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名著讀後感>

紅樓夢讀後感範文(精選8篇)

學問君 人氣:2.78W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紅樓夢讀後感範文(精選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紅樓夢讀後感範文(精選8篇)

紅樓夢讀後感1

曹雪芹的《紅樓夢》和張恨水的《金粉世家》是我百看不厭的書籍,而且,《金粉世家》被譽爲民國版的《紅樓夢》,這說明二者有着異曲同工的美學意義。記得看到《金粉世家》結局時,清秋帶着孩子離開了燕西,他們僅僅維持一年的婚姻就此崩塌。燕西面對妹妹梅麗的惋惜,他悵然若失:花不是開過嗎?

是啊,花曾開過,多麼無助的慰藉。《紅樓夢》裏林黛玉最讓我惋惜,也最讓我佩服。書裏林黛玉和《金粉世家》裏的冷清秋形象相似,她們都是高潔的女子,同時又不太通人情事故,從一出場防佛就帶着悲劇的宿命。她們懷着對愛情的美好憧憬,最後,她們都沒有掙脫世俗的桎梏。一個抑鬱而終,一個失望而去。這麼一來,還是黛玉的命運更加悲情,她沒有退路,因爲她一直是孤軍奮戰,她的背後沒有後援,只有無盡的黑暗。

林黛玉。她,讓我深深的震撼,寶黛空前絕後的愛戀,流傳千古,被世人妄加褒貶。普天之下,又有誰有這資格呢?從那以後,黛玉姐姐的影子就盪漾在我心裏,來來回回,隱約中似乎聽到她嬌弱的喘息,腦海裏是她傷感的容顏,帶着一分憔悴卻萬分迷人。她落淚,因爲只有放縱的哭過後纔會更舒展,笑容纔會更加綻放。閉上眼彷彿看見了他那柔情似水的眼神,閃爍着點點淚光,讓人沉迷其中,爲之動情,不能自拔。

常聽人評價黛玉“小性子”甚至“心胸狹窄”,可我不這麼認爲!因爲在這背後,只是因爲她太在意寶玉了,因爲愛的深、愛的切,所以不能不介意。我總覺得寶玉給黛玉的時間太少,黛玉的心太細膩,而寶玉卻體會不到。在她某個抑鬱的瞬間,心情像是走丟的小孩沒了方寸,寶玉不該到來的問候會被她駁回,狠狠的、兇兇的,卻是無心的,不是不接受,只是因爲太難受,於是她只有用詩來發泄內心醞釀已久積壓不了的情感。

詩,是她美麗的靈魂,是她精神的寄託。每當讀到她的詩,總有振人肺腑的感覺,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像是一把尖銳鋒利的刀,深深地插入了讀者的心裏,讓人有至窒息的幻覺,無形之中像是有誰掐住了自己的喉嚨,掙脫不了的傷感,只能不情願地放下書,讓自己慢慢地清醒過來。記得她的《葬花詞》:“依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花依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讀完後像是被萬箭穿心,肝腸寸斷般的陣痛。

她的淚,像涓涓細流一樣潺潺流動,匯聚成一泓清泉,澄清着她的悲劇。她哭泣,因爲她太委屈,她是悲慘的、是值得人們憐憫的,她和寶玉的愛情在那樣的社會是不被容許的。她對寶玉太癡情,她一生無限傷感,然而臨終前她笑着喊“寶玉,寶玉……”然後她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

雖然她的故事結束了,但是給我留下了萬千思念,合上書想要把這份內心的塵埃封住,但一閉上眼,那段應該被禁錮的傷感像塵埃一樣在空中飛揚、旋轉、舞動。

至此,我似乎理解了金燕西的話,花不是開過嗎?是的,黛玉曾經那麼真實地來過,她弱小卻不曾怯懦,她無人理解,卻始終竭力與命運抗爭,直到最後一刻。

花開花落,本來就是如此,讓我們記住花開的樣子,記住黛玉的美麗、真實和勇敢。

紅樓夢讀後感2

第一次捧起那本散發着淡淡墨香的《紅樓夢》時,有種前所未有的滿足感,想把它徹底看明白。

故事講的是一個家族的興衰,一個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爲賈寶玉,他應該說來是一個柔中稍稍帶剛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爲環境所致,他們家上上下下幾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應了一句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們的家族是因爲家中一女子進宮當了皇帝的寵妃而盛起,於是他們天天吟詩作樂,而其中又有兩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寶釵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賈寶玉偏偏就是喜歡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騙賈寶玉與薛寶釵成親,林黛玉聞訊氣死,而當賈寶玉揭開喜帕發現並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絕,出家當了和尚。

儘管看過了,但是書中有的描述還是演員不能及的,還是被書中所描述的傳奇故事所吸引。居然描寫的那麼好,其中的一些經典場景當然讓我難忘。如,黛玉葬花、湘雲醉臥、晴雯撕扇、寶釵撲蝶、寶玉捱打等等。

我最喜歡黛玉葬花這個場景了。這個場景不僅把林黛玉的性情描繪得栩栩如生,而且也爲讀者刻畫了一個自愛自憐喜愛花的一個林黛玉。林黛玉是很愛惜花的,覺得花落以後埋在土裏最乾淨,也可以看出林黛玉對於美與他人有不同的獨特見解,她也寫了葬花吟,以花喻自己,把賈府及整個封建的社會比做污濁,她不甘沉滅,又無力擺脫封建惡勢力。憐花就是憐自己,她看到鮮花的凋零就彷彿看到了自己的將來。這首葬花吟也是其中最悽美的詩歌之一。

林黛玉在賈府中,雖有寶玉的照顧,賈母的疼愛,但按照當時的禮教觀念,畢竟是外孫,寄人籬下的滋味還是有的,父母雙亡,無人做主,孤苦一人,又兼其性格的悲觀,總覺風刀霜劍嚴相逼,自憐之心常在,見落花而感身世,不覺滿目淒涼。

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看了很讓人心疼,但是事實就是如此,他們最後並沒有在一起。但是,我相信他們一定會更幸福的,他們會彼此記得對方,記住他們悽美動人的故事。其實愛情就是很短暫的,至少這橫刀截斷的愛情給了我們很多美好的幻想和期待,,他是她生命中最美的回憶,是唯一。

總之,這本書給我帶來了很多,不僅僅是閱讀上的滿足,也使我進一步瞭解了當時的封建社會,還是比較有收穫的。

紅樓夢讀後感3

說到中國著名文學,每個人都肯定會說是中國四大名著,分別是《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與《紅樓夢》而這四本名著每一本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學表現方法,每個名著作者都十分會使用語言,濃縮了其他書容納不了的知識文學語言,讓世界都紛紛稱讚,而這四大名著中有一本乃是中國文學之最,想必大家都已經想到了,沒錯就是《紅樓夢》,作爲一箇中國人《紅樓夢》這本書可是耳融目染,聞名千里了。

在世界上創建了專門研究《紅樓夢》的一個大組織,在《紅樓夢》中,他雖然沒有《水滸傳》《三國演義》那些緊張刺激的場面,也沒有《西遊記》那麼有想象力,情節波盪起伏,但是《紅樓夢》卻一直在文學之巔。或許很多人都不解,雖然我也不是特別的清楚。但是一定有他的原因,但是我們不得否認在《紅樓夢》中的'語言是我們現代人無法形容,媲美的,十幾年來,還是沒有什麼文學鉅作比得上這本《紅樓夢》現在在這個時代,很多人都沒有看過《紅樓夢》,也不能說沒看過,應該說是絕大部分只看了一點,所以現在在我們生活中漸漸地,全是科技,沒有曾經的書香,沒有曾經的禮儀,禮儀之邦的名字也漸漸淡忘。

在整部《紅樓夢》中,全程都是以榮府與寧府中的賈寶玉,薛寶釵,林黛玉三人的愛恨情仇(額,這詞用的不一定好)爲一條線索,來宣揚我們的中國文化,在這本書中濃縮了我們中國的美食文化,文學文化,服裝文化……等各種中國特色文化,在其中包含了最少186中中華美食的介紹,等豐富的服裝文化,在書中許多人,作者都十分細緻的描寫了穿着長相,從側面推廣了我們的中國古裝,而在這本書中,包含了許多深意,要讓人們慢慢摸索,讀這本書不能像讀其他書那樣讀一遍就說自己讀完了,在這本《紅樓夢》中,讀第一遍,懵懵懂懂記得些情節,讀第二遍,熟悉了全文思路,讀第三遍,還有點意思,讀第四遍,就可以感覺出這本書真的是一本好書,或許有時候你覺得《紅樓夢》如天書一般無聊無趣,情節平平淡淡,但是這本書只能用一句話形容“表面風平浪靜,內地波濤洶涌。”

或許在這麼多書中唯一看不懂的就是《紅樓夢》,但是如果你仔細摸索,你或許會發現其中奧祕。

紅樓夢讀後感4

一曲紅樓夢,似夢似幻似迷。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亦假假亦真,真真假假假亦真,假假真真真亦假。一遍一遍地讀《紅樓夢》,感受也越來越深。

大觀園中作樂,紙醉金迷,燈紅酒綠,寶玉癡笑,黛玉垂淚… …何人知是衰敗的前奏。

書中一開頭,就提到了甄家,後又出現了賈家。開始我讀到甄家和賈家時,並無多想,仔細一品,又想想書的中心思想——真假之說,便恍然大悟,這是在暗示“真的”和“假的”,來藉此描寫出兩個不同的世界觀和結局。如此一想,讓我拍手叫好,不由得讚歎曹雪芹別出心裁的想法,又佩服他能寫出如此背景和關係複雜的鉅作。也讓人若有所思,我也隱隱猜出了這“何爲真,何爲假”的真理。

書中最讓人動情和令人印象深刻的無疑是寶玉和黛玉的悽美愛情,看得我也是潸然淚下。想想兩個人都擁有新思想又情投意合,卻最終陰陽兩隔。阻擋他們的雖說是黛玉多疑,但實則是受到了世俗的限制。看似在描寫兩個人的悲劇愛情故事,實則在側面描寫世俗的枷鎖。

當然,讀完《紅紅夢》我還被其中曲折、悽美而又引人入勝的情節吸引了。最令我感到悲傷的莫過於黛玉淚盡而逝。

其實《紅樓夢》一百二十回中。前八十回爲曹雪芹而書,後續章節因曹雪芹未完成就早逝了,所以出現了許多後續,經比較,高鶚寫得最爲吻合前文,所以將高鶚寫的那一部分又補了上去,但與前文作者文筆略有差距。不過,在讀到黛玉淚盡而逝時,我還是感慨萬千:“上一世的澆灌之恩,用一世淚水還盡,再無牽絆。”黛玉燒詩帕,眼中卻再無淚水。那讓人憐惜的林妹妹,終香消玉殞,讓人惋惜。我也不禁佩服高鶚能續寫出曹雪芹對世俗的不滿。《紅樓夢》不愧爲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首。

寶玉的善解人意;黛玉的多愁善感;寶釵的端莊大氣;湘雲的活潑可愛… …終成賈府往事,衰敗帶走了一切,所有的世間萬物終由盛至衰。彷彿看見曹雪芹諷刺的笑,世俗的眼光,清政府的腐敗,又感嘆“何爲真,何爲假,一切夢一場”。

想想自己平凡、簡單的生活,無論是《紅樓夢》還是“真假之說”都似解非解。就如書中道:

滿紙荒唐言,

一把辛酸淚。

都雲作者癡,

誰解其中味。

紅樓夢讀後感5

從初中開始到現在,我讀過了很多遍紅樓夢一直用的是程乙本—不怎麼精緻卻足夠通俗的一版。

其實。我之前也讀過周汝昌、劉心武等紅學研究家和紅樓宣傳家的作品。接受了他們“程本不如脂本好、後四不如前八好”的思想。他們都認爲。程本中後四十回的文字是程、高二人捏造的,硬生生粘在曹雪芹的大作之後的,與原文意趣志向大相徑庭,而程本中的前八十回文字則早已被程、高暗箱操作,刪改添補得大不如前。甚至有些地方是程高在惡意地掩蓋原作者想要體現的一些家族歷史和政治背景,抹煞了雪芹的良苦用心。

這些觀點我非常認同,至少說我自己讀這本書的感覺也是支援“後不如前論”的。紅樓夢前八十回中的語言,是幽燕語式和滿語口語的結合,是地道的原始的北京地區白話。因爲姥姥是滿族人的緣故。我們家裏說的北京話就帶有個別滿語演化來的詞彙。而且兒化音特別多。所以我初讀(紅樓夢》時,並不像很多同學那樣覺得其中的語言即陌生又奇怪,甚至讀不通順。相反,我覺得書中的句子很口語化,很有北京味兒。但讀到後四十回,我就發現,這部分的語言與前面很不一樣,怎麼讀都彆扭,不如前面的文字有感覺。

但是我不贊同有些紅學家發誓要“把僞四十回趕快從紅樓夢裏割下來扔進字紙簍裏去,不許他附驥流傳”的做法。他們總說,紅樓夢是東方的維納斯,後面的文字丟了,就應該單晾着前面八十回,誰去填補那後面的文字。就如同硬要給美麗婀娜的維納斯裝上胳膊一樣愚蠢。然而事實是。維納斯與紅樓夢有着截然不同的身世—個是殘缺地接受過了億萬西方人民的審閱,被評定爲美的化身的雕塑;而另一個則是本來也殘缺但早已被修補完整的(儘管修補手段拙劣,效果不佳)傳世名著。我們之所以不去給維納斯加上雙臂,是因爲大家已經習慣了看到她殘缺的樣子。而早已被大家習慣了的程乙本《紅樓夢》,就算不近真本,也應該流傳下去。

也就是說,紅樓夢“完整版”(程乙本)的形象早已經根深蒂固地留在了千千萬萬讀者的心中,黛玉焚稿斷癡情、鴛鴦殉主登太虛、賈家沐恩延世澤等情節也已經無數次被改寫爲影視劇、歌舞劇作品,一次次地走上銀幕和舞臺。儘管根據紅學家們的考證和推斷,雪芹原本的後文,應該有仙絳珠沉湖歸天、王熙鳳掃雪拾玉、雲哥兒仗義探庵等更精彩得多,也更體現小說大悲劇主題的情節,但我認爲,在新的續木還沒有作出,舊的真本又沒有找到的

紅樓夢讀後感6

《紅樓夢》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爲背景,以圍繞有關賈府家事利益的賈寶玉人生道路而展開的一場封建道路與叛逆者之間的激烈鬥爭爲情節主線,以賈寶玉和林黛玉這對叛逆者的悲劇爲主要內容,透過對以賈府爲代表的封建家族沒落過程的生動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會種種黑暗和腐朽,進一步指出了封建社會已經到了"運終權盡"的末世,並走向覆滅的歷史趨勢。

《紅樓夢》以上層貴族社會爲中心圖畫,極其真實地,生動地描寫了十八世紀初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全書規模宏偉,結構嚴謹,人物生動,語言優美,此外還有一些明顯的藝術特點,值得後人品味,鑑賞。

小說作者充分運用了我國書法,繪畫,詩詞,歌賦,音樂等各類文學藝術的一切優秀傳統手法,展示了一部社會人生悲劇。如賈寶玉,林黛玉共讀西廂,黛玉葬花,寶釵撲蝶,晴雯補裘,寶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還表現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飄然的身影,詩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動人的低泣,脫俗的情趣,瀟灑的文采……

這一切,都是作者憑藉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厚藝術素養培育出來的,從而使她在十二釵的羣芳中始終盪漾着充滿詩情畫意的特殊韻味,飄散着東方文化的芬芳。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真實地再現了人物的複雜性,使我們讀來猶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樣真實可信,《紅樓夢》中的賈寶玉"說不得賢,說不得愚,說不得善,說不得惡,說不得正大光明,說不得混帳惡賴,說不得聰明才俊,說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評論。

不僅賈寶玉,林黛玉這對寄託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連王熙鳳這樣惡名昭著的人物,也沒有將她寫得"全是壞",而是在"可惡"之中交織着某些"可愛",從而表現出種種矛盾複雜的實際情形,形成性格"迷人的真實"。

作者善於透過那些看來十分平凡的,日常生活的藝術描寫,揭示出它所蘊藏的不尋常的審美意義,甚至連一些不成文的,史無記載的社會習慣和細節,在紅樓夢裏都有具體生動的描繪,這就是我對這本名著的感受。

紅樓夢讀後感7

從小,我們就聽過許多有關讀書的名言:“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腹有詩書氣自華”等。書籍對人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在成長的道路上,我們更是與書相伴,攜手共進。

小時候,媽媽曾給我買過一本插圖版《紅樓夢》。記得那本書的封面是大紅色,“紅樓夢”三個字也寫得極其可愛。那本書並不厚,大概只把原著中幾個特別有趣、精彩之處詳寫了,其它部分,能省則省吧。小孩子也並不能領會其中的意味兒,只把它當作故事來看,我也不例外。當我的枕邊書從《睡前小故事》換成《紅樓夢》時,心中是有些失落的,因爲當時我並不能看懂,只能記住其中主要人物和情節吧。

到了初中,再次擁有一本《紅樓夢》這本可比小時候的厚實多了。從目錄我就能體會到這本小說的內容之豐富。講述了賈府由興致衰的全過程,揭示了當時社會的種種現象。這本書中有許多文言文的句子,當時對我來說還有些困難,但精彩的情節總吸引着我,也能看懂些事情的前因後果來。對賈寶玉和林黛玉悲慘的愛情故事感到傷感。那時每晚睡覺前,總會看上那麼幾章,被其中曲折的情節所折服。

再後來,高中了。《紅樓夢》也是高考必考科目之一。再次捧起這本書,又是另一種感覺。突然發覺對其中人物的看法也有所改變。更加喜歡落落大方的薛寶釵了。這次,我不再只看到寶玉黛玉的愛情故事的淒涼,看到了更多的層面的東西,同時也能發現其中還包含古詩詞、醫學等多個領域的知識。曹雪芹花了畢生的心血在這部小說上,它展現了廣闊的社會背景,描繪了當時中國社會的風情世俗。

一曲紅樓蘊含了人間悲歡情愁,使多少人留下了惋惜之淚。小時候,認爲那富麗堂皇的大觀園是讓人夢寐以求的地方。而此刻重讀紅樓夢,我明白自己錯了,那華麗的外表下,隱藏了骯髒的一面。林黛玉和薛寶釵都只是封建禮教的犧牲品而已。作者挾擊當時封建禮教的罪惡,並非單單描述劇中人物最終的悲劇,則是反應了一個時代、一個社會的黑暗。

這樣一本著作,成爲我從小到大的枕邊書,相伴我一起成長。我相信以後再次重溫時,定有另一番體會。

紅樓夢讀後感8

初讀《紅樓夢》大約在小學四五年級,當時只爲那純純的小兒女情懷。

我素來不喜《水滸傳》中的粗俗蠻橫氣息,而我又是個無神論者,對於牛鬼蛇神之流,向來敬而遠之,故而對《西遊記》一類的傳說也無甚好感;至於《三國演義》,我害怕政治家之間的勾心鬥角、陰謀詭計!因此,我似乎只能寄情於閨閣兒女之事。與世無爭、與人無害。

再讀《紅樓夢》的時候,已經上初一。到了這個時候,我漸漸發現《紅樓夢》中寫作的好處:王熙鳳初次亮相時的描寫,在巴金、茅盾,甚至是金庸筆下,都不難看到這樣的模仿。“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已成了經典的寫作手法!就在這個時候,我漸漸明白了小說裏面很多的東西都是有意義的,例如名字:“原應嘆息”是賈家四豔(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的名字。“琴棋書畫”是她們丫鬟(抱琴、司棋、侍書、入畫)的名字,也暗襯出她們小姐的特長……如果說,紅樓夢是一座精美的寶庫,那麼,初讀時的我僅僅欣賞到了它外觀的美麗;再讀時,我爲從寶庫的門縫裏窺探到了裏面如此衆多的寶物而震驚不已,甚至是有些不知所措了。

那麼現在呢?已經是“三看”了,我算是又有了些進步。暑假裏,我是在“百家講壇”上聽了劉心武先生的講座,意識到了高鶚的後40回續書在一定程度上曲解了曹雪芹先生的本意,萌生了進一步瞭解紅學家們對後40回的探索……

起初我只是希望知道雪芹先生筆下80回後究竟發生了什麼。抱着這樣的信念,我開始閱讀有關紅學研究的書籍。從中我逐漸發現,《紅樓夢》已不僅僅是文學上的成就了,透過《紅樓夢》可以瞭解到清朝當時的禮儀、習俗、飲食、服裝籌許多方面的內容。我們甚至可以從《紅樓夢》中發現一些關於“康熙朝胤扔太子三立三廢”這段世人皆知的歷史背後的故事,不僅如此,我們還可以在詩詞歌賦之間找到作者“草蛇灰線,伏於千里之外”的種種用意,每一首詩、詞都蘊含着主人公的命運。探索80回後究竟發生了什麼事,豈非猶如在看偵探小說一般?

“三看”《紅樓夢》使我更深地領會到曹雪芹在《紅樓夢》中隱含的種種深刻含義,進一步理解到作家在寫作時的意圖、目的。當然,這“三看”另一大收穫就是終於買到了《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對“脂評”有了新的瞭解,也便於我進一步的探索。現在的我,尚不能算作一個紅學研究者,我能夠做的,就是儘量多地瞭解,儘量多地閱讀一下研究者們的心得,多看,多聽,多思考。

紅樓夢讀後感9

《紅樓夢》這是一本古典名著,我們家裏每個人讀了它之後都有感想,一致認爲這本書寫盡了人情冷暖,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紅樓夢,意爲紅樓一夢,也就是說再榮華富貴,到頭來也是一場空。這個題目意味深長。

紅樓夢主角十二金釵性格各不同,命運不同,都令人深思。先說寶釵,她作爲薛府大小姐,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對於薛蟠的橫行霸道,她也曾一再勸阻,她在大觀園裏談笑風生、文采橫溢。在滴翠亭,她聽到兩個丫頭的私房話,爲避尷尬,卻推說黛玉在附近,這可以看出她的圓滑和城府。在元春省親時,她作了一首“凝暉鍾瑞”,從這個題目中看到了了一股賢淑端莊之氣。而重立桃花社,填柳絮詞的時候,她的“白玉堂前春解舞,東方卷得均勻”、“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更突出了她的無憂快樂,可柳絮最終要落下,不能一直平步青雲。

十二釵中,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寶釵,另一個是黛玉。黛玉自小父母雙亡,在大觀園中靠賈母疼愛,多愁、敏感,但又飽讀詩書,才華和寶釵不相上下,只有寶玉和紫鵑是她的知己。她和寶玉的情意被代表着封建勢力的賈母和王夫人扼殺了。賈母是一個老長輩,最疼寶玉,在這種疼愛下,也不顧黛玉了。從黛玉寫的《葬花吟》、《世外仙源》中可以看出她的寂寞、清高、自許。最後,只是寶玉“空對着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

該說元迎探惜了。說到這四春,最有感想的便是四個燈謎了。一個元宵節,大家寫燈謎,元春的謎底是鞭炮,迎春的謎底是算盤,探春的謎底是風箏,惜春的謎底是海燈。可鞭炮一響就散,寓示着元春的早亡;算盤紛亂撥弄,寓示着迎春的命運多變;風箏高飛遠走,寓示着探春與親人的離別;海燈孤寂冷清,更寓示着惜春的“看破三春景不長”。四個才華橫溢的女子,爲何最後落得這樣的下場?

轉眼間,兩年過去了。寧榮二府漸漸破敗。爲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裏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冤冤相報實非輕,分離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問前生,老來富貴也真僥倖,看破了遁入空門,癡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紅樓夢讀後感10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濺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林黛玉《葬花詞》

黛玉葬花可謂是《紅樓夢》的一大經典,只葬花這一件小事就將她的的形象展現的淋漓盡致。

黛玉的一生是個悲劇,而他與寶玉兩小無猜的情感也註定是一個悲劇,有許多人不喜黛玉多疑的性格,可竟不知她有她的苦衷。黛玉小小年紀,父母先後離開人世,過着寄人籬下的孤單生活,這就使本就多愁善感的黛玉,變得更加敏感多疑,從而鑄就了她孤傲清高的性格。也正因他的個性並非賈母所喜歡的,註定黛玉無人可以依賴,於是她懷着一顆純真的心和對世俗的怨憤離開了人世間,實現了她“至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的誓言。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裏埋。”這是紅樓夢中對林黛玉和薛寶釵的判詞。薛寶釵作爲一個封建社會女子的典範,深受賈府上下人等的喜愛。正如脂硯齋評價說:“在任職務不清不輸,不遠不近,可惡之人未見冷淡之態,形諸聲色。可喜之人亦未見醴密之情,形諸聲色。”

正是這樣一個端莊得體,落落大方特點,使賈母王夫人對他青睞有加,而薛寶釵“事不關己不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知”的態度,完全是遵循封建主義的明哲保身的哲學。寶釵頭腦裏浸透着封建主義思想,她是一個忠實信奉封建道德和封建理教的淑女,但即使這樣,她也是一個悲劇角色。嫁給寶玉後,明知寶玉心心念念想着他的林妹妹,卻還要苦心經營這段夫妻關係,年紀輕輕就要接受寶玉出家,自己支撐家業的慘痛事實。不得不說,這樣一個賢妻良母的形象,當真叫人可悲可嘆!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爲業。”昔有陶翁,才情曠世。一曲《桃源》成了多少人至死仍心心念唸的美好。而今起更有大觀園“名園住何處,仙境別紅塵”。真個天上少有,地上無雙。

大觀園,是一個夢,一個極盡人間財富堆切堆砌出來的美夢,是神仙在人世的宅邸,是文人墨客心之所向。這裏生活的女孩兒,哪個不是集天地之靈氣,吸日月之精華的存在,她們結識社,賞菊花,猜燈謎,評戲文,吟詩作對。真真如神仙般的日子。然而愈美好愈不真實,愈不真實,愈易一朝毀之。

終於,桃源逝去,美夢破碎。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紅樓終究讓人們懷念與嚮往,可是這邊桃花落地時,終究只是一捧鏡花水月。到頭來這只是一場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