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著名日記>

怎樣寫民情日記呢

學問君 人氣:2.7W

怎樣寫民情日記呢?爲了讓各位有所參考,下面整理了民情日記範文,以供賞析和參考借鑑!

怎樣寫民情日記呢

  民情日記範文一

20xx年6月1日 星期一 晴

往年的“六•一”兒童節我都在城裏陪孩子們度過,今年,作爲新農村指導員的我,有幸參加了所住村鬆梅小學的“六•一”兒童節,陪孩子們度過了一個別樣的節日。

帶着節日的禮物陪孩子們過節

這個叫“鬆梅”的村落,沒有鬆也沒有梅。年初,我作爲新農村指導員,帶着浪漫的期盼到這裏的時候,心情難免有點失落。原來想象着“鬆”“梅”映襯,人面梅花,非常非常文藝的村莊,打心眼裏暗喜,也悄悄地慶幸自己能到這樣的村莊,做新農村指導員。雖然沒有鬆,也沒有梅,但鬆梅村有大片大片的桑田。戶戶種桑,家家養蠶。開春後,桑樹抽枝發芽,早沐陽光晚沐惠風,枝繁葉茂,長勢喜人。小蠶兒醒來,蠶寶寶成長,享受過那些陽光下閃閃發亮的桑葉片,完成了自己一生最重要的壯舉——吐絲成繭。還有,鬆梅有勤勞善良的村民,早早晚晚,採桑喂蠶,精心侍弄着桑株蠶寶,30多天的忙碌,收穫了第一撥蠶繭。看着鬆梅人滿臉幸福地把大筐小籮的蠶繭運到收購處,我開心地笑了。

送上節日的問候

孩子們對“六•一”兒童節是如此地看重。早早地就把學校衛生打掃得乾乾淨淨,孩子們打扮得花枝招展,本來就很美麗的校園變得更加楚楚動人。老師指給我看了展示欄裏孩子充滿想象力的樹葉拼貼畫,每一個班級,每一個孩子的表演。老師的悉心教育,熱情引領,孩子們的快樂成長,讓我感慨很多……

蠶兒吐絲成繭,孩子長大,老師成長、教育、引導,我們村幹部們兢兢業業,帶領村民致富。都在做自己該做的事,都在經歷自己該經歷的事。這些都是自然的事,心安理得的事,享受的事,我這樣覺得。

和老師們,和鬆梅村幹部們,和我的同事們,一起向孩子們的分發大理州文聯爲孩子們準備的書包、學具、作業本、連環畫、排球、籃球、跳繩和幼兒班的益智玩具,看着孩子們笑了,我們也笑了。

退旗的鼓號響起,配帶着鮮豔的紅領巾,我們離開了鬆梅小學。走過鬆梅村,又看見大片大片的,枝繁葉茂的桑田,陽光照耀着,閃閃發亮,清風一吹,搖曳多姿。沒有“鬆”“梅”的鬆梅村,沒有“鬆”“梅”映襯,人面梅花的鬆梅村,現在我覺得你也是個非常非常文藝的村莊,還是個非常非常美麗的村落,我滿足的笑了。
 

  民情日記範文

20xx年1月7日 星期四 天氣晴

作爲廣聯村的第一書記,入戶走訪是我今年的第一項重要工作。由於前段時間下了一場大雪,騎着電動車“全副武裝”的我走在雪後廣聯寂寥的大地上,在皚皚白雪中,不時有廣聯的村民迎面而來,他們大多數騎着電動三輪車,穿着厚重的棉衣,戴着一頂破舊的棉帽,頂着刺骨的寒風,呼嘯而過。

走訪開始後,很是順利,在冬閒季節裏,除去在外求學的孩子和部分打工者,大多數農民都在家,被訪的大多數農民態度積極,紛紛表示支援並投身到來年的“十個全覆蓋”工程中去,但有個別農民反應冷漠,其中就有雷守剛老人。

那天,走入他家門時,他正在外面羊圈裏餵羊,說明來意後,我和三社社長坐在沙發上等他,過了好一會兒,他才從外面回來,表情漠然,經過簡單的寒暄後,我把他家的情況在“民生臺賬”上進行記錄登載,過程很是平靜,在談到家庭收入時,他突然提高嗓門說道:“我家的情況很簡單,二十多畝地,養活着四個病人。”我這才意識到他一直冷淡的原因。再次將這位老人進行仔細打量才發現,說他老,其實並不太老,才六十三歲的年齡,但長年累月家裏家外的操勞,使他面容黢黑,身板矮瘦,兩鬢斑白,使這個不太老的人看上去確實很老。他家有四個病人指的是:他們老兩口,上了年紀身體少不了有些纏手老病,他的女兒出嫁後患有癲癇症,他兒子患有頑固性結腸炎,近幾年兩個子女看病就花去老人8萬多元,兒子因病已離婚,小孫子上學的費用,他還得承擔,老人用顫抖的聲音繼續說道,這個光景是把我掏空了呀,實在難啊!頓時所有人都沉默了,不知這次走訪該如何繼續,過了一會兒,老人又舉着他的雙手說,我自己本身還是殘疾人,半空中老人左手食指很明顯少了一截,本就乾枯的雙手,因食指的殘缺,給人極強的衝擊力,一時我不知道該如何應對,老人這時用溫和的語氣說:“小楊書記,我在電視看到,內蒙對困難殘疾人有些生活補助了麼,你知道這個政策不?”如果說剛纔我的感覺是不安,此刻就是“窘迫”,因爲我壓根就不知道有這樣的政策,我只能實話實說,並表示立即幫他找到他說的這項政策,儘快讓他享受這項政策,讓他艱難的生活中有更多的陽光照進來。“落荒而逃”的我,本能地選擇儘快離開老人家。

回到單位後,我從互聯網上終於找到老人說的那項政策—《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全面建立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的實施意見》。爲此,我還抽空到臨河區殘聯瞭解關於殘疾人有關優惠政策,到臨河中心醫院實地瞭解殘疾人《殘疾證》辦理的相關流程。一個星期後,我給雷守剛老人打電話,在電話裏,把我所瞭解到的真實情況逐一告訴了他,在電話裏他表示感謝,而我在內心深知,我做的微不足道,是這位老人幫我避開了下次的“窘迫”。

不久,我又一次騎着電動車到廣聯開會,開完會後,我竟再次巧遇這位老人。初春時節,春寒料峭,人們的裝束沒有多大改變,爲了保暖,他還戴着一頂舊棉帽,當彼此認出對方時,我停下車迎上去,握住那隻依然乾枯的手,一陣寒暄過後,老人說我的舊《殘疾證》正在換二代新《殘疾證》,感謝你呀,楊書記!我不知道該說什麼好,因爲這真的是件很小的事,我連忙擺手說,不用不用,應該的嘛!因爲當時我確實有事,所以很快結束談話準備離去。待我轉身離開時,老人執意將頭頂上的舊棉帽戴在我頭上,我說:“不用不用”,但同時發現他眼神中有絲不快,我馬上答應了他,將舊棉帽戴在頭上,寒風中老人謝頂頭上爲數不多的白髮被風吹的更加凌亂起來,我很是不忍,又將舊棉帽重新戴在他頭上,同時又指了指我身後揹着的羽絨服上的帽子說:“我有帽子了。”這時老人才露出會心的微笑,於是我們很愉快的分手道別。

在回臨河的歸途中,我一直沒有戴起帽子,我總感覺那頂舊棉帽的餘溫還在,那種像父輩或兄長的溫暖還一直在我頭頂縈繞。

駐村掛職一年來,確實經歷了許多事,但這件事給了我啓發,也給了我力量。

首先,作爲第一書記,要做好學生,向羣衆學習,向當地村社兩級幹部學習,學習他們爲了家人勇挑重擔負責地精神,學習他們吃苦耐勞、公而忘私的精神,努力學習各項涉農惠農政策讓他們共享更多改革開放的成果

其次,進農家門就是農家人,他們遞上來的水要喝,他們家的飯要吃,他們家的活要幹,與他們打成一片,爲他們辦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他們也會把你當成自己人,你說的話,他們纔會重視,甚至會聽。要想取信於民,只能腳踏實地的去爲他們服務,別無他法。在增強鞏固公共服務產品向農村延伸的同時(如十個全覆蓋工程),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挖掘當地優勢資源,主動迎合“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激活農村經濟各類要素,使農民的腰包進一步鼓起來,也已顯得迫在眉尖。

20xx年”十個全覆蓋”工程大幕已經拉開,繁重的工作即將到來,農民主體性作用的發揮是這場攻堅戰的決定性力量,入戶走訪是激發強化農民主體性作用發揮的重要渠道與手段,入戶走訪會爲“十個全覆蓋”工程注入更多力量,所以入戶走訪,更要走心。
 

  民情日記範文三

5月26日,雨,已記不清這是連續第幾天下雨了。前段時間,每每遇到這種天氣,我都會忐忑不安。情不自禁地想起我聯點社區的居民,他們還走在泥濘溼滑的`小路,忍受着惡臭和污水邁過路邊,給他們帶來的種種不便。

然而,今天的細雨彷彿猶如一陣陣清醒的暖流,讓我心情舒坦了很多。心裏,不斷在浮現這幾天自然社區的居民們,看到水溝修繕一新時的那一幕幕喜人的場景。在我記憶中,也許只有軍旅生涯,立功受獎的那一刻,纔有過這樣歡樂鼓舞的場景。上午剛到辦公室,還沒落座,我手機又響起,一看,又是雨花亭街道自然社區居民打來報喜電話。“喂,鍾主任,臭水溝的事情辦好了,居民們都誇你們辦得好呢哈哈。”今天一大早,社區的居民們又結對來到社區,感謝聯點我們爲他們辦的一件大好事。

開懇談會討論修繕“臭水溝”的問題

故事要從兩個月前自然社區的那條臭水溝說起。這條始建於70年代的水渠,位於雅塘組至樹木嶺沿線,長約200多米,原本全村灌溉農田,排水都靠它。後來由於城市化進程,農田漸漸消退,這條渠失去了它原有的功能,加之年久失修,遭到了嚴重破壞,久而久之成了一條臭水溝。水溝沿線居住着500多居民,是他們每天生活的必經之路。這些年,經常出現垃圾堵塞、污水橫流現象,尤其是每到夏季,惡臭熏天、蚊蟲亂飛,冬季污水成冰,甚至經常有居民滑倒掉進溝裏,每次路過此處的居民,都要捂着鼻子“飛奔”過去,成了大家共同的“心病”。加之村裏缺少維修資金,只能做簡單的修整,問題很多年來都沒有得到根治。

開會討論居民一致認可

爲了這條“臭水溝”的修繕問題,村裏大會、小會不知開過多少次,居民們跟村裏幹部紅過臉,吵過不少架,但是要徹底根治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今年3月初,區後勤中心在全村居民的“民情懇談會”上了解了這個情況,要求整治水溝的聲音非常激烈。有的居民甚至站起來“鍾主任,你們要是能把這條臭水溝修繕好,就是爲我們村做了一件大好事,我們全村村民都記着你們”。老百姓的要求急切、樸實。讓我一個剛駐點不到1個月的幹部,推上浪尖。我也深知,既然區委安排我代表區後勤中心駐點,如果不爲村民幹一兩件實事,也難以得到村民的支援和擁護。“橫豎是個幹”,於是我當即決定,就把這件事當做今年向自然村村民承諾辦理的三件實事之一,一定要給居民一個交代。

工作人員抓緊施工

“幹部在做,羣衆在看”。回來之後,我立即將情況彙報給了區後勤中心主任陳伯華,得到了他的堅定支援。同時,陳主任決定親自主抓這件事,並一再叮囑我把事情辦漂亮。幾番商量之後,說幹就幹,爲了力爭在1個月內把臭水溝問題解決到位,我們多次到實地瞭解情況,與社區進行溝通,積極與區市政局研究治理方案,在徵求羣衆意見後,拿出了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案。方案制定後,5月10日,這項工程終於開工了,這一天沿線居民來了很多,個個露出期待的眼神。

工作人員進行清淤

由於水溝根基不牢,加之過去30多年了,要把溝徹底修整,幾乎比重建還難。爲加快進度,我積極跟市政局吳喆書記聯繫,尋求他們出動挖掘機幫助挖溝清淤。由於部分地方寬窄不一,還只能透過人工清淤方式,一點點把垃圾挑上來,由於垃圾成堆,惡臭難聞,幹活的工人們幹了不到一小時,就紛紛想吐了。修整的工程雖然艱難,但是每天都在一步步推進中。爲了確保工程質量,我即使工作再忙,每隔一、兩天就會到現場去看看,就像放不下自己家裏的那些事。在現場,我雖然幫不上大的忙,但也會再三叮囑工人們,一定不能馬虎,一定要保證質量安全。修整工作打動了居民,有時也會有一些居民自願加入進來,紛紛幫助加蓋板、護坡,不到兩百米的工地上時刻會響起幹羣同樂的笑聲。工程進展迅速,不到一週就完工了,封閉式下水道徹底取代了原來的“臭水溝”。爲倡導大家愛護環境,共同保護水溝,我和社區同志一起,又在周邊新設垃圾桶,張貼了“愛護衛生 人人有責”、“衛生從小事抓起”、“講文明 樹新風”等醒目的標語,倡議居民不要隨手亂丟亂扔,使得水溝更整潔、更漂亮了。

封閉式下水道取代了“臭水溝”,面貌煥然一新

羣衆工作如潤物細無聲。我做羣衆工作時間還不長,起初,對於這項工作的認識也很片面,覺得花在嘴巴皮子上的功夫多,可要真正給羣衆辦幾件實事很難。隨着全區“民意快線”工程的紮實推進,經過這一次,我才真正發現,只要我們眼勤看、耳勤聞、腦勤想、腿勤跑,時刻把羣衆冷暖疾苦掛在心中,快速幫助羣衆解決燃眉之急,才能真正贏得羣衆的支援和點贊。

TAGS: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