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著名日記>

關於村官走訪民情日記範文

學問君 人氣:1.24W

每個人都是生活在一個羣體中,可以說誰也離不開誰。不同與農村的一庭一院的格局,城裏的人都居住在一個社區中。接下來要給大家分享的是關於村官走訪民情日記範文,歡迎大家的借鑑閱讀!

關於村官走訪民情日記範文

關於村官走訪民情日記範文(1)

長假沒法休息。今天由我組織召開在建村委辦公樓缺口資金自籌問題的會議。該建築今年8月開工,當時我還沒到村裏任指導員,工程從設計到施工,由鎮政府安排。縣裏對此工程拔款8萬元,但工程投資預算高達20.5萬元,從中缺口12萬餘元需村委自行解決。現在,由於沒有錢,工程到了60%左右,承建方便停工了。

會議沒有任何結果,村裏除了指望我向上級組織協調資金以外沒有其它辦法。

思考:前些年,媒體相繼暴光一些鄉鎮政府負債驚人,負債主因是接待費開支。我看未必,負債中還有一個大項,即基礎建設工程款的拖欠。小平同志說“思想再開放些,步子再大些”指的並不是這種工程建設上的大膽惡性超支,把政府責任轉嫁於企業法人(包工頭)身上或農民工身上。古人說,有多大鍋下多 少米,而部份地方政府上演的卻是“有多少米就下多少米,無需考慮鍋的問題,反正不是私人欠款,是公家欠款”的荒唐劇。

關於村官走訪民情日記範文(2)

今天一口氣走了5個村民小組,座談了9位村民。問及中央對農村政策的評價,他們幾乎不假思索的說“國家對農民的政策,世界上沒有比這更好的,閒着不勞動,每年每畝地都能得到近百元的補助,土地承包面積多的人家,每年可領上千元錢。”問及對地方政府評價時,很多村民不假思索的說“那些都是吃喝亂造(遭踏錢)的,四川地震他們街上擺捐款箱,礙於面子我們好多人都捐了,但我們認爲,那些錢不會到四川”。

體會:農民對中央的評價極高(筆者走訪過很多農民,不止是這個村的。),特別是對溫總理評價近乎於感激。反觀地方政府,農民的言詞裏透着的不是批評,而是鄙視。作爲地方幹部,我爲此臉紅、難過。

關於村官走訪民情日記範文(3)

召開村委班子會,討論有關新農村建設規劃。支書在發言中與我談及:“現在農村工作難做,中央政策放得太寬,應收緊。農民很不聽話,無法用文明的方式領導,需用強硬的方式領導纔有效。”

思考:基層幹部普遍認爲中央政策太過開放,幹部領導能力不斷削弱。經過幾天的觀察,有關於支書說的“需用強硬方式領導纔有效”的'道理,確實客觀存在。這到底是精英階層說的“民族劣根性”還是人民羣衆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的體現呢?!村支書系對越作戰老兵,工作作風粗暴,但在村民眼裏威性極高,很多人都聽他的話。這種現象需要我們進行深層次的思考。

關於村官走訪民情日記範文(4)

今天組織部送我到村裏,村委給於我的第一觀感是破敗不堪,村委辦公樓在建中,一間近於發黴的木架結構房立於一片狼藉中,沒有正規的辦公室、沒有電視,沒有電話(坐機)。村委駐地有十餘戶人家,其間貫穿着一條古老的青石板路,這條路正是徐霞客遊記中零碎提到的茶馬古道。支部書記與村主任一人兼任。

該村有14個小組,3199人,年人均純收入1326元,主要經濟收入爲外出勞務。

體會:這是一個經濟社會發展較爲落後的村落,依希可見的古文明裏透着強烈的剽悍的民風。

關於村官走訪民情日記範文(5)

6月8日是個讓人高興的日子,我們福利院供養的兩姐妹 李琳、李鑫終於如願以償走進了高考考場.爲了能讓他們順利參加這場最重要的考試,我整整奔波了近兩個月,但是現在所有的的辛苦,都因爲這一個令人高興的結果而煙消雲散了. 李琳、李鑫是我院供養的同母異父姐妹,姐姐李琳現年19歲,系嘉峪關市市民朱珍與其前夫所生,1994年雙方離婚後,法院判決由其母監護;妹妹李鑫16歲,朱珍離異後再生的.因朱秀珍患有嚴重的精神分裂症,姐妹倆因監護人沒有監護能力而流浪街頭,生活無着.1998年建設街辦事處與市婦聯,市民政局協商後,交由我院供養至今. 由於姐妹倆均系計劃外生育,入院時就沒有戶口,直到現在面臨高考,因爲戶口問題無法報名參考,爲了不影響她們今後的正常學習和生活,院領導安排我去辦理孩子們的戶口.到市公安局戶政科詢問後,我才知道辦理戶口需要很多原始材料.按照戶政科的要求,我一項項落實:先到居委會,街道辦事處瞭解情況補辦手續,又透過多方打聽尋找到張玉蘭的親生父親,請他出具當時法院的判決書及單位的處罰證明.由於姐妹倆是計劃外生育,最終需要計生部門的手續,事隔多年,計生部門也從未遇到過此類情況,很難做出決定.可這事關係到孩子們的前途,經再三研究,院領導請示市民政局後,由民政局副局長親自與公安、計生等部門協商.經過協商,這兩個部門針對這一情況,給予特事特辦,我們終於趕在高考前拿到了落戶批覆. 在整個落戶過程中,市民政局、公安部門和計生部門給予我們大力支援和幫助,正是他們的支援換來了姐妹倆今天的考試.我想,這對姐妹定會一生永記社會的愛心和人間真情,好好學習,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