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名著讀後感>

關於《三國演義》的小學讀後感

學問君 人氣:1.39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三國演義》的小學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三國演義》的小學讀後感

關於《三國演義》的小學讀後感1

去年,媽媽從新華書店裏買了一本《三國演義》,我回到家一口氣把它看完了,好看極了。它主要講了蜀、魏、吳三國爭霸的故事,後來蜀、吳兩國相繼滅亡,從此,二國都歸於魏國。

我最喜歡的人是關羽,他太忠義了!他當年“降漢不降曹”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的武力也很棒,斬了許多魏、吳國的大將,連曹操都想得到他呢!諸葛亮也不錯,他足智多謀,神機妙算,這一點讓我十分敬仰他。劉備、張飛、趙雲……他們也個個都是英雄好漢,爲了國家利益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如果是我,我寧可躲得遠遠的。武有劉備、關羽、張飛,智有諸葛亮,這個國家可以說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所向無敵!

可是,這麼強大的國家爲什麼滅亡了呢?當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死後,魏國又一次進攻蜀國。許多大臣都做好了誓死保衛蜀國的打算,可是劉備的兒子——劉禪卻軟弱無能,竟領着大臣們投降了!唉!誰讓他是皇帝呢?如果他不投降,還有許多英勇善戰的大將軍呢,蜀國怎麼會滅亡?

讀完《三國演義》我的心情非常複雜。但書中英雄人物的品質在我心中卻並不複雜,因爲他們都是兩個字——英勇!

關於《三國演義》的小學讀後感2

《三國演義》這本書講的是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的歷史戰爭故事。這裏面比較大的戰爭有赤壁之戰、官渡之戰、彝凌之戰、六出祁山。雙方的戰略、戰術安排、力量的對比、地位的轉化,書裏都寫得清清楚楚、井井有條。智謀驚人的諸葛亮、勇武過人的趙雲、義氣深重的關羽、爽直粗豪的張飛、仁義愛民的劉備

奸詐陰險的曹操、老謀深算的司馬懿、才高量窄的周瑜、誠懇忠厚的魯肅,他們的所作所爲都讓我們難以忘懷。

《三國演義》裏我最欣賞的是劉備和孫權聯合的經典戰爭——赤壁之戰。這場戰役體現了諸葛亮和周瑜的足智多謀。本來“弱小”的蜀和魏是打不過吳國的,可是他們聯合,卻折了曹操十幾萬大兵!

看完了《三國演義》,我們要學習的人物很多,像關羽的義氣、諸葛亮的聰明才智、魯肅的忠厚……也告訴我們了許多計謀像:空城計、連環計、苦肉計,你只要用心去看,就會懂得很多!

關於《三國演義》的小學讀後感3

我家有一個大書櫃,裏面有很多書,有《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等書。

其中我最喜歡看的是《三國演義》,裏面懂得人物有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等。

我最喜歡諸葛亮。因爲他足智多謀。其中最能代表他的事件是草船借箭,內容是這樣的的,周瑜召集衆將領商議作戰,他特意叫魯肅去把諸葛亮請來詢問。諸葛亮答道:“水上作戰當然用箭最好”,周瑜答道:“我軍缺少箭支先生能不能在十天之內找來十萬支箭”諸葛亮說:“好,但十天時間太長了,我只需要三天”。諸葛亮立下軍令狀,第二天諸葛亮借了二十艘船,上面有很多的草人,大船開向曹營,只聽見嗖嗖的聲音,上面沾滿了箭,諸葛亮讓船隊全速返回,,回到周瑜的軍帳中士兵把箭拔了下來,數了一下有十幾萬支箭,比原來說的還多了幾萬支。

在生活中我也要學習諸葛亮的足智多謀。

關於《三國演義》的小學讀後感4

這幾周,我看完了小學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的《三國演義》,這本書原著是明朝羅貫中的作品,我看的是黃江琴改編的適合小學生看的版本。

對《三國演義》感興趣,是因爲媽媽在上學路上,給我講了很多三國裏的故事。完整的書看過後,我更加喜歡這本書。在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諸葛亮,因爲他非常的聰明,爲了完成答應劉備一統天下的約定,他七出岐山,還點燃七星蓮臺,爲了能活得更久來實現願望。我最喜歡的故事是七擒孟獲,因爲這個故事裏不是光打仗,而是雙方運用了很多計謀,非常的精彩。

《三國演義》太好看了,我已經和媽媽約定看慢慢看原著了。

關於《三國演義》的小學讀後感5

今天,我和爸爸讀完了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小說主要講了以曹操、劉備、孫權爲首的魏、蜀、吳三個國家的鬥爭。書本里有很多著名的故事,比如說“草船借箭”“空城計”“火燒赤壁”等等。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巜草船借箭》。這個故事講了在赤壁大戰之前,由於軍隊裏弓箭稀少,諸葛亮就想了一辦法,做了很多稻草人插船上假裝成士兵,趁大霧瀰漫之際,攻打曹操軍隊,曹操軍隊看不清楚對方有多少士兵,爲防止對方攻擊,就用弓箭回擊,最後,諸葛亮成功借到十萬支弓箭。書本上也有很多著名的人物,如聰明絕頂的諸葛亮、深明大義的關羽,狡猾奸詐的曹操,而我最喜歡的是諸葛亮,因爲諸葛亮很聰明,不管什麼時候都能想出辦法。

《三國演義》真是一本值得看的好書。

關於《三國演義》的小學讀後感6

在十一長假時,我讀了這樣一本書,它是羅貫中寫的,它就是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

故事講了東漢末年,羣雄紛爭,形成蜀漢、曹魏、東吳三國頂立的形勢,但最終還是落入司馬昭之手的情節。

我對這本書所描繪的人物中最欣賞的就是諸葛亮,因爲他爲本就衰落的劉備東山在起,又爭回了三分之一的天下。什麼“舌戰羣儒”,“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無不處處體現出他機智勇敢,這些故事都已經成爲了現在人們從小就聽得故事了。《舌戰羣儒》體現了諸葛孔明的能說會道。試想東吳境內可是文人傑出,都是飽讀詩文的人,諸葛亮一個人憑藉三寸不爛之舌就能說服他們改變原來的想法該是多麼的不容易啊!《草船借箭》表現了他的神機妙算和膽識,除了他,有誰會想到在大霧天向百萬雄師的曹操借那十萬多隻箭呢?《火燒赤壁》更體現了他的飽讀兵書諸葛亮料準了黃蓋詐降必會使曹操急急地想大舉進攻,可是曹操又怎麼會想到這是諸葛亮和周瑜的計策呢?於是,曹操的百萬雄師就因此而喪生於一片火海之中。這些故事情節中又有哪一個情節不是再稱讚諸葛亮的諸多優點呢?

我想,我們更要向諸葛亮學習。我們要認真地學習。從而,不斷地進行自我優化,總有一天,雖然我們不一定是第二個“諸葛亮”,但是我們卻可以和他一樣,擁有許多的知識,爲國家獻出自己的一份力。

啊!《三國演義》你爲我帶來的不僅是文學上的知識,更爲我樹立了我心中的一個榜樣——諸葛亮。

關於《三國演義》的小學讀後感7

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題記

這是出自《三國演義》的一句歇後語,從古至今一直流傳,以前我從未讀過《三國演義》,並不知道這句什麼意思,又爲何而來,今天讀了三國演義之後,才知道了緣由。

曹操派兩個人詐降,想要打入東吳內部。周瑜看了出來他們是詐降,黃蓋願意到曹操那裏去詐降。裏應外合,利用火攻襲擊曹軍,但必須受皮肉之苦。幾天後,黃蓋假裝當着所有人對周瑜說不如投降算了,周瑜一聽,氣的大發雷霆,讓軍士們重打黃蓋五十軍棍。黃蓋的好朋友願意冒死去幫黃蓋送詐降書,曹操經過覈實之後,相信了黃蓋。

曹操想去詐降,卻沒想到周瑜也會用這一招來對付自己。正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啊,黃蓋還真是忠實,爲了能夠打敗曹操,不惜自己受苦啊!

如今,若還會有這種人的話那還真得好了呢!

關於《三國演義》的小學讀後感8

讀《三國演義》有感《三國演義》是我國的一部古典名著,講述了東漢末年到晉朝統一期間的一系列故事,刻畫了上百個人物形象。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羽和諸葛亮。

先說關羽,他十分重情重義,忠於劉備,曾放棄高官厚祿,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去追隨那位發跡的哥哥,顯示出難能可貴的忠,更有兄弟之間不離不棄的感情。如果換了別人,一定會要曹操的高官厚祿,畢竟這也不是不義之財,何況此時劉備尚未發跡,曹操又有雄兵百萬,何樂而不爲?

諸葛亮的人品也令人敬佩,他全力輔佐劉備。如果沒有他,歷史必將改寫,天下不會三足鼎力。劉備病逝前曾囑託諸葛亮:“我那兒子,是個扶不起的阿斗。如你實在幫不了他,就取而代之吧。”但諸葛亮並沒有這樣做,而是一如既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三國是一個羣雄割據的時代,三國是鼎力的時代,更是義薄雲天,忠義家士的時代。

關於《三國演義》的小學讀後感9

讀《三國演義》有感我國的四大名著在中外都享有盛譽,宛如文學史中四顆璀璨的明珠,吸引着人們。透過寒假,我閱讀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這本書的作者是羅貫中,本書的內容豐富,人物刻畫的栩栩如生,把每個人物的'特點都淋漓盡致地展現給讀者。

書中詳細介紹了從羣雄割據到三國鼎立到三國歸晉的歷史故事。原先劉備只是一個賣草蓆、草鞋的小販子,可遇到張飛、關羽後,三人結爲兄弟,劉備靠着自己的努力,再加上諸葛亮的輔助,成了一方霸主。中國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形式,分別是曹操的魏國,劉備的蜀國和孫權的吳國。三派人馬互不相讓,勾心鬥角。可是,由於他們的後代無能,三國最後被晉國統一了。中國的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看完了整本書,裏面的各種計策不禁讓我嘖嘖讚歎。苦肉計、美人計、空城計……古人的智慧真是不可估量的。我最欣賞的人物不是足智多謀的諸葛亮,不是三顧茅廬的劉備,也不是武藝高強的呂布,而是爲民除害、善於變通的曹操。在董卓獨攬大權、胡作非爲時,別的大臣不禁失聲痛哭,而他一笑,敢於冒着重重危險去刺殺董卓。這不是爲民除害嗎?在行刺時被董卓發現,他靈機一動,裝作要把刀獻給董卓的樣子。這不是善於變通嗎?在他敗走華容道後,又有一支人馬衝了過來,爲首的正是關羽!他知道硬衝一定是必死無疑,他利用關羽重情義這一點使自己逃生。這不是聰明機智嗎?書中的情節使我讚歎;書中的人物精神使我敬佩;書中的計策使我驚訝……有時讀着讀着,我彷彿也身臨其境,成了書中的某一人物,這本書深深吸引住了我。書中一些好的人物品質我要學習,壞的精神我要堅決抵制。讀完這本《三國演義》後,我收穫了許多!

關於《三國演義》的小學讀後感10

《三國演義》是羅貫中所寫的歷史小說。劇中向我們展們示了許多英雄,也向我們描繪出了許多奸臣。

寫出了劉備的仁義善良、禮賢下士、有君子之風,不過婦人之仁,感情用事。曹操的陰險、多疑、奸詐,不過有大志大略,軍事政治上都十分出色,靠自己打拼創造自己的事業,在《三國演義》中是奸雄,但在歷史上是英雄。關羽可以說是忠義勇的化生,武力不是最高但被稱爲“武聖”,他自視甚高,他的結局告訴了我們,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張飛勇猛但是非常的魯莽、莽撞、粗暴,但是偶爾的細心就會讓人刮目相看,對義兄向來都是一條心。諸葛亮可以說是智慧的化生,魯迅的評價是“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諸葛亮卻是擁有非人的智慧,幾乎到了未卜先知、料事如神的地步,後期他爲了回報劉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趙雲是三國中一流的武將,長阪婆一戰成名,漢水一戰獲得了“一身是膽”的美譽。至於品德,自從追隨劉備後,一直肝腦塗地,出死入生,而且爲人耿直,劉備有這種人的追隨真是三生有幸呀。孫權是一位明主,在他治下的江東,人才濟濟,最後更是越來越強盛。曹操對他的評價是“生子當如孫仲謀”,我認爲曹操對他的評價非常對。周瑜在《三國演義》中心胸狹窄,嫉恨賢能,其實歷史上的周瑜雄姿英發,是不亞於諸葛亮的人才。

在三國中讓我的記憶非常深刻的故事是火燒赤壁和草船借箭。

火燒赤壁講的是,公元208年,曹操率領大軍攻打吳國,吳蜀聯合抗曹軍。因魏軍不善水戰,孫明、周瑜決定火攻。龐統假意投奔曹操,建議魏軍船隻用鐵索連在一起抵禦風浪;周瑜假裝打黃蓋,後者假裝投降於魏;孫明推測出東風將至。黃蓋假帶了數十條船向魏投降船裏裝滿了柴草。快到魏軍時,黃蓋點燃了柴草,火借風勢向魏軍燒去。魏軍不熟水性船又連在了一起,死傷無數。

在《三國演義》中我瞭解了許多英雄人物的故事,做什麼事都要多方面考慮,要將成功率提高。

關於《三國演義》的小學讀後感11

媽媽很早就給我買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可我對它並不“感冒”。今年寒假延期,在爸爸媽媽的再三鼓動下,我終於拿起了這本書,沒想到只看了幾頁,裏面的內容就深深地吸引了我。

這本書不僅講述了許多引人入勝的故事,而且還塑造了很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求賢若渴的劉備、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心胸狹窄的周瑜、謹慎多疑的曹操,還有張飛、關羽、趙雲……這些個性鮮明的英雄我都喜歡,但最佩服的還是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上知天文、下曉地理,通識人心,足智多謀。爲報答劉備三顧茅廬之恩,他嘔心瀝血輔佐幼主,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

諸葛亮指揮的每一場戰鬥都是鬥智鬥勇的傳奇故事。每次作戰他都會用心觀測天氣,仔細檢視地形,研究敵方將領的性格特點,知己知彼,善於利用敵人的弱點取得戰爭的勝利。大家耳熟能詳的“空城計”、“草船借箭”、“智取漢中”這些小故事都充分體現了諸葛亮的聰明才智。只有在讀了《三國演義》之後你纔會明白一些俗語的由來,“諸葛亮借東風”、“諸葛亮焚香操琴”、“諸葛亮的錦囊”、“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事後諸葛亮”……在人們眼中諸葛亮就是智慧的化身啊!難怪周瑜會發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慨嘆。

我想在諸葛亮生活的那個年代,資訊是不發達的,學校教育也是不完善的,可諸葛亮怎麼會有如此神通呢?一定是他博覽羣書、細心觀察、刻苦鑽研得來的。我也要向他那樣,勤學習、多思考,加強課內外知識的積累,長大後做個女“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