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著名日記>

最新駐村幹部民情日記範文

學問君 人氣:1.47W

一個村要想發展,就必須提高黨建工作水平,發揮好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接下來要給大家推薦的是最新駐村幹部民情日記範文,歡迎閱讀以及參考!

最新駐村幹部民情日記範文

最新駐村幹部民情日記範文(1)

從駐長遠村以來已有3天了,我用了2天的時間在村支書何祖強的帶領下跑遍了整個長遠村,相信羣衆們也認識我了吧。

長遠村是楠杆鄉海拔最高的村,有劉家山、坨底、沙子清、樑子上、仁神度、會家山、長坪、火石坪8個組,現在就只有沙子清組沒通水泥路了,爭取在今年能把這沙子清這條組路硬化,那樣長遠村將在楠杆鄉率先實現組組通水泥路。說到這裏我不得不佩服村支書,真不愧是縣人大代表。

“長遠村”,這個村名起得好,很有 “現代化”的名字,第一次在駐村檔案上看見這個村名,覺得這應該是一個在“起跑線”上的村。透過這幾天用腳步丈量下來,事實告訴我,我的第一感覺是對的。

長遠村的烤煙種植起步早,一直以來,種植烤煙收入是當地羣衆的主要收入,種植熱情不斷高漲,畝數由以前的幹部下任務變爲菸農主動要任務,今年全村的烤煙種植已經達到890畝。今天早上我們去了會家山組的集中育苗基地,看見菸農們有的在翻鏵土地,有的在起壟,有的在疏苗。集中育苗基地裏,托盤裏的煙苗長勢良好。書支書囑咐組長何祖國一定要管好苗牀裏的水。支書說近日天氣有回升趨勢,苗牀裏的水每天可能會大量地蒸發,要是不及時往苗牀裏注水,煙苗很可能枯死掉,並且還要注意苗牀殺毒。看來支書也是技術員啊。

除了烤煙以外,這個村的茶葉也算是“上路”了。就在村辦公樓後面的天家山上,現已滿山都是茶葉。張青山2009年大學畢業,放棄了在外就業的機會,不顧家人反對回家籌資承包了500餘畝山地,種植茶葉,現在成了長遠村的茶葉種

種植大戶。天家山就是他的茶場。現在單是茶場的管理就需要10來個人,接下來的摘茶、炒茶再到最終茶葉的上市將會讓更多的村民就近就業。

下午,在回辦公樓的路上,支書還帶我到火石坪組的螢石礦洞前轉了轉。據他介紹這裏的螢石礦儲量豐富,現在已經承包給浙江老闆了,開挖礦石的前期工作已經做好準備。

我在這裏看到了希望,看到了長遠村各項產業正在“起跑”,相信“後發趕超”在這裏將不只是一個成語,長遠村的小康生活也不一定要“長遠”才能實現,她們已經在朝着小康路奔去。

駐村幹部民情日記範文(2)

9月11日,霍城縣民政局的領導及幹部,還有清水河鎮的民政幹事找到工作組,落實李得海老人軍人生活補貼的事,由我帶路,我們一同來到李得海老人家。

現住清水河光明路2巷的李得海,1934年10月10日出生,回族,喪偶,農業戶口,戶口在寧夏涇源縣香水鎮,現在靠撿拾垃圾爲生。1951年2月由平涼參加抗美援朝人民志願軍,被分配在平涼自立團獨立營四連二排當兵,後調往寧夏涇源縣公安隊工作,1987年前往新疆至今。1998年5月,李得海在原寶地對面住的兩間磚木房屋,因規劃要求搬遷。2011年李得海居住的房屋因失火不能居住,經社區、鎮民政辦協調區鎮黨委,透過抗震安居資金新蓋一間20平米磚木房,居住至今,老人生活條件十分惡劣。工作組先後兩次進行了慰問,在入戶走訪時,李得海老人向我們反映了他生活補貼的事,老人說:“生活補貼我一直都沒有領,你們工作組能否幫助解決?”

問老人:“老家有親戚嗎?是否他們在領?”

老人卻始終迴避老家寧夏的親戚不談,說起三宮及大西溝親戚的事,但工作組卻把這件事記在了心裏,向縣民政局諮詢了這方面的知識,並經協調,由縣民政局向寧夏涇源縣民政局發函同意將老人的老軍人生活補貼(每月525元)轉至霍城縣發放。今天縣民政局到老人家來,主要是落實老人是否前面領取生活補貼,如果沒有領取,將協調寧夏涇源縣紀委幫助協查。

說話間,這時旁邊的一位鄰居走了過來,告訴我們:聽父輩說起過,錢一直由他老家得智障的兒子在領取。於是給老人講:“我們已經調查了,是您的兒子在領取您的生活補貼,對嗎?”。最後老人終於承認是老家的兒子在領生活補貼的事。

問老人:“從您兒子那裏把補貼追回給您,好不好?”

老人說:“錢都花了,我不要。”

問:“現在把您的`補貼轉到霍城縣清水發放可以嗎?”

老人說:“這好得很!”

告訴老人:“您是否願意回寧夏老家,民政局有救助站可以免費送您回家的。”

老人說:“我不回去,我喜歡新疆這個地方!”

幾經周折,李得海老人享受老軍人生活補貼的事情終於有了眉目。工作組幫助老人辦理了農村信用卡,並寫了申請,並由縣民政局將其身份及申請有關資料郵寄至寧夏涇源縣民政局,相信不久,老人就會盡快享受到生活補貼。

駐村幹部民情日記範文(3)

前幾次,我們到塔灣村走訪,瞭解到村裏有不少貧困戶,大部分是因病致貧。我同機關幾位領導商量,到他們家看一看。村委會劉主任領着我們先到了劉敬玉家。老劉不在家,到地裏揪蒜薹了。劉主任讓村會計把劉敬玉找了回來。我看到劉敬玉赤腳,身穿背心、短褲,滿頭大汗。瞬間產生一絲同情,一絲憐憫。我說,我們是市外僑辦駐村幹部,來看看你。他面帶感激地說:“也沒啥,就是一個傻兒子把我拖累得不輕”。我順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到一個年輕小夥子躺在豬圈邊。劉主任給我們介紹,那是敬玉的大兒子,今年29歲了,幾個月大時,因煤氣中毒造成腦殘。村裏看孩子沒救,動員他把孩子扔掉算了,可他捨不得。劉敬玉的老婆是從陝西那邊討來的,智力也不是很好。近三十年來,劉敬玉一口一口把兒子餵養大,卻成了家裏沉重的包袱。二兒子已24歲了,在外打工,也討不上媳婦。聽着劉主任的介紹,看着那如死人一樣的孩子,我感到一陣心酸和無耐。敬玉一個勁兒地說,看看政府能不能要,把他捐給政府算了。我明白敬

玉的意思,也感受到他所承受的常人無法承受的精神壓力和經濟負擔。我安慰他:孩子的病時間太長,按現在的醫療水平可能無法治癒,但我很佩服你的毅力與對親人不離不棄的精神,我們幫你想辦法度過難關。我把帶來的慰問品交給敬玉時,他眼含淚花……

走訪劉敬玉家,我內心十分不平靜,甚至感到酸楚,我腦子一直在想,我們如何幫助他走出困境,讓他像普通人一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