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名著讀後感>

《朝花夕拾之二十四孝圖》讀後感

學問君 人氣:2.57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朝花夕拾之二十四孝圖》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朝花夕拾之二十四孝圖》讀後感

古往今來,“百善孝爲先”、“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等孝的名言俗語都流傳了下來,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兒女們,可什麼纔是真正的“孝”?

在魯迅的朝花夕拾中,《二十四孝圖》這篇散文講的就是孝。

在封建社會中,孝極爲重要,可那些孝基本都是建立在孩子沒什麼意識或無條件地服從下的,這些都不能叫孝。其實,《二十四孝圖》中那些孝子們的故事,原本該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們給它披綾掛彩,塗脂抹粉,將感人的真實塗抹成了讓人反感的矯情。就如同一個女子,任憑她再怎麼美麗,若是臉上抹了過於厚重的脂粉,也唯有讓人反胃而已。

而在封建社會中,仍然有人奉承這種孝,這種復古的思想,這種永遠也跟不上思想潮流的習慣。他們認爲前人流傳下來的就一定是好的,值得學習的,值得傳承的。他們的思想已經被格式化,他們始終在一個地方轉圈——復古。

拋開封建的光環,真正的孝應該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愛,而不是去刻意地作秀或者是一昧地驅使。就像在現代的生活中,孝不是等你犯了錯誤或後悔瞭然後裝成很委屈的.樣子,噙着淚花對父母說一聲“對不起”;也不是等你一夜暴富了之後就買這買那的送給父母;也不是在父母要求你做事時,你裝模做樣地瞞混過關,口中說着好了好了,其實心裏想着該怎麼樣升級打過別人……真正的孝是在平常的生活中,在力所能及的小事中,盡到自己的微薄之力,儘量去分擔父母的壓力,去承擔家庭的責任,去盡作爲一個兒女應盡的義務,這纔是孝。

此時又想到書上的一句話,魯迅說:“我幼小時候實未嘗蓄意忤逆,對於父母,倒是極願孝順的……以爲孝無非是‘聽話’,‘從命’……”這樣的孝連魯迅先生都看不下去了,可是有爲什麼會有這麼多人還秉承着這樣的思想呢?

正是因爲“封建思想”,它禁錮了人們思考的能力,將人們像畫地爲牢一樣禁在一個圈子裏,跳不出來,也接收不到潮流的思想,所以纔會落後,纔會更加聽信於封建。而做爲現代人,我們更應該發揚魯迅先生的思想——對反對白話文,提倡復古的傾向給予的強烈抨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