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工作總結>

個人工作總結化工技術

學問君 人氣:1.33W

一、專業技術人員應充分理解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意義,應將專業技術和市場經濟緊密結合起來。

個人工作總結化工技術

我認爲,鄧小平同志倡導的“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深遠意義,在於將專業技術轉化爲生產力,並應用到實踐工作中,在轉化過程中實現專業技術的昇華,造就自己,體現個人對社會的價值。

將專業技術轉化爲生產力,我做了一定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比如91年,將我廠硫酸車間“一轉一吸”生產工藝改爲“二轉二吸”生產工藝,原“一轉一吸”生產流程所產生的二氧化硫轉化率低,造成排放於空氣的二氧化硫超標,產量低,影響了本公司的經濟效益又污染了環境。透過這次改造,二氧化硫排放量達到國家的排放標準,並透過了省、市兩級環保部門的驗收,硫酸產量由原來年產

1.5萬噸提高到2萬噸,大大滿足了我廠磷肥生產的需要。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是減少了空氣污染,改善了工人工作環境和附近居民的生活環境。

另外,1992年,我引進華南理工大學化工研究所研製的換熱器新技術,即把硫酸車間換熱器更換成空心環管殼式換熱器。在這次技改中被換下的六臺換熱器,由原來的折流板式更換成空心環管殼式,使用面積由原來的1835M2減少到1210M2,氣體總壓降由原來的15050Pa降到6320Pa,硫酸產量均換87T/d計,所需用熱面積由原來的22.1M2(t?d)降至14.58M2(t?d),使我廠每年節約生產用電270000KWh,達到節能降耗的目的,取得了直接經濟效益。

在實行技術改革實踐的過程中,成效比較顯著的是普鈣車間的溼法生產改造工程。1990年8月—12月,普鈣車間投資120萬元,將傳統的幹法生產改爲溼法生產,年產量由原來的3萬噸提高到6萬噸。工藝流程縮短了,省略了幹法生產中的乾燥、配酸系統和除塵設備,從而使生產成本降低了,據統計,就燃料、電耗、大氣污染三項每年共計節約50萬元。

二、基礎理論是搞好專業技術工作的前提。

“萬丈高樓從地起”,人類歷史從一開始就存在着這樣一條自然規律,即人類無論從事何種社會活動都是從基礎開始。基礎是否牢固,直接影響其今後的發展,因此,沒有基礎,就談不上發展,沒有紮實的基礎理論去指導專業技術工作,就沒有技術成果的產生。而每一基礎理論的突破,都孕育着一場技術革命,可見基礎理論對專業技術工作來說,是何等的重要。

我一向都比較注重基礎理論的學習,而且根據本企業的生產實際系統地學。我任職化工工程師以來,每年都參加專業學習。如91年的《無機鹽化工產品技術》、95年的《無機化工生產流程設計工藝》、97年的《磷肥溼法生產工藝》等理論的學習,在以後的工作中得到很好的應用。

90年8月至於12月,普鈣車間將傳統的幹法生產改爲溼法生產,經過八個月的技改和試產摸索,一次投產成功,實現了不用脫水設備,直接進行“溼法磷肥生產”的工藝生產線。我廠從64年建廠以來,普鈣生產經歷了三次不同的生產方法。前兩次都是“幹法生產”,這些傳統的流程具備乾燥、配酸系統、除塵設備,工藝流程繁瑣、耗費大、污染環境,不利於工人和附近居民的身體健康,還給企業造成浪費。溼法工藝流程的成功投產,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而且減少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人的生產效率,改善了工人的勞動環境,附近居民對我廠的怨言減少了。在這次技改工作中遇到最大的難題就是如何使產品水分達標。我帶領車間技術員經過幾個月的生產摸索,找到了影響產品水分指標的六大因素及對應的解決措施。比如針對礦種因素,我採取礦種搭配使用,雲貴礦與湖南礦以1:0.6的比例進行搭配,磨礦漿的水採用氟吸收的水,增加礦漿的流動性,降低礦漿的水分含量,產品水分問題解決了,其它的指標也隨之好轉,使我廠溼法生產的普透過磷酸鈣成品由原來的四級品達到三級品,產量由原來的3萬噸增加到6萬噸,節約成本約50萬元。

三、擴大知識面,使專業技術工作如魚得水。

我認爲,任何現代工程項目,不可能是純專業技術,而是多項技術的組合。要把專業技術工作做好,必須要擴大自己的知識面,計劃經濟時代是這樣,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經濟條件下更要這樣。

TAGS:技術 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