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工作總結>

街道社區教育工作總結

學問君 人氣:3.15W

街道社區教育工作總結

發展社區教育,創建學習型社區是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促進燕山地區城區化建設、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舉措;是爭創全國衛生地區,迎辦20xx年奧運會,提升地區文明程度的必然要求。多年來,向陽街道工委辦事處始終將搞好社區教育、提高居民素質放在街道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上,結合社區實際情況不斷加深對社區教育內涵的理解,動員社會力量關心、支援教育,爲發展社區教育,拓寬領域,以社區全體居民爲對象,以提升文明社區建設水平,提高社區成員的素質、生活質量、挖掘個人發展潛能爲目標,深入開展社區教育活動,爲逐步構建起從嬰兒到老年、從家庭到社會的終身化教育網絡,最終實現教育社會化、社會化教育的目的奠定了堅實基礎。

街道社區教育工作總結

一、向陽社區的學習資源

向陽街道於20xx年初步建成了社區服務中心(教育中心),房屋使用面積800平米,爲二層樓,磚混結構。內設100多平米的多功能廳、閱覽室、健身房、棋牌室、人口學校、市民文明學校.老年學校。其中操場面積1500平米,可供秧歌隊等問題隊伍開展活動,爲開展社區教育奠定良好基礎。街道依託社區中心,市民學校對轄區居民開展教育活動。硬件上爲社區居委會文化科普宣傳活動添置器材設備,現擁有電視機10臺,錄音機10臺,攝像機1臺,配備秧歌隊鼓釵,購置秧歌隊的百餘套服裝等。目前,向陽街道教育中心設備設施完善,集教育、文化、科普、娛樂於一體,爲向陽地區創建學習型社區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二、做法與經驗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建立健全組織網絡

爲了加強對社區教育工作的領導,街道將抓好學習型社區建設、社區教育、提高社區居民素質放在街道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街道工委始終把學習型街道建設作爲一項重要的工作來抓,並納入街道整體工作,作爲一項戰略任務重點實施。在社區教育工作中,成立了以向陽地區社區教育委員會由辦事處主任柴海泉任主任,主管副主任張希魁抓社區教育工作,駐地區單位國稅分局、體育中心、向陽中學、向陽小學及各社區居委會全員參與,街道文教科牽頭,民政科、司法所、工委辦協調配合、各單位各部門共駐共建的工作格局。

(二)、整合資源、加大投入,不斷鞏固陣地建設

建立學習基地,統籌教育資源。向陽街道非常注重發展社區教育的設施及組織建設,以1000平方米的社區服務中心爲基地,建立了街道社區教育中心和市民學校,各社區建立了市民學校分校;市民學校及其分校經常性地開展各種各類教育培訓活動,全面推進了社區教育的深入和學習化社區的建設。充分利用和發揮市民學校、街道人口學校、社區流動人口學校等宣傳陣地的功能和作用,爲居民學理論、學科學、保健康、享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整合教育資源,造福居民羣衆。透過聯手、共創等形式整合地區各類教育資源,實現資源共享,與駐區的向陽小學、向陽中學、燕化公司各廠院加強聯繫,提供一定場所,滿足市民學習、鍛鍊、活動和休閒需求,提高了市民整體素質服務。寒假與向陽小學聯手開展了“文明禮儀進學校活動”,與燕化公司進行了“政企聯手幹事業,爭做計生可愛人活動”,取得了一定實效。

加大投入,營造環境。以“高標準、有特色”爲目標,以豐富居民文化生活爲着眼點。近年來向陽街道領導十分重視文化事業的發展,協調各相關部門,完成了向陽街道中心健身場地及各社區晨晚練點建設,連續3年投入10萬餘元,爲各社區新購置了錄音機、文體服裝等。此外又與圖書館協調建立了“崗山流動人口圖書室”、完善了“鳳凰亭大衆圖書室”,06年還將針對向陽裏面大、協解人員多,與計生部門聯手初步建立了“向陽裏協解人員計劃生育圖書屋”,逐步完善學習場地建設,滿足人們想學習、愛學習、能學習的願望。今後幾年,街道還將在社區服務中心、社區教育中心、社區文體活動中心、社區閱覽室等地不斷完善硬件設施。改善和優化街道、社區開展創建活動“硬件”,爲發展社區教育、創建學習型社區奠定堅實基礎。

(三)、搞好宣傳、加大培訓,提高不同人羣技能

以全體社區居民爲對象,街道、社區透過文體活動、課堂教學、電化教學等形式,舉辦了法制、健康知識等各類講座,另外透過外出參觀、知識答卷、入戶宣傳、文藝匯演、街面宣傳等形式普及科學知識,有近萬人參與不同層次的教育培訓。同時,街道文教、計生、婦聯、司法各部門均利用市民學校分校、學習小組等組織,積極開展學習英語、法律、保健等各類教育活動。此外加強對外地來京人員的教育也是我地區的一大特色,05年在崗山居委會舉辦了一場“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協會工作交流會”,有5個家庭作了典型交流發言,她們當中有在八十年代帶頭領取了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現已學有所成的大學生家長、有主動貢獻二孩生育指標的貧困殘疾家長,還有河南、四川外來打工獨女戶,他們以親身經歷向在場同志們講述如何克服困難,帶頭響應號召,實行計劃生育的先進事蹟,如何教育子女遵紀守法、孝敬父母,長大成爲國家有用之才,以他們切身感受和實例感染着教育着在場的每一個人。

(四)、組建隊伍、搞好活動,做好青少年校外教育

利用社區教育中心加強對青少年兩假期間的校外教育。幾年來街道共投入1萬餘元開展青少年系列校外教育活動。一是搞好學生暑期普法安全教育。邀請司法所幹部到各社區授課,加強對兒童及其監護人法律知識的教育,增強未成年人及家長的法律意識和兒童的自我保護意識,保護兒童免遭來自家庭、學校、社會的各種形式的身心傷害;二是堅持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以迎八一爲契機,慄園組織學生與駐區武警進行了聯歡慰問演出活動,同時在全地區組織學生開展擁軍優屬、送信爲居民做好事等社會公益活動等;三是豐富學生假期文化生活,組織棋類,牌類,球類文體活動,使他們在玩中學,學中玩,即加強了對兒童社會防範意識、自我保護意識的教育,又提高兒童的自我保護能力,受到家長和同學們的歡迎。20xx年成立了向陽社區五支“社區小衛士”隊伍,目的是使社區小公民無組織的自發行爲轉變成爲有組織、規範的行爲,其間開展的演講、棋牌類比賽、義務送報送信活動及保安巡邏等活動,既調動了小學生們的“工作”積極性,又豐富了其假期生活,是青少年校外教育的有益實踐,特別是鳳凰亭組織的“大手拉小手”活動被燕山油化報進行了宣傳報導,是地區社區教育活動的又一亮點。

(五)、文教結合、活動豐富,營造良好教育氛圍

春夏秋冬每天的早晚,健身氣功隊、健身操隊、秧歌隊、太極拳隊等等都活躍在各個社區,參加鍛鍊的居民達萬人,成爲社區活動中又一景色。05年成功組織了社區近300名居民參加了燕山地區“千人健步行”活動。特別值得驕傲的是街道在人員不足,文體活動基礎較差的條件下,經過近三個月的.努力,五個社區組建了六支代表隊,在6月份“燕山地區健身氣功五禽戲比賽”中榮獲一等獎2名,二等獎1名,三等獎2名,中獎率80%的好成績。目前地區羣衆性的文體活動蓬勃開展,廣場文化、家庭文化、樓羣文化、節慶文化等羣衆性文化活動蒸蒸日上,文體教育活動已經延伸到街、巷、樓、院和家家戶戶,科學健身已深入人心。8月份向陽地區成功進行了燕山地區“迎十動人,火炬接力賽”活動,80人組織的大秧歌表演,隊容強大,展現了向陽人風采,得到了領導的首肯。在迎八一燕山地區文藝匯演中,鳳凰亭舞蹈隊表演的“神奇的九寨”以優美的舞姿,動人的旋律,充分展示出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顯示出社區教育工作的重要。9月份成功組織了“20xx年燕山地區職工社區運動會”,社區居民積極參與,文體委員盡心竭力,街道科室之間密切配合圓滿完成任務,並取得了“社區組第三名”和“精神文明獎”的光榮稱號;突破難點,奮力挖掘地區才藝人物,在燕山文化廣場組織了“向陽地區羣衆優秀體育項目展演”,來自各社區的少年跆拳道表演、老年車技表演和中學生滑輪車技展示給燕山辦事處李桂珍副主任、體育中心李忠健主任及街道朱書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六)社區教育、共駐共建,營造良好社區環境

近年來,向陽街道工委辦事處一直將“綜合治理與計劃生育”兩項工作作爲街道的中心作務,20xx年透過開展創建學習型社區活動,對社區治安防範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鳳凰亭試點在工作中加強與駐區企業的聯手,爲支援居委會搞好社區治安保衛工作,轄區單位全成傢俱公司、北京化工學院二分院分別各贊助居委會500元錢,用於社區治安防範工作的宣傳、喊話和添置部分警示標誌、警示標語、警示橫幅。全程傢俱公司負責人羅鈞得知居委會電腦桌損壞不能使用影響辦公後,主動提出支援居委會兩張電腦桌。總之無論在今年的社區運動會中,還是在文明禮儀進社區活動中,加強與駐區武警部隊、消防中隊及駐區向陽小學、向陽中學的共駐共建工作,猶爲顯得重要。在大合唱比賽期間,向陽小學派來老師不辭勞苦爲我們輔導,在創建全國衛生地區期間,街道配合向陽小學進行街面宣傳,在運動會中駐慄園部隊積極參與社區體育比賽,這都體現出了地區共駐共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社區教育工作經驗

一是透過開展社區教育工作,使得居民參加文體活動的人多了,地區羣衆性文化活動的水平明顯提高。練歪門邪功的少了;講髒話的人少,講禮貌的人多了;鄰里糾紛少了,民調工作壓力輕了;動手打架的事少了,依法解決矛盾的多了;爲社區奉獻的人多了,袖手旁觀的少了。

二是透過開展社區教育工作,開展文體活動,展示了居民才藝,增強了居民體質,豐富了社區居民的業餘文化生活,促進了居民生活質量的提高,鞏固了羣衆文化陣地,倡導了婚育新風,宣傳了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佔領了思想道德領域陣地,提高了居民的物質和生活水平。

三是透過開展社區教育工作,結合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和文明禮儀在社區活動,提高了社區居委會辦事人員的素質和辦公效率,促進了政治文明水平的提升。

四、社區教育工作體會

1、做好社區教育工作的關鍵在於領導重視。

2、做好社區教育工作的條件在於整合資源。

3、做好社區教育工作的基礎在於抓好活動。

4、做好社區教育工作的保證在於投入到位。


街道社區教育工作總結

在過去的一年裏,**街道社區教育工作,圍繞構建和諧社會的中心,突出“雙基”建設,充分利用已經搭建好的教育平臺,全方位、多層次向全體居民提供教育培訓服務,爲提升人們的文化素養、技術職能、科普知識、法律意識、環境保護理念等做出了自己的貢獻。社區教育工作績效彰現。總結如下:

一、加強基層和基礎建設

XX年街道下轄的9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全面調整,一批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中青年走上了社區工作崗位。利用這個契機,街道社教辦協同各社區再次調整了社區教育工作組。選派學歷高,責任心強、熱愛社區教育工作的同志擔任各社區的社教專職幹部。街道社教辦在區社教辦的支援下,聘請王信芳主任到街道,給各社區的社區教育工作組成員進行社教工作培訓,使他們對社區教育的意義、內容、方法和途徑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爲進一步做好社區教育工作打下基礎。街道社教辦還堅持雙月一次的例會,既務實討論安排具體工作事項,也務虛——學習有關檔案、文章,交流工作經驗。這些舉措有力地加強了基層建設。各社區上報的社區教育工作計劃、培訓選單和培訓活動記錄,清晰反映出基層建設的加強,帶來社區教育工作新的突破和新的發展。

社區學校是街道社區教育的主陣地,在社區教育中發揮着龍頭作用。XX年街道社教辦結合“社區學校能力建設”、“課程建設”的理論研究和編寫“**社區學校指南”,在調研的基礎上,重新修訂了**社區學校辦學章程,強化了9個教學點的功能,讓居民羣衆更就近更方便地享受社區教育提供的培訓服務。調整了兼職教師名單,充實一批更年富力強,學歷文化更高的志願者擔任社區學校的兼職教師,提高了社區學校培訓質量。這些在理論研究指導下的實踐,使**街道社區教育基礎建設邁出新的步伐。截止XX年10月底的統計,參加社區學校培訓活動的已達2.5萬人次,是近幾年最多的一年。

二、日常工作

1、教育培訓

街道透過社區學校和9個教學點向不同人羣提供了內容豐富的社區教育培訓。優生優育培訓,孕產婦受訓率達98%。青少年法制安全教育在三所中小學共計開課12期,所有青少年都參加了培訓。黨、團員、街道幹部和社區工作人員全部參加了黨校的培訓。718名下崗失業人員平均每人蔘加了二期技能培訓。編織培訓,使近50名婦女(多數是外來人口)在巾幗編織社獲得就業。120名青少年參加了科技小製作,40名家庭經濟有困難的青少年接受了電腦培訓。近100名中青年聆聽了玄武學堂第期七講《創業與就業》講座。10月份全民終身學習周,4000人次參與。由玄武醫院**分院醫生主將的十期健康教育反應熱烈。書畫、烹飪、插花讓老年人在培訓中體驗了生活樂趣。特殊人羣的教育得到高度重視,街道 128 名殘疾人全部接受了政府買單的多種技能培訓。刑釋解教、矯正人員定期參加法制教育。街道社區教育提供的教育培訓一如既往涵蓋了各個年齡段、各類人羣。

2、教育宣傳活動

街道每逢節假日、中心工作推出,都會及時開展相應的教育宣傳活動。如青少年假期進社區,暑期夏令營、老少共建活動。《我與和諧社會》演講比賽、八榮八恥書畫展。“***功的邪教本質”,“不讓毒品進我家”。**之春、之夏、之秋、之冬廣場演出。法律夜市,健康諮詢等。寓教於樂的多種活動極大擴大了社區教育的覆蓋面。

3、理論研究

XX年是街道理論研究成果高產之年。先後完成了子課題《加強新市區教育建設和諧社區的實踐研究》的課題研究,撰寫了結題報告,正在等待鑑定;在調研基礎上,寫出了《社區學校能力建設》、《社區學校課程建設》、《加強社區教育隊伍建設,促進街道社區教育發展》、《民間組織在社區教育中的作用》等四篇論文。理論研究的成果已經並將繼續對街道社區教育實踐起到引領作用。

4、考覈評比

配合區社教辦兩年一度的評選,街道XX年將透過考覈,評選出17名社區教育先進個人,2個社區教育先進集體。考覈評比,在全街道範圍內,全面審視近兩年的社區教育工作,用先進促一把街道社區教育工作。

三、特色與創新

外來人口,或者說新市民的教育一直是**街道社區教育的特色。這一特色的形成,是**街情的需要(外來人口占街道總人口的62%),更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如何使特色更彰現,除了以往成功的經驗,成熟的做法、更需要創新。XX年街道在特色創新方面主要從兩個着力點下功夫。一是教育平臺創新,二是教育模式創新。

教育平臺創新。以往外來人口教育,主要是透過街道社區教育學校這個共同平臺實現的。今年我們在市、區的指導下,成立了“**新市民學校”和“華飛新市民學校”,爲外來人口提供了兩個專用的社區教育平臺。在成立“華飛新市民學校”過程中,遇到了一些預想不到的困難。華飛公司有3-4千名外來工,原以爲成立新市民學校一定會受到公司歡迎。誰料想,由於外方的不理解,很快遭到拒絕。分管領導梁書記親自跑了三趟,反覆溝通,最後在公司中方管理人員的據理力爭之下,外方終於同意,在工會架構下成立新市民學校,在街道轄區內的這兩所新市民學校已經獲市教育批准。我們有理由相信,爲外來人口搭建的專用平臺,一定能多可爲他們提供更全面、更貼切、更便利的教育服務。

教育模式創新。**巾幗編社市一個以外來中青年婦女和下崗女工爲主體的類似個體作坊的一個民營企業,成員與編織社保持較疏散的管理關係。但本身業務的需要,編織社必須對成員進行編織培訓,蘊含巨大的教育培訓能量。街道利用這一教育資源,爲全街道下崗女工、外來中青年婦女和有需求的女性提供編織培訓。幾年來,編織社爲街道社區教育做出了很大貢獻。但編織社畢竟是贏利組織,提供無償培訓非常有限,以往的培訓大多要政府買單。這種教育形式,限制了培訓面的大規模拓展。街道社教辦抓住社區教育示範項目的推出,在教育模式上大膽創新。一是將巾幗編織社打造成學習型組織,培育企業文化,以此規範編織社的管理,提升競爭力,取得更大經濟效益,讓編織社有更大的熱情支援社區教育。二是在各社區成立公益性編織分社,廣泛吸納有需求的婦女朋友加入分社。分社由社區教育志願者擔任負責人,聘請總社人員對分社負責人進行有償編織培訓,然後由分社負責人對分社成員進行培訓。教育形式的創新,勢必極大擴展受培訓面,讓居民羣衆,特別是新市民得到更多實惠。

回顧一年的工作,對照年初判定的計劃,我們幸喜地發現工作計劃已基本完成。社區教育工作取得較大成績,同時也發現年初制定的編寫一本新讀本的計劃沒有落實。實踐告誡我們,認真周全地制定計劃,踏踏實實完成計劃,用開拓創新的精神,才能使我們從事的社區教育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