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名著讀後感>

關於《童年》讀後感15篇

學問君 人氣:3.07W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童年》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童年》讀後感15篇

關於《童年》讀後感1

讀了《童年》這本書後,我深受感動和啓發。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動着我: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來到外祖父家,卻經常捱到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認識了很多親戚,其中包括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爲了分家不顧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還有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他還有一個撿來的哥哥,叫茨岡。當外祖父打阿廖沙的時候,樸實的小茨岡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儘管會被抽得紅腫。每當阿廖沙問他爲什麼要護着他,他說:“原來我是不願意的,可到時候我的手又伸進去擋了……不知怎麼的,不知不覺就伸進去了……”阿廖沙聽到這句話,更喜歡跟他做朋友了。但是,好景不長,強壯的他,後來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擡十字架時給活活的壓死了。阿廖沙非常傷心,他不敢相信這是真的,畢竟他們也是朋友呀。幾年後,母親又改嫁了,給阿廖沙找了個繼父。阿廖沙就跟着母親住了。過了不久,阿廖沙的母親生了個小弟弟,可是,因爲沒有足夠的錢,他的弟弟就這樣餓死了。之後,阿廖沙的母親又生了個小弟弟,阿廖沙就成了家裏的保姆,細心地照顧着弟弟尼古拉。在他精心的照顧下,弟弟健康的成長。可是,在阿廖沙11歲的時候,母親去世了。11歲的他,走上社會,獨立謀生。

阿廖沙的童年是多麼的淒涼悲苦。再想想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多麼的幸福呀!所以,讓我們一起來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吧!

關於《童年》讀後感2

童年是每個人最寶貴回憶。童年如煙火綻放;童年如快樂音符;童年如一幅美麗畫卷,可當我看完《童年》這本書時,令我產生了一絲願望:長大。

《童年》講述是俄國小孩子阿廖沙從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故事。當時阿廖沙在父親去世後寄住在外婆家,他被外婆疼愛呵護,同時也看到了兩位舅舅爲爭奪家產而打架,他從小見到事情,一直印在了心裏。

回過頭來,才發現,原來我生活是如此幸福,沒有煩惱,自由自在。被爸媽疼愛,被老人呵護。可我們卻身在福中不知福。阿廖沙那麼小就失去了父親,媽媽也沒有管他,他只有外婆。我們真比他幸福多了。

我們從小就依賴父母,依賴他們,而我們什麼也不做。是《童年》它讓我知道,當時社會腐敗,當時人心醜態。我們要像阿廖沙一樣,堅強,勇敢,畢竟總有一天,我們將面對長大。

所以,我們作爲21世紀少年,我們要努力學習,爲國家做出貢獻,做一個有用人。我們要刻苦學習,畢竟阿廖沙命運比我們還要可憐,我們困難,就更加得微不足道了。他可以堅強,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可以?他可以奮發向上,我們有什麼不可以?

從現在開始,我們要珍惜現在,把握每分每秒。努力學習,展望未來,靠自己雙手去努力,靠自己努力,去實現自己夢想與願望。因爲,我不想在依賴父母了。

每個人都有不同童年,並且每個人都只有一次童年,珍惜自己童年用童年夢想去譜寫人生美麗篇章,去實現願望發現自己價值。

關於《童年》讀後感3

讀了高爾基的《童年》這本書,是我受益匪淺,和高爾基比起來我的今天是多麼的幸福啊!

高爾基出生在一個木工家庭。五歲時,父親病故了,勝過更加困難了,他和媽媽就住在外祖父家裏。由於家境貧寒,高爾基上學的時候只能母親的皮鞋,外祖母的外套,發黃的衣衫和散腿的褲子。這樣一身“五顏六色”不協調的裝束,引起了同學們的嘲笑,有的同學還給高爾基起外號。和高爾基相比,我們現在可以穿新衣,甚至是高檔的衣服,真是慚愧啊,自己有這麼好的條件,身在福中不知福,挑三揀四,不知衣服的珍貴。

高爾基爲了上學,只得撿些破破爛爛換錢,沒到不用上學的梯子,他就一大早起來,揹着一個大布袋,走街串巷的見一些爛布頭、爛紙片賣給廢品站。運氣好的話可以有半個盧布的收入,運氣不好的話,上學的事都沒了着落。再想想我們,事事不用自己操心,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好日子。在這樣的幸福生活下還不知道珍惜,有什麼理由是我們可以不努力學習的呢?

撿破爛換來的錢是高爾基學費來源,但是學校裏德那些有錢人家的孩子並不理解高爾基的行爲,反而嘲笑他,說他身上有臭味。在我看來,那些嘲笑高爾基的孩子纔是最“臭”的!高爾基把別人的嘲笑化作了自己前進、努力學習的動力,發奮讀書,刻苦學習,終於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受到老師和同學的歡迎和喜愛。

合上書,我不禁思緒萬千,想想高爾基,想想自己,我有太多地方要改正了,想到不如做到,好吧,從今天開始,我要做個好孩子。

關於《童年》讀後感4

今天,我讀了《童年》這本書,它是前蘇聯作家高爾基寫的。

阿廖沙從小失去父親,隨母親寄居在外公家。外公家那裏有嚴厲而暴躁的外公,有慈祥的外婆,有愛喝酒鬧事的舅舅,有漂亮而憂鬱的媽媽,有自殺的小偷彼得伯伯等等而阿廖沙正是以一顆脆弱而敏感的童心生活在這羣人中,體驗着人生的酸甜苦辣,讓他明白人生來之不易,使他充滿堅強的力量去應對困苦的生活。

阿廖沙太棒了!在嚴厲暴躁的外公教育下,他的童年很不開心,但阿廖沙很懂事不怪外公。

我最難忘的人是外婆,因爲外婆性情樂觀、開朗 、慈祥。

我最難忘的事是在阿廖沙外公家有一個房客叫’’好事情“他有點駝背,留着兩撇鬍子,眼鏡後的目光時分和善。 " 好事情 " 孤僻執着於化學實驗,每天在小屋裏忙來忙去,身上沾滿了各種各樣的顏料散發出一股刺鼻的味道,他不停地熔化什麼,在小天平上稱,十分專心,在無數次失敗中發現錯誤,一次次改進,終於取得成功。

這個故事讓我明白:要勇於嘗試,細心觀察。

關於《童年》讀後感5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童年》,這和以前一個人讀的時候有所不同,有了更多的感觸和體會,閱讀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童年》這本書主要講的是高爾基童年時代的故事,書中黑暗的社會生活深深地震撼了我,在書中,不但有子女爭奪家產自相殘殺的情景,也有以折磨殘疾人爲樂的人存在,毆打、體罰的事情發生的次數更是數不勝數。

如果不是和媽媽一起讀的話,我相信我會被嚇到的,但因爲媽媽就在身邊,我心中有了依靠,所以才能讀完這本書。我從前讀書都是囫圇吞棗地讀,細節部分從來不去考慮。這次和媽媽一起,就必須要等媽媽看完才能夠翻頁,而媽媽看得又比較慢,這就給了我細細品味的時間,這本書我讀得特別仔細。

我向來對不感興趣的東西沒有什麼印象,所以我看書常常會忘掉什麼時候出現過這個人物,特別是人很多的時候,導致整本書看得稀裏糊塗的。現在我可以問媽媽“這個人什麼時候出場的”、“這個人是誰”之類的話,有必要的時候還會根據媽媽的記憶翻到前面再看一下。

這是我第一次和媽媽一起看書,受益匪淺。以後如果還有機會的話,我也會和媽媽一起看,這樣看書纔能有效率,不然我自己看的話,大概就只能記住書名、作者和大概內容,一些細節部分完全沒有印象。

學校開展的這次活動不但能讓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距離拉近,還可以提高閱讀效率,真好!

關於《童年》讀後感6

我讀《童年》之後,心裏涌出莫名的慚愧。我只要遇到讓人慚愧的事情,就會想到三歲喪失父親的高爾基。

高爾基跟隨慈祥的外祖母來到外祖父的家中。在這裏,他認識到很多東西,同時也看清許多東西。他看到貪得無厭、自私自利的兩位舅舅,他們爲爭奪財產而爭吵、打架。高爾基的外祖父——是一個貪婪而殘暴的染坊老闆。在這個家中,只有高爾基的外祖母——阿庫林娜真正愛護高爾基,她成爲高爾基童年時代的唯一保護人。但是高爾基還是捱打。

我們和高爾基比起來,我們的童年是燦爛而又充滿光明,沒有鬥爭和痛苦,一直無憂無慮。從這一點就看出我們和高爾基有天壤之別。我們只顧着讓父母給我們遮風擋雨,從來沒有自己生活過。我們要自立,應該對自己有信心,人生中總有讓人痛苦甚至絕望的事情,但是我們要從痛苦中尋找快樂,從絕望中尋找希望。黑暗過去,光明就會來到。光明來臨,絕不能放鬆,還有黑暗。正所謂:“有光明的地方,就有黑暗。”但是,只要你懂得珍惜光明,黑暗就會離你而去。即使黑暗還是存在,只要你做一個善良、樂觀、富於同情心的人,那麼,你的生命會一片輝煌。要相信光明會給我們帶來快樂和希望。

我們要相信自己,學會自立,不然等到和高爾基的童年遭遇的那種時候就太遲。相信光明,就是相信自己!

關於《童年》讀後感7

《童年》是高爾基自傳體三部曲的第一部,主要講述了高爾基幼年時期三歲至十歲這段 悲慘的童年生活。高爾基三歲喪父後被接到外祖父家。他的外祖父和兩個舅舅都是性情暴躁、乖戾、貪財、自私的人,他的家裏瀰漫着人與人之間的熾熱的仇恨之霧,大人都中了毒,連小孩也熱烈的參加了一份。兩個舅舅爲了爭奪財產,每天打得頭破血流,他們的妻子和徒工也被他們害死。高爾基每天過着心驚膽戰的日子,只有他的母親和外祖母疼愛他。

高爾基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是:雖然他在黑暗的生活中度過了自己的童年,但是他並沒有被黑暗的醜事和腐蝕人的靈魂的惡勢力所壓倒,反而他鍛鍊成長爲了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自信的人我想這與他的頑強毅力是分不開的,難道他的這種品質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遇到點困難就害怕,就知難而退,那時,我們爲什麼不去想想高爾基小時候呢?他遇到困難是怎樣克服的?我們爲什麼不像他學習呢?

我看完這個故事後,知道了高爾基在學校讀書的時間很短,但在社會這所大學裏學會如何做一個正直善良的人,將真、善、美帶給大家。到後來成爲一名家喻戶曉、聞名於世的大作家,這和他刻苦努力、勤奮好學分不開。而我的生活條件比高爾基要好的多,學習卻沒有他那麼認真。看了《童年》後,我終於明白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有從小培養成勤奮好學的習慣,長大後才能獲得更多的知識,成爲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

關於《童年》讀後感8

我讀了這本書,我就得高爾基的童年是悲慘,他沒有父親的關愛,在他6歲的時候父親離開了他,即使這樣他自己很堅強。

《童年》一書講了高爾基的父親死後,高爾基與他的外祖母與母親來到外祖父家裏。在外祖父家裏。高爾基收到了外祖母的疼愛,親眼目睹了兩個舅舅爲爭奪家產而吵鬧及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的自私與貪婪。後來,伴隨着母親的去世,高爾基走向人間。

我覺得,高爾基的家庭似一個小社會,充滿了善與惡。高爾基的童年不是似我們一樣歡樂的童年。而是充滿悲傷與痛苦的童年。他在這樣痛苦的童年中能夠成長爲一位大文豪,是十分不容易的。但,正是因爲他童年痛苦的生活激發了他寫作的靈感,才使他聞名世界。《童年》讓我知道了只有經歷磨難才能獲得成功。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的生活與高爾基一樣,歷經了千辛萬苦,但他們最終獲得了成功。音樂家貝多芬遭受病痛,雙目失聰,這對一個音樂家來說幾乎是滅頂之災,然而,正是這樣的磨難讓貝多芬不甘向命運低頭,創作了向命運挑戰的《命運交響曲》。德國音樂家海頓,從小生活困苦,正是在這逆境的生活中,海頓勤奮努力,成爲一代“交響樂之父”。他們的成功都是源自於苦難的經歷。都是不甘向命運屈服的結果。

我相信,你們要是讀了這一本書,可定也會似我這樣喜歡吧!

關於《童年》讀後感9

前幾天我看了一本書,是高爾基的<<童年>>。讀了這本書使我真正體會到我們現在的生活有多麼幸福。

故事主要寫了阿廖沙三歲時失去了父親,母親把他寄養在外祖父家。在這個家庭裏,阿廖沙既看到了人與人之間瀰漫着的仇恨之霧,也碰到了樂觀淳樸的老工人葛力高裏、正直善良的老祖母等正面人物。阿廖沙除了能在外祖母那裏感受到些許溫暖外,在學校裏面對的幾乎都是嘲笑和岐視。母親過世後不久,阿廖沙便離開了外祖父家去外面謀生了。

這本書裏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主人公阿廖沙。顯然所有人當中外祖母對他的影響是最深的,她勤勞勇敢,熱愛生活,相信善總會戰勝惡的思想深深地烙在了阿廖沙的腦海裏,所以阿廖沙雖然從小生活艱苦,但他從未放棄過希望。他熱愛生命,依靠自已的雙手,自食其力,永不放棄。而我呢,一有事情就找爸爸媽媽幫忙,自已卻不想辦法。以後我遇到難題,一定自已想辦法,不到最後絕不放棄。

看了阿廖沙的童年,再看看自己的童年,讓我想到了“珍惜”兩個字。

關於《童年》讀後感10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童年是一生中最難忘、最快樂的時光,我讀了《童年》,感受到了作者兒時的悲慘遭遇。

最近,我讀了高爾基的著作《童年》,書中形象地描繪了主人公阿廖沙悲慘的童年。阿廖沙父母雙亡,而外祖父脾氣十分暴躁,只有外祖母疼愛他了。外祖父不太喜歡他,兩個舅舅更是討厭他。就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他卻走過來了。其實,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爾基本人,高爾基借阿廖沙這個人物來描述自己的童年。這令我深深地體會到了當時那個年代的人的醜陋面目。高爾基的童年跟我們現在比起來,實在是太悲慘了!但是高爾基卻成爲了當代遠近聞名的思想家、文學家,真是無法想象,經歷瞭如此殘酷的童年,卻能成就這麼偉大的事業。可你有沒有想過,這是爲什麼呢?那就是堅持不懈的頑強精神和他外祖母對他偉大而溫暖的愛。

高爾基的《童年》像火一般地歌頌了自由和理想,號召革命行動,讚揚英雄主義和浪漫主義;同時也批評了腐朽的社會制度紀錄黑暗現實和自私、愚味的小市民習氣。要是世上的人都能有“我爲人人,人人爲我。”的精神,在社會上將心比心,那麼社會將會變得更加美好。

高爾基的《童年》我讀了之後受益匪淺,它告訴人們:生活中,我們要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學習和生活。

關於《童年》讀後感11

我在假期裏有幸讀了《童年》這本書。《童年》是高爾基自傳體三部曲的第一部,主要講述了高爾基幼年時期三歲至十歲這段時間生活的斷面。

本文的主人公阿廖沙三歲喪父後被接到外祖父家。他的外祖父與兩個舅舅都是性情暴躁、乖戾、貪財、自私的人。他的家裏瀰漫着人與人之間的熾熱的仇恨之霧,大人都中了毒,連小孩也熱烈的參加了一份。兩個舅舅爲了爭奪財產,每天打得頭破血流。他們的妻子與徒工也被他們害死。阿廖沙每天過着心驚膽戰的日子,只有他的母親與外祖母疼愛他。這本書獎的就是阿廖沙在這個環境中生活的事情。阿廖沙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時,雖讓他在黑暗的生活中度過了自己的童年,但是他並沒有被黑暗的醜事與腐蝕人的靈魂的惡勢力所壓倒,反而他鍛鍊成長爲了一個堅強、勇敢、正直與自信的人我想這與他的頑強毅力是分不開的,難道他的這種品質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遇到點困難就害怕,就知難而退。就拿做題來說吧。每次一遇到難題,只是泛泛的看一眼就說不會,而沒有仔細去理解它。最後,不是抄別人的,就是扔了不做。那時,我們爲什麼不去想想高爾基小時候呢?他遇到困難是怎樣克服的。我們爲什麼不似他學習呢?

《童年》這本書主要揭露與批判了當時俄國幾十紀形成的小市民的生活方式及精神特徵,鞭打了小市民的卑鄙靈魂。我想我們應該廟是那些卑鄙的小人,而尊重正直善良的人,最後我要說的是:“黑暗終究會過去,我們向着光明而奮鬥吧!”

關於《童年》讀後感12

童年就似一條小河,從你生命的河牀裏流過,它留得那麼緩慢,又那麼湍急,你無法把它留住,它的漣漪和浪花會輕輕地拍擊你的心,讓你感覺自己似乎總是沒有長大。

寒假,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書裏主要講了這樣一件事:主人公雪弟在農村長大,習慣了與親婆一起生活,阿爹卻突然帶他去上海,雖然這其中有一百個不願意,但他還是來到上海,成爲了一名上海人,在這之後,雪弟發生了許多有趣的事:他剛到上海時,他爲了躲避同伴嘲笑而迷了路;爲了滿足自己對汽油味的追求而整天都在“追屁”;因爲自己奇怪的想法便養起了螞蟻他還吃過“大板”、和阿爹一起去大世界、偷吃了阿姨送來的蘋果……。雪弟還交到了許多好朋友:唐彩彩、牛加亮、米峯……他們曾經一起探險過傳說中的“鬼屋”,一起經歷過各種悲傷、快樂。雪弟還因爲特有的天分,他在圖畫課上展示自己繪畫的天賦,得到老師的欣賞,參加了學校的牆報小組,成爲了牆報小組裏年齡最小的一員。雪弟要面對新環境,結交新的夥伴,認識形形色色的人,面對許多新的事物。這些構成了雪弟五彩繽紛的童年。

最難忘的是有一次,雪弟爲了救掉下河的夥伴們,冒着生命危險,跳下河救人,卻傷了自己的額頭。雪弟這種捨己救人的品質讓人刮目相看,最關鍵的時候,雪弟沒有被嚇哭,他選擇了勇敢面對,所有人都應該向他學習這種無畏的精神。

童年,是美麗的、是快樂的、是難忘的……它就似一條河,承載着我們無限的記憶,永遠環繞着我們!

關於《童年》讀後感13

今天,我讀完一本書《童年》,它讓我深深的感到羞愧,也讓我看到自己的生活與高爾基有多大的區別。

阿廖沙四歲喪父,隨着慈祥的外祖母來到祖父家,在這裏,他認識許多東西,也看清許多東西,他看清自私自利、貪得無厭的兩位舅舅;樸實的朋友“小茨岡”;吝嗇、小氣、貪婪的外公,每一天都生活在殘忍、愚昧、親人之間的勾心鬥角和爭吵,從善良與邪惡之間,阿廖沙懵懂的明白一些道理。

與他相比起來,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幸福的;沒有痛苦與鬥爭,一直無憂無慮地生活着。就從這一點上看來我們就與阿廖沙已經有天壤之別,我們擁有許多,但是我們還是不知足,只想奢求人世間更好,更多想要的東西。

我們以前一直對父母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認爲他們是自己的避風港,從不自己在人世間闖蕩,而他卻是在每天殘忍的,帶着血腥味的生活中堅強,生存。然後,再離開。

現在,我們要學會堅強,既使一次的失敗也沒關係,被人再多的指責你也沒關係,我們要像艾文森那樣,堅信自己不管之前的生活有多黑暗,不管自己的生命之花有沒有盛開,不管漫長的冬天有沒有過去,都相信屬於自己的季節回來到,所以,我們也要努力,學會在生活中自己獨立。

關於《童年》讀後感14

高爾基,年幼時常聽大人們提起,卻不知道他是誰,欲知他的身世,柯達人們總是說你還小不懂的。初中時瞭解到了他,他的身世如此悲慘,但也獲得了許多名號、榮譽。並且他還爲後世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而《童年》也正是他寫的一本自傳體小說。

這本書講述了高爾基悲慘的童年,看完後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每個人都有童年,我的童年包括大家的童年估計都是充滿了快樂的,然而高爾基的童年如此殘酷,他也成爲了如此了得的人,我感到很是敬佩。高爾基早年喪父,一直跟着媽媽和年邁的奶奶過着貧困的生活。然而他並沒有抱怨過,而是努力的學習,長大後想要孝敬媽媽,這點我也是很佩服的。此書記載了高爾基悽慘的童年的故事,裏面夾着一些苦澀,和做人的道理。

看了這本書,我很慶幸自己生在了這個充滿人道的社會主義國家,這裏沒有傷人的鞭子,沒有層出不窮的暴行,這裏的人們善良、團結、充滿愛心。走進書香四溢的校園,成爲一名莘莘學子,開心的迎來充實的一天。校園裏老師們熱心的傳授給我們知識,我們如同一個個樹苗在這個平和的社會裏漸漸長大。讓我們珍惜現在吧,珍惜每一秒,長大後回報這個人道的國家。讓書中親人朋友間勾心鬥角的事永遠不要變成現實,讓這個人道主義的國家一直延續吧。

我們也將要向高爾基學習,古人說的好:“見賢思齊焉”。

關於《童年》讀後感15

童年是五彩繽紛的,童年是絢麗多姿的,童年是一個百花齊放、鶯歌燕舞的季節。所以我們要珍惜童年,讓它變得充實起來,讓它變得更有意義,讓它變成一個美麗的世界。我們的童年時多麼美好,但前蘇聯著名文學家高爾基的童年卻是痛苦地。

這本書主要講了:阿廖沙在他三歲時就喪失父親,從此失去了父愛就跟着母親和外婆到了外祖父家,外祖父家開了一個小染房。從此,他的黑暗生活就此開始。外祖父脾氣十分暴躁,經常打外婆和他,是他幼小的心靈走向了陰影。我一直以爲他的外祖父不慈祥,很兇狠。但是外祖父也有慈祥的一面,比如書上的一段話:外公那端正瘦小的身體輕貼我,他開始講自己童年的生活,他的話語沉重,滔滔不絕。他講着講着,在我眼裏形象高大起來,這個乾瘦的老頭忽然成了大力士,他獨自一人拖着一條巨大的灰船逆流而上。他一直講到天黑。自從我讀完這句話後,我才知道外公並不兇狠,也並不可怕。

讀完了這本書,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當年的高爾基已經走上了獨自生活的道路時,但在我們這個年齡時,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依賴着自己的母親、父親。在父母心中,我們是他們的掌上明珠、心肝寶貝。它們事事唯護我們,爲我們排憂解難。讀了這本書我們是應該反思一下了。

所以我們要珍惜童年,不讓他白白流失,在生活、學習中多思考,有獨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