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工作總結>

報社領導年終工作總結範文

學問君 人氣:3.07W

報社領導年終工作總結的進行是爲了使報社的工作開展得更加的好。以下是小編爲大家精心整理的報社領導年終工作總結範文,歡迎大家閱讀。

報社領導年終工作總結範文

  報社領導年終工作總結範文一

從**年開始從事新聞行業至今,我立足崗位,腳踏實地,修身立德,勤勉敬業,許多新聞作品在國家、省、市級黨報相繼刊發。我的作品連續七次榮獲國家級新聞獎,20多次榮獲省市黨報新聞獎。堅持不懈的努力帶來了可喜的成果,辛勤的汗水換來了領導的肯定和廣大讀者的認可。

回顧十年來的工作歷程,我主要工作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深入基層,關注民生

自 **年*月到報社工作以來,我始終堅持深入基層,深入羣衆,體驗生活,挖掘素材。無論颳風下雨,無論嚴寒酷暑,無論城內山村,只要有好的新聞線索,我都會義無反顧深入採訪第一線,用飽含真情和激情的文字飽揚真、善、美,鞭策假、惡、醜,爭取在第一時間及時傳達給社會各界和千家萬戶。

XX年春節,我專程到平順西溝村,採訪了全國人大代表申紀蘭同志。交談中,古稀之年的老代表一生不忘本色、時刻關心鄉親的無數感人事蹟深深打動了我。採訪結束後,心中的震撼和對老代表的深情,使我久久不能平靜,連夜趕寫的《申紀蘭給鄉親拜大年》,並在人民日報一版刊發。

龍小霞,平順縣一位普普通通的鄉鎮司法員。在她身上沒有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故事,更沒有如歌如詩的豪言壯語,她只是踏踏實實、盡心盡職爲“保一方平安”工作着,幾年如一日。當我偶然中瞭解到她的事蹟後,深深被她的故事所感動,經過兩天的深入採訪,終於寫出了《我爲百姓解煩憂》的通訊。通訊發表後,在社會上引起巨大凡響,社會各界紛紛表示要向龍小霞學習。龍小霞她先後評爲“中國XX十大年度法治人物”,“長治市評爲XX十大傑出人物”。被國家司法部和省、市司法部門評爲先進工作者。《我爲百姓解煩憂》榮獲山西省新聞一等獎。

二、團結協作,甘爲人梯

在多年的新聞工作中,我深切地懂得,“衆人拾柴火焰高”,個人的力量微不足道,只有充分發揚團隊精神,齊心協力,共同奮鬥,多出精品,才能更好的發揮好黨報的喉舌作用。

多年來,我在注重團結的同時,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帶動新生骨幹上。一有機會就和青年記者深入一線調研採訪,同大家一道相互激發新聞靈感,不斷探討寫作經驗,無私傳達個人心得。在我的帶動下,許多青年記者現已成爲報社的業務骨幹,爲報社的健康發展不斷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默默耕耘,打造精品

自從事新聞工作開始,我就在思想上做好了吃大苦、流大汗的思想準備。記得XX年春天,歡樂祥和的羊年春天一下子被突如其來的sars瘟疫籠罩上了恐懼的陰影,社會上一時間人心惶惶。關鍵時刻,一大批“最可愛的人”衝在了抗擊非典的最前沿,用“大愛”譜寫了一曲麴生命的讚歌。爲了及時報道抗擊非典的英雄人物和模範事蹟,我完全把個人安危拋在腦後,義無反顧地衝到了抗非前沿。多次深入醫院、學校、車站、機場和農村等疫情嚴重的每一個角落,對英雄的上黨人民齊心協力抗擊非典的最新動態進行了及時的宣傳報道。所寫的《風雨中,我們衝鋒在前》,就是我對抗非英雄的深情讚歌。這篇作品的發表,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

四、廉潔自律,以身作則

我在擔任報社紀檢組副組長職務期間,始終按照黨章、黨紀《廉政準則》以及各級黨委關於廉潔自律的有關規定,把黨風廉政建設融入日常工作中,體現到工作的各個方面,嚴以律己,以身作則,從嚴規範自己的工作、生活行爲,用實際行動履行了一名黨員幹部的職責。

工作中,我還注重用輕鬆、活潑的廉政文化作品薰陶和感染周邊的同志們,不僅弘揚了主旋律,還有效推進了單位的廉政文化建設。

回顧過去十年來的新聞工作經歷,我勤勉敬業,筆耕不輟,其間有許多的感觸,也有不少的體會。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講學習是提高業務水平的關鍵

學習是立業之本。一名好的新聞人,要想有過硬的業務水平,就要學習、學習、再學習。不僅要向書本學習,更要從實踐中汲取營養;不僅要向前輩學習,還要善於 “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不僅要善於發現新聞索材,還要善於透過現象看本質,挖掘新聞現象背後的深層社會哲理和人性真諦。

二、講政治是加強黨性修養的前提

政治是爲政之道。作爲一名黨報的幹部,作爲一名共產黨員,必須自覺加強黨性修養,始終堅持講政治,一切聽黨話、跟黨走,關注民生,時刻關注社會上的熱點、難點和焦點問題。這就需要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用高度的黨性原則規範言行,切實履行起一名共產黨員新聞工作者的神聖職責。

三、講正氣是履行廉政職責的基礎

正氣是修身之基。作爲一名紀檢幹部,只有堅持用黨紀、政紀規範約束自己,自覺履行廉政職責,不斷加強道德修養,一切從嚴要求,時時以身作則,一切爲了工作,一切爲了大局,才能自覺抵制社會上的各種誘惑與歪風邪氣的腐蝕。

四、講奉獻是實現人生價值的途徑

奉獻是做人之要。作爲一名新聞工作者,不但要有堅定地政治立場、敏銳的新聞視角、堅持不懈的創新精神,更要有不求回報的奉獻精神。每一名新聞工作者成功的背後都是辛勤的汗水和無私的付出。只有具備愛報敬業、無私奉獻的精神,才能深入社會,貼進羣衆;才能犧牲小我,顧全大我;才能千錘百煉,多出精品。

每一個燈光下,都有一個故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沒有誰能夠負擔你的生活,只有自己努力,才能給自己一個好未來,自己的力量雖然薄弱,但是堅持是一種強大的力量,讓我生命出現奇蹟。

  報社領導年終工作總結範文二

(一)機動部

我三月底到機動部工作,六月底離開,在3個月的時間裏,我的主要工作內容有:

1 陪兄弟們一起出差採訪,一起寫稿子。幫兄弟們樹立信心,鼓舞鬥志。

2 擴展選題思路,個人認爲,機動部的選題範圍不僅僅是深度報道,有意思的事件、有爭議的話題、人物的另一面等等,凡是能引起閱讀興趣的題材都是我們報道的範圍。

3 5.12地震發生後,本報先後派出8位記者。這個月,我的主要工作就是給前方的兄弟做好服務。由於8位記者分散在不同地方,當時餘震不斷地發生,我每天做的最多的不是統籌稿件,而是確定同志們的安全和具體位置,傳達報社領導對兄弟們的關心,告訴大家,對報社最重要的不是稿子,而是他們的安全。其次,我這個月的重點工作就是統籌稿件,及時傳遞最新資訊給前方記者,儘量提供採訪思路,然後彙總前線的稿件,與夜班對接。

4 機動部只有4名記者,我在這個部門也只做了3個月,但受到的感動卻很多很多。這個部門要求記者經常出差,對記者的業務水平、社會經驗和心裏素質都是很大的挑戰。我記得地震時,好幾次聽到高高大大的胡志強在電話那頭哭泣,但無論我怎麼勸,他都不肯回來,他說再辛苦也心甘;有一個月,王向前只有4天時間在家裏,剩下的都在外出差,但從來沒聽他說過一個累字;盧豔豔一個小女孩,揹着相機跑到陌生的城市,自掏腰包打的滿城採訪,回到報社,稿子一遍通不過,寫第二遍,不行,再寫,不行,再改……一篇3000字的稿子背後,她可能要寫一萬多字,但她從來沒有放棄,每次改稿,她都會說這是收穫。賴海芳懷着孩子也一直堅持採訪寫稿,已經是寫稿高手的她,對新聞有着潔癖般的執着,經常自己推翻一個版的稿子(我們都認爲已經很不錯的文字)再重寫。即便自己不方便外出採訪,她也會義務幫大家找線索……

由於陌生的原因,我是充滿恐懼地來到這個部門,但離開這幫兄弟的時候,我滿懷感激與不捨。

(二)本地部

我七月份來到本地新聞部,在4個月的時間裏,主要做了以下幾項工作。

1 打破以往的各種限制,嘗試口語化、輕鬆的標題風格。

2 確立編輯“救稿而非斃稿”的工作思路,鼓勵大家儘量從常規新聞中找出不同點,從小事中發現趣味點,在原有的稿子基礎上找出發散點和延伸的方向,儘量配合採訪挖掘新聞。

3 鼓勵編輯工作前移,從被動的編稿走向主動策劃。4個月的時間裏,本部門每位編輯每個月至少會做一個策劃方案。最終操作成功的有:李飛的“不只是記錄”、孫任淵的“讓公交安全進站”、鄭筱倩的“麻辣教師”、彭珍玲的“這個七夕遇見愛情”、“你節約我送錢”、“愛在中秋”等策劃。其中。“愛在中秋”配合廣告部,爲報社至少帶來6萬元的廣告收入,麻辣教師也帶來1.7萬元的'收入。

4 努力實現採編“無縫對接”,加強編輯記者的溝通,多次聯合採訪部門舉辦出遊、看電影等活動,提供編輯記者互相瞭解的機會。

5 加強部門內部的學習氛圍,利用本部門的網絡空間,建立學習的平臺,提供各大報刊的評論、標題、策劃思路、稿件風格等材料,供大家討論和學習。

  報社領導年終工作總結範文三

來報社差不多一年多的時間,從學生過渡到一個真正的社會人,是記者這個職業的特殊性,讓我更快地成長了。

現在,可以說,我熟悉酉陽比熟悉黔江多。雖然在黔江生活了20年,但是一直是兩耳不聞窗外事,對她知之甚少。但是,酉陽於我而言,並不是一個工作的地方那麼簡單。每天,她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需要報道,需要關注。無論是一個人,還是一個地方、一件事,關注得多了,自然,就有了感情。這個職業,讓我能夠更快地熟悉酉陽、瞭解酉陽,關注着她的每一步成長,每一個細小的變化。剛來的時候,說的是“你們酉陽”,現在,已經習慣了說“我們酉陽”。

一年時間以來,熟悉了這個城市,融入了她的生活。但是,因爲努力不夠,學習不夠。一直對她瞭解得不深,不透。對工作,同樣。以前,爲了鞭策自己,所以告訴自己,“要將工作當作事業,將事業當作人生。”可是,慚愧的是,我沒有做到。記者這個稱呼,有的時候,感覺是辜負了的。

到目前爲止,工作上,談不上什麼成績。從一開始,就定位爲時政記者。如何將時政新聞做好,一直在尋找,但是,一直也沒做好。缺乏一雙發現新聞的眼睛,缺乏對大局的判斷力,把握不住“勢“的走向,決定了我發現不了好新聞。

記憶猶新的是那次開全縣的安全生產工作會,回來之後,我只按照常規寫了一篇會議報道,對會議中的許多新聞點卻視而不見。最後,在熊老師的提點下,纔將安全生產有獎舉報機制和聘請100名安全生產資訊員另寫了兩篇新聞。從那以後,每次開會的時候,總要先問自己,這次會議有沒有別的新聞點。希望能夠透過這種有意識的訓練,逐漸讓自己能夠跳出會議寫會議。

下半年,希望能夠多深入基層,希望報社策劃的“青年記者住農家進園區上工地”中有我濃墨重彩的一筆。一直以來,沒怎麼下過鄉,即使去,也不是自己一個人去的。再加上從小的農村生活經歷比較少,對於下鄉總有一點心理難關沒過。但是,透過上個月下大溪、下板溪,雖然大溪是和小歐一塊去的,板溪也比較近,但是,採訪都轉換了一種方式,繞過當地政府,直接和老百姓接觸,發現了很多以前沒有看見過的東西。比如大溪,一直是和領導一起去看的,臺地結構漂亮,現在老百姓的建房積極性表面看起來也很高,但是,和他們接觸之後才發現,臺地的問題很多,甚至會影響到移民的生命安全。這便是真正的基層。或者政府做事了,但是,老百姓始終是弱者。這一點,應該向歐道路學習。他以專業的態度報道了巖峯村的現狀,又以悲憫的情懷爲巖峯小學做了實事。

這兩次採訪,讓我對深入基層採訪有了新的認識。雖然不算真正地沉下去了,但是我相信,邁出了第一步,後面的路就不會走得那麼畏首畏尾,會走的更遠、更深層次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