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綜合指導>

鄧亞萍升職記:退役13年苦讀11載 三年內三級跳

學問君 人氣:2.55W
鄧亞萍升職記:退役13年苦讀11載 三年內三級跳
    “性格決定命運”,鄧亞萍的選擇還是性格決定的,“競技體育的殘酷告訴了我,人生沒有捷徑,只有靠自己去拼”,她沒有選擇容易的事情來做,而是選擇了對自己來講最有挑戰性的事情來做,實踐證明,她的選擇是對的。
    國慶節前夕,昔日“乒乓女王”、37歲的鄧亞萍完成了人生又一次華麗轉身——正式出任人民日報社副祕書長兼“人民搜尋”網站總裁,成爲中國歷史上最年輕的正廳級女幹部。
    三年內完成“三級跳”
    在衆多轉型從政的女運動員中,鄧亞萍無疑是最成功者之一。鄧亞萍的“當官”跟她的很多前輩不同,她並不僅僅是擔任體育行政管理領域的職務,早在一年半前就她已經進入了國家機關,擔任的職位是共青團北京市委副書記(副廳局級幹部)。一年後的今天,鄧亞萍又正式調任人民日報社副祕書長兼“人民搜尋”網站總裁,短短三年內,鄧亞萍完成了“三級跳”。
    北京奧運會前一年,鄧亞萍正式擔任北京奧組委奧運村部副部長,大家習慣把幹練的她稱作“奧運村村長”,應該說那時的鄧亞萍已經悄然開始了從體壇到政壇的角色轉變,但是她的工作畢竟沒有脫離體育行政管理領域,一切看上去就是那麼理所當然,在她之前有着太多的類似的“體而優則仕”的故事:比如女排功勳教頭袁偉民(曾擔任總局局長、正部級)、國球名帥蔡振華(現任總局副局長、副部級)、老女排隊長張蓉芳(現任國家排管中心黨組書記、正廳級)……
    去年4月,鄧亞萍出人意料地被調到共青團北京市委擔任副書記,團幹部的歷練必將讓她的仕途前景更爲開闊。在那時,鄧亞萍就多次表示,團的工作對她來說是新領域、新工作、新角色,自己要多向大家學習和請教。自上任時起,她每天的日程都安排得滿滿的:參加“五四”運動90週年表彰大會,去懷柔、順義、朝陽等區縣與基層團員交流,在“512”汶川地震一週年時與志願者座談,參加中韓大學生交流營活動,與中韓大學生共同植樹,等等。在新崗位一直很忙,加班加點是常事,還經常開會到半夜一兩點,爲此鄧亞萍深有感觸地說,“從共青團的工作來講,我們總結了這麼一句話,就是‘白加黑’,‘五加二’,就是每週一到五要工作,同時還經常加班加點……”
    “儘管非常忙,但我從新集體、新工作中學到了很多東西,擴大了視野。”回憶起剛剛從事共青團工作時那段日子,鄧亞萍感慨地說,從體育系統轉到共青團工作,儘管換了工作,但自己的工作對象還是青年人。“我是運動員出身,不怕吃苦,注重團隊協作配合,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就像乒乓球雙打,你的搭檔如果發揮不好,你一定要鼓勵她,否則她會越打越糟。”
    “她總是那麼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特別善於交流、溝通。”與鄧亞萍接觸過的一位志願者由衷地稱讚。的確,鄧亞萍適應新的工作環境、工作角色轉變速度之快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我在國際奧委會工作多年,國際視野和國際概念使我更瞭解外國人的思維和文化,這也是我的優勢。這些對於加強團組織對外交流、合作、溝通都很有好處。”她說。在鄧亞萍看來,交流非常重要。作爲分管志願者工作的副書記,她計劃加強北京志願者組織與聯合國志願者機構的交流和溝通。而作爲一個在中國家喻戶曉、在世界各地都有“粉絲”的名人,她在與人的交流上也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在去年上半年,鄧亞萍參加中韓大學生交流營活動時,許多韓國大學生認出了她,很多人上前和她交流、合影,氣氛非常融洽。“與體育系統相比,共青團組織更具有社會性和廣泛性,我要真正地面向社會,面向不同的人羣,適應他們的需要。我希望發揮自己的優勢,儘可能地把自己分管的工作做好,同時帶來新的東西。”
    就任團市委副書記近11個月後,今年3月份北京團市委進行了人事調整,鄧亞萍開始接手宣傳工作,她的具體分工包括負責全團宣傳文化建設、青少年思想教育、全團外事與青少年對外交流和志願者工作,分管宣傳部、國際聯絡部、北京市志願服務指導中心、北京青少年國學院(籌),並且還協管北京青年報社。這是不是爲她日後升遷相關的工作職務打下鋪墊呢?
    半年後外界的猜測成爲現實
    9月25日,鄧亞萍正式出任人民日報社副祕書長兼“人民搜尋”網站總裁。人民搜尋網站是與人民日報與旗下的人民網共同組建的。日前,人民搜尋網絡股份公司召開董事會,並透過決議:聘請鄧亞萍擔任人民搜尋網絡股份公司總經理。就任後,鄧亞萍將全面參與人民搜尋的`日常管理,全方位推動各項工作。
    人民搜尋董事會認爲,曾經的“乒乓女王”、劍橋經濟學博士、國際奧委會官員和共青團北京市委副書記,鄧亞萍經歷了幾次成功的大跨度人生轉折,尤其是她身上所體現出來的拼搏、進取精神,以及她本人所具有的國際影響力,將使企業化、市場化運作的人民搜尋網在國內外資源拓展方面獲得巨大推動力。同時,董事會充分相信,鄧亞萍在國際奧委會和共青團北京市委任職期間所表現出來的組織和管理能力,將會在人民搜尋的平臺上發揮出更大作用。藉助鄧亞萍的國際影響力,人民搜尋將以開放的態度面向國際市場,廣泛爭取社會合作資源,充分吸收國際運作經驗,擴大人民搜尋的國際國內影響力。人民搜尋尚在創業之初,各方面工作都有待進一步規範和完善,鄧亞萍到任後將立即參與到公司的業務方向、管理架構、團隊建設等全面工作中。
    不過鄧亞萍升遷,得到的不光是鮮花和掌聲,也有關於“隔行如隔山”的質疑,有網友說:“谷歌的創建者佩奇和布林學的是計算機和數學,百度的首席執行官李彥宏是計算機碩士,騰訊的主要創辦人馬化騰和網易創始人丁磊都是學計算機的……鄧亞萍是劍橋的經濟學博士,但她瞭解計算機相關學科和互聯網規律嗎?”
    對此,人民搜尋副總裁宮玉國認爲:“鄧亞萍是英國劍橋大學的經濟學博士,而且不管是運動員時期還是從政以後,她的拼搏精神,還有北京奧組委任職的經驗,都會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東西。”因此,當鄧亞萍再一次挑戰全新領域,也讓外界格外看好,對她充滿了更多的期待。
    退役13年,苦讀11載
    13年前,24歲的鄧亞萍帶着4枚奧運金牌退役,此後她用了整整11年時間分別在清華大學、英國諾丁漢大學和劍橋大學學習,先後獲英語專業學士學位、中國當代研究專業碩士學位和經濟學博士學位。同時,在求學期間,在前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的鼓勵和幫助下,鄧亞萍在悉尼奧運會後正式進入了國際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那是她“仕途”的真正起點,後來她又兩度成爲北京申奧大使、在國際奧委會道德委員會以及運動和環境委員會兩個委員會任職、擔任北京奧組委官員……
    對於一個運動員來講,退役後的選擇有很多種,有從商的,有從政的,有進演藝圈的……然而,鄧亞萍選擇退役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個原因是打乒乓球打了19年,相當長的時間,已經獲得了18個世界冠軍、實現了大滿貫;第二個原因是爲了在退役後適應社會,很想去讀書。從退役選擇讀書來看,鄧亞萍的選擇還是性格決定的,“競技體育的殘酷告訴了我,人生沒有捷徑,只有靠自己去拼”,她沒有選擇容易的事情來做,而是選擇了對自己來講最有挑戰性的事情來做,實踐證明,她的選擇是對的,她是一個笑到最後的人,人常講的兩句話“性格決定命運”,“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在她身上都得到了很好的驗證。
    “臨近退役時,我便開始設計自己將來的路,有人認爲運動員只能在自己熟悉的運動項目中繼續工作,而我就是要證明:運動員不僅能夠打好比賽,同時也能做好其他事情。哪天我不當運動員了,我的新起點也就開始了。”3年前在出任北京奧組委官員時鄧亞萍在接受筆者採訪時回憶說,“1996年底,我被薩老提名爲國際奧委會運動委員會委員。我明白,這既是國際奧委會的重用和信任,也是一次嚴峻的挑戰。奧委會的辦公語言是英語和法語。然而,這時我的英語基礎幾乎是零,法語也是一竅不通。面對如此重要的工作崗位和自己外語水平的反差,我心裏急得火上房。”
    亞特蘭大奧運會結束後,鄧亞萍以英語專業本科生的身份初進清華時,她的英文幾乎是一張白紙,既沒有英文的底子,更別說有口語交流的能力。“懷着興奮而又忐忑的心情邁進清華大學。老師想看看我的水平——你寫出26個英文字母看看。我費了一陣心思總算寫了出來,看着一會兒大寫、一會兒小寫的字母,我有些不好意思——老師,就這個樣子了。但請老師放心,我一定努力!”
    “上課時老師的講述對我而言無異於天書,我只能盡力一字不漏地聽着、記着,回到宿舍,再一點點翻字典,一點點硬啃硬記。我給自己制定了學習計劃:一切從零開始,堅持三個第一——從課本第一頁學起,從第一個字母、第一個單詞背起;一天必須保證14個小時的學習時間,每天5點準時起牀,讀音標、背單詞、練聽力,直到正式上課;晚上整理講義,溫習功課,直到深夜12點。”由於全身心地投入學習,鄧亞萍幾乎完全取消了與朋友的聚會及無關緊要的社會活動,就連給父母打電話的次數也大大減少。爲了提高自己的聽力和會話能力,她除了定時光顧語音室,還買來多功能復讀機。由於總是一邊聽磁帶,一邊跟着讀。同學們總是跟她開玩笑:“亞萍,你成天讀個不停,當心嘴脣磨出繭子呀!”“但我相信:沒有超人的付出,就不會有超人的成績。這也是我多年闖蕩賽場的切身體驗。”
    學習是緊張的,每天的課程都排得滿滿的。除學習之外,鄧亞萍每週還要三次往返幾十里路到國家隊訓練基地進行訓練,疲勞程度可想而知。 “每天清晨起牀時,我都會發現枕頭上有許多頭髮,梳頭的時候也會有不少頭髮脫落下來。對此我並不太在意,倒是教練和隊友見到我十分驚訝:”小鄧,你怎麼了?‘我說:“沒什麼,可能是學習的用腦和打球的用腦不一樣吧。’”
    爲了更快地掌握英語,幾位英語老師建議鄧亞萍到國外去學習一段時間,在他們的熱心幫助下,經清華大學和國家體育總局批准,1998年初剛在清華讀了幾個月的鄧亞萍作爲交換生被送到英國劍橋大學突擊英語。
    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又是一個艱難的起步。最初的幾個月,鄧亞萍一直都在艱難地適應劍橋的學習環境。和普通學生一樣,鄧亞萍買了輛自行車,準備每天騎車往返學校。但第一天房東領她走了一遍,第二天自己卻找不到路了。問路也無法與人交流,這種窘迫讓鄧亞萍永生難忘。
    爲了趕功課,鄧亞萍起早貪黑,每天只睡幾小時。中午吃的是家裏帶去的三明治,晚飯經常吃的就是方便麪加青菜、西紅柿和雞蛋。幾乎每天都要學習到午夜才能睡覺。雖然基礎比其他同學差,她總是不甘心,想超過別人。這種好勝的心理後來才慢慢開始轉變:“畢竟基礎不同,從運動員到學生是一個非常大的轉折,學習上升也要有個過程。”回到清華,鄧亞萍的畢業論文題目是《國球的歷史及發展》。從開題報告,到第一次提交論文,以至論文的最終修訂,鄧亞萍不僅每一項都達到標準,而且步步提前,趕在時間表前完成。“我終於戴上了學士帽,在畢業典禮上,我用流利的英語向老師致詞。”
    2001年9月,鄧亞萍從清華走進英國諾丁漢大學攻讀碩士。“原本更喜歡劍橋,那裏風景可人,令我心醉。可我還是投奔了諾丁漢大學,因爲諾丁漢大學有全英國最棒的外語系。”多年後回憶當年清苦的求學生活,鄧亞萍說:“打球的時候,兩眼視力都是1.5,上學以後下降得很快,現在有一隻眼已經0.6了。學習和打球相比完全是兩碼事,睡眠不足,上課總是犯困,眼睛睜不開,越坐越困,恨不得用根棍兒把眼皮撐起來。可對面坐着的是老師,你又不可能睡覺,更不可能溜號。剛開始時這種感覺特別明顯,後來慢慢適應了這種生活,知道該怎樣安排好作息,找到了一些規律。”
    在諾丁漢大學上課的過程中,鄧亞萍總是抓住一切機會搶着發言。老師開玩笑地說,從她學習的勁頭可以看得出她是一個世界冠軍。當再次拜會薩馬蘭奇先生時,鄧亞萍的碩士論文《從小腳女人到奧運冠軍》給了薩翁一個驚喜。2002年12月22日,她如願獲得碩士學位。薩馬蘭奇先生稱讚她“擁有了開啟世界大門的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