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著名日記>

貧困村民情日記

學問君 人氣:3.17W

知民情,得民心。以下是爲你收集整理的貧困村民情日記,歡迎閱讀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貧困村民情日記

貧困村民情日記【1】

因爲工作是兩方兼顧,時常是在機關工作着,心理也牽掛着駐村工作。雖然兩方兼顧,難免不能集中精力,但是也有同時兼顧的好處。在機關工作可以隨時瞭解上級相關資訊和政策,以便及時協調給予傾斜和幫助。再來到南王村,我們就不滿足於在辦公室瞭解情況了,而是走到田間地頭,走一走、看一看,呼吸一下新鮮空氣,也好有個視覺印象。我們邊走邊看,邊看邊聊,看到了上次王主任介紹的砂石料廠,加油站和養豬場,還有農民在自己家門口種植的蘑菇大棚。有的農民還高興給我們說把自己的地讓出一塊給我們,讓我們自己種植,自己吃,我們哈哈一笑,欣然接受了。還毫不客氣地說,等我們種好,邀請大家去我們那裏吃飯。雖然現在說着好像還是很久遠的事情,但是我想很快就能變成現實。

在和部分農民的交談中,我才切身體會到,農村很淳樸,農民很厚道。我想,在這片土地上,我們不能只是一個過客,而是真的得像他們說的那樣,留下來,爲這裏的土地施肥、灌溉,付出勞動和汗水,才能等着收穫果實和喜悅。

我們今天還了解了南王村的貧困人口情況。南王村領取低保金的共16人,其中女性5人,年級最大的王於氏已經90歲了。我們到王於氏家進行了走訪,老人雖然已經90歲,但耳不聾,眼不花,思路還很清晰,表達能力也很強。老人自述因爲冬天太冷,在牀上躺了5個月,這幾天天暖和了剛剛下牀,因爲有些不適應,有些頭暈。老人說年輕時沒錢,落下了盆腔炎的毛病,最近又有些想犯。得想辦法給老人救助些藥物。

貧困村民情日記【2】

今天按照計劃安排,我們到結對幫扶村,走訪幾戶困難戶。之前在團結村朱支書那瞭解到,團結村基礎設施比較落後、居民多是靠外出打工維持生計。

我們走訪慰問的第一位居民是患有乳腺癌、子宮癌的陳秀芳。踏着泥濘的小路,我們來到了後雲組的陳秀芳的家,一個破舊的房子裏凌亂的擺了幾件破舊的桌椅,一張雜亂的木板牀上,陳秀芳半倚着坐着,見我們進來準備起身。我連忙走過去,示意她躺下就好。陳秀芳很不幸的患上乳腺癌、子宮癌,爲給她治病,家裏已經欠了一大筆的債務。她看到我們非常激動,招呼我們坐下,眼了飽含着淚水,向我們述說了她的病情和家裏的困難,她說面對今後的日子,她們一家都不知道該怎樣活下去。經過我們的一番開導,陳秀芳擦乾淚水說:“相信政府不會拋棄我們不顧的,現在你們給我們辦了低保,我很感激,你們今天來看望我,說明政府是關心我們的,我會打起精神,堅強地面對生活。”

我把愛心卡掏了出來,寫上了自己的聯繫方式。我知道以她的個性不會聯繫我,但是一旦聯繫肯定是她處理不了的大事。走的'時候她有些激動,一路出門跟着走了好長一段路。到了路口的時候我回頭看了一眼,她依舊在那裏張望,頓時心裏有條暖流直竄心田,很溫馨,很感動。

xxx的房子很破舊,蒼老的青磚石瓦的有種穿越歷史的年代感,除卻一臺破舊的電視機,屋子裏幾乎沒有什麼電器設備,更不用說傢俱之類的。只有一個正對着門口的八仙桌,桌面整齊的鋪了一層報紙,佈置的乾乾淨淨。他端正的坐在門邊上,眼睛注視着門外。

xxx快70歲了,喪偶,哮喘,心臟病,高血壓,兩個子女在,自已一個人做飯洗衣,腦筋有些遲鈍。我就着他坐了下來,他的眼睛卻一直注視着門外。   “也不知道來不來。這都不剩天了。”

我知道她想着在外務工的孩子們,像所有的父母一樣期盼着自己的孩子們好好的,念着他們,想着他們。

我們起身走的時候,他嘴裏唸叨着依舊是她的孩子們。兩隻眼神依舊那樣茫然的張望着,像是看見了希望,但卻是那樣的不可觸及,過於遙遠。

接下來的2戶人家境遇都差不多,上午走訪完後,還剩一戶不在家,村幹部說下午再繼續聯繫。

據瞭解,龐學禮夫婦只有一名女孩,年輕時一家三口的日子還算過得有滋有味,後來女兒長大了,嫁到了鄰鄉,離老人家大概有兩三個小時的車程,雖然女兒偶爾會回家看望兩位老人,但大多數時間兩位老人都是靠自己生活。由於女兒家的家境不好,不能給龐老夫婦提供經濟上的幫助,所以,兩位老人只能靠新農保養老金、種地和養豬維持生活。前幾年日子還算勉強可以維持下去,可今年已經七十多歲的龐學禮老人身體一直不是很好,二老的生活也過得很艱難。

得知我們的來意,兩位老人感動得熱淚盈眶,當我們問老人最近生活過得怎樣,有沒有什麼困難我們能幫上忙時,龐學禮老人笑着搖了搖頭,然後用顫抖的雙手夾着一杆旱菸深深的吸了一口,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許久也沒有說出一句話來,或許是不知道該從何說起,他用沉默表示他所有的感激。我去幫他的妻子燒火沏茶,並詢問他們的近況,她除了一個勁地說現在的政策好之外,讓我記得最深的一句話就是:現在的政策已經很好了,我們每個月能領到百十來塊錢,只要不生病,我們老兩口能照顧好自己,不給共產黨添麻煩。多麼簡單而又樸實的語言,其實他們的要求並不高,只是希望多點人情的溫暖。

天色已經漸晚,我們離開的時候,兩位老人站起來和我們一一握手道別。農村孤寡老人作爲社會的弱勢羣體之一,關心農村孤寡老人不僅是我們的義務,更是我們的責任。希望每個人都主動承擔起自己的責任,關愛身邊的農村孤寡老人,給他們一個安詳的晚年。

今天走訪的這幾戶特困戶,站裏均給了500元慰問金,我們決定我們逢年過節都要去看看他們,給予他們的不僅是物質上的幫助,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勵,我們希望看見,像陳秀芳那樣積極面對人生的笑容,出現在每個人的臉上。

貧困村民情日記【3】

9月11日,霍城縣民政局的領導及幹部,還有清水河鎮的民政幹事找到工作組,落實李得海老人軍人生活補貼的事,由我帶路,我們一同來到李得海老人家。

現住清水河光明路2巷的李得海,1934年10月10日出生,回族,喪偶,農業戶口,戶口在寧夏涇源縣香水鎮,現在靠撿拾垃圾爲生。1951年2月由平涼參加抗美援朝人民志願軍,被分配在平涼自立團獨立營四連二排當兵,後調往寧夏涇源縣公安隊工作,1987年前往新疆至今。1998年5月,李得海在原寶地對面住的兩間磚木房屋,因規劃要求搬遷。2011年李得海居住的房屋因失火不能居住,經社區、鎮民政辦協調區鎮黨委,透過抗震安居資金新蓋一間20平米磚木房,居住至今,老人生活條件十分惡劣。工作組先後兩次進行了慰問,在入戶走訪時,李得海老人向我們反映了他生活補貼的事,老人說:“生活補貼我一直都沒有領,你們工作組能否幫助解決?”

問老人:“老家有親戚嗎?是否他們在領?”

老人卻始終迴避老家寧夏的親戚不談,說起三宮及大西溝親戚的事,但工作組卻把這件事記在了心裏,向縣民政局諮詢了這方面的知識,並經協調,由縣民政局向寧夏涇源縣民政局發函同意將老人的老軍人生活補貼(每月525元)轉至霍城縣發放。今天縣民政局到老人家來,主要是落實老人是否前面領取生活補貼,如果沒有領取,將協調寧夏涇源縣紀委幫助協查。

說話間,這時旁邊的一位鄰居走了過來,告訴我們:聽父輩說起過,錢一直由他老家得智障的兒子在領取。於是給老人講:“我們已經調查了,是您的兒子在領取您的生活補貼,對嗎?”。最後老人終於承認是老家的兒子在領生活補貼的事。

問老人:“從您兒子那裏把補貼追回給您,好不好?”

老人說:“錢都花了,我不要。”

問:“現在把您的補貼轉到霍城縣清水發放可以嗎?”

老人說:“這好得很!”

告訴老人:“您是否願意回寧夏老家,民政局有救助站可以免費送您回家的。”

老人說:“我不回去,我喜歡新疆這個地方!”

幾經周折,李得海老人享受老軍人生活補貼的事情終於有了眉目。工作組幫助老人辦理了農村信用卡,並寫了申請,並由縣民政局將其身份及申請有關資料郵寄至寧夏涇源縣民政局,相信不久,老人就會盡快享受到生活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