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工作總結>

幼小銜接語文總結

學問君 人氣:1.25W

現在提倡幼兒園要杜絕小學化,但是卻不注意幼小知識的銜接問題,如下爲大家收集的幼小銜接語文總結,歡迎閱讀!

幼小銜接語文總結

幼小銜接語文總結【1】

幼兒園大班的孩子馬上要畢業了,正步入了幼小銜接的關鍵階段,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所以眼下許多父母經常會聚在一起就討論:暑期要不要送孩子去培訓班提前學習寫字、拼音?這個話題一直比較受爭議。讓孩子在入學前掌握一部分知識和技能,的確可以減少孩子入學後的學習難度和學習量,從而減輕他們進入小學後的負擔,讓他們能更快地適應小學學習。但是大部分多年從事低年級教學的老師都認爲:幼兒提前學習小學課程弊大於利,爲什麼會這樣呢?

首先,對提前學習了一年級知識的孩子來說,老師上課所講的內容就好像是"回鍋飯",舊知識重溫,所以學得輕鬆。但是,一方面孩子會錯誤地以爲學習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另一方面孩子會因爲吃的是"回鍋飯",而失掉對學習的新鮮感和興趣,隨着年齡的增加,知識越來越深,而學前期沒有注意培養幼兒有益的興趣和良好的習慣,這些孩子往往不會學習,不會集中注意力聽課,不能嚴格約束自己獨立完成作業,缺乏毅力和克服困難的精神。學習成績一旦下降便沮喪起來,很容易使孩子失掉學習的興趣,見難而退。

其次,實踐證明提前學習的幼兒只是在小學一年級時略顯其優勢,隨着年級的增加,這種優勢就不明顯了,到了高年級幾乎沒有差別。所以提前學習只能使幼兒一時領先,隨後後勁不足,讓孩子在學習上體會到的是一種由高峯漸漸滑向低谷的感覺,這樣會挫傷孩子們的自尊心。

由此可見,有些家長希望讓孩子“搶跑”起跑線的心態,可能會適得其反。其實,真正的幼小銜接並不在於知識的層層加碼,而應注重孩子入學情感的激發和能力習慣的培養。作爲低年級的語文教師,今天就來談談幼小銜接期家長和孩子可以爲學語文做的一些小準備

1、學拼音的準備

剛上學,孩子還沒從玩耍的狀態中走出來就要學習那些抽象的拼音符號,無論老師、家長、還是孩子都覺得非常吃力,是學習最累的時期,很多家長都會選擇暑期送孩子去拼音培訓班。我個人覺得尤其送孩子去培訓,不如家長自己多抽空先去重溫一下我們曾經學過的漢語拼音,估計不少家長對漢語拼音知識都可能遺忘了,爲了孩子入學後能更好的檢查孩子當天對拼音的掌握情況,我們家長現在可以在網絡上搜尋漢語拼音教學的一些視頻,或者去購買拼音的光盤,在家跟孩子一起觀看,自己先把音讀準,到以後學拼音時,就能更好輔導孩子。要想讓孩子成長,首先家長自己要成長起來。

2、做好寫前準備。

孩子一上大班,一些家長就迫不及待讓孩子在家裏練習寫字了。由於一些家長沒有經過專門的規範書寫訓練,在教孩子寫字時也比較隨意,孩子開始沒有養成規範書寫的習慣,最初的印象一旦形成以後就很難糾正。其實讓孩子做好寫前的準備,並不是提前寫漢字,而是要加強幼兒手的小肌肉協調性的訓練。1、可以透過繪畫活動,提高幼兒劃線條的流暢性,提高對手的控制能力和手眼協調的能力;還可以透過日常生活中幼兒自我服務和爲集體服務的勞動,鍛鍊他們小手的靈活性,也可專門設計一些手眼協調的操作活動和書面練習。2、培養正確的執筆姿勢,養成正確的坐寫姿勢,正確的坐姿應該是:身子上半部坐直、頭部端正。我們在教學中發現很多孩子字寫得不好都是跟書寫的姿勢有關。簡單來說,教孩子學會正確地寫字姿勢,比教他學會寫多少字來得更重要。

3、讀書認字的準備。

一年級識字量很大,學前培養孩子認字的習慣會讓孩子在一年級學得更輕鬆。但是很多的家長都抱怨孩子不願意學認字。我個人很贊同一句話,那就是“教育最美妙的境界是——有心而無痕。”教孩子認字,千萬不要拿着書本或者生字卡帶着目的性的去教孩子認字。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在生活中識字。比如接孩子時跟孩子一起讀一讀教室門口公告欄上的內容;帶孩子去購物時,孩子挑中了自己喜歡的物品,我們就可以跟孩子說,看看這個食品叫什麼名字;看到路上的招牌,可以指着招牌說出他的名字;有時候可以跟孩子一起上網看自己班級羣的聊天資訊;平時孩子喜歡看電視,我們也可以引導孩子認認電視裏的字。孩子在生活中日積月累,養成了認字的習慣,認的字就慢慢多起來。識字和閱讀是密不可分的,不能脫離閱讀談識字,在閱讀中自然識字也能激發孩子的興趣。所以平時應當每天抽空跟孩子一起看看書。看書除了能幫助識字,增加孩子的詞彙量,豐富孩子的知識外,還能提高孩子的專注力。看書時我們可以帶着孩子先讀書的名字,引導孩子認目錄和翻頁。看完以後讓孩子說說故事的內容,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家長也可以適當提一些問題,來培養孩子的理解力。如果想讓孩子變得有智慧,家長自己也要多看書,爲孩子做好榜樣,營造讀書的氛圍,自己進步了孩子才能進步。

4、朗讀能力以及說話能力的準備。

現在很多老師都有一個共同的感覺,就是現在的孩子嘴巴越來越懶得動。在課堂上很多孩子嘴巴從上課到下課都沒開啟嘴巴朗讀過,老師一發火讓他張嘴讀。就使命的喊讀,讀幾分鐘聲音就啞了。現在家長可以有意識的每天讓孩子讀一讀古詩、兒歌、三字經或其他簡短的故事,讀的時候引導孩子注意音量、語速、語調。也可以睡前讓孩子聽聽網上下載的故事或朗讀音頻。

一年級語文還有一個難點就是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現在很多孩子回答問題總是不能把一句話說完整,看圖說話也是前言不搭後語。家長平時儘量用普通話跟孩子交流,睡前跟孩子聊聊一天的見聞,比如週末到紅井玩,我們可以問今天我們到哪裏玩,在紅井看到了什麼。我們還可以爲孩子準備一本漂亮的日記本,讓孩子說她一天中感興趣的話題,然後家長就幫忙寫在日記本里,孩子說一句,家長寫一句,哪裏說得不連貫或者沒條理的時候可以稍微指正一下。如果能長期堅持你就不用擔心孩子在一二年級看圖寫話會無從下手了。

教育是緩慢而優雅的過程。有一位臺灣教授寫過一篇散文《牽着蝸牛去散步》我們的孩子就像只小蝸牛,家長要想把孩子教育好,必須要練就自身緩慢而優雅的狀態,你想讓孩子快,自信、上進。就需要你慢下來。你只要一快、一急,孩子就達不到你的要求,他就會失去自信和上進。如果你的心慢不下來,你太急於要結果,就會把蝸牛拖死了。

 

幼小銜接語文總結【2】

一、課題研究的基本情況

語文教學中的 "幼小銜接問題研究"是河南省教育廳"十五"教育科學規劃的研究課題,也是開封市課程改革實驗的一個研究課題。參加課題組的研究單位有開封市教研室小語組和幼教組、縣街小學、理事廳小學、教育幼兒園、羣英幼兒園。實驗的時間是2002年 9月到2004年7月。前一學年中,課題組主要進行了以下工作:

(一)進行學BU調查。Jll學第一週,我們編制了小學一年級實驗學生學前調查試卷,組織實驗教師對14個班級近200名學生進行了調查。調查的內容包括漢語拼音、識字(一年級要求認的400個字和學生自我學習的其他字)和II語交際等情況,少手對學生的II語交際情況進行了錄音。

(一)對漢語拼音部分教學情況進行測查。依抓人教社測查要求和國家語委關於制定普通話測試試卷的要求,結合我市的實際情況編寫了測查試卷,我們組織了國家級和省級測試員對市區幾所學校的80名學生進行了測查,對測查情況進行了分析,寫出了書而總結。

(三)進行學中調查。在對漢語拼音部分教學情況進行調查的同時,我們對學生的社會交際能力、課堂常規、行爲習慣等方而的情況也進行了調查,少i"-制定了由一年級教師和家長參加的學生學習基木情況調查表,調查學生在學習上感到順利和困難的地方。

我們發現,兒童進入小學後,立即而臨新的作息時間,陌生的課堂常規和大m:的不熱悉的拼音、漢字、作業批改等符寫,致使這} L剛走出幼兒園的一年級小學生掉進了"規則的海洋,符寫的OF界",從而出現了幼小銜接中的'所謂社會適應能力和學生學習適應能力兩個方而的困難。

(四)進行小學和幼兒園課堂教學方法改蘋交流話動。我們作了32竹研討課,4 !}而向全市一年級實驗教師的展示課,少I`進行了說課、評課話動。

(五)建立學生和教師實驗檔案。我們爲所調查的近200名學生建立了檔案,學生檔案中有學BU調查試卷、漢語拼音測查試卷、學生II語交際錄音帶及期終評價資料等。實驗教師的檔案中有教案、教學筆記等。

一此實驗學校還在教室裏佈置了學生"成長足跡專欄""識字快車專欄"和 "小組合作五星榜";設立了"家長課堂",介紹課改背景、日Jl、內容,定期給家長上彙報課;Jll展一口彙報話動,傾聽家長對課改的意見,努力使家庭、社會、學校融爲一體,共同營造良好的實驗氛圍。

二、幼小銜接實驗在教學策略上的改變

注重創設安全、溫馨的學習氛圍。安全、溫馨的氛圍是學生學習的基本前提和條件。學生從自己熟悉的幼兒園來到了小學,從幼兒園的自由、活潑、散漫的學習環境來到了分科學習、有作業、受學校支配的學習環境,感到很不適應。這種環境的變化造成了學生心裏煩躁不安,使學生陷入不注意狀態。那麼,怎樣創設安全、溫馨的學習氛圍呢+關鍵是要重視師生的角色定位和情感交流。

降低期望值,允許學生出錯。我們認識到對學生的期望值過高,不讓學生出錯,會給學生帶來無形的壓力。我們注意尊重學生出錯的權利,允許他們在學習和行爲上出錯,並把他們的錯誤當做花朵綻放過程中的一種必然狀態,透過這種狀態瞭解他們的思維和認識水平。

重視、鼓勵學生提問。我們努力爲學生創設一種鼓勵提問的氛圍,使學生感到他們能提問、可以提問、有權利提問。每當學生提出一個問題時,我們都努力做到無論是不是忙,無論是不是知道答案,都不能迴避或岔開他們的問題,讓學生真切地感到教師對他們提問的重視、讚賞和鼓勵。 接納和尊重學生的不同興趣、觀點和學習方式。我們注意在教學中逐漸形成師生之間的互相接納和尊重,做到無論學生的想法對與錯,都要真誠地接納和尊重,支援、鼓勵他們勇敢表達自己的看法。

因爲我們知道,學生的觀點和興趣常常是獨特的,接納和尊重學生的觀點和興趣會使他們有安全感,有助於學生積極主動、富有創造性地進行探究活動。相反,不適當的評價會造成學生的緊張,使學生只關注教師的態度,不關注探究活動本身和客觀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