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名著讀後感>

童年的發現讀後感4篇

學問君 人氣:8.28K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童年的發現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童年的發現讀後感4篇

童年的發現讀後感1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叫《童年的發現》。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我”在九歲時,每天夜裏做夢時都會飛行,他的同學也如此。他和同學一起去問老師,爲什麼夜裏做夢時會飛行?老師只告訴了他們一點點人類的進化,並說上了高年級就會學到這個知識。鄉下小孩都知道,母親懷胎9個月就會生下嬰兒,“我”絞盡腦汁地思考爲什麼是9個月。終於想出了眉目。上了高年級,上課時老師在講進化論時,“我”想起了自己小時候的發現,禁不住笑出來聲音,使“我”當衆受到了懲罰。

“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着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文中的這句話讓我想起了布魯諾,布魯諾不畏火刑,堅定不屈地同教會、神學作鬥爭,爲科學的發展作出了貢獻。1327年,意大利天文學家採科·達斯科裏被活活燒死,他的“罪名”就是違背聖經的教義,論證地球呈球狀,在另一個半球上也有人類存在。從這哥白尼的日心說,伽利略獻出了畢生精力。由此,他晚年受到教會迫害,並被終身監禁。

篇文章我還體會到了作者是一個善於觀察,喜歡問爲什麼,並有着執著的精神的孩子。我也有一些發現如:早上摘的花比下午摘的花早枯萎;玻璃是由很多個薄片構成的(從我家的用玻璃做的茶几的側面就可以看見)。寒假時我種了一個蘑菇,由於我沒有多問幾個問題,把蘑菇種在了水裏,後來蘑菇爛了,這也讓我知道了問爲什麼的重要性。

學問學問,就是在學中問,問中學,才能擁有學問。古人稱學習爲做“學問”,它是開啓知識的鑰匙,增長智慧的階梯。一切知識,一切創造發明,都是從提問開始的。

讓我們擁有一雙善於觀察、留心生活的眼睛吧!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讓我們的學習變得愉快,只要我們用心去捕捉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就會有新的發現!

童年的發現讀後感2

近期與學生一起學習了《童年的發現》這篇課文,文章描述了9歲的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髮育的規律的過程,反映了兒童求知若渴的特點和大膽的想象力。

課後我不斷進行反思,深深感到:對於孩子們來說,一個“爲什麼”就是一次發現,一次發現可能就是一次科學探索。作爲父母親千萬不要錯過兒童這一“發現:的年齡段,引導孩子們愛上“科學”。“爲什麼”是很多兒童都在想的問題,原因很簡單:孩子們對世界上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兒童正好開始了對世界的神奇探索,每一次觸摸、每一個發現,在我們成人眼裏已經熟視無睹的現象,但對於孩子卻是那麼充滿神祕、充滿了吸引力。

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科學家”。他們關注自己的生存世界、實踐他們的設想、研究身邊各種體驗和經歷帶來的結果,是他們每天生活的重要內容。雖然孩子們對科學的情感可以天然生成,但是他們對科學本身的探究與慾望卻來自於父母及教師的引導與培養。這份對科學的情感不靠灌輸,也不能手把手地教,依靠的是孩子的不斷的、直接的體驗。只有讓孩子們直接與科學現象接觸,獲得獨特的、挑戰性的直接經驗,才能使孩子產生探究的需要。

所以,孩子們開始發現的時候,正是父母及教師把握機會,讓孩子不放棄好奇、不放棄探究的最好時機。父母及教師應時時用最簡單的方式回答孩子的問題,慢慢引導,讓孩子們對科學永遠有興趣。要時時讓孩子們保持着想了解“爲什麼”和不斷髮現的心態,對科學產生深厚的“情感”。這是一個慢慢引導,充滿情趣的過程。此外,在回答孩子問題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用最簡單的方式,不要用那些非常嚴謹的科學解釋把孩子嚇着了。比如,如果他問:天空爲什麼是藍色的?我們只需簡單地告訴他,大自然給了它這種顏色,因爲這樣是最漂亮的顏色,或者這樣回答:每樣東西都有自己的顏色,天空的顏色本來就是藍色的。相信只要保持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定會有更多科學發現的出現,涌現更多的“小發明家”。

童年的發現讀後感3

最近,我讀了《童年的發現》一文,瞭解到費奧多羅夫是一個敢於提問、反覆思考、大膽想象的孩子。

文中講了費奧多羅夫在九歲的時候就發現了有關胚發育的規律。可是他的重大發現並沒有給他帶來榮耀,反而,在上生物課時,自己突然想起了兒時的`發現,情不自禁地笑出了聲音,結界被老師轟出了教室,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讀着讀着,我不禁想起了童年時所做的一件傻事。

記得在四五歲時,表姐已是一米五的高個子了,而我還是一個小不點。我什麼時候才能跟表姐一樣長得那麼高。於是我時常問媽媽:“媽媽,爲什麼老姐長得那麼高,而我卻這樣矮呢?”媽媽回答:“傻孩子,等你長大了,也會像姐姐那麼高的。”我心想:等我長大了,要等到什麼時候啊!

直到那年春天,我們全家一起去種樹,看到媽媽把水澆到小樹上,就好奇地問媽媽:“爲什麼給小樹上澆水呢?”媽媽回答:“這樣小樹才能快點長大啊!”聽了媽媽的話,我心裏一動:把水澆到小樹上,小樹能長大。那水澆到我身上,我也一定能長大。於是,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水桶拉到身邊,可是力氣太小,無法舉起來。怎麼辦呢?焦急的我索性整個人泡在水桶裏。好冷啊!好冷啊!我的上牙和下牙都打起架來了,但我爲了長高,還是堅持泡在水中。媽媽轉身看不見我了,就忙着找我。等到她來到水桶邊,看到我冷得直打顫,生氣地問我:“你怎麼泡在水中!不要命啦!”我只好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媽媽。媽媽聽完我的解釋,哭笑不得地把我從水桶中抱出來,趕緊送我回家換衣服。可是到了第二天,我還是感冒了。但我並沒有因感冒而後悔。

一想起費奧多羅夫那大膽想象的精神,我忍不住想向他學習。我堅信,只有我們能善於觀察,認真思考,大膽想象,一定全有更多的發觀。

童年的發現讀後感4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許多多的好文章,而我也讀過許許多多的文章,但使我至今難以忘懷的,是那篇《童年的發現》。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作者費奧多羅夫在小的時候,晚上做夢總夢見自己會飛,會滑翔,於是,他就耗盡了心思,把這個道理弄“懂”了。後來,他明白了嬰兒在媽媽肚子裏得待上九個月才能出世,於是,他的腦子裏涌出了許許多多的疑問,帶着這個疑問,他又刻苦研究了很長時間,生物課上,當他爲自己的發現而暗自竊笑時,被年輕漂亮的女老師“請”出了教室——罰站。

從這篇文章中,我感悟到了:費奧多羅夫是一個想象力豐富、聰明好學的人,他遇到問題刻苦鑽研,還有自己的想法,不把問題搞清楚就不罷休。由他我想到了我自己,平時我做事總是沒做完,就放到一邊半途而廢,爸爸媽媽好話歹話都說盡了,我纔不情不願的爬起來重做。俗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從哪兒跌倒就從那兒爬起來,”在看完這篇文章以後,我就下定決心,要學習費奧多羅夫身上那種敢於提問、留心觀察、反覆思考、大膽想像的精神。

費奧多羅夫的聰明好學,他敢於主動去問老師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儘管老師並沒有給他解答,甚至搪塞了他,但是,這種敢想、敢研究的精神卻是一個科學家所具有的。如太陽中心說的創始人哥白尼就是在不斷學習和觀察的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學說,論證了自己的觀點,成爲科學史上一位劃時代的人物。值得大人們反思的是,他們常用異樣的眼睛來看待孩子們的提問,甚至有的問題一提出來便受到了“驅逐”,使孩子們的想象力扼殺在了搖籃裏,在此我呼籲,保護孩子們最善良的童真吧!

童年很美好,可以漫無邊際的幻想,這種異想天開也是一種發現、創造。讀了這篇文章,我明白了:世界上所有的重大發明和發現,都離不開刻苦鑽研和認真學習,俗話說:“世間萬物就怕‘認真’二字,”只要認真,對身邊的事物具有探索和發現的興趣”,就會在不斷的探索中有新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