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著名日記>

下鄉日記

學問君 人氣:2.89W

下鄉,指到鄉下去。下面是下鄉日記,歡迎檢視!

下鄉日記

下鄉日記一

1月7日,房產管理中心主任***帶着領導班子成員驅車近一個小時來到**鄉*村的貧困戶家中進行慰問。對韓保良、韓大山、韓保新、韓小勇等貧困戶、留守戶一一帶去了食用油,方便麪等生活必需品作爲過節的禮物,詢問了大家的生活難處,鼓勵大家要努力生活。對韓有福等致富戶詢問了致富經驗,讚揚其帶頭模範作用,鼓勵他們帶領村民走向共同富裕。

來到貧困戶的住地,走進了他們的房間,看了他們室內簡陋的陳設,***主任心裏很不是滋味,不住的感慨“不容易!”,“人們需要幫助,我們的工作做的還是不夠,我們還是不夠體貼……”他不斷的這樣自責着,我知道這段時間他一直在忙碌,好不容易今天可以休息,但一大早就嚷嚷着要去探望他們,他說年底大家都很忙,但是羣衆這個時候更需要我們。我們不能懈怠。

韓大山的家裏是破舊的青磚房,門口大門是兩塊木板經歷了歲月的摩挲已經露出道道刻痕,放佛是兩個老僕人,多少年風雨不改的爲他的主人守護那小小的庭院。開門時,我們看到的是一張地地道道的農民的臉,憨厚,淳樸中洋溢着滿臉的微笑。

“你們是政府的人?我認得你們。”

“韓大山,快過年了,準備年貨了麼?”

“呵呵,呵呵!”

韓大山樂呵呵的接過***送給他的生活慰問品,揮動着手讓大夥進他的屋子。***彷彿發現了什麼,把油從他手裏拿了過來。

你的身體可又不好了啊,我來替你拿着吧。

韓大山依舊是那樣樂呵的笑着,我這時才發現他走路時腿腳有些不靈便。他的身板有些佝僂,頭髮也白了很多,一個四十多歲的男人,走起路來卻像一個六十多歲的老頭子。

屋門敞開着,雖然說是大白天,但是屋裏的光線依舊很昏暗。裏面的東西很少,除了兩個水缸幾乎看不到什麼傢俱,更不用說什麼家用電器了。但是正門口的那張八仙桌子卻收拾的乾乾淨淨。韓大山坐了下來,

“還是收秋落下的毛病?”***質問他。他不好意思的低了下頭,笑着點了下。

“你要照顧好孩子,有困難找黨,找政府,不要再這樣一個人承擔了,你要是身體不好,孩子怎麼辦,你要多爲孩子着想。”

原來韓大山的媳婦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經走了,他一個人撫養着孩子,加上自己常年病患不斷,身體狀況愈加的惡劣。他有兩畝地,本來他這樣的困難戶每到農忙的時候村裏都要幫忙的,***主任也多次向村裏、鄉里反應了他的情況。但是淳樸的他不願意麻煩別人,一個人不聲不響的就把東西收到了家裏。勞動量一大,他的身體就受不了,以至於現在連

走路都有些搖晃。

這時候一個孩子跑了過來,一上來就要拆方便麪,被韓大山給揮斥住了。

“呵呵,吃吧,就是買給你吃的。”***笑着把包裝袋撕開遞給了孩子。孩子躲在韓大山的懷裏,有些膽怯的接了過來。

出去的時候***拿出了愛心卡,寫上了自己的聯繫方式。“我們要走了,這是我的電話,記住,有什麼事你就直接打給我,老韓,你的身體不好,遇到事情千萬不要再一個人扛着了。”他握住了韓大山的手,韓大山有些激動,兩隻手都團了過去。在門口我們向韓大山揮手告別,他和他的孩子使勁揮着手,動作有些誇張,但那瞬間我看見他的眼圈有些發紅。

再見!

風依舊很大,路面的水坑已經結了冰。嘴邊的哈氣讓眼前感覺霧氣濛濛。***和班子成員已經離開,這時我回過頭看了一下,韓大山和他的孩子在站立在風中,不住的揮着手,那一大一小兩個身影像兩尊雕像一樣佇立在風中,他佝僂的身體在遠處看來更加微小了。

再見!再見,我們還會回來的……

貧困戶中,韓和平媳婦常年臥牀,兒媳婦走失,兒子常年在外務工,自己一個人照顧癡呆的孫子。

韓保新離異,自己輕微腦癱。家中無勞動力。

韓平定六十二歲,兒子常年在外務工,家中無勞動力。 萬秀花,男人早逝,自己在外務工,七十多歲公公在家照顧孩子……

此一行一共對二十戶貧困戶、留守戶、五保戶等困難羣體進行了慰問,其中對突出的.韓小永,韓保新等人進行了座談。目前,我們的社會主義還處在發展中階段,還有很多人需要黨、需要政府的關懷,我們也會不懈努力,竭我們所能的儘自己的一份力,也希望社會各個方面都伸出援助之手,盡我們所能,共同去關懷這個大家庭中落後的人們,讓我們共同攜手,發展社會主義,奔向幸福。

下鄉日記二

7月13號,這是我們慧聲慧語三下鄉社會實踐隊到達高州市大井鎮石咀小學的第二天。

今天,我們的工作比較忙。對於我們後勤組而言,我們六點鐘就起牀刷牙洗臉之後,就奔赴廚房,爲我們整支隊伍的早餐而奮鬥。大約七點半左右,我們就把早餐準備好了。我們的早餐是雞蛋粥。雖然很多人反映粥味道淡了,但是大家都覺得不錯。八點半,我們整支隊伍開展了開班儀式。開始,我們升國旗,接着,我們拜孔聖人,樑主任,黃飛老師以及我們的黃文成隊長分別作了演講。我對石咀小學感想頗多。這是一所很有特色的小學,她有自己的主題—“尊孔”。這非常有利於小學生學習聖人之道,國學之精髓。開班儀式之後,我們後勤組就開始準備午餐,畢竟此時已經接近十點了,加之需要三十六人的飯菜。我們分工合作,兩人去買菜,其他人就開始煮飯洗鍋燒水。相比昨天而言,今天我們不會那麼倉促了。我們有學校給我們提供的電車,可以讓我們買菜花的時間明顯減少。我們是採取後勤組分菜,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飯菜,而不會造成飯菜分配不均而造成飯菜不足。當然,這也是有缺點的。這會造成一些人有飯菜剩餘或者不足。午飯後,我們發現學校水龍頭沒有水了。我們花了三個小時去抽水。後來,我們從校長那裏瞭解到學校的用水問題。學校所在地水資源有點緊缺,附近的訓練場和飼養廠,與學校公用一水塔。所以,我們能在不用水的時候就不用水,節約用水。

下午,我們三點多鐘就去買菜了。晚飯與中午飯一樣準備着。我想說的是,只有組員或者隊員之間的互相配合,才能更加快速地更加完美地完成工作。

下鄉日記三

從鄉上回村已四點多鐘了,村委馬主任夫婦二人下田挖洋芋去了。於是,我打算到村裏轉轉,順便了解點民情。

從村主任家出門不遠,就走上了xx山樑。站在山樑上遠遠望去,xx莊鄉及xx鎮的許多村社盡收眼底。這裏都是成片的玉米田,在夕陽的照耀下,黃澄澄的十分好看,不過大部分農田已收割。

這時我想起了我們人大秦主任經常給我講xx山區推廣雙壟全膜玉米的事。他當時給我講,以前的xx山區羣衆都是和海東的其他山區一樣,大部分都種植小麥、豌豆等作物,對種植玉米想都不敢想。可是在前些年透過省上和地區的扶持,以及縣上的大力推廣,整個xx山區的大部分農村都大面積種植雙壟全膜玉米,農民受益匪淺,是一場農業上的“大革命”。當時我還有點半信半疑,總認爲海拔較高的乾旱山區種植玉米不大可行。可是在今天看來,這不是神話,確有其事。就在前兩天,我送財經城建委朱進成主任去中川鄉時,就的的確確見識了。我們是從xx莊鄉出發,又從xx鄉翻越山嶺抄近路,經巴州去中川的。所以看見了山上正在收購的成片成片的雙壟玉米帶狀田。

正在邊走邊想時,迎面遇上了一位回族老鄉。打了個招呼後,我們閒聊起來。我問他以前對種植玉米怎麼看?他說以前根本沒想過種植玉米,也想不到我們這樣的乾旱大山裏能種植玉米。說到這裏,他感嘆:這些年黨和政府確實好啊!就拿種植玉米這件事說吧,剛剛推廣的時候,政府免費提供地膜、種子、化肥,鄉幹部們苦口婆心地動員,但大家就是不種。現在呢?我們都嚐到了甜頭,大家的積極性一年比一年高,收入也每年都在增加,我們打心眼裏感謝政府。我說今年玉米的收成咋樣?他說一畝地的玉米少說也能收入一千元以上,種植小麥的話,再多也只能收入個四、五百塊,根本不划算。

這時,我又想起了我們秦主任去年讓我在“兩化”(化隆、循化)經濟社會發展調研報告中寫:在淺山山區推廣種植雙壟全膜玉米的事。當時我還有點想不通,現在想來真有點慚愧啊!當時我對秦主任說化隆的幹部、羣衆都可能沒有積極性。主任說那是縣上的領導們沒下決心,只要領導幹部們下決心,出實招,肯定能行。今天,我對主任的話徹底地信了!期望再過幾年,我的家鄉化隆也能看到漫山遍野金燦燦的玉米帶狀田!

TAGS: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