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著名日記>

扶貧走訪民情日記

學問君 人氣:2.64W

民情日記直接取材於千頭萬緒的基層工作和豐富的羣衆生活,以下是爲你收集整理的扶貧走訪民情日記,歡迎閱讀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扶貧走訪民情日記

扶貧走訪民情日記<1>

根據工作日誌安排,我們今天的主要工作是慰問特困戶和老黨員。上午8:00鎮黨委副書記、駐村工作組組長田先桃將車開到學校,帶上我們三人和慰問的大米、食用油就向楊家灣村進發。

車子在滿目瘡痍的雁熊公路上顛簸40多分鐘後,我們在楊家灣村黨支部書記楊明安同志家門前下車。在楊書記的帶領下,我們扛上米,提起油一起去慰問特困戶。

首先,我們來到的是二組特困戶郭團員家。戶主郭團員今年81歲,體弱多病,妻子啞吧,78歲,女兒由於大腦不很好使,加上不務正業,至今35歲仍待字閨中。

郭家由於家庭困難,加上與村裏電工因用電糾分,已被電工停電兩年。第一次走訪時,我們瞭解這個情況後,立即與村支部書記一起找電工張國平和郭同富共同協商,免去了以前欠下的電費,當場接通電源,確定電錶起始刻度,並約定以前的電費既往不究,從今天開始,用多少電,交多少費。今天,郭同富老人一見到我們,就拉着田書記的手,感激不盡,看到我們又爲他們送來米和油,更是熱淚盈眶:“感謝共產黨,感謝工作組。你們不僅爲我們申張了正義,還爲我們帶來了光明,送來了米和油,讓我們再次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接下來,我們慰問了二組特困戶郭團員、三組特困戶楊中發,走訪看望了四組老黨員老幹部許還清,許太來和養鴨專業戶許漢平。

這次慰問,雖然東西不多,但大家都非常感激。他們都認爲:我們工作組這次進村入戶,是在真正深入農戶瞭解民情,爲人民羣衆辦實事。並說從中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關懷與溫暖,並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扶貧走訪民情日記<2>

2月21日 星期日 多雲 xx鎮中寨村

今天早上接到通知,2月22日上午在會澤縣城舉行20xx年會澤縣脫貧攻堅工作推進暨駐村幫扶工作動員會。明天就是中國的傳統佳節――元宵節,本來與兒子約好了中午爬一趟寥廓山,晚上到珠江源廣場放孔明燈、吃湯圓。請假留下滿足兒子的願望,還是收拾行李奔赴會澤,怎麼辦?考慮到我的駐村扶貧點剛剛從大井鎮馬鞍村調整到迤車鎮中寨村,只好再次與兒子失約,提前踏上去會澤的高速路。從曲靖到會澤有200多公里,明早出發來不及參會。

2月21日下午,市委辦下派會澤縣中寨村駐村蹲點幫扶的3名工作隊員相約14點出發,驅車來到會澤城時還不到17點,嵩待路打通新的隧道後,大大縮減了路程節省了時間。

趁着時間還早,我們3名隊員商量決定,直奔迤車鎮中寨村幫扶點。路上堵車,晚上18點,我們纔來到中寨村委會破舊的二層辦公樓前,看到施工隊正在打樁劃線,準備在村委會側面的山腳下建一棟200多平米的便民服務綜合樓。10多米高的石擋牆邊預留了一片小廣場,廣場上堆滿沙子、石頭等建築材料。村黨總支書記計加眺說,村“三委”班子堅持“先治坡,後治窩”,先把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水電路修好,再考慮改善村委會辦公條件。現在中寨村黨總支有11個黨支部 117名黨員,每次開黨員大會都要到別的地方借場地,開村民代表大會同樣如此。經過村民代表會商議決定,年底前建好便民服務綜合樓,方便羣衆辦事。今年改善村民活動場所,得到“8.03”地震迤車鎮災後恢復重建項目支援,大大減輕了籌款壓力。

迤車鎮有“會澤的江南”美譽,境內物產豐富、交通發達。靠近昭通方向的中寨村,地處迤車鎮北邊,距迤車鎮政府所在地8公里,東鄰馬路鄉,南鄰中河村,西鄰迤北村,北鄰小河村。村委會轄11個自然村,25個村民小組,現有1927戶7007人,其中現有貧困戶639戶1888人,貧困人口占總人口的27%。主要種植玉米、水稻、洋芋等傳統農作物。

面對脫貧基數大、貧困程度深、產業結構單一等嚴峻現實問題,村委會一班人克服“等靠要”思想,積極尋求脫貧新路子。在與村幹部交談中發現,村委會宣傳員吳啓成對“農產品電商”鍾愛有加。他根據消費者的需求定製農產品品種及規格,透過微信、淘寶網店等新的銷售形式,實現核桃仁、南瓜子、大豆、松子、蠶豆等農產品的網上銷售。2015年,與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年銷售120餘噸,收入480餘萬元。核桃仁、南瓜子和蠶豆等30餘噸產品,遠銷迪拜等國家和地區,實現產值27萬美元。這爲農產品銷售拓寬了路子。

另外,中寨村依託良好的資源優勢,做大做強釀酒業。在繼承和發揚傳統工藝基礎上,採用現代生物工程技術,自主研發“二次蒸餾”、“酒中加蜂蜜進行二次復烤”等釀酒工藝,着力打造“小鍋雜糧酒”、“銅鍋二次蒸餾酒”等品牌。目前,有大小酒廠43個, 全年產酒2000噸,實現產值2000餘萬元。這也是帶動農民脫貧致富的一條好路子。

扶貧走訪民情日記<3>

2月25日 星期四 雨夾雪 xxx寨村民小組

20xx年開春的第一場雪,比往年來得更冷一些。老天從農曆正月初一就一直陰沉着臉,颼颼冷風伴着寒霜把先開的花朵吹殘凍蔫。

立春、雨水節令早已過了,氣溫還在個位數上徘徊。昨天最低氣溫降到-2℃,中午飄起了雪花,參加迤車鎮駐村扶貧工作隊員和各村總支書記會議後,我們及時與中寨村“三委”班子修改完善發展規劃和脫貧實施計劃。爲加快工作進度,我和楊建軍分頭行動。他聽取村黨總支書記計加眺介紹實施方案及項目規劃,我到火燒寨村民小組入戶調查。

從“掛包幫”、“轉走訪”活動開展以來,省市縣一再強調要精準識別貧困戶,並開展了兩輪“回頭看”工作,按照“五看、五不錄、六優先”(看住房,看大件,看勞力,看產業,看負擔;有機動車的不錄,有新建住房的不錄,有城鎮商品房的不錄,有公職人員的不錄,有較大實體產業的不錄;有重病人的優先,有重度殘疾的優先,有在校學生的優先,無壯勞力的優先,住危房的優先,重災戶優先)原則,做好前期建檔立卡工作,爲精準扶貧打牢基礎。新來乍到,我放心不下,還是決定親自去走一走,看一看。

村委會宣傳員吳啓成帶領我來到火燒寨時,村民小組長李友平正在李廣萬家準備吃春客宴。李友平瘦小精幹,從相貌上看不出他已經是62歲的老人。我隨機點了劉志高、李廣亮、劉志龍3家,請他帶我入戶走訪,看看農戶家的實際情況。李友平面露難色,看我態度堅決,只好直說:“表冊上的劉志高,名字登記有誤,實際叫劉志富,外出打工去了,只有他父親劉庭先在家。”沿着泥濘的小路,拐了三道彎轉過五排房子,纔來到一個逼仄的`小院,一輛畜力車上雜亂地擺放着鋤頭、釘耙等農具,兩間土木結構的正房年久失修破爛不堪,西側土夯的牆體開裂傾斜,冷風直灌屋內,房檐下掛着幾串包穀。李組長連喊幾聲“庭先――庭先――”,才從黑屋子裏探出一個黏着黃灰的腦袋。他就是劉庭先,才46歲的人,就頭髮稀疏,腰桿彎曲,老態龍鍾。20年前,他的妻子嫌他窮,離他而去,拋下兩個兒子與他相依爲命,如今兩個兒子劉志寬、劉志富已長大成人,但不務正業,在外飄蕩,過年還要劉庭先寄錢作車費纔回得來。劉庭先寒心地說:“坐着這點破房子,我討不着媳婦倒無所謂,兩個兒子在家裏也蹲不住,更難說媳婦了。做夢總想着蓋新房子啊!”走訪出來,我的鼻子酸酸的,真爲他家擔心。轉過一個牆角,來到劉志龍家門前,正門緊閉,人不在家。低矮的門楣上黑黢黢的,院壩裏飄着一股腐臭味。他家裏的境況也不會好到哪裏去。李組長說,劉志龍歲數倒不大,就是常年生病,缺乏勞力,媳婦得白血病死了,兩個娃娃正在讀書,日子越過越困難。我請李組長帶我去看看李廣亮家,李組長說李廣亮在馬路鄉做生意,要了解情況,只能去問問他父親李世成。踩着豬糞雞屎,翻過幾個土堆糞堆,跳過一條髒水溝,來到一個開闊的高臺上,終於見到了80歲高齡的李世成老人。他正準備吃晚飯,見我們造訪,高興地迎出來。老人精神矍鑠,器宇軒昂,只是有點耳聾,需大聲說話他才聽得見。老人自豪地說:“我有3個兒子。大兒子李廣書就在村裏盤田養家餬口,子女很成器,不用大人操心。二兒子李廣學在箇舊生活,有輛車跑運輸。小兒子李廣亮在馬路鄉做生意,兩個娃娃也爭氣,大姑娘李徐考取曲靖衛校,已經去實習,小這個男娃娃李偉在會澤一中讀高中,學習好!”從李世成老人家出來,走了一段水泥路,剛好遇見李友平的老伴高文秀在掃地,她有些肥胖,行動遲緩。高文秀說,過小年前她纔看病回來,醫生診斷爲骨膜炎,感謝黨的農村合作醫療政策,這次住院花掉4000多塊錢,政府幫助報銷了一大半,自己只出了800多塊錢。

李組長告訴我,火燒寨有118戶455人,其中貧困戶26戶,在外打工的人有30多人。希望上級領導支援,爲我們村修一條排灌渠,可使100多畝糧田受益。要是能爭取立項,我們村可集中規劃建設80套左右新房,使村容村貌有大的改觀。後山上栽了10000多棵核桃樹,但嚴重缺水掛果不多,要是能在山上修個蓄水池,加強灌溉,產量會提高。我們還想試種100畝軟籽石榴。我由衷佩服老組長有這樣的膽識,跟他說會積極彙報爭取項目,但目前村中濫堆亂放的髒亂差現象要想辦法治理,還有脫貧的產業支撐也要拓寬思路,多想辦法。

扶貧走訪民情日記<4>

到這裏工作近二個多月了,前期的走訪入戶、瞭解民情民意已經結束。今天一大早起來,曲組長說:“入戶工作已近完成,接下來就是轉入實施幫扶階段。這幾天一直沒下雨,天天忙着防火了,今天要不我們去慰問下樑存林吧,順便把大米和麪給他送過去。”我們一致同意,洗刷了下,簡單吃口早點,拎上東西向他家走去。說起我們要慰問的樑存林今年66歲,個頭有1米八.他飽經風霜的臉上,佈滿了深深的皺紋,兩隻小小的眼睛擠得眯成了一條縫,像樹皮一樣粗糙的大手,厚重而笨拙。乍一看很是魁梧的一農民,卻患有心腦血管疾病。他妻子孫萬蓮,今年63歲,個頭還真估不出來,因爲她成天盤腿坐在炕上常年不能動,,一級殘疾的她幾乎生活不能自理。老倆口雖然有二兒子一女兒,但都在外地,一年回不了兩次家。孩子們都生活一般,也照顧不上老倆口。樑存林自己也種了4畝地,加上倆人的低保,每年收入也就不到4000元,基本都吃藥了,生活非常困難。 走到觀音堂村最北邊,拐進村裏最後一條小巷,住在巷子最高處的就是他家。進入院門,映入眼簾的是他那破爛不堪的無間正房,西面有一間土坯小房,屋頂雜草叢生。院內沒有任何家禽,整個院落顯得空曠蕭條而缺乏生氣。透過窗戶一眼望到炕上坐着的就是他媳婦,只見她看到我們嘴角抽動幾下,隨後樑存林便出門迎接我們的到來。進入堂屋,走過簡陋的伙房,正南盤着陳舊的大炕,對面擺放着2個大紅櫃,也是家中唯一的傢俱。紅櫃上方牆上貼着2副年畫,畫旁邊是他們倆口的老照片。空曠簡陋的家此時顯得格外淨。

曲組長對老倆口進行了慰問,並說明了來意,樑存林妻子此刻異常激動,眼中含滿了淚水,口中不斷地對黨表示感謝,對政府表示感謝,對我們工作組表示感謝。曲組長再次對樑存林妻子進行了安慰,並告訴他們我們工作組會隨時隨刻他們解決困難並留下了幫扶聯繫卡。在老倆口的再次感激與送別下我們離開了他家。

在回去的路上,我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回想着樑存林那蹣跚的背影,回想他妻子的一雙渴望的眼神,回想着那個毫無生氣的院落,我們頓感肩上負擔的沉重。在如今改革開放的今天,這樣的人家卻顯得與時代是那麼的格格不入,緣於他們的落後,更多的是緣於他們的貧困。而能改變這一切的正是我們當前的任務與責任。試想,我們還有多少需要被幫助的人們,還有多少像他們一樣守護在不爲人知的角落的人們。想到這,我的心很重很重,我下定決心儘自己所能地去幫助他們,改變他們。

擡起頭來,望着回去的路,感覺好長好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