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名著讀後感>

城南舊事八年級讀後感

學問君 人氣:5.71K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城南舊事八年級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城南舊事八年級讀後感

城南舊事八年級讀後感1

我醒了,還躺在牀上,看那道太陽光裏飛舞着的許多小小的,小小的塵埃。

—一林海音

《城南舊事》是臺灣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該作品透過英子童稚的雙眼對童年往事的回憶,講述了一段關於英子童年時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對童年的懷念和對北京城南的思念。這個作品於1983年被改編成同名電影,由吳貽弓執。

《城南舊事》是林海音以其7歲到13歲的生活爲背景創作的。在臺灣被日本帝國主義侵佔期間,林海音一家不甘在日寇鐵蹄下生活,舉家遷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長大。看見冬陽下的駱駝隊走過來,聽見緩慢悅耳的鈴聲,童年重臨於作者心頭。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但是童年一去不還。作者因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時的那些景色和人物,於是把它們寫了下來,讓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這是林海音寫這本小說的初衷。

“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小小年紀,爲何卻早已體驗了“知交半零落”的愁苦?夾竹桃零落滿地,英子在懵懂與靜默之中送別了自己的童年。。…讀《城南舊事》的時候,沒有太多的雜念,因爲沒有太多跌宕起伏的情節,所以心緒是淡然而平和的。感動着我的,只是這文字之間盪漾的一種淡泊與純淨。海音先生以兒童清澈的眼眸,用清新淡雅的文字,訴說她對城南舊事的情意繾緒。半個世紀的別離,城南的落花依舊,然而零落的,只是人們記憶的碎片。“看見冬陽下的駱駝隊走過來,聽見緩慢悅耳的鈴聲,童年重臨於我的'心頭”。京華古都的城垛頹垣、殘陽駝鈴、鬧市僻巷……從容淡定之間,多少悲歡離合,掠過生命的軌跡。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愁苦又有何用?“一壺濁灑盡餘歡,今宵別夢寒”,童年去了,留下無窮思戀與懷想。…驀然回首,滿地零落的花瓣兒,訴說着盛夏的情懷。……驪歌的樂音仍在耳畔索回着,一縷哀愁淡淡,一抹相思沉沉。。……情思之中,少了一絲懵懂,多了一點緬懷。正如她衣襟上的那朵沉默的夾竹桃。

淡淡的哀愁,深深的沉思。在這些看似深奧的詞語竟然在一個未滿十歲的小女孩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在小女孩的目光中,在離情別緒的情節中,講着三個互不相關的故事。

城南舊事八年級讀後感2

《城南舊事》是臺灣女性文學的開山人——林海音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受,以童年在北京的生活爲素材而創作的經典“懷鄉”作品,也是她最具影響力的作品。

這本書由五篇林海音創作的回憶童年的小說《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和《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爲內容,在1960年冠以《城南舊事》爲書名結集出版。20年後《城南舊事》被大陸引進,搬上了大銀幕,並榮獲多項大獎,從此譽滿天下。

《城南舊事》是一部帶有強烈自傳色彩和懷舊情調的小說,以作者七歲到十三歲在北京城南的生活爲背景而創作。在這部經典之作中,林海音成功運用了兒童的視角進行故事敘述,借英子的眼晴,描繪了一幅北京的風景人情畫卷。同時,也表達出作者本人對人生和生命體驗的多重感受。

《城南舊事》的開篇之作是《惠安館》。它從風格上奠定了全書純淨自然、溫馨又略帶惆悵的基調。這個故事講了惠安館裏有一個“瘋”女人秀貞,她“瘋”是因爲她以前和一個大學生相愛,生下一個小孩,名叫小桂子。這個孩子有個很明顯的特點——脖子後面有指頭大的一塊青記,因爲這塊青記,她纔會被秀貞的媽媽丟掉。當秀貞醒來後,發現小桂子不見了,就瘋了。在文中,她與英子成爲了好朋友,她們經常在一起聊天,秀貞還讓小英子幫忙去找小桂子。後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上,英子結識了一個小姑娘——妞兒,妞兒經常到英子家玩:喂小雞、唱歌、跳舞、談心等等。妞兒告訴英子,她的家長不是她的親爹親孃,他們要求英子學這學那,來爲他們賺錢,如果賺不到錢,他們就會用鞭子抽打她。有一天,英子突然發現妞兒就是秀貞所說的小桂子,她非常同情她們母女倆的遭遇,就趕忙帶着小桂子去惠安館和秀貞相認。秀貞爲了躲開妞兒的養父母,帶着妞兒去火車站,想回老家去。但不幸的是,母女倆都死在了火車的鐵輪下。

《惠安館》是整本《城南舊事》中我最喜歡的故事,但其他故事也帶給我許多深刻的道理,所以我喜歡這本書。

城南舊事八年級讀後感3

這本書是以英子幼年時的心態來記敘她在北京城南的幸福童年生活的,就像是日記,又像是放電影一樣,每時每刻都牽動着我們的心。

讀着讀着,人物的形象都躍然紙上。天真爛漫的小英子,美麗溫柔的蘭姨娘,經歷悲慘的瘋女人,溫和可愛的妞兒……

書中配有照片,圖文並茂,讓人更深切的感受到“舊”這個字的深刻含義:古城的殘片,大柯的幾根垂落枝條,瓦隆中存留的枯葉,臨街老店被塗蓋的字號,半扇院門的的插閂,還有屋頂上的花盆以及巴在皇城牆上的冬雪……

童年,是人生命的初始,也是人最重要的時段,它代表經歷滄桑後的人對純真年代的懷念。讀着讀着,好像一股清泉慢慢地,慢慢地滲入我的腦海,是那般平靜,又是那般震撼。

英子是一個很純真的小女孩,總認爲所有的一切都是像她一樣純粹的,所以她才能遇見那麼多特殊的人,經歷那麼多特別的事。她就像是一張透明的紙,開心或悲傷或失落或憤怒,都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寫在紙上,讓人一眼看透。

英子自己也是一個特別的人,每個人都不想招惹“惠安館的瘋子”,她卻不然,她對這個“瘋子”卻充滿了好奇,別人經過都要避而遠之,她卻像被一種神祕力量吸引了一般,總想接近這個“瘋子”。當我看到她慢慢走向惠安館的時候,看到她不知不覺地走近秀貞的時候,看到秀貞伸手去拉她的時候,我不禁爲她捏了一把汗,擔心這個所謂的“瘋女人”會做出什麼傷害英子的事。但當我看到秀貞對英子那麼溫柔的時候,又不禁爲她鬆了一口氣。讀着讀着,我的心時而心驚肉跳,時而輕鬆安閒,被文章的起起伏伏所牽引着。我像被一根繩子牽着,不由自主地跟着繩子游走於文字之中。

每個人的童年都是值得回味的,不管他在童年時經歷了一些什麼,不管他的童年有多悲慘或幸福,這都是人生命中最重要,最不可替代的碎片。

城南舊事八年級讀後感4

暑假裏,我看完了林海音寫的《城南舊事》這本書,《城南舊事》講的是作者小時候住在北京城南的一些生活片段。

《城南舊事》這整本書都是從孩子的眼光來寫的,主要由《惠安館》 《我們去看海》 《蘭姨娘》 《驢打滾兒》和《爸爸的花兒落了》這五篇文章組成。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驢打滾兒》和《我們去看海》這兩篇文章。《我們去看海》這篇文章講得是那個蹲在草叢裏的慈愛的哥哥,跟罪惡的小偷似乎怎麼也聯繫不上,當時的作者還曾跟他約定“我們去看海”……但是,現實生活就是這麼殘酷:爲了生存,窮人被迫走上犯罪的道路。讓那時的林海音有了深深的不滿。

《驢打滾兒》這篇文章講得是作者家的奶媽——宋媽不公平的身世:宋媽原來有兩個孩子,後來因爲家裏窮,不得不去給人家做奶媽。可是,沒過多久,一個孩子便離宋媽而去了,另一個孩子卻被送人了。於是,宋媽帶着林海音,滿城地尋找着,但是再沒有找到過。這個故事傳說反映了當時社會女性悲劇的人生。

在林海音十三歲小學畢業那天,她代表了全體畢業的同學領了證書,做了那個考第一的人。她剛想回去告訴父親這個喜訊,可她一回到家,就傳來了父親去世的噩耗。從那時起,她的童年結束了,擔負起了父親的責任。

小孩子的眼睛是透明的,透明得不帶一絲雜質。就像作者小時候看惠安館的瘋子,用一種理解的態度去對她,因爲只有她能理解瘋子不爲人知的苦。也像是看年輕人,看蘭姨娘,看宋媽,雖然作者對她們都有着疑惑,可作者從來都是以真心對她們的。不像大人,只會帶着有色眼鏡看周圍的一切。

《城南舊事》這本書給我了很深的感觸,雖然我沒有在舊社會生活過,但透過對書中文字的閱讀,讓我走進作者那個年代,感受到了舊社會人與人之間那種不公平的待遇和當時成人世界裏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以及人世間那些複雜的情感。

讀了《城南舊事》這本書後,我感到比起作者小時候,我們是多麼幸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