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工作總結>

對口扶貧工作總結

學問君 人氣:1.13W

對口扶貧開發工作告一段落後需要我們耐心的去寫一份工作總結進行回顧,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對口扶貧工作總結,歡迎閱讀。更多資訊請繼續關注2016工作總結欄目!

對口扶貧工作總結

  對口扶貧工作總結

一、落實責任,完善扶貧體制

(一)加強領導,提高認識。

201x年,市委市政府下達給我區對口幫扶金堂18個貧困村的扶貧任務。按照成都市農村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關於進一步做好農村扶貧開發幫扶工作的意見》(成扶貧領[2007]5號)檔案精神,爲了促進貧困村和貧困戶儘快脫貧致富,錦江區把開展對口扶貧工作納入全區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安排,把對口扶貧工作與區內的城鄉一體化工作一起同研究、同安排、同部署。錦江區制定了《關於做好2007年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實施意見》(錦城鄉一體化發[2007]78號)檔案,安排部署了全年的扶貧開發工作,完善了扶貧開發領導機構,明確了扶貧工作的總體要求和目標,確定了責任單位和幫扶對象,對任務進行了分工。

(二)目標管理,落實責任

錦江區把對口扶貧開發工作列入相關單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並作爲本單位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目標。根據市委、市政府要求,按照以街道爲主、部門配合、企業參與的原則,及時確立全區16個街道辦事處和區統建辦、區房產管理局共18個單位爲幫扶責任單位,區勞動與社會保障局、區教育局、區科技局、區文體局、區旅遊局、團區委等部門積極配合。同時,每個街道聯繫轄區2個以上企業參與幫扶工作。各幫扶單位按照一對一的結對形式開展幫扶工作。轄區企業以“企業助鄉村共建新農村”方式參與對口幫扶工作。

(三)加強協調,共同推進

截止到10月,區委區政府已召開了三次扶貧開發專項會議,區領導兩次帶隊到對口扶貧村開展調研指導工作,有力地促進了對口扶貧開發工作。

區城鄉一體化工作局領導帶領相關科室人員先後五次到對口扶貧的金堂縣就2007年對口幫扶有關事宜進行銜接。我區18個責任單位領導也高度重視,成立了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切實做到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親自抓,責任科室和責任人具體抓。各責任單位主要領導帶領相關人員先後到各對口幫扶村開展調研活動,走訪交流,就扶貧開發工作進行了對接。全面瞭解幫扶村狀況,認真分析致貧原因,堅持開發式扶貧。根據貧困村的實際情況,結合單位優勢制訂了2007年對口扶貧開發工作計劃,建立了日常幫扶工作制度

(四)確立項目,資金到位

按照市政府發展生豬標準化養殖場的目標要求,我區幫扶的金堂縣白果鎮古堰村等18個貧困村已正式確立了生豬標準化、規模化養殖場建設項目,雙方經過反覆討論,最終確定了7個規模養殖場,錦江區政府已將270萬元扶貧資金正式撥付到金堂縣農發辦,我區將加大對扶貧專項資金的督管力度,確保扶貧資金用到實處。各責任單位根據充分利用轄區優勢,多形式、多渠道籌集資金,聯繫轄區企業對貧困村進行幫扶。目前各責任單位累計落實幫扶資金309.3萬元,落實項目 14個。

二、結合實際,增強自主造血功能

201x年,錦江區在認真總結過去工作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工作思路,從大統籌、大城鄉一體化的高度認識對口扶貧開發工作,充分發揮各成員單位優勢,採取多種形式積極宣傳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指導貧困村開展工作,做好宣傳、規劃工作,幫助貧困村廣大幹部羣衆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增強他們艱苦奮鬥、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本年度將扶貧工作重點放在提高對口扶貧村的自主造血能力,以產業扶貧爲主的“造血”式扶貧上。全面推進對口扶貧村經濟社會事業發展。部份單位的主要做法如下:

柳江街道辦事處根據轄區實際與對口村貧困村在土地、人力資源、基礎設施、發展現狀及規劃佈局上的特點,從實際入手、努力實現優勢、資訊互補、資訊互通、經驗共享,加強合作在轄區拆遷工作中,動員和鼓勵企業到淮口工作區入駐,實現互動雙贏。針對轄區機械加工、紡織、傢俱製造、印刷等勞動密集型企業特點,今年爲姜棚村提供20—30個就業崗位,同時選派轄區優勢企業的技術工人,協助培訓當地工人,爲當地的技術工種提供人才儲備。

  對口扶貧工作總結

    年以來,我校根據四川省委、省政府統一安排,按照《中共四川省委辦公廳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做好201x-201x年對口定點扶貧工作的通知》精神,充分利用我校人才、醫療、教育資源優勢,堅持“領導掛點、部門包村、幹部幫戶”的基本要求,在實地調研基礎上,確定合江縣堯壩鎮天堂壩村作爲我校2013-2015年對口定點幫扶單位。針對當地自然、地理和經濟發展現狀,透過科學規劃、示範引領、項目帶動等多種形式,從產業發展、社會文化建設等方面,深入開展智力幫扶、資訊幫扶、思想意識幫扶,促進當地經濟、社會文化事業穩步發展。透過近一年的努力,對口定點扶貧工作初見成效。現將2013年工作簡要總結如下:

一、幫扶工作開展情況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1、成立領導小組

按照領導幹部深入聯繫開展幫扶活動的要求,學校領導高度重視,成立了學校黨委書記爲組長,院長、副書記爲副組長,各主要職能部門、二級院系(部)負責人爲成員的“掛包幫”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深入基層、深入羣衆,將“掛、包、幫”活動納入學校主要工作,組織開展“掛、包、幫”工作調查研究,及時解決幫扶規劃實施過程中的問題,督促各項目標任務的落實,確保幫扶工作穩步實施。

2、落實駐村幹部

學校抽派年輕有爲、事業心強、農村工作經驗豐富的科級領導幹部兼任村副支書駐村指導,強化基層組織建設,參與村委會日常管理事務,指導村、社開展經濟、社會、文化建設。賦予所駐村範圍內幫扶項目實施和資金管理的一定權限,協助村“兩委”抓好幫扶項目的實施和管理。負責落實幫扶規劃,並在幫扶規劃實施過程中,根據需要提出項目調整、修改意見和建議。

3、逗硬考覈獎懲

將幫扶工作實施情況納入學校年度目標進行考覈,逗硬獎懲。根據在工作中表現,學校在績效工資方面給予獎懲,並與幹部年度考覈掛鉤。

(二)合理規劃,狠抓落實

在黨政主要領導多次調研、實地考察的基礎上,針對當地貧困現狀、自然地理條件和存在的問題,制定了三年扶貧發展規劃和年度扶貧工作計劃和日程安排。由學校黨政一把手親自主持,先後三次召開扶貧工作專題研討,對扶貧方案進行充分論證,制定了林下養殖、種植配套發展的經濟發展措施,並在執行過程中結合實際情況合理調整,務求實效。學校“掛、包、幫”工作領導小組主要領導與合江縣扶貧辦、堯壩鎮政府、天堂壩村“兩委”先後三次召開工作聯席會議,並與致公黨四川省委、瀘州老窖有限公司、合江縣黨政共同召開幫扶工作多方協作會議,交流幫扶經驗,及時解決扶貧工作實際問題。建立定期聯繫、督查制度,黨委書記、副書記親自率隊,分別於2012年11月13日、2013年1月30日、4月11日、5月3日、5月31日、7月23日、11月8日進村走訪、考察,協調幫扶工作,確保扶貧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1、多方籌措資金,大力開展基礎設施建設

積極爭取財政扶貧資金,整合相關部門的資金投入,全面規劃幫扶村的.基礎設施工程建設,在合江縣黨政、堯壩鎮黨政及天堂壩村“兩委”共同努力下,現已籌措國家扶貧項目資金180餘萬元、“一事一議”獎補資金30萬元、村級基層組織建設經費7萬元。建成通往該村第一條水泥路(5.1KM),啓動了貫通天堂壩村跨境鄉道建設。改造中低產田80餘畝,配置微耕機械,提高勞動效率,促進增產增收。學校劃撥10萬元專項資金,協助開展村級經濟、社事、醫療、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另劃撥6萬餘元專項資金,開展了養殖場地生產便道維修,降低生產運輸費用,減輕羣衆生產、生活成本負擔。

2、轉變農業經營方式,積極開展智力扶貧

從思想意識、經營理念着手,引導村民徹底擯棄“小農意識”。透過統一組織和管理,有效利用各類勞動力。學校出資購置竹筍、家禽加工和包裝設備,樹立優質品牌,提高產品質量。積極探索種植、養殖合作經營模式,成立竹業合作社、家禽養殖合作社,促進家庭間優勢互補,轉變單打獨鬥的竹業經營方式,提升綜合競爭力。組織畜牧學專家、生藥學專家、農業學專家實地考察,積極探索經濟作物種植。先後組織村民參觀江津區永興鎮百合種植基地、赤水市石斛種植基地、合江縣石龍鄉優質香豬養殖場、合江縣法王寺鎮土雞養殖場,實地開展種植、養殖技術培訓,用先進技術和經營理念武裝頭腦,引導村民從“保守、封閉、畏難”的思想障礙中解放出來,轉變農業經營方式,促進農村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3、發揮示範效應,有序推進產業發展

學校計劃每年籌集數十萬元扶貧經費(本年度已投入26.5萬元),扶植優勢產業發展,精心培育規模化竹產業和林下養殖、種植產業,發揮示範效應,輻射、帶動全村羣衆脫貧致富。現已投入養殖場地建設和獎補經費5.1萬元,建成生態土雞養殖場地近百畝,發展家禽示範養殖專業大戶9家,養殖土雞4000餘隻;優質山羊養殖專業戶1家,養殖黑山羊70餘隻。學校出資2萬餘元,引進優質百合種苗600餘公斤,發展百合種植示範戶20家。透過示範項目的引領,推進幫扶村優勢產業鏈的建設,整體提升全體村民經濟實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4、提升村民資訊化素養,開展資訊扶貧

學校出資購買高配置電腦、開通無線網絡等現代農業發展必備的資訊化條件,充分利用通信網絡,暢通新型林業、竹業科技資訊,提升資訊化素養,拓寬致富資訊渠道,實現資訊扶貧。透過組織科技文化技術交流,推廣科技知識,縮短致富資訊差距,促進城鄉資訊共享,爲當地羣衆開通了脫貧致富資訊通道。促進先進文化、先進生產模式、先進資訊技術的城鄉交融,從思想觀念、科技文化等方面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市經濟向城郊結合的山區流通,帶動林區全面發展。

5、積極組織勞務輸出,促進農民增收。

透過分類疏導,爲村民出謀劃策,使村民瞭解勞動權益保障相關政策和運用技巧,培訓基本的外出適應能力。發揮村委會的凝聚作用,疏通鄰里關係,倡導團結互助,幫助村民共享高收益的務工資訊,促進剩餘勞動力綜合利用,提高務工收益。

(三)廣泛動員、結對幫戶

把黨員、幹部聯繫基層、羣衆教育實踐活動與“掛包幫”工作結合起來,將幫扶項目建設任務以二級黨委(總支)爲單位進行分解,明確幫扶責任、幫扶內容和幫扶措施,按進度執行幫扶項目,不脫貧不脫鉤。廣泛發動全體教職員工,主動購買幫扶產業的產品,並自覺成爲幫扶產業的推銷員,消除村民發展顧慮,提振村民信心。先後三次組織黨員、幹部職工捐助種植、養殖技術資料、生活物資和學習用品,慰問困難羣衆和留守兒童,受益羣衆300餘名。在短時間內捐助經費1萬餘元,爲當地小學引進了首套電教設備,爲促進資訊化教學創造了條件。並積極籌謀村級衛生醫療服務平臺建設;分別於5月31日、11月8日兩度組織專家開展了義診活動,組織專家深入基層開展了養生健康知識講座,促進醫療、教育全面發展。

透過近一年的努力,幫扶村基礎設施和生產條件逐步改善,羣衆觀念有所轉變,基層組織凝聚力顯著增強,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初見成效。爲進一步推進“幫扶”工作奠定了基礎,爲探索貧困地區經濟發展收集了第一手資料。

二、存在的問題

(一)思想觀念問題(內在因素)

1、不少羣衆“傳統意識”根深蒂固,畏難情緒嚴重,缺乏發展思路與發展動力,不願自行發展、不敢邁出第一步。發展積極性、主動性很難調動。

2、勞動力匱乏,青壯年幾乎全部在外打工,留守老、弱、病、幼無法開展規模化生產和創新性產業發展。

(二)羣衆面臨的現實問題(客觀因素)

1、經營模式落後,因氣候、自然地理條件限制,農作物種植基本上屬於虧本經營。每家每戶均從事多種農作物耕種、零星養殖生豬等,嚴重分散精力,勞動效率亟待提高。

2、資訊閉塞,大部分羣衆資訊化水平有限,廣泛接受新事物需要較長時間,很難在短期內收到成效。

3、資金匱乏,原始積累起點低,基礎經濟薄弱,無力投資發展項目。高附加值種植、養殖產業在短期內很難大範圍推廣。

4、基礎設施建設難度大(17餘公里道路急待改造),致使運輸嚴重受阻,不利於產業發展。

5、教育、醫療衛生條件亟待改善。

村內有留守兒童60餘人,居住分散,大部分學生上學路途遙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受教育時間。家庭文化水平有限,教學條件簡陋,資訊化教學模式尚需大力推進,教育質量很難得到保證。全村無1名合適村醫人選,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存在一定困難,醫療衛生很難得到保障。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根據“掛包幫”工作方案,我校將進一步探索和推進幫扶長效機制建設,針對類似天堂壩的偏遠農村問題開展專項研究。在轉變羣衆思想觀念上尋求新的突破,徹底轉變村民生產經營方式,從根本上提高生產效益和勞動效率,大力推進優勢產業,積極探索立體生態農業經營模式。加強技能培訓,提高村民創業能力和農業經營抗風險能力以及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推動經濟、社會、教育、醫療衛生事業協調發展。以產業發展爲主,帶動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羣衆增收,努力改善民生,促進經濟、文化建設事業良性循環。具體如下:

1、進一步加強引導,繼續組織村民外出考察學習,參觀養殖、藥材種植基地,促進經營理念轉變,提升技術水平和創業能力。吸引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以帶動全村種植、養殖業發展。加快農業轉型,逐步放棄勞動力投入大,效益極差(甚至虧本)的傳統農作物種植(比如紅薯、玉米等)。密切關注市場行情,抓住機遇,力爭以最優價格批量引進優質種苗,大力發展市場需求量大、價格相對穩定的百合、白芨、石斛等食材和藥材(高產出、高效益、低技術要求),作爲未來主要經濟作物。

2、繼續培育專業合作社和養殖、種植大戶,對養殖示範戶開展集中培訓併發放養殖技術影視資料,提高示範戶養殖水平。鑑定家禽品質,打造優質家禽品牌,建立產品信譽,積極拓展市場,暢通銷售渠道,不斷擴大養殖規模。加強疫情監測和預防,探索生態飼料配方,在確保產品質量的同時,提高養殖效益。

3、進一步探索農業產業化發展,對全體村民開展勞動力摸底調查,充分掌握村民意願和可塑能力。針對性開展技術培訓,幫助無自主經營能力的人員掌握1-2門種植或養殖技術,提高勞動效率,用好空餘勞動時間,促進村民增加經濟收入。及時發放養殖產業獎補資金,適當解決養殖大戶燃眉之急,打消村民顧慮,發揮示範效應,帶動全村林下養殖業發展。

4、加強醫療衛生站、村文化站和農經資訊服務站建設,培訓醫務人員,確保廣大羣衆享有基本醫療保障。做好留守老人、兒童心理健康諮詢與服務,努力實現老有靠、幼有照、壯有用、弱有扶的良好局面,促進社會福利事業全面發展。

5、架通村辦公室、衛生室、小學有線通信光纜,暢通致富資訊,共享先進基礎教育。加強教育條件建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努力促進教育公平,從少年着手,做好“未來”扶貧工作。

6、進一步加強與上級部門的溝通,爭取項目資金,促進基礎設施、種植、養殖產業全面發展。

7、組織學校各二級黨委(總支)到幫扶村開展聯繫羣衆實踐活動,向廣大羣衆送技術、送資訊、送溫暖,帶入經濟、帶走產品,促進城鄉交融。

8、加快制約產業發展的道路維修,改善交通條件,爲養殖示範戶建設支線便道,解決養殖業糧食運輸、產品銷售受阻問題。

TAGS:對口 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