成有效的教學互動,才能達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音樂新課程倡導“以審美爲核心”,其中反映了“以人爲本”教育思想,是以直接關注“人”的發展爲根本目標的,因此,音樂課教學中教師應把握新課程理念,把握課堂教學規律,引導和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審美能力,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心智潛能,使其健康成長。“主動體驗”音樂教學模式就是在這一教育教學目標的前提下進行構建和實施的。

2、模式的具體操作過程主要包括四個環節:創設情境—聆聽感悟—表現創造—拓展延伸。

模式的研究,主要以音樂課堂教學爲載體,透過恰當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使得音樂教學呈現出循序漸進的過程,力求實現音樂課堂教學中:以興趣出發,激發學生音樂學習的渴望,進而引導學生感受領悟,保持探索音樂學習領域的持久的學習興趣,開發心智潛能。

3、課題研究的實施過程:課題實驗目標的研究共分爲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XX年。7—20xx。8(目標: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形成課題模式進行實驗)

第二階段:20xx。9—20xx。7(目標:在實踐中總結得失,進一步落實課題目標)

4、課題研究對象:七年級學生,總計400人

5、課題研究的方法:主要採取行動研究法

二、實際效果:

從學生方面說:

1、學生學習的狀態變“被動”爲“主動”,樂於主動傾聽和學習音樂。

創設情境營造學習氛圍的教學方式突出體現了其教學優越性:在短時間內及時有效地調動起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如在講授廣東音樂之前,教師圍繞授課內容,利用多媒體呈現出與內容相關連的視頻:播放中央民族樂團在維也納金色大廳的實況演出,視覺與聽覺的衝擊頓時爲學生帶來美的享受,激發起學生學習瞭解傾聽廣東音樂的願望,使得學生的課堂學習主動性增強。

2、學生學習的方法變“膚淺”爲“深入”,樂於主動深入體驗音樂。

音樂藝術,是一門聽覺藝術。聆聽音樂的感受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初聽樂曲(或歌曲),學生往往憑藉直覺印象及個人喜好來評價其好聽或是不好聽,速度快或者慢,情緒是憂傷或是喜悅,而很難另有說法,或者是感到無從說起。然而,教材中每一部音樂作品的選編都有其典型性特徵,能夠深入體驗這些作品,正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教學中,教師只有在充分聆聽並把握音樂作品的基礎上,才能恰當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體驗音樂細節的微妙之處,如:

民樂合奏曲《江南好》開始部分教師設計問題提問:“你聽到了哪些聲音?這些聲音是由哪些樂器模擬演奏的?它們分別是用什麼樣的演奏方式來表現的?”由於這些問題的設計,教師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關注到樂器音色、其演奏技法及整體的聽覺印象,進而透過速度、節奏特點來體驗音樂語言的表述方式;第二部分在分析音樂速度逐漸加快,力度逐步增強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體驗到音樂情緒及色彩的變化、感受揚琴音色的變化,進而瞭解其豐富的演奏技法。

又如:在介紹吹打樂《龍騰虎躍》一課中,教師精心選取不同鼓聲的片段欣賞,從其音色對比,敲擊方式,及配器的層次上引導學生感受激越熱烈的氣氛。教師在某一樂段中關於鼓的描述是這樣的:各種鼓敲擊鼓沿兒的演奏以及竹板有規律的聲音,形成了一段富有個性的音響背景,同時更加突出了大鼓雄渾粗獷深沉激越的聲音。嫺熟的排鼓演奏聲音清脆悅耳,節奏鮮明輕快,華麗流暢的鼓點一氣呵成,呈現出一段色彩絢麗的聽覺效果,加之人聲應和更是錦上添花,增添了喜悅的情緒。各類鼓聲完美融合、交織錯落,使得此樂段的演奏聲部清晰,張弛有度、層次分明。因此,教師只有在充分聆聽並有所感悟後,纔可能精心選取到特色片段進行欣賞並設計出有效問題,從而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其次,教師感性的語言描述將會引導學生髮展樂思,發揮想象力創造力主動欣賞,深入地體驗和感悟音樂。

3、學生學習的效果變“膽怯”爲“自信”,樂於主動參與合作表現音樂,對音樂學習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自信,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在課堂提問及練習中,教師及時的肯定和鼓勵,將會增添學生學習的信心。教學中面對學生唱歌跑調現象(見教學敘事《讓飛揚的歌聲伴隨心靈成長》中案例),積極引導和鼓勵,最終學生樹立起了學習音樂的信心,沒有因爲“跑調”現象而對音樂課望而生畏。

4、對教師而言:因爲教學方式的改變,引起學生學習狀態的改變及課堂學習效果的改變,由此反過來促進教師反省自身,充實提高業務理論和專業技能,實現教師專業成長。

三、研究結論:

“主動體驗”音樂教學模式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體現了教師以人爲本、以審美爲核心的教育教學理念,模式遵循循序漸進的教育教學規律,以必要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由表及裏、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鑑賞音樂的方法,激發學生對於音樂領域學習探索的興趣,增強了學生學習音樂的主動性,並且透過音樂實踐活動培養了合作探究意識,從而達到了高效低耗的課堂教學效果,確實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情趣、音樂鑑賞能力,開發了學生的心智潛能。

四、問題討論:

“主動體驗”音樂教學模式適用於音樂課不同課型(唱歌課或欣賞課)的研究和實踐,在教學中我更多偏重於音樂欣賞課教學的實驗研究。因爲,隨着學生生理、心理的快速成長,七年級學生面臨着變聲期的不適應,自我意識的急劇增強,逐漸不願意開口唱歌,因此,教學內容也應據學生實際情況而作相應調整。唱歌課課型不再成爲音樂課的主要課型,而欣賞課則以其創作題材廣泛、體裁多樣、配器豐富、表現形式新穎多變等全新的視聽效果而越來越受到學生的認可。

因此,我想:在中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此模式在運用於唱歌課的教學時,則可以在“主動體驗”模式下,更多加強聲音音色訓練、氣息控制、歌曲藝術處理及多種演唱的表現形式上,在實踐中對比、強化人聲演唱的不同效果,並嘗試適當的教法和學法,提高中學生對唱歌課的興趣及演唱水平。

音樂教學工作總結 篇3

透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音樂學習,在本組老師的努力配合下,圓滿的完成20xx—20xx年度上學期的各項教學任務和工作。

一、本組人員全都積極參加教研活動,認真到各兄弟學校聽公開課

並做詳細的記錄,進行交流。其中鄭思玲老師在09年10月13日學校教學開放周的公開課受到好評,該師的這節課準備充分,課堂氣氛活躍,生動有趣的手語給本堂課增色不少。樑丹明老師參加市級創新大賽高中組的比賽中獲得三等獎。

二、在暑假期間全組老師盡心盡力對小歌手進行輔導,參加集美區

十月份“我爲祖國歌唱”比賽,我校大獲全勝,其間藍梓予等同學獲初中組一、二、三等獎,陳康榮同學獲高中組二等獎,這可謂是工夫不負有心人。在紀念“12.9”運動xx週年初一、二年歌詠比賽中,鄭思玲、陳鵬、朱琴三位老師認真準備,精心輔導,使二場大合唱比賽氣氛熱烈,學生們高唱革命歌曲,臉上帶着微笑,歌聲震天動地,氣壯河山,受到老師們的好評。

三、做好常規工作,完成教學任務,完成了學校佈置的各項任務。

音樂教學工作總結 篇4

情況分析:

我班有幼兒34名,其中男生21名,女生13名,由於我們小班幼兒年齡教小,在生理、心理、技能掌握方面存在較大的困難。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因材施教,以分組教學爲主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幼兒對學習音樂的興趣。

音樂是門聽覺藝術,幼兒對聲音的強弱快慢,高低等抽象概念是不理解的,只有把音樂融於幼兒的生活和遊戲活動中,幼兒才能輕鬆愉快的學習,音樂是一門表演藝術,要使幼兒感受各種表演手段,所表達的內容,單靠聽覺是難以完成的,它必須讓幼兒在實踐中直接體現,感知音樂的力度、速度、節奏音色。

幼兒時期是對幼兒進行藝術教育的關鍵時期,對我們小班的幼兒來講,引起幼兒對音樂的興趣是尤爲重要的,所以在這個學期中,我圍繞瞭如何引起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努力的爲幼兒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讓幼兒在舒適、優美的環境中愉快的、積極的參加音樂的教學活動,對幼兒進行早期的藝術薰陶培養,如何激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的:

一、在音樂欣賞中,激發幼兒的興趣

它能使人快樂,也能安撫人的心靈,如何引起幼兒對音樂的興趣,首先得選擇好的音樂,讓幼兒來聽,在聽的過程中,感受音樂的美,所以在剛開始的時候我們教室裏總能聽到一些節奏感明顯,旋律優美的曲子,讓幼兒在一日的活動在音樂的伴隨下進行,在他們進行遊戲時,我會放一些輕快的音樂,讓幼兒感受活動時特別快樂,在他們午餐時,我會播放一些較爲舒暢的音樂,讓幼兒愉快的進餐,在優美、安靜的搖籃曲的陪伴下,他們會很自然的進入甜美的夢鄉。這些都是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音樂的美。其次,要讓幼兒瞭解音樂美的因素。例如:在欣賞《鐘錶店》的過程中,這是一首經過縮短後的欣賞音樂,邊欣賞小朋友們便會跟老師一起跟着音樂,用各種不同的鐘擺運動模仿動作表演,讓他們瞭解在A段音樂中的節奏是均勻的,而且非常愉快,用各種不同的鐘錶店工人的舒展、柔和的動作感知、瞭解音樂的優美、舒緩的性質。其實在聽的過程中,幼兒已經投入到這音樂中去了,被音樂所吸引、感染。並對這音樂有了大概的瞭解,這些對引起幼兒對音樂的興趣也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

二、在音樂教學中引起幼兒的興趣

在小班的音樂教學中,一些抽象的音樂知識對幼兒來說好象在聽一些故事,只知其表不知其內,如何使一些枯燥無味的音樂知識變得具體形象,讓幼兒易懂易記,我經常以一些小故事來引導他們。比如:在進行音階的練習時,我會先讓幼兒聽故事,在很遠的地方有一座漂亮的房子,房子前有一排臺階,有一隻小花貓經常去玩,着臺階很奇妙,共有七步,每踩一步都會發出一個好聽的聲音,那就是1234567,上到頂上的時候,小花貓覺得很有趣,又從上面走下來,7654321,小花貓會用這些聲音唱歌,所以小花貓特別喜歡,從低到高,再從上面下來。講完故事後,我讓幼兒扮演小花貓上下樓梯,從低到高,從高到低,讓他們在富有情趣的練習中逐漸掌握不同的音樂,依照這樣的思路,每當碰到新的難懂的樂理知識時,我都會編出一些比喻恰當的故事,讓幼兒容易接受,而且他們也會感到這樣的學習音樂很有興趣,既可以學小花貓上下樓梯,又可以學到新的知識。

三、在音樂遊戲中,引起幼兒對音樂的興趣

在小班的音樂教學中,由於小班幼兒年齡較小,所以他們比較適合在音樂遊戲中來學習音樂,在這個學期中,我們就接觸到了音樂遊戲。例如:我們在學習音樂遊戲《扮家家》的過程中,我先讓幼兒回家去看爸爸媽媽是如何來理家 的,着重看爸爸媽媽是如何做飯的,怎樣炒菜的,在幼兒瞭解了這些做飯、炒菜的經驗後,我們就學習《扮家家》的歌曲,然後就根據歌詞,我們玩了扮家家的音樂遊戲,讓他們圍着圍裙,抱着娃娃做媽媽,很神氣的拿着鏟子做爸爸,隨着音樂節奏進行炒菜,他們真的象能幹的爸爸媽媽,炒好小菜還會大叫一聲“開飯嘍”然後再喂娃娃吃飯,這些對幼兒學習這首歌,幫助幼兒記憶歌曲中的歌詞都有很大的幫助,而且幼兒的興趣也很高。

在這一個學期的培養中,大部分幼兒已經會很高興的跟着老師學唱歌,聽暗合音樂做動作,有時候會很安靜的坐在那兒聽聽音樂等,這些都可以表明幼兒已經對音樂產生了最初的興趣,但這只是一個開始,離幼兒能陶醉於音樂,理解音樂還差很遠,我只有在此基礎上,更加努力的工作,使幼兒在音樂這條藝術道路上茁壯成長。

音樂教學工作總結 篇5

音樂課中學生喜歡聽歌、喜歡唱歌,可就是不喜歡學習音樂知識,我無數次強調學習音樂知識的重要性,可一到學習音樂知識的時候,學生就是提不起興趣。

這節課要學習的音樂知識是反覆記號,我先讓學生記住反覆記號的“樣子”,告訴學生反覆記號的含義。然後我找了幾首學生熟悉的有反覆記號的歌曲和幾首沒有反覆記號的歌曲,對學生說:“今天老師爲你們舉辦了一場小歌手比賽,誰把老師手上的歌曲都唱對了誰就是冠軍,大家也可以找夥伴一起合作挑戰對手。”我的話一說完,同學們就踊躍舉手,有的一個人來挑戰,有的幾個人一組,有的還找我合作呢。經過激烈的競爭,冠軍選出來了,學生也在輕鬆、愉快的歌唱中瞭解了反覆記號在曲中的運用。

經過這節課的教學,學生不自覺地喜歡上了學習音樂知識,很多學生對我說:“老師,原來學習音樂知識也可以這麼有趣,下次什麼時候再學習音樂知識呀。”聽了這話,我領悟到只要肯去嘗試和採用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總能找到一種既適合自己教學風格,又能讓學生感興趣、能提高學生積極性的教學方法。

音樂教學工作總結 篇6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音樂教學中的歌曲、樂曲等一切藝術作品都是藝術家的情感產物。學生欣賞歌唱時一方面在接受音樂作品的.感染,一方面又要透過自己演唱、演奏去感染他人。怎樣成功地完成上述任務與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感受、對學生的熱愛、對音樂教育事業執着追求有着直接的關係。

教學中,教師的一言一行,甚至楣梢眼角的細微動作都無時無刻不在影響學生。要想感動學生,先要感動自己。如何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歌唱,如何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鼓勵在音樂課上的創造性,以愉快和求知的情緒學習音樂,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聆聽音樂的習慣。這是每個中學音樂教師認真探索的問題。

一、勇於實踐,大膽創新

1、透過課前音樂師生問好,把學生領進一個美的環境

音樂是美的藝術,音樂課的開頭不能千篇一律的用語言師生問好,要根據音樂課的特點,爲學生營造一個濃郁的歌唱氛圍,用輕鬆的音樂引導學生進入教室,師生音樂問好,發聲練習,使學生一開始就受到優美旋律的薰陶,進入寬鬆的欣賞氛圍和想象空間,使他們感覺輕鬆自然。心情愉悅,精神飽滿,爲上好音樂課奠定了基礎。

2、透過師生共同對歌曲的分析,以情帶聲,以聲帶情,正確處理技術與藝術的關係,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在引導學生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會用圓潤連貫的聲音表現歌曲的感情,學會用不同的力度來演唱歌曲。

3、透過指導學生傾聽音樂,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愛因斯坦說過:“美的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無限的,美的想象是知識的源泉。”所以我把開啓學生音樂想象力作爲提高教學質量的手段。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因此對所有歌詞的樂曲首先是聽,在聽的過程中去思索、去想象。

4、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一節良好的音樂課,教師既不能讓學生長時間地呆呆地坐在那裏光唱,這樣學生對音樂課很難產生興趣。也不能讓學生自始至終的不停的忙動,這樣課堂紀律既亂,學生又累。教師還會力不從心。參與者的強度和規模應該是:有動有靜、全員參與。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分小組進行活動,使動覺參與和心靈參與相結合。從而達到個體動靜互換,整體動靜互換,使一節課張弛有度。讓學生在動中學音樂,在動中感受音樂,在動中發展想象,在動中愉悅身心。

二、轉換教學角色,樹立學生主體地位

新課程新理念的重要體現是:“以人爲本”,“教育應關心人,尊重人,發展人”。從中我們能夠深切地感受到學生纔是教育的主體。要樹立的學生主體地位,首先要轉換教學角色,把原來課堂上以教師教爲主轉換成以學生學爲主,只有充分調動學生自覺積極地參與教育過程,才能激活他們的內在原動力,最大限度地把他們的創新思維的潛能發揮出來。比如原來上欣賞課,先由教師介紹曲名、作者、表現內容等,還沒聽到音樂,就先把學生限制在一個框框裏,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代替了學生的親身體驗,把音樂的多解性變成單解性,使得學生對音樂本身失去興趣,不注意傾聽,放棄了思考與聯想。現在上欣賞課,教師應該讓學生根據自身對音樂的體驗,去理解音樂內容,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用多種思維方式去探索問題。使學生始終以積極多變的思維參與教學,不僅開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還提高了學生的音樂鑑賞力和音樂表現力。

三、突破教學模式,拓展學生想象空間

我們應鼓勵學生自己去探索,去思考。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每個人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也是有所不同的。在教學中,我們要善於抓住學生的個性,給他們想象的空間,充分發揮其想象力和創造力。

教無定法,教學過程就是不斷創新的過程,只有老師大膽創新,準確地把握新理念,恰如其分地運用新課程培養學生的新思維,新課程下的音樂教育,必將顯示出勃勃生機。中學音樂教育處於整個音樂教育的重要階段,在其教學中,着力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造力與創新思維,爲其他方面的學習創造有利條件,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是中學音樂教學新課程理念的根本體現。

音樂教學工作總結 篇7

第一冊音樂教學工作遵循了新課程標準,滲透音樂素質教育,用音樂陶冶孩子們的情操,啓迪兒童心靈,讓孩子們熱愛音樂,感受音樂的美。在教學中注重挖掘教材內涵,用音樂的節奏、旋律打動孩子們的心。

一年級的孩子們熱愛生活、熱愛音樂,多數兒童有較強的樂感,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基本能跟着音樂的節奏邊舞邊唱,有較濃厚的學習興趣。

一、完成的教學任務

第一冊音樂教材內涵豐富。分爲“聆聽、表演、編創、活動”幾部分。包括“好朋友”、“快樂的一天”、“祖國你好”、“可愛的動物”、“靜靜的夜”、“愛勞動”、“小精靈”等,共分十課。有名曲,有兒歌,有搖籃曲,歌唱快樂的校園,有歌唱美洲民俗民風的歌曲等,還有部分少數民族的音樂。選材上,有兒歌,有外國名曲,有校園歌曲。有歡快的、有優美的、有抒情的、有各種風格的歌曲符合兒童的情趣。本期按課程目標完成了全部教學內容。

1、好朋友包括《玩具兵進行曲》《口哨與小狗》《你的名字叫什麼》《拉勾勾》等,培養孩子們對校園的感情,對生活的情趣。在教學中演唱了歌曲,聆聽了旋律,並用動作進行了表演。

2、快樂的一天包括《快樂的一天》《其多列》《跳繩》《郵遞馬車》等,主要培養對校園的感,對生活的熱愛。讓孩子們從小愛家鄉,愛校園,愛生活而努力學習。對這組教材,我採用了獨唱與合唱的演唱形式,培養了興趣,節奏準,旋律準。

3、祖國你好包括中外許多著名作曲家的作品,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頌祖國》等,悠揚而動聽。這組內容重在音樂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對祖國的感情。讓孩子們瞭解了自己的祖國。

4、可愛的動物包括《三隻小豬》、《快樂的小熊貓》、《動物說話》等,充滿了民族音樂的濃郁色彩。我讓孩子們邊舞邊唱,在優美的音樂中陶冶情操,培養對動物的感情,人與自己和諧相處的情趣。

5、舞曲這些音樂廣爲流傳,旋律優美,喜聞樂見。如《火車波爾卡》《獅子舞會》等。

二、思想教育

教學中,注重對教材的運用,滲透素質教育和思想教育。教育學生學習熱愛生活,熱愛音樂,有高尚的情操。透過音樂教育,使孩子們享受美,熱愛美,愉快生活、愉快學習,主動接受,愛學、樂學。

三、教學方法

進一步提高教學技巧,有良好的教學方法,積極滲透音樂思想,把現代教育的理論運用到教學中去,讓課堂活躍起來,讓孩子們跳起來,唱起來。在教學中,認真鑽研課標,精心設計教案,科學上課,力求達到課標的要求。運用了獨唱,表演唱,舞蹈,拍手等手段,讓課堂活起來,讓快樂充滿整個課堂。

本期音樂每一週學習一課,複習一週。提前備課,有計劃,有反思,認真準備了教具,課後有反思,期末有總結。

音樂教學工作總結 篇8

很多時候,我覺得我的學生們,很像一羣深山老林當中桀驁不馴的小猴子,這不是貶低孩子們,是覺得他們真的永遠不能讓自己的身體安靜下來。排隊走在操場上,有人會突然轉個圈,用手或腳“劃拉”一圈的同學,引起隊伍的騷亂;課間,高興到忘形時,會成羣成羣地爬在樓梯上,做埋伏狀,假裝衝過往的同學掃射。唉……,我該從何下手來從他們身上去除一些“野性”,增加一些“文靜”呢?

最近,我做了個決定——讓他們在音樂聲中安靜下來。

其實這個想法由來已久:

1、晨誦比賽時,排音樂劇,我就發現了他們的文藝細胞,唱歌能唱在調上的很多。集體動作的協調性比較好。排練時的投入情緒非常高漲。比賽結果也令人滿意。

2、學校廣播站播放歡快音樂時,竟然有人做彈吉他狀或街舞狀,很有範兒呢。

3、讀薛老師的《心平氣和一年級》,她就喜歡在孩子們寫字時放音樂,常用一句:“我怎麼聽不見音樂聲了?”來提醒孩子們安靜。

4、蘭花草班的班級合唱課程,讓我向往不已。

5、給日常晨誦配樂,孩子們居然入神了。其實,本學期,我班每次晨誦都是有音樂相伴的,但沒做過多的解釋。偶然有一天,我們讀金波的《如果我是一片雪花》,我煞費苦心地找到了班得瑞的《初雪》來做背景音樂,並告訴他們音樂的名字,還請他們靜靜地聆聽,隨着音樂在腦中想象自己是一片在空着飛舞的雪花。看着他們陶醉的樣子,感動極了。隨後孩子們的朗誦,深情款款,情意綿綿,音樂的節奏和詩歌的韻律自然融合,教室裏盪漾着聖潔的美好之音。

後來,我又用民樂《漁舟唱晚》《漢宮秋月》等配了古詩來朗誦,效果都很好。

自此,我正式確立了音樂在我教室裏至高無上的地位。

向孩子們宣佈時,我是這樣說的:“孩子們,最近咱們好像和音樂結下了不解之緣,老師發現你們很喜愛音樂,並且有理解音樂的天分。那麼,就讓音樂經常在我們教室裏響起好嗎?”“好!”“我們做個約定吧,每當音樂響起,大家立即要安靜下來,誰要是用聒噪聲淹沒的美好的音樂,那麼他就是在犯錯。大家同意嗎?”“同意!”

就這樣,我們班的課間,常常是在音樂聲中度過的。起初,有的人還是習慣於下了課就大聲聒噪,經過一次次提醒,孩子們對音樂聲敏感起來,教室裏自然就靜了下來。今天,聽《高山流水》,我還給他們講了俞伯牙和鍾子期的故事,他們用崇拜的眼神看着我,聽着音樂,哈哈!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就是要漸漸把他們的興趣勾起來,甚至把癮頭勾出來!

身體不能靜下來,是因爲心不能靜,那麼我讓孩子們的心找到一片神往的空間,身體可不就靜了嘛!

有句話叫:“靜如處子,動如脫兔。”那是我理想中的孩子們的狀態。教室裏安靜,但來到操場上,就要生龍活虎。可是,他們在沒有我的“監督”的情況下,生龍活虎得有點過了,可以說是羣魔亂舞。得想個辦法再理順理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