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名著讀後感>

《童年》的讀後感(精選10篇)

學問君 人氣:1.5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童年》的讀後感(精選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童年》的讀後感(精選10篇)

《童年》的讀後感1

幾乎所有的孩子的童年都充滿了快樂,喜悅。可是高爾基的童年卻如同噩夢,像一道道深深的裂痕,有着醒目的疼痛。

高爾基幼年喪父,而後母親也改嫁了,他自小就與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外婆很慈祥,時常給他講有趣的故事。而外公很嚴厲,經常打人,高爾基跟隨外公、外婆經歷了許多事情,認識了許多人。在這裏,他結束了童年,外出謀生了。

在衆多事件中,有些事情讓我記憶猶新。比如他父親的死,還有那次大火等。衆多沉重的事情訴說着作者童年的艱苦。那次大火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用天真無邪的眼神,記錄了一次大火,描寫了在房子着火後全家人的混亂。

其實,我家也着過一次火,但火勢很小,只是鍋燒着了,可就是那一次,我急得恨不能把所有東西都往上面砸,鬧得天翻地覆。而高爾基家裏卻是一場大火,那簡直就是一片火海,要是那麼大的火出現在我們家裏,那還不是得把整個房子都給燒沒了?而且,那時,我根本不知如何!

珍惜我們現在的生活吧,那些整日抱怨生活的人,應該好好珍惜眼前的幸福。相比高爾基的童年,我們真是太幸福了。因此,我們一定要珍惜現在的生活,讓每一天都過得更加美好!

《童年》的讀後感2

童年,我覺得是光明的,有趣的,多彩的,可是高爾基的童年卻是陰暗的。

《童年》這本書寫出了人性的陰暗。阿廖沙,3歲喪父,搬到外公家生活。阿廖沙一旦犯錯就要受到外公的毒打。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阿廖沙非但沒有受到外公暴烈、易怒和兩個舅舅貪婪、自私品質的影響,反而受到奶奶的薰陶。奶奶教會了阿廖沙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該忍,什麼不該忍。奶奶像一束光,照亮了阿廖沙。

母親因爲不想讓阿廖沙沒有父親,又嫁給了繼父。繼父性格極差,經常毒打母親,花天酒地。因爲繼父的毒打,母親生完弟弟後身體虛弱不堪,可偏偏弟弟夭折了。接着母親又生下了第二個弟弟尼古拉,身體越來越弱,面瘦肌黃,最終病死了。一場葬禮,一場家宴,讓阿廖沙清醒。在外祖母的引導下,阿廖沙走向了社會。

在這樣困苦的環境下,阿廖沙堅強地生活。他在學習放學時間去撿垃圾換錢給外婆買東西吃。我們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是很難想象到他當時的艱辛的。阿廖沙就是高爾基的縮影,高爾基在苦難的童年中學會了與人相處,學會了自立,學會了愛。

《童年》的讀後感3

讀了《童年》這本書後,我體會到了阿廖沙的許多精神,比如說:阿廖沙和同伴非常和諧還有友善。

這本書主要講了阿廖沙的父親去世以後,阿廖沙跟着他的媽媽和姥姥回到了姥爺的大家庭裏,因此發生了許許多多的事情。阿廖沙在這些事情中不斷的成長。在阿廖沙11歲的時候,他的母親也去世了。就這樣,阿廖沙開始走向社會的生活。

阿廖沙和同伴們特別友善和和諧。在母親快要去世了的時候,家裏一點錢都沒有了,他就白天去上學,晚上就去撿破爛。有時侯下大雨時,甚至去偷偷地去劈柴和偷木板賣錢。在偷木板的時侯,他結識了幾個夥伴,他和夥伴們相處地很好,從來都沒有打過架。就算吵了架也是小爭吵。我們爲什麼不能像阿廖沙和他的小夥伴一樣友善一樣和諧呢?我們當然也可以,只要我們不爲了那麼一點小事而爭吵,多多地原諒他們一下,我們和朋友也可以這麼友善,和諧地相處。

阿廖沙的童年多麼悲慘啊!再想一下我們,我們有良好的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我們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多麼輕鬆自在啊!我們的童年時多麼的快樂啊!

讀了這本書,我覺得我們應該要學習阿廖沙的那種敢於克服苦難的那種執着的'精神,還要好好學習

《童年》的讀後感4

寒假裏,我讀了高爾基寫的“童年”深有感觸。

高爾基的童年十分可怕,沒多久就死了父親,之後就住在外公外婆家,兩個舅舅又因爲他的到來鬧着分家,也經常挨外公的打,他覺得僅有外婆能在生活中帶給他幸福,一些與他交往的朋友也能帶給他歡樂,最終他的母親也離開了這個世間。

童年一般是完美的,而高爾基的童年就像一段如長龍般的噩夢,他的故事中經歷的很多事情我都沒有經歷過,我的童年和他比較起來,我太幸福,我應當珍惜,應當知足。

我根本比不上高爾基,高爾基在這樣的環境裏都能成爲大作家,更別說我這種環境了,回憶過去,我覺得很不知足。有一次雙休日,我向外婆請求:“我想玩會兒電腦。”“十分鐘。”“啊,怎樣這麼少,二十分鐘。”我說。“不行,眼鏡會壞掉的”“求你了。”我又說,“就二十分鐘。”外婆猶豫了一會兒,同意了。每次回憶起這件事,我感覺到十分的慚愧,太不知足了。

讀了《童年》我感覺到做人應當要知足,要順境更加懂得努力,珍惜當下。

《童年》的讀後感5

每個人的童年都是豐富多彩的,在童年中有許多的幸福圍繞着我們。但阿廖沙童年時的命運卻很悲慘。

《童年》這本書透過講述阿廖沙三歲到十一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真實地反映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初俄國民衆的生活,反映了小市民階層的庸俗自私和空虛無聊,揭露了沙俄專制的黑暗與罪惡。

我覺得阿廖沙很可憐,他從小就失去了父親,之後外婆把阿廖沙帶到了外祖父的家裏,外祖父有個染坊,已經瀕臨破產。他的性情暴躁、貪婪、自私。他經常毆打阿廖沙和外祖母。使阿廖沙在心中留下了陰影。他還有一個總是給他無微不至關懷的外祖母,外祖母是一個善良、樂觀,心裏充滿了無私的愛的人。她熱愛生活,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幼小的阿廖沙雖然經歷了許多的生活磨難,但是他的性格倔強,懂事能幹,吃苦耐勞。他在外祖母及其他好心人的幫助下,逐漸成長爲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充滿愛心的人。

跟阿廖沙相比,我有一個比他好100倍的童年。我的童年充滿了歡樂、充滿了幸福,所以我要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學習他獨立、吃苦耐勞的精神,我們要用執着求知、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習和生活。早日爲祖國做出一份貢獻。

《童年》的讀後感6

我讀了一本書,叫《童年》,這是蘇聯偉大的文學家高爾基的作品之一。

這本書寫的是,高爾基的童年和青少年時代是在社會底層度過的。由於生活所迫,他11歲就自食其力,參加過多種工作,飽嘗了人間苦難。高爾基只上過兩年學,但他卻靠頑強的自學具備了寫作的能力。他兩次遊歷俄羅斯,這使他對下層人民生活的疾苦有了更深的理解,也爲以後的創造積累了豐富的素材。《童年》在藝術上運用兒童的視角和成人的視角交替使用的方法去描寫。作品主要從兒童的視角觀察描寫生活使“童年”更加生動,充滿童趣,如對阿遼沙父親之死的一段描寫:在幽暗的小屋裏,“我”父親躺在窗下地板上,他穿着白衣服,身子伸得老長老長的,他那光腳板的腳趾頭,奇怪得張着;那一雙快樂的眼睛緊緊地閉着,像兩枚圓圓的黑銅錢;他和善的面孔發黑,難看的齜着牙。以上一段話的描寫十分真實地表現了一個三歲小孩的心態。因爲年紀還小,不懂得死亡意味着什麼,所以他認爲有趣、奇怪。

高爾基的童年和我現在的童年根本無法比較,無論是我們的吃、喝、穿、住還是學習環境等等都比他好,所以我們現在要好好珍惜眼前的一切,不要等到長大後才後悔莫及。

《童年》的讀後感7

今天,我讀完了一本書《童年》,它讓我深深的感到羞愧,也讓我看到了自己的生活與高爾基有多大的區別。

阿廖沙四歲喪父,隨着慈祥的外祖母來到了祖父家,在這裏,他認識了許多東西,也看清了許多東西,他看清了自私自利、貪得無厭的兩位舅舅;樸實的朋友“小茨岡”;吝嗇、小氣、貪婪的外公,每一天都生活在殘忍、愚昧、親人之間的勾心鬥角和爭吵,從善良與邪惡之間,阿廖沙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與他相比起來,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幸福的;沒有痛苦與鬥爭,一直無憂無慮地生活着。就從這一點上看來我們就與阿廖沙已經有了天壤之別,我們擁有了許多,但是我們還是不知足,只想奢求人世間更好,更多想要的東西。

我們以前一直對父母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認爲他們是自己的避風港,從不自己在人世間闖蕩,而他卻是在每天殘忍的,帶着血腥味的生活中堅強,生存。然後,再離開。

現在,我們要學會堅強,既使一次的失敗也沒關係,被人再多的指責你也沒關係,我們要像艾文森那樣,堅信自己不管之前的生活有多黑暗,不管自己的生命之花有沒有盛開,不管漫長的冬天有沒有過去,都相信屬於自己的季節回來到,所以,我們也要努力,學會在生活中自己獨立。

《童年》的讀後感8

自從讀完《童年》之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息,爲之深受啓發。

主人公阿廖沙從出生到現在,是一直在苦與難中成長起來的,他的經歷十分悲慘,這同時也促使他迅速成長了起來,並磨練了他的意志。從一開始他父親的死亡,到無數次的捱打,再到母親失蹤,繼父的粗暴待遇,最後到母親的死亡,足以體現出阿廖沙的悲慘命運。

可是,阿廖沙並沒有放棄生活,他頑強的反抗着命運……

我深受感悟。一個同齡的孩子,卻能如此經受得住磨難,一個詞在我眼前浮現——堅強!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只有在衆多挫折與不幸面前,才能磨鍊出超乎常人的鋼一般的精神!而作爲中學生的我們,整日生活在蜜罐裏,在父母的翅膀下成長,豐衣足食,無憂無慮,享受着幸福快樂的童年時光,而阿廖沙,身着外祖母的長外套,穿着母親的鞋,向遠處凝望着……我的鼻子一陣陣的發酸……什麼都不用說……

《童年》生動體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勞動人民的生活狀況,反映了小市民階層的庸俗自私和空虛無聊,揭露了沙俄專制的黑暗和罪惡。

所以,作爲中學生,我們應學會堅強,爲有這大好時光而滿足,並好好學習,立志成才,報效祖國!

《童年》的讀後感9

“小茨岡”的去世令我感到震驚,激起了我對十九世紀俄國草根階級人民的同情,對十九世紀俄國兒童悲慘命運的憐憫。

但是,現在二十一世紀了,在咱們身邊仍有一些不幸的兒童默默地忍受着痛苦。記得有一次,我和家人到沙灘吃飯,忽然,悠揚的琴聲從遠方飄來,越來越近。一看,映入眼簾的是一位衣衫襤褸的、身上揹着吉他的小女孩,和她同行的是一位目露兇光的老頭。

他們一邊走,小女孩一邊彈,老頭就向兩旁正在吃飯的人遞上餅乾盒,意思是求人施捨點錢。餅乾盒裏已有許多零錢,看來小女孩也彈了很久了。可能是累了,小女孩一味地彈錯音不斷重彈,那老頭一個巴掌扇到她的臉上,她小聲的啜泣起來還是繼續彈。來到我面前我投了一張十元的鈔票,輕聲問小女孩:“太累了嗎?”小女孩怯生生地瞥了老頭一眼立刻說:“不累!不累!”美妙的琴聲依然在我耳邊縈繞,而此刻,我只想關閉我的耳朵。

還有邊遠山區的孩子,有暴力傾向家庭的兒童……他們統統都需要關懷和幫助。同樣是兒童,爲何有不平等的待遇呢?請大家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吧!

《童年》的讀後感10

童年每個人都經歷過,有幸福的,有悲傷的就好像《童年》中的主人公阿廖沙一樣。

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着他。幼小的他過早地體會到人間的痛苦和醜惡,小小的心靈因而受到許多打擊。而外祖母和那些像外祖母一樣的人,保護和支援了高爾基。故事生動展示了一個充滿殘酷、野蠻、愚昧、污穢的令人窒息的生活,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沙皇專制制度的腐敗、醜惡,體會到老百姓身處黑暗而不知的奴性與麻木,以及年輕一代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苦難歷程。

我禁不住想到了自己,我已經14歲了,但是高爾基11歲就走上社會。想想自己,在生活中自己的事情都要父母幫助,記得還有那次夏令營吧,在綠色學校裏,教官要求我們自己洗衣服,洗衣服說說很簡單,做起來卻很難,先要擦肥皂,然後這邊搓搓,那邊搓搓,再……,洗到再來,衣服還是不成樣子,髒的地方還是髒,所以爸爸批評我依賴性太重,缺乏獨立生活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讀了《童年》這本書以後,不僅讓我珍惜這美好的童年,還讓我懂得了應該怎樣做人和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