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著名日記>

新農村建設指導員民情日記

學問君 人氣:5.83K

範文一:

新農村建設指導員民情日記

8月6日,我跟隨縣委彭副書記、縣委組織部李部長帶隊的觀摩學習團,前往楚雄州武定縣插甸鄉學習“插甸經驗”。武定縣委陳真永副書記向我們介紹了“插甸”經驗,他樸實的語言背後是心繫羣衆的濃濃真情。與羣衆同吃、同住、同勞動,與羣衆同歡、同慶、同娛樂,“走村入戶聚人心,務實爲民樹形象”,這纔是一個共產黨員的真我本色。

這幾天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把“插甸”經驗運用在西山村的建設上;如何把“插甸”經驗學習好、理解透、傳播遠,做到真學、真信、真用。總結過去是爲了繼往開來,策馬揚鞭是爲了趕超先進,找到了先進典型,就要比對自身工作實效,認真的分析原因找到自身不足和彼此的差距。

學習“插甸”經驗以後,不禁要問:我做了什麼?夠嗎?

今年3月1日,我作爲縣上派出的第七批指導員進駐西山村委會。駐村以來,面對今年嵩明的乾旱情況,我主動投身到護林防火的工作中,積極協調防火經費,主動承擔護林防火重任;駐村以來,我結合西山村實際情況幫助村委會完成了《西山村委會基層黨員廉政風險防控》等規章制度的制定,進一步完善村民會議、村“兩委”廉政風險制度建設;駐村以來,從3月份開始至今,我開展進村入戶調查,走訪調查了50戶村民,掛鉤聯繫3戶特困家庭,撰寫民情日記26篇、向縣委“四羣辦”報送資訊13條;駐村以來,恰逢西山村委會進行村“兩委”換屆選舉工作。我作爲新農村指導員,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協助“村兩委”換屆選舉工作順利完成。

這些工作是對一個新農村指導員的基本要求,距離做一個親民、爲民的公僕,做一個靠得住、有本事、過得硬的村常務書記還不夠。

學習“插甸”經驗以後,不禁要問:我還需要做什麼?行嗎?

作爲駐村常務書記我必須做到:放下指導員的“架子“,做好村常務書記的“樣子”。駐村以後我經常在指導員和常務書記兩個角色之間徘徊,我有顧忌,有疑惑。經常放不下面子跟基層羣衆打成一片,始終在幫忙和協助村委會工作的角色中做事,不能真真正正把村上的事,把羣衆的事情當作我的事來辦,沒把自己完完全全變成“村裏人”,我是西山村的常務書記,我就是“村裏人”。學習“插甸”經驗以後,就是要切實轉變工作作風,更加密切的聯繫羣衆,盡心盡力的爲羣衆辦實事、辦好事,放下指導員的“架子”,做好常務書記的“樣子”。

作爲駐村常務書記我必須做到:成爲人民羣衆的知心人、貼心人。村組幹部處在黨密切聯繫羣衆的第一現場,黨羣關係、幹羣關係事關一個地方的和諧、穩定,村組幹部只有始終懷着一顆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心,才能把農村工作幹好,只有始終做好羣衆的知心人、貼心人,才能把美麗鄉村建設好。習總書記說:“一個黨員,如果與羣衆的`距離遠了,就與黨拉開了距離;心中沒有羣衆,就不配再做共產黨員。”學習“插甸”經驗,就是要求我們心中裝着羣衆,做好羣衆的知心人、貼心人。

作爲駐村常務書記我必須做到:成爲開展羣衆工作的行家裏手。作爲村常務書記不僅要想幹事、肯幹事、敢幹事,還要會幹事、能幹事、幹成事,必須對黨的羣衆工作事業抱着一顆赤誠之心,必須始終保持着一種昂揚進取的奮鬥精神,必須更加主動自覺的推動黨的羣衆工作的開展,做好羣衆工作,服務好基層老百姓。一切依靠羣衆、一切相信羣衆、一切爲了羣衆,拜羣衆爲師,問計於羣衆,多幹羣衆急需的事,多幹羣衆得實惠的事。在實際工作中把自己鍛鍊成開展羣衆工作的行家裏手。

總之,作爲一名指導員、村常務書記,不能把“四羣”教育當作一項差事,不能把“四羣”教育當作一次性工作,幹滿一年,交差了事,更不能把黨和羣衆的信任和重託當作耳旁風。要以“插甸經驗”爲鏡,要以羣衆利益爲秤,自覺做好“四羣”教育工作,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心繫羣衆,緊密聯繫好羣衆、服務好羣衆。

示例二:

(一)在路上

早上的天空烏黑烏黑的,幾絲亮光似乎在拼命向下擠兌,又像自詡主宰一切的人類肆意揮灑的能變魔法般由軟到硬的水泥粉塵。地上的泥土早已幹得煩躁不安,意識的碎末狂亂飛揚,盼着下雨的心情眼看又被攪亂。騎着像是被老牛拖過無數年輪的破車疾馳在公路上,但凡有一輛叫“車”的怪物駛過,人類生存的空間似乎一下子狹窄得快讓人窒息,抑或吾身即塵埃,靈魂自飛颺,終究無以抵達如此超凡之境。

(二)落雁村委會

從來都把生命看作第一位的我花了四十五分鐘時間纔到達落雁村委會,據好幾個自恃車技了得的人說,其實從新區(黃葛槽)到落雁最多隻要30分鐘的。心裏多少還是有些汗顏,畢竟誰也不願意比誰更落後,唯有坦然,無奈之坦然,篤信“落後”之坦然。李興禹支書已早就坐在村委會的辦公室裏了。辦公室是租用當地百姓的一間破舊門面,總面積大約有二十多個平方,其間還要留出一個一米左右的過道出來供房東及其他各類閒雜人等進出,過道的左面堆放了房東的幾近人高的擺地攤的雜貨與一輛顯得有些高大雄壯的兩輪摩托,幾張破舊得有些滄桑的辦公桌就擺在過道的右邊,藉以了卻主人“辦公”之心願而力有不從。

幾句寒暄之後,李支書便如數家珍般介紹起了村委會 的當前情況:首先是辦公環境差,然後是人員不夠……

雖以一己之力二無以爲全,卻欲盡職盡力,以求然然了。

(三)訪問中間房村民小組

去中間房社,李支書安排村委會治安員劉剛給我們帶路。騎摩托大約十多分鐘的時間就到了。社長徐興聰正扛着農具往地裏趕,見到我們到訪,忙放下農具迎接 ,並詳細介紹了稻田養魚以及30戶國家補助的新農村建設安居房。

全社大概有60畝魚塘,每畝約投放6至7千條魚苗,有裸鯉、草魚、鰱魚、黃辣丁等。社裏成立稻田養魚協會,所有魚塘皆由“協會”承包,承包租金爲1350元/年/畝。一斤稻田魚只賣15——20元,價廉;純天然生態模式養魚,物美!

據徐社長介紹,中間房社一共有30戶132人,現已全部納入了新農村建設安居工程計劃,戶均佔地150平方米,共計兩層,現正在建設之中。

(四)文魁徐繼川

正欲往回趕的時候,劉剛突然提到中間房社的舉人徐繼川,抱着好奇之心又返回幾步,一睹其青砂石桅杆之傲偉,其粗合抱難攏,其高兩丈有餘,烏黑粗糲的外殼已有些許剝落,適以含蓄內斂的東方傳統美德昭示所歷經滄海桑田、斗轉星移之不朽。兩杆並列,從右到左分別刻上:偕日月以同昭好教兒孫爲榜樣;點河山而並列故增祖考永身銘。落款:大清光緒乙亥年九月吉日立。

桅杆,是我國古代科舉制度的產物,在客家地區,一旦有人考取了功名,就可以在自家宅院或家族祠堂大門左右對稱地建造兩根桅杆,每根桅杆之上可以套鬥,而且套斗的數量是有講究的,如果僅僅是考中了舉人,只能套一個鬥,稱作“單鬥桅杆”,如果考中進士,就可以多套一個鬥,稱爲“雙鬥桅杆”。石桅杆有以示榮耀和激勵後人讀書進仕的作用。作爲古代科舉文化的實物遺存,這對儲存基本完好的清代石桅杆,有助於進一步研究科舉文化、家族文化等,具有較高的歷史、文物價值。在此呼籲相關部門儘快做好相應保護,免生遺憾,若該文物在人類文化史的某個座標點上被毀,相應的責任者必將在同一時刻釘上歷史的恥辱柱而成爲千古罪人!

示例三:

今天是我被派到大撮魁村做新農村建設指導員的第七天。大清早,我和駐村工作組一道來到水稗田小學,該小學距離鎮政府駐地有七公里,地處在兩面夾山的深溝裏面,通往裏面的公路是剛剛經過政府投資三十萬元維修和新修的。雖然路面仍然是泥濘和坑窪,但是相對去年而言已經有了一個質的變化,因爲我去年就是該村的新農村建設指導員。當時我到水稗田小學時還根本就沒有通車,連羣衆運輸生產生活物資所用的馬車行駛起來都很不安全,現在可以看到裝載八噸左右的小型農用車輛已經可以暢通無阻的行駛了。

記得去年來到了水稗田小學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幾間灰濛濛的教室和一塊泥濘的黃土操場,走近一看,教室面積雖然還可以,但是都比較黑暗,門窗破破爛爛,沒有一塊玻璃,都是用薄膜紙蒙了一層,再看桌椅,多數都是殘肢斷腿,經過了解,水稗田小學有學生149人,靠現有的3間教室根本容納不下,因此只能採取一二年級合上複式教育來緩解教師和教室緊缺的現狀,而且該校只有3個教師,正式教師只有1人,其他的都是代課教師,待遇比較低,因此他們的工作熱情不高,隨時都可能辭職,這已給管理和教學水平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同時,這些代課教師學歷水平普遍較低,教學質量難以保證,當然就談不上素質教育的開展,學生學習成績比較差,沒有圖書室,電教室,教學儀器與設備短缺,整個給人的感覺有點像僅僅是個可以掃盲的學校。

大約四十分鐘後,我們一行來到了水稗田小學。當我再一次看到該校時,雖然沒有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但已讓人有了一種學校應該有的那種感覺。教學樓二樓已經修建結束,正在進行裝修;耳邊聽到的是學生們朗朗的讀書聲;眼裏看到的是孩子們虔誠的求知慾。據校長介紹,去年年底鎮政府就多方籌集資金,爲該校新建了二樓,大大緩解了教室不足的狀況,同時又調來了兩名正式教師,聘請了一名代課教師,而且代課教師的待遇已經提高到了六百元每個月。校長高興地說:現在我們這個學校,雖然在教學質量和水平上還比不上中心校點,但是我們已經有了信心把教學搞上去,把孩子們越教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