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工作總結>

小學開展雅行教育工作總結

學問君 人氣:1.24W

爲更好的適應社會辦學的需要,學校推行“雅行”教育。

小學開展雅行教育工作總結

這是由於目前的家庭片面追求孩子的學科成績,對孩子行規習慣的養成教育不夠重視,導致孩子道德觀念模糊,自律意識下降,思想品德整體滑坡。一些孩子在校不會整理書包,不會問候他人、不會傾聽課堂;在家生活不會自理、暴食挑食現象屢見不鮮,孩子的行爲失範和道德水準下降令人擔憂,爲此,07學年我校在“文明伴我行”的基礎上推行“雅行”教育。所以學校一如既往地貫徹“全員德育、全程德育”的原則,建立以中隊輔導員爲主的德育導師制度,重點研究雅行教育管理的機制和策略,充分發揮學生的雅行自我管理機制,重視在體驗中提升道德修養,在實踐中養成雅行習慣。

什麼是雅行?“雅”是人內外兼修的氣質,是經過人的內在精神修養不斷提升而外顯的文雅風範;“行”,是人知行統一的能力,是人在長期的實踐活動中培養出的一種較穩定的行爲習慣。簡單地理解雅行就是“秀外慧中”之意, “秀外”是對個體外部行爲表現的要求,主要包括儒雅的形態、文雅的舉止、高雅的情趣;“慧中”是對個體內在知識,情感素質的要求,包括具有豐富的情感素養,有與其年齡相對應的文化素養。

上一階段我們具體開展了以下一些實踐研究工作:

首先是營造雅行環境 感受雅行氛圍

“雅行教育”是以博雅文化爲背景。在校園文化、班級文化佈置美化中突出一個“雅”字。首先,學校領導已在校園的走廊上、樓道口、廁所裏掛滿了“雅字標語”,除了優秀的書法、繪畫、攝影、名人簡介等作品外,還有學生親手製作的雅行標語,如:“放慢腳步,離危險遠了”“芳草有情,腳下留情”等,這使整個校園散發着博雅的文化氣息;其次,在班上,利用班會課,將月雅行規則做成簡易課件,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在班會上讓學生誦讀、熟記、。每月要求學生熟記,並按要求具體去做,互相監督、互相檢查,每月開頭一個星期檢查上月雅行的落實情況。這樣有佈置有檢查,有落實,使德育教育落在實處。

其二是梳理雅行內容 體現分層教育

雅行教育的定位主要致力於學生各類習慣的養成。根據《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爲規範》的要求,把學生的良好行爲習慣分解爲禮儀習慣、文明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勞動習慣、健康習慣七類專題習慣,再把每一個“專題習慣”分解成若干個訓練項目,如:進餐雅、語言雅、走路雅等系列。這些類容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從《標準》中選擇適合的習慣,制定需要養成習慣的具體內容,形成該年級組行爲習慣的養成標準,從而構建了年級組雅行分層教育的範疇,明確了各年級側重於哪些習慣的養成(當然這些工作是學校領導完成的)。

其三是嚴格按學校統一部署實施

在這雅行問題凸現的背景下,堅決落實學校下發的雅行準則,每月起始周的雅行課從不落下,並利用晨會透過一定的課堂模式引導、訓練、感染、強化學生行爲的過程。雅行課程的設定有利於喚醒學生的雅行意識,促進學生行規的訓練,提高雅行素養的積累,逐步養成良好的行規習慣。

學期初,爲有效推進雅行教育。隨着雅行細節追蹤活動的不斷延續,對各類雅行問題的及時梳理,對上月或是本月出現的問題或是做的不到位的地方,進行加強督導。將簡單的雅行主題醞釀成精簡、有效的雅行課堂。在 此期間,培養了一批活躍的班幹部,她們勤于思考,往往會思辨出一些雅行課堂的新模式,藉助內涵道德價值的故事敘述,促進學生道德品質發展的一種道德教育活動。她們樂意交流,時常把初具成型的雅行教學設計與大家商榷、探討,在探討分享的過程總能汲取一些養分,滋潤完善行規設計;她們敢於嘗試,樂意引進一些名言警句、學生生活趣事進入課堂,來激發喚醒學生的雅行意識,有時也會在課堂上開展大型的“實地演習”活動,訓練強化孩子的'雅行意識……正因爲我們不斷地思考着、交流着、嘗試着,有時精彩的行規片斷也會不時地閃現。

其四是創設量化載體 積累雅行素養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說明學校教育中學生習慣的養成是靠日積月累的,並非一蹴而就的。教育評價是一個長期動態的過程,評價載體應由定性逐漸向定量轉化。雅行量化載體是客觀反映學生在踐行活動中行爲規範量的積累,有助於學生在一個較長期的範圍內不斷約束自己的行爲而形成某一方面的行爲習慣。

在學校統一領導下,試行學生雅行考覈星級制,推出雅行示範生評比活動。學生雅行考覈機制是結合班級“蘋果”獎勵進行,每月月末的週五進行評比,對照每月雅行要求,逐項對照評比,表現優秀者每月可得一個蘋果獎。此獎可作爲學期評比的先決條件。爲充分提高班級學生參與的熱情,客觀反饋學生的雅行表現,由值日班長記錄着每個學生在月活動中的表現。這一行爲大大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增強了學生的雅行意識,班中的班風明顯改善。

其五是開展踐行活動,體驗雅行規範

爲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能讓學生在活動中主動地學習規範、體驗規範、內化規範,我們創造性地開展了一系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