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名著讀後感>

《朝花夕拾》讀後感範文(通用23篇)

學問君 人氣:1.17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朝花夕拾》讀後感範文(通用2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朝花夕拾》讀後感範文(通用23篇)

《朝花夕拾》讀後感1

都知道魯迅是一代大文豪,而《朝花夕拾》中全是魯迅對於當時封建社會的感觸。在書中,我最感興趣的是各篇文章魯迅對於當時社會感觸的區別。下面我來分析一下。

先分析一下《五猖會》。記得五猖會中有一段文字寫得是我由“笑着跳着”開心的等待着去看迎神賽會,“‘去拿你的書來’”,父親慢慢地說,而我此時的心情,也由開始的興高采烈,變得“忐忑着”,“擔心着”,當父親說出“給我讀熟。背不出,就不準去看會。”而我“我似乎從頭上澆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麼法子呢?自然是讀着,讀着,強記着,——而且要背出來。”心情則是由高空跌至半空,並且從中看出了“我”當時心情的失落與不解,失落在“我”背不熟書,父親就不許“我”去看五猖會,不解在父親爲何要在臨出發前不久叫“我”去背書,奇怪父親爲何毫不顧及孩子心理,心裏甚是厭煩與無奈。所以在五猖會中,表達了我對於當時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摧殘的痛苦與不滿。

然後說一說《無常》。在無常中,記得有一段話批判的非常好:“他們——敝同鄉下‘下等人’——的許多,活着,苦着,被流言,被反噬,公正的裁判是在陰間!”從這段話看出了“我”對社會的不滿,“下等人”的許多,“活着,苦着,被流言,被反噬,因積久的經驗,知道陰間維持‘公理’的只有一個會,而且這會的本身就是‘遙遙茫茫’,於是乎勢不得不發生對於陰間的神往。”說明了鄉下人對鬼神信賴的原因且說明了當時社會對於“下等人”的不公平,只可以靠對鬼神的信仰爲生,並且是隻靠着對自己死後公平的渴望!真可悲。又從下一句“人是大抵自以爲銜些冤抑的,活的‘正人君子’們只能騙鳥,若問愚民,他就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你:公正的裁判在陰間!”由“不假思索”更可體現出“下等人”對於鬼神是多麼地深之入骨的依賴。從中可體現出,魯迅對於當時封建社會所謂“正人君子”壓迫老百姓的不滿與反對。

下面說一說《二十四孝圖》。文章中主要講得兩個故事是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等孝道故事。就說郭巨埋兒吧,表達了我對郭巨兒子的同情——“他母親的臂膊上,高高興興地笑着;他的父親卻正在掘窟窿,要將他埋掉了。”“我最初實在替這孩子捏一把汗”看出“我”深入故事其中。從“然而我已經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並且怕我父親去做孝子了。但是,那時我雖然年紀小,似乎也明白天下未必有這樣的巧事”看出“我”兒時的天真、可愛,以及我對於封建孝道的虛僞和殘酷的批判。

最後再說一說《父親的病》。文中主要寫了我與陳蓮和河水打交道的過程,蘊含了有力的諷刺,在文中,他比較了中西醫對待垂死病人的不同態度。前面講了一箇中醫醫治病人的故事,一位有名的醫生出診費原爲一元四角,一個城外人家有人生病,花一百元才請來,看病時還只是草草一看,第二天覆診時脈搏冰冷,沒有脈搏,還說明白得的是什麼病,從容走到桌前,開出藥方之後離開。可看出這類醫生的不負責,對於病人的命不當命。而文中後面作者也分析了中西醫思想的不同,中醫是就算無藥可救也希望家人多喘幾天,即使半天也行;而西醫則是,“可醫的應該給他醫治,不可醫的應該給他死的沒有痛苦”,可以看出所謂醫道和孝道的不合人性、不尊重生命的荒謬本質。

從《朝花夕拾》中可分析出魯迅對於當時社會所批判的側重點是不同的,這就是我的分析,也是讀書結果和感受。

《朝花夕拾》讀後感2

暑假期間,我讀了一本十分著名的書——《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魯迅的回憶性散文,共有10篇文章,《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無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父親的病》寫於北京,《瑣記》、《藤野先生》、《範愛農》寫於廈門。全書記載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時求學的歷程,追憶那些難以忘懷的人和事,抒發了作者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而且對反動、守舊勢力進行了抨擊和嘲諷。

這本書的10篇作品中,我最喜歡的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它描述了作者兒時在家中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中讀書的乏味生活,揭示了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塾教育的尖銳矛盾,表達了應讓兒童健康活潑成長的合理要求。

由此讓我想到當前的應試教育制度,把學生埋在書海和各類考試中,不是少了許多兒童的樂趣嗎?比如:有時我寫作業感到累了就想休息一下,玩一會電腦換一換腦筋,可爸爸總是說:"作業不寫完,不能開電腦"。

透過這篇文章,我覺得家長關心我們的學習是好事,但也要理解我們,我們會合理安排學習與娛樂的時間,我們希望不僅能在學習中娛樂,更能在娛樂中成長。同時,在讀這些文章時,我理解到作者在寫作手法上,常插入相關的童話、傳說和典故,使文章更增添了許多閱讀的趣味。

這就是《朝花夕拾》給我的啓迪,我會永遠記住這篇佳作。

《朝花夕拾》讀後感3

朝花夕拾,字面意義就是,早上的花晚上拾起,內在含義是朝年的事被暮年回憶。

與舊事重提這個名字相比,朝花夕拾更加生動,有趣,魯迅先生稱之爲帶露拆花。這是魯迅先生他特意改的名字。

朝花夕拾的前十篇是魯迅童年和少年時的事,以年少時自己的故事爲背景,用犀利的文筆批判着封建社會的各種陰暗面。從迂腐的規矩到中醫的無能,最後到24孝的負面,教育的愚昧和見外。中國的封建社會給魯迅留下了一道道傷痕,這也許是魯迅一直站在革命前線的原因之一吧。

先說說迂腐的規矩吧,懂得最多“麻煩”規矩的自然是阿長了,阿長懂得許多過年時的規矩:包括一起牀就說:“恭喜恭喜!”然後再塞上一塊冰冷的福橘……看得出,魯迅從小就對這類規矩表現出反感和討厭。那個時候,魯迅也許會想着改變這個一成不變,死板的世界吧!如果是這樣的話,那父親的病一定堅定了魯迅的決心。

魯迅的父親得病後,換了幾個愚醫輪番“醫治”,魯迅的父親終於不治身亡,於是魯迅下定決心要“醫人”。在魯迅下定決心之後,他從百草堂學到三味書屋。後因特殊原因來到南京,進入了比較開放的雷電學堂,然後陰差陽錯的得到了去日本留學的機會。

在魯迅去仙台留學時,他遇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導師,他的出現,改變了魯迅的一生。

這位導師交給了魯迅很多東西,就像馮卡門與錢學森一樣,他也教會了魯迅很多學習以外的,對待知識的態度,批判別人的勇氣,等等等等。同樣與馮卡門在黑板上寫出再回二字一樣,他——藤野先生在魯迅過世後寫出了《謹憶周樹人君》這篇文章。

就這樣,魯迅在這位導師的幫助下,學習了很長時間,直到坐在全是中國人的教室裏觀看一次日俄戰爭的錄像,錄像中,身爲間諜的中國人被日軍抓住,然後槍斃。臺下的中國人卻高喊着萬歲。這是魯迅明白了,中國現在比起“醫人”,更需要“醫心”。

這是魯迅決定回國,棄醫從文,用言語醫治了新一代中國人的心。而這一切都被記錄在朝花夕拾的十章故事裏。

《朝花夕拾》讀後感4

“朝花夕拾”,顧名思義就是早晨的花兒傍晚拾起。對於魯迅來說,就是少年時候發生的事情老年去回憶,去拾起那片歲月,拾起那段歡樂的時光。

這本書,是“民族魂”魯迅寫的最著名的一部散文集。書中共有十篇散文,《狗。貓。鼠》中魯迅先生描寫了他生活那個年代的三個階層。魯迅特別討厭貓,甚至是仇視與厭惡。因爲貓一旦捕食到弱小的獵物,不會讓它一命嗚呼,而是慢慢地,慢慢地折磨它,讓它生不如死,直到玩厭了,貓才大餐一頓。魯迅透過對貓的描寫,借物喻人,諷刺了社會上折磨弱小者,欺凌弱小者,剝削弱小者的人。而鼠則是百姓,無辜的被反動派玩弄於手掌間,讓人惶恐、不安。魯迅透過這篇文章也表達了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施暴者的憎恨。

《阿長與山海經》這篇散文描述了一位中國普通勞動婦女的形象。本文的主人公長媽媽是一位迷信、愛嘮叨的人。作者起先是感到極度的厭惡,但後來卻對長媽媽感激不盡。我覺得長媽媽是個樸實、善解人意的人,她聽聞魯迅要《山海經》,就在第一時間給他買了,讓魯迅驚訝不已,對她充滿了敬意,別人做不到的,她卻做到了!記得有一次去西湖玩,我因爲幼稚的心靈向大人們提出買泡泡槍,爸爸做出無奈的表情,只說:“都這麼大了還玩那個?”外公說:“這好像是幼兒園小朋友玩的。”只有媽媽默不作聲地帶我來到了小店,買了泡泡槍,讓我驚喜的不知如何是好。這件事情會讓我永遠難忘。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我們從這本書中,看清了清末民不聊生的畫面,聯想了歡聲笑語的童年,真是讓人回味無窮!

《朝花夕拾》讀後感5

《朝花夕拾》是魯迅寫的,書的內容不過是十篇文章,斷斷續續的生活,不知是我的反應較爲遲鈍,還是魯迅先生的文章太過深奧,在我看來這更像是一個長長的故事,記錄了魯迅的成長,而且記錄的還不怎麼仔細,斷續的回憶吧。

《朝花夕拾》裏的字字句句記錄了魯迅三十年來的經歷,思想變化。我對魯迅的瞭解也不過是課本里的幾篇文章而已,現在透過這本書,也許我就能更瞭解魯迅這個,在我國甚至是世界文學史都有着重要地位的人。

從這本書中,我讀出了魯迅那時的血氣方剛,我讀出了他的思想,我讀出了魯迅那內心深處的正義……頓時,一種景仰之情猶然而生,他就是哲學的化身!

我不是那個年代的人,所以現在我只能從那一個個的小字中,找尋那從前的年華,猜想那時人們的心境。

魯迅的作品留給我們的只有凝思吧,思量着爲何,但卻永遠不能體會,那書中人物的歡與樂,苦與痛。這種凝思也許就是回憶的引子吧,隨魯迅先生的回憶,也在記憶中慢慢找尋那些屬於我們自己的珍貴的回憶。在魯迅先生的引導之下,我的眼前所浮現的是我那懵懂無知的童年,伴隨着那些另人啼笑皆非的記憶,我的嘴角不經意的上揚了起來。

一切的一切都在記憶中。記憶這個東西,實在討厭,有些事,那麼的美好,可是卻怎麼也想不起來了;有些事,並不值得懷念,甚至令人反感,可是卻在腦袋裏記得請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的記憶是五彩繽紛的,千奇百怪的,記憶力的每一個人只是我們生命中的一個過客,記憶裏的每一件事,只是讓我們認清自己,必不可少的經驗。人生被記憶搜存,每每發生,每每記住,到最後,大部分記憶也只是因爲思緒的繁雜而被拋之腦後,所留下的也只是那震撼人心的。那些記憶百年後也只是隨着自身的滅亡一同消逝罷了,泥土紛繁,擾亂了那原本清晰的腦海,百年後,當你們,我們,他們,都躺在這冰冷的土地上,又有什麼捨棄不了的呢?或者,也可以同魯迅先生一樣,把自己的記憶化成文字,永遠儲存下來,可是,這些無用的記憶最後的下場也只有被人遺忘而已。因爲我們的腦海是有限的,我們所能集註的東西也是有限的,所以,若是想自己烙印在後人的記憶中,只能奮發圖強,做魯迅先生那樣的人,讓我們的生命有價值,活的有意義,這樣,即便是已離開了這世事,也有人會記住你,記住在這個世界上,曾經有過你這個人,如果你的到來不曾出現在任何人的記憶裏,那你的的人生也是沒有任何意義了。

我想,我的記憶中有着那些名人,因爲他們給我的心以啓迪,那麼要想我留在他人的記憶中,就一定要活出我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我願聆聽魯迅先生的記憶,因爲他的記憶是我們整個中國的記憶,整個時代的記憶。

讀《朝花夕拾》相信你一定不會後悔的。

《朝花夕拾》讀後感6

魯迅是那個時期的偉人、英雄、他以筆爲弓,以字爲箭,將帶着反對新中國的人的血的文字,射向那黑暗落魄的社會。

《朝花夕拾》裏有三種結合,它們分別是:回憶往事與批判現實相融合、敘事與議論、抒情相結合、幽默與諷刺相結合。《朝花夕拾》表達了魯迅強烈的反封建思想,還表現了魯迅從兒時到青年時期所體會到人間真情,讓讀者看到現實。

《野草》的構思精巧奇特深廣的意境。寓意深刻更是筆上添花。

《朝花夕拾》中的《二十四孝圖》讓我很有感觸。魯迅十分顯然的不喜歡這本書上的一些故事,因爲這本書中的“臥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都是愚昧的孝道故事。魯迅嚴厲地抨擊了封建孝道的愚昧與醜惡,爲後人敲響了警鐘。

《狗·貓·鼠》這篇文章敘述了魯迅與貓的恩怨。魯迅一直都是仇貓的。他本人就不喜歡貓的性情,其他國家對於貓的不好傳言又影響了他,使他對貓的仇恨更加根深蒂固;再加上他誤以爲自己養的可愛隱鼠被貓吃掉了,就將再罪魁禍首的名號加到貓的頭上。乍看上去,魯迅似乎有些不講理,仇貓的事也有些牽強。實際上,這篇文章是針對所謂“正人君子”的攻擊所寫的,魯迅先生以犀利的言辭對他們進行了辛辣的嘲諷,表達了對他們像貓一樣“盡情折磨弱者”“到處嚎叫”的醜態的憎惡。這種非故事性的散文讀起來雖然有些枯燥,有時甚至不明白魯迅到底想表達什麼,但一旦瞭解了文章背後的故事,就會很容易瞭解這篇文章的深刻寓意。

《野草》中的《一覺》也讓我感觸非常的大。在文章中魯迅不爲青年的“粗暴”而驚異,而是爲青年的覺醒而驚喜。魯迅從軍閥飛機的轟炸聲中宛然目睹了“死”的襲來,而更感受到“生”的存生。他從青年的文稿中看到了青年“不肯塗脂抹粉”的“憤怒”而“粗暴”的靈魂。魯迅驚喜於他們的覺醒和抗爭,稱他們爲“我的可愛的青年們”,魯迅的驚喜不僅是爲這些文學青年,而是也是爲自己,驚喜於近年來自己告別和埋葬了絕望、虛無的陰影。

《朝花夕拾》和《野草》中的文章寓意深刻,發人深省,讓我們感受到了舊社會的古樸,我們不應該僅僅停留在閱讀的層面上,更要懂得體會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

《朝花夕拾》讀後感7

魯迅的《朝花夕拾》是一本需要慢慢品味才能知作者心的書,我讀了很多遍,直到今天合上書本,才終於對其中幾篇有所領悟。《朝花夕拾》原本叫做“舊事重提”,收錄了魯迅記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文章。本應該快樂美麗的童年,因爲籠罩在那個封建社會,時不時透出些迂腐的氣息,所以魯迅以看似溫情的語言,激烈地批判着那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給我印象頗深的是《藤野先生》這篇文章。文章回憶魯迅在仙台留學時期的生活,記敘了魯迅與藤野先生的相識、相處,離別的過程和對他的懷念。

“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自然是低能兒……”看到這句話,我的心像是被鋒利的刀子狠狠地刺了一下。那個年代是中國歷史上屈辱的歲月,專制皇權高度加強,國家日漸閉關鎖國,西方列強強迫中國開啟大門並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中國國民在封建思想的束縛下已經沒有了分辨是非的判斷能力。戊戌變法失敗後,戊戌六君子被處死,周圍圍觀的人羣拍手叫好,殊不知這六個偉大的人正是爲了自己而死。書中魯迅提到看電影看到中國人見到自己的同胞被外國人處死竟和日本人一起歡呼,這些思想麻木的中國人令我們痛心。

爲了挽救中國人民,也爲了拯救祖國,魯迅毅然棄醫從文。 xx年,魯迅在《新青年》雜誌上發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話文《狂人日記》,它透過“狂人”之口,把幾千年的中國封建專制的歷史痛斥爲“吃人”的歷史,向沉滯落後的中國社會發出了“從來如此,便對麼?”的嚴厲質問,大聲疾呼:“救救孩子!”

魯迅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他不顧外界打擊,爲了讓國民清醒過來,寫出了一篇又一篇寓意深刻的文章,流傳後世。

《朝花夕拾》讀後感8

當我捧起魯迅先生的著作——《朝花夕拾》開始細細品讀時,發現了一種奇妙的感覺,如小橋流水般沁人心脾……

《朝花夕拾》這本書主要講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歷,對那些難以忘懷的人和事表達了最熾熱的情感,生動地描繪了清末時的生活畫面。舉幾個例子吧:《故鄉》中生動地寫了魯迅和閏土的童年,魯迅家條件不錯,但他沒有自由;閏土家很窮,他擁有自由,可卻嚮往過上好日子。長大後,兩人才發現自己與對方之間隔着一層厚厚的牆,美好的童年再也回不來了;《藥》,則透過對茶館主人老栓夫婦爲兒子小栓買人血饅頭治病的故事,反映出了愚弄人民的罪惡行爲和革命者那無私的獻身精神。從這兩個事例來看,我們都看出了舊社會的黑暗與不公平的評判。相比之下,我們現在過上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美好生活,相比之下真是天壤之別。坐在乾淨明亮的教室裏學習,有點同學還不完成作業,有的還甚至不肯做作業,想想真是不應該啊!現在的我們沒有不公平的法律,我們沒有提心吊膽的生活,我們沒有飢寒交迫的日子,我們也沒有外強的侵略。我們有的是豐衣足食的日子,讓老百姓心安理得的生活,強大富饒的國家……我們在這二十一世紀過得無比快樂與甜美。想吃什麼,想穿什麼,想去哪兒玩,想幹什麼,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動動手指頭就能實現。但假設放在魯迅小時候那個年代呢?能實現嗎?不,很難實現。對於富有的大戶來說,可能可以,但對於窮苦的人家來說,能填飽肚子就不錯了,何來的去實現那些根本不敢想的願望呢?如今我們應該體諒父母,不能再任性了,要放在以前,哪有可能去容你幻想呢?說不定連書都沒法讀。

《朝花夕拾》這本書是對逝去歲月的回憶,無比悲傷,卻又讓人無奈。時而喜悅,時而不樂,讓我記憶猶新。

《朝花夕拾》讀後感9

“我們現在走的是一條狹窄險阻的小路,左面是一個廣漠無際的泥潭,右面也是一片廣漠無際的浮砂,前面是遙遙茫茫蔭的薄霧的裏面的目的地”。

那時品味着魯迅先生所作的《朝花夕拾。無常》感悟頗深。魯迅先生用美好的語言把當時鄉下人們的生活理念描繪得淋漓盡致。他想要用自己的語言告訴我們:連鬼都如此善良,人又該怎樣呢?

今天,我再捧起《朝花夕拾》。隨着魯迅先生,走進他的童年,瞭解當時的社會,體味生活的情趣。《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唯一一部回憶性散文,其中《父親的病》體現了當時社會庸醫的無能,批判了當時社會的腐朽不堪。

故事發生在紹興城。魯迅先生年少時,那位嚴厲的父親患上了水腫,逐日厲害。於是,魯迅先生請了兩位名醫就診,哪怕他們治病的方法、藥引令人覺得多麼不可思議,可爲了父親,一條活生生的人命,魯迅先生一家子忙忙碌碌。可結果,卻不盡人意。魯迅先生深深地懺悔着,自己無法讓父親安然地死去,他的心靈,永遠的不安、痛苦。魯迅先生在父親的牀邊沉重地吶喊着:“父親!父親!”好似一個失心瘋的病人,瘋狂卻又令人憐憫。看到這段,我不禁思考:魯迅先生這一聲聲的吶喊,是否喚醒了醫者的良知;是否喚醒了人們心中的道德;是否喚醒了那血腥的社會。

可今時不同往日,身處二十一世紀新時代的我們,避開了那陰暗的社會。我們所面對的不再是“謀財害命”的“殺人兇手”,而是廢寢忘食地工作,隨叫隨到的“天使”。我們應感謝那些救死扶傷的醫者們,感謝他們杏林春滿,香溢華夏!我們也應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用行動改變社會的腐敗現象。

在《朝花夕拾》中,藤野先生吸引了我。他是魯迅先生的一位醫學教授,長相不算出衆,黑黑瘦瘦的,八字須,一副眼鏡架在鼻子上。可就是這樣的藤野先生,對於魯迅先生而言,是獨一無二,無法取代的。回到1902年,魯迅先生留學日本。初到東京,魯迅先生極其厭惡那些留學生們傍晚舞蹈時的嬉鬧,於是前往仙台學醫,結識了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很照顧魯迅先生。因爲關心弱國子民的學業,幫魯迅先生修改講義,講義上的一筆一劃,充滿了藤野先生負責到底的態度。這些事雖然很平凡,但對於當時的民族偏見大風暴,藤野先生那樸素而偉大的人格令我肅然起敬。在文章中,魯迅先生評價道:“他的性格在我的`眼裏和心裏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並不爲許多人知道” 。藤野先生爲中日友好做出了貢獻,1961年,在福井市爲他建立了紀念碑。請記住他的名字——藤野嚴九郎。

《朝花夕拾》短短十篇散文,但每一次的閱讀,讓人感覺似乎遊走在不同的世界。在這一場場奇妙的旅程中,我看到了作者童年的百草園,記得樸實的長媽媽,還有開朗的老師壽鏡吾。

令我記憶深刻的是魯迅先生對舊社會的批判,立志報國的過程。同時,我也感受到了魯迅先生所寫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之中的報國之情。我們也要懷着和魯迅先生一樣動人的愛國心,創造出不平凡的價值,使短短几十載的人生閃耀出偉大!

讓我們“勇者舉刀向強者”,努力奮進!

《朝花夕拾》讀後感10

《朝花夕拾》這本書是魯迅先生人到中年時期,在看遍了人間的溫情冷暖,親歷了國家的興盛榮辱後鄭重的回憶起自己少年時光後所作。裏面的每一篇文章都真摯感人,其中《藤野先生》這篇令我印象頗深。

甲午戰爭自從中國慘敗後,大多日本人都普遍瞧不起中國人,他們認爲中國是一個弱國,中國人也都是低能兒,什麼用都沒有,因此魯迅先生在日本留學期間,不知遭受了多少次的侮辱,但只有他的醫學教師藤野先生例外藤野先生是一位從學術到人格任何方面都令人肅然起敬的醫學教授,他不但沒有譏諷魯迅,反而十分關心他的學業,給予他任何幫助與支援以及精神上的撫慰,希望可以將先進的醫術傳入中國,爲中國人民帶去溫暖,送去希望,他樸素而偉大的品格令人佩服和崇敬。

《朝花夕拾》讀後感11

《朝花夕拾》是魯迅寫的一本,散文詩集,裏面主要分爲朝花夕拾和野草。

而我最喜歡的就是野草,告訴分東西了作者感到苦惱和失望的時候,寫的一本散文詩集小說,我最喜歡的就是希望,其中主要講的是,

我的心中已經寂寞,而我的心中很平安,沒有愛憎,沒有變化,也沒有顏色和聲音,我大概是老了,我的頭髮已經蒼白,不是很明白的事嗎?我的手顫抖着,這也不是很明白的事嗎?

那麼,我的魂靈得手一定也顫抖着,頭髮也一定是蒼白的。

然而這已經是許多年前的事了,在這以前,我的心中血腥的歌聲,希望,雖然盾牌後面也依然是空氣中的暗夜,但是,即使如此陸續地消耗了我的青春。

但是十分慘的人生啊!也終於對了暗夜止步,回顧這茫茫的東方的,我就還有失去的青春,因爲現在沒有星和月光,沒有尖銳的蝴蝶已經笑得迷茫,愛得飛翔而青年們十分的平安。

絕望之希望,正與希望相同。

在這一本書中,我感觸十分巨大,因爲在許多實際中,我都感受到了生活的痛苦,以及無奈,但只要笑着去面對。

《朝花夕拾》讀後感12

童年的生活是充滿稚趣的,隨意撿起一顆五彩斑斕的石頭,都會引起小朋友們一陣歡樂的笑聲。這個暑假,我認真閱讀了近代著名思想家,文學家,中國現代文學奠基人魯迅先生晚年所著的唯一一部回憶散文集《朝花夕拾》,看後,我感觸頗深。

書中的主要內容正如同書名一樣,講述了魯迅先生童年時期的成長經歷和心路歷程,魯迅與仇貓搏鬥時的場面,爲了飽讀《山海經》而徹夜難眠,對中外學生一視同仁的藤野先生,都是魯迅童年記憶深處的點點滴滴。其中令我印象最爲深刻的要數那篇讀來引人入勝,手不釋卷,字裏行間包含着溫馨的回憶和理性的批判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散文栩栩如生地爲我們呈現出了一個豐富多彩的孩童世界。

魯迅家的小後院百草屋裏藏着這位大文豪多少歡愉的童年記憶啊!一塊看似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石磚下面總是藏着各種小魯迅百玩不厭的各種驚喜;長媽媽講的各種光怪陸離的故事小魯迅總是信以爲真,一個又一個奇妙的小故事在他的心中紮下了文學的種子,爲他日後棄醫從文,並寫出大量經典著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送入書塾後的小魯迅依舊好奇心不減,調皮搗蛋,宛若一本兒童版的十萬個爲什麼,每天向老師稀奇古怪地問個不停;喜歡攀折書塾臘梅枝的他還有一些與衆不同的愛好,比如捉蒼蠅喂螞蟻等等。

寫到這裏,我不禁回首那已然隨風而逝的金色童年:4歲那年,我和媽媽去家旁邊的小公園遊玩,媽媽千叮嚀萬囑咐不要到河邊,可我抑制不住強烈的好奇心跑到河邊,一腳失足,從河邊的欄杆上頭朝下掉進河裏,要不是媽媽三步並作兩步一陣風似的及時趕到並一把將我拉起,我可就真要和魚兒共舞了。還有一次爲了證明“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我天真地以爲種下巧克力便會收穫吃不完的巧克力,於是便興致勃勃地從糖盒裏拿出了一個香氣撲鼻甜脆可口的費列羅,嚥着口水把它種進了花盆,可乾等了幾個月也不見它發芽,爲此還浪費了我每日一顆的巧克力。我的童年記憶宛若滔滔不絕的長江水,說不完道不盡。

閱讀使人與優秀人物相伴思想共舞,閱讀使人內心強大,勇敢地面對抉擇與挑戰,與書相伴的每一分鐘,都是對我人生最好的獎賞。勿忘金色童年,在以後的漫漫人生路上,我將以童年時代的樂觀與活潑,微笑面對坎坷與崎嶇,在追逐夢想的光明大道上砥礪前行,書寫自己人生的輝煌,成爲報效國家振興民族的棟樑之才。

《朝花夕拾》讀後感13

偶然間,我從書架裏翻出了一本魯迅先生晚年的作品——《朝花夕拾》。這本書我從未看過,自然沒能理解這部散文集獨特的名字。

靜靜地品味着字裏行間的故事,我發現全是魯迅先生童年時期的往事。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這大概便是書名的內涵吧!我心中這樣想着。這本《朝花夕拾》中,雖瀰漫着一股率真爛漫的童趣,卻又滲透着魯迅先生尖銳諷刺的筆調,而鮮明的對比手法爲文章添色不少。

就像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首先使用了許多鮮亮的文字記敘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接着再寫道“我”不得不告別百草園去三味書屋上學。前邊寫的百草園很好地反襯了後來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表達了魯迅對舊社會私塾的不滿。而在《藤野先生》中,魯迅日本的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節的人,“這藤野先生,據說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但藤野先生對工作是極其認真的,他把“我”的講義都用紅筆添改過了;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也要指出。這個對比手法,較好地寫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寫出了魯迅對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對中國留學生孜孜不倦的教誨及對學生的一視同仁,這與日本學生對中國學生的輕蔑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出藤野先生是個真正的君子。可見,《朝花夕拾》用平實的語言,鮮活的人物形象,豐富而有內涵的童年故事,抨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諷刺了傷人的封建禮教,體現了魯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願望。雖然在魯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時從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燦漫的感情,着實令人心曠神怡,無限嚮往。

朝花夕拾,舊事重提,猶如清晨開放的鮮花到傍晚去摘取,雖然失去了盛開時的豔麗和芬芳,但夕陽的映照卻使它平添了一種風韻,而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則更令人浮想連翩、味無窮。

《朝花夕拾》讀後感14

翻開《朝花夕拾》,在墨的幽香裏,發現另一個魯迅,拾起花之記憶。

——題記

1926年,在北京大學正春風得意的魯迅收到了一個沉重的打擊:因爲自己對學生運動的支援和各種對當局所不利的文章發表,遭到了當局的通緝。無奈之下,魯迅只能跑到南方避難。然而,他不得不遠離在廣州工作的妻子,在廈門大學工作,還要受到大學裏一羣反對自己的人的排擠。這令他情緒萬分低落。魯迅想,那就回憶往事吧,讓自己開心一點。於是他寫下了《朝花夕拾》。

文章都在追憶往事,從童年到少年到青年,卻常夾着辛辣的批判。於是我記憶最深的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不是因爲它收入了課本,極好分析,又或許也爲其中的因素——但我愛的,是那語言流露出來的發自內心的歡樂與童真。

童年魯迅,活潑有趣,似乎一草一木都是生動的,有趣的。靠近泥牆的一大片野草,他都能觀察上一天,從中找出一堆生物,抓蟲拔草不亦樂乎。聽長媽媽講故事,能聽到它的“重點”——別人叫你的名字不可答應——還是千萬。都跑到書屋裏去了,在課間也找蟬蛻抓蒼蠅。如此心大又沙雕的玩法也只有孩童能看到。

但是這朝花,再也拾不起了。父親生病,庸醫亂治,一夜間天真少年郎立下學醫志向,拯救千萬生病中國人;外出留學,電影,匿名信讓魯迅發現中國弱到可悲。他棄醫從文以筆爲武,向敵人們發出犀利的攻擊,望那個捉蟲拔草,爛漫少年變成了尖銳無情,在爾虞我詐中頑強鬥爭的戰士,昔日美好,在黑暗社會中消散了。

若魯迅先生生於這個時代,他或許就會像冰心一般吧!他會寫出千萬美好,但絕不會如當今這般偉大——那個時代造就了他,而那個時代也需要他;需要他爲美好發聲;需要他爲美好戰鬥,爲之付出,爲之犧牲。

只願魯迅在那個世界,能拾起朝之花,拾起美好。

那個世界,你依舊是昔日那個少年郎!

《朝花夕拾》讀後感15

今天我來推薦的書,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這本書就是《朝花夕拾》,而它的作者,就是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魯迅先生。

《朝花夕拾》的書名,用朝花來比喻魯迅先生童年的美好經歷,而夕拾的意思是指到了中年的時候把它記錄、回憶。讀下來,只覺文字質樸中透出一絲生動活潑,淺顯易懂,還帶着一種對童年的思念,描寫盡了魯迅從幼時到青年那段充實而曲折的經歷。

因爲是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一篇給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這一篇記錄了魯迅小時候在百草園的各種樂趣,以及後來去三味書屋唸書,“苦中作樂”的難忘經歷。讀罷,我不禁產生了共鳴,哈哈哈哈,沒想到大文豪也和我一樣,也是喜歡在大自然中無拘無束地玩耍,卻不願在學校修習各種重要卻又枯燥乏味的課程嗎?

還有就是《山海經》。字裏行間都流露出魯迅對《山海經》的渴望甚至是“徹夜難眠”。而長媽媽爲了魯迅,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分明能讀出,長媽媽對魯迅的一種純樸而真摯的關懷與愛,在那個略顯黯淡的年代,增添了一束陽光般的金黃,着實令人感動。在那個貧苦的年代,爲了讀到一本書是多麼的不易。而如今,圖書館、網絡書籍林立,還有許多網絡書籍,想要得到一本書觸手可及。可又有多少人去認真學習,去讀書?許多學生沉迷於網絡,卻沒有人願意去品嚐這些精神食糧,難道不是一件荒謬可諷的事情?

讀完此書,我思緒萬千。魯迅先生快樂地度過了一段難忘的童年的時光。那必然是因爲這段時光的美好,才讓他在中年時,被喻爲一朵豔麗的花拾來。每一個人都有珍貴的童年,黃金時代的童年一去不復返,留下的只能給我們細細去品味,我們應該度過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不要給將來的自己留下遺憾。

魯迅對童年的那些瑣碎的回憶在《朝花夕拾》中重現,昔日的一幕幕在腦海中上映。

時代的變遷、人心的逆轉,不一樣時代的童年,一樣的快樂回憶。惹人懷念的時光,讓我們取名叫如花般的青春。

《朝花夕拾》讀後感16

暑假的一天,我合上了《朝花夕拾》這本書,腦袋裏卻還在想着書中的內容。

《朝花夕拾》是魯迅寫的一本書。魯興(1881到1936年)。原名周樟壽,字豫才,後來才改名爲周樹人,筆名魯迅。浙江紹興人。魯迅出生在士大夫之家,1902年魯迅去日本留學,去學醫,在日期間,魯迅漸漸感受到作爲弱國子民的悲哀。這使他認識的精神的麻木比身體的虛弱更可怕。因此,魯迅毅然決定棄醫從文,希望透過文學來召喚沉睡中的國民。

毛澤東也曾經說過,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而且還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一位偉大的革命家。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和半殖民人民最寶貴的性格。

《朝花夕拾》這本書表達了魯迅先生對世間百態的洞察和同情,也寄託了他對家人和師友的懷念之情。文集餘又是親切感人。議論引人深思,文筆清新攜永,堪稱我國現代文學經典。

魯迅晚年積勞成疾,於1936年病逝於上海。魯迅死後,上海上萬民衆自發上街爲這位偉大作家送行。毛澤東更是盛讚魯迅爲“民族魂”。

大家或多或少都知道魯迅是仇貓的吧?魯迅之所以仇貓,是因爲他小的時候有一隻小的,很可愛的小隱鼠。有一天,那隻隱鼠忽然不見了,長媽媽(他們家的一個工人)告訴他,是被貓給吃了,於是魯迅並想盡方法去捉弄貓。雖然這件事最後真相大白,小隱鼠是被長媽媽踩死的。但並沒有打消魯迅仇貓。

直至今日,魯迅還是我國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許多被選入教科書,而他的文集也被一代又一代的讀者深深喜愛着閱讀着,我們要像魯迅先生學習!

《朝花夕拾》讀後感17

童年想必都是甜蜜的,而魯迅先生的童年卻像是多味的茶,浸滿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清晨的花,等到夕陽西下再拾來。魯迅先生就這樣,在最困難的時候回憶童年的難忘記憶,也算是心靈上的安慰吧。所以,《朝花夕拾》這清新脫俗的名字,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童年的快樂就像蜜一樣甜。魯迅先生在百草園中無憂無慮,自由自在,與小花、小草、小蟲兒作伴,和朋友們一起捉弄老師。《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裏記得清清楚楚。

魯迅先生童年的回憶也有比中藥更苦的。《父親的病》中,年僅十二三隨的小魯迅,獨自一人爲父親尋藥。雖然受到庸醫的欺騙,但他沒有對父親的病情不管不問,仍是四處奔波,嚐盡苦頭。

童年是美好的,令人回味悠長,但是沒有艱苦的童年,是不完整的。所以,魯迅先生在四處逃亡的艱難時刻,寫出了舊時的這些事。不僅回憶了童年往事,又批判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也勾起了讀者的童年回憶。

童年時光,別提多開心了!在奶奶家院子裏瘋跑,下雨天踩水坑,和小夥伴們一起遊戲,和爺爺在地裏種菜。

現在,整天被學習包圍着。但是,抽空看看《朝花夕拾》,細細品讀,在腦海中想象,就算是又一次和夥伴們在草地上打過滾了吧。

《朝花夕拾》讀後感18

《朝花夕拾》是魯迅的一部經典作品,我在暑假裏讀了這本書,他給我的感觸很大。

魯迅的作品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好詞佳句的華麗,卻更能吸引讀者,彷彿在給你講故事一樣。

比如,範愛濃的眼球白多黑少,看人總像是藐視。又比如卻仍然看見滿牀擺着一個“大字”。這就是魯迅在描寫人外貌特徵和習性時的特別手法。他可以生動地表現出一個人的特點,又增加了幽默感。

魯迅不管是對他人的讚揚或批評以及對那人的各種看法,都毫不掩飾地寫出來。因此我比較喜歡他的文章,例如(阿長與山海經),內容大概是這樣的:長媽媽是我的保姆,起先我很討厭她,而且她睡相極不好,但她也懂得許多有趣的禮節,是我不耐煩的。之後,她給我講“長毛”欺壓百姓的殘忍故事,他偉大的神力讓我默默爲她祈禱,本文由我一次次對她態度的轉變,突出了阿長的樸實。

《朝花夕拾》十分耐人尋味,它反映了封建社會的種種陋習,有寫人吃血饅頭,吃人肉,人們迷信,古板,纏足,互相欺詐等等都受到了魯迅強烈的批判,也讓我不由得爲那些人們感到悲哀。

如今,中國還有很多陋習,我想我會改變他們,把祖國建設得更美好。

《朝花夕拾》讀後感19

我願在藍藍的時光裏,沉醉在白白書香的夢裏。

——題記

在浩繁的書卷中,捧着書香,細細嗅來,散發書香的源頭是書桌上那本——《朝花夕拾》。

課本上每每出現魯迅先生的課文,教師都會細細地講,不厭其煩,課文邊上的筆記也是密密麻麻,重重疊疊。而這些文章幾乎都選自《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收錄了魯迅先生童年和青少年時期的十篇生活片段的文章。魯迅先生本應幸福歡樂的童年的生活,因籠罩在封建社會下,透着迂腐無奈的氣息,便有了他之後“棄醫從文”的經歷,他用溫情醒目的文字,發出他心底最深沉的諾言: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

翻開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用了許多鮮亮的文字懷念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與三味書屋的枯燥乏味構成鮮明的比較,表達了他對社會私塾束縛人的想法的不滿。《藤野先生》中,魯迅的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一位日本人,穿着不拘小節,但對工作極度認真負責,他從不歧視中國人,把“我”的講義都用紅筆塗改過,血管移動一點也要指出來,從這些細微的文字裏,魯迅對藤野先生充滿了深深地敬仰。還有一個人,魯迅先生也用了較多的文字,便是《阿長與〈山海經〉》中的“長媽媽”,因爲封建社會的毒害,“阿長”保留了許多迂腐的習俗,像在新年的早晨吃福橘,喜歡切切察察……然而,她也有可愛體貼的一面,“阿長”明白“我”喜歡《山海經》,跑了許多路,幫“我”買到夢寐以求的書,許多年後,在魯迅先生的回憶裏,這聲“長媽媽”格外珍重。

書中的餘香開始瀰漫,勾起我點點滴滴的回憶。《朝花夕拾》中,講到範愛農先生時,魯迅先生開始對他的印象是不好的,一想到他的是教師被殺後所表現出的滿不在乎,是多麼的忘恩負義;再講到衍太太,一個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在背後還喜歡使壞,魯迅先生是十分不喜歡的……

我撥開雲繞的書香,合上書,細細回味。魯迅這一生是奮鬥的一生,是抗戰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魯迅先生之後只能回憶的幸福,於我此刻的生活來說,是多麼的平淡,我竟全然不知。曾一個週末,我突然想吃浙江那的“小熊煎餅乾”,並且在奶奶面前絮叨個不停。在浙江工作的媽媽明白後,特意請了半天假爲我買好寄給我,爲此,不得不加班到深夜十點多。而我,在收到餅乾後,只吃了一些就厭了。每每想起,心中的悔恨就會疊加,漸漸的,我長大了,在《朝花夕拾》不諳世事的書香中,懂得了孝順奶奶和體貼父母,懂得了學習之後獨立地去實現自我的夢想。

靜下來的時候,我就會捧起《朝花夕拾》,每讀一遍,便會“餘香繞樑,三日不絕”。

《朝花夕拾》讀後感20

魯訊是我國著名的作家,他的《阿Q正傳》使每一箇中國人都震驚。我相信魯迅筆下的阿Q給封建社會的領導者以重重的打擊。魯迅還有另一著作,那就是《朝花夕拾》。這本書是魯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這部散文集中所寫的,又全是先生幼年時期的事情。《朝花夕拾》原本叫做“舊事重提”,收錄了魯迅先生記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我十分有幸的閱讀了這本著作。

《朝花夕拾》是以“我”爲主角的那個時代背景下的十個事。書中有我們初中生都熟悉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是我們進入初中以來學習魯迅先生文章的之一。文章仔細描述了白草園的樣貌,文中的“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這一段必須還使我們記憶猶新,不僅僅體會了百草園,也感嘆魯迅先生寫作手法的精細,讚歎魯迅先生不愧爲中國最傑出的作家之一。

在魯迅的這本書中,多次寫到“長媽媽”,說明這個人物對我有極深刻的印象。文中的我是有長媽媽帶的,晚上睡覺和長媽媽誰在一齊,白天她給我講故事,那些有些神祕色彩的傳說故事,“我”聽得津津有味。可是,“我”有時也是恨長媽媽的,因爲社會的影響,長媽媽保留了許多迂腐的習俗:像在新年的早晨要吃福橘,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還盲目地對“長毛”的故事妄加評論,甚至還踩死了“我”喜愛的隱鼠。所以,“我”對她懷恨在心。“我”其實也不是一向厭惡她的,長媽媽明白“我”喜歡《山海經》,跑了許多路,幫“我”買來了《山海經》。在《阿長與山海經》的結尾,魯迅表達了他對長媽媽的愛,他期望仁慈的地母能讓長媽媽安息。

魯迅先生,是我們“民族的脊樑”,以筆作槍,字字擲地有聲。我看過後感受很多,我很慶幸自我出生在此刻這種幸福完美的時代之中。《朝花夕拾》用平實的語言,鮮活的人物形象,豐富而有內涵的童年故事,打擊了封建的舊社會,體現了魯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願望。我們的童年將漸漸遠去,留下的只是兒時歡樂完美的回憶罷了,我提議大家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一下魯迅先生那個不一樣年代的童年之夢,並且與他一齊熱愛自然,嚮往自由。

《朝花夕拾》讀後感21

魯迅是一位作家、文學家、思想家。他的作品讓讀者深有感觸。他的童年非常的豐富多彩,而且還爲童年創作了一本《舊事重提》,後來魯迅先生把這部作品改名爲《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裏的一個個故事,他們都是魯迅先生的美好回憶,故事情節生動形象,用修辭、擬聲或有趣的事例讓讀者彷彿也要做這一件事情。

有好多故事。我最喜歡的就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了。他們家後院有一個園,叫百草園,很大。有許多生物、果樹及花,很美。他從小就喜歡在那裏玩,還寫到了他找果子、蟬蛻或是折臘梅花,很是有趣。這裏還有一個叫三味書屋的地方,他在那裏讀書。他依依不捨離開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他會對百草園說:Ade,我的蟋蟀!Ade,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這樣就寫出了先生對百草園的真實的喜愛之情。

他的《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一部作品激起了我對一件件往事的回憶。他的作品讓讀者讀起來非常有意思,以情感帶動回憶的筆。我的文章有時會有點乏味,就是缺少了對事情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讀完整書,我想魯迅先生可以寫出這麼好的文章,原來他的童年是如此多彩呢!寫的文章都是真實的情感,並且加入了想象及兒時做的幼稚的事情,想想都覺得很有趣。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對於童年、青少年時期的生活回憶,文章充滿了純真、親切的情味,彷彿在給我們講故事,十分耐人尋味。

《朝花夕拾》讀後感22

魯迅,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還是偉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一生中他寫過很多著名的作品。《朝花夕拾》就是其中之一。

朝花夕拾是作者寫童年少年與青年時期的回憶性散文集,有着豐富的思想內容,提供了一個關於風俗所適合人物美醜的價值觀念。裏面有十篇散文組成較完整的描述了魯迅從童年到青年不同人生階段的經歷。

這篇文章中。作者從自身的生活感受中讚美了勞動人民的淳樸、善良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封建舊俗及文化進行了深刻的揭露、諷刺和批判。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在槽間直竄向雲霄裏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

對童年生活描寫的最爲詳細的,莫過於《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寫的幽默充盈,妙趣橫生。百草園是魯迅童年時代的樂園,裏面有菜畦皁,皂莢樹,桑葚,還有鳴蟬,黃蜂,叫天子,有令蟋蟀等等,那裏彷彿是他的整個世界。父親還教他如何在雪地裏捕鳥。但最終,作者還是要告別這些美好的事情,去三味書屋裏唸書,三位書屋的先生是極方正樸實博學的老人。在那裏要認真學習,也可以在後園裏玩。充滿童趣,生氣盎然。

當然在書中還有許多魯迅其他的童年故事。魯迅在這本書裏還告訴我們,要珍惜童年時光,童年的時光是人生的一大筆財富。一定要好好珍惜,不要等錯過了纔去後悔。

讀了這本書。我還想到了自己童年的生活。其實在那時候我也挺喜歡捉螞蚱的。但是我不敢摸它,於是我就負責看動靜,草坪裏哪幾根草晃動的比較厲害,瞬間又轉移另外幾根草上。那一定是一隻螞蚱在那裏跳。於是我就大聲呼喊着,讓其他小夥伴們來抓,一小會兒滿滿可以抓夠一大瓶,最後再把它們放生。尤其是在老家黃河大壩邊,螞蚱很多,每次都收穫滿滿。

《朝花夕拾》裏,魯迅先生瑣碎的童年回憶,既溫馨又理性。爲我們展現了不一樣的年代裏不一樣的童年。魯迅先生的作品,也照亮了我前進的步伐。

《朝花夕拾》讀後感23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的散文集,原名《舊事重提》。文集多是回憶的故事,魯迅先生用夾敘夾議的方式去敘述青少年時代的生活經歷,在我讀後,活像是一位老人在回憶童年時的點滴經歷,平淡卻心潮澎湃,或許人老了,總是喜歡回憶,那是發生過的故事,也是作爲魯迅先生身體的一部分,他的文字針針見血,撲面而來的更多的卻是濃厚的親切。我們的童年發生了太多的故事,每一個人的童年都是不一樣的,但都有相同的純真。

那個動亂的時代,難能可貴的純真,無疑是故事最大的亮點,細細咀嚼,更能讓人沉澱下來,那些過去,到底講述了些什麼?

他懷念的,是百草園無憂無慮的日子,懷念的是與小蟲子在一齊的童年,大人一個不留神,鑽進百草園,聽蟋蟀的演奏,搬開磚頭時,會遇到蜈蚣,聽長媽媽講不曾見過的故事,採摘花野果,他熱愛自然,不喜歡管束,他對舊社會私塾嚴重的不滿,他不喜歡死讀書,他覺得寫東西要有靈魂,他還寫到關於藤野先生,對待工作是那麼的認真,對中國留學生一視同仁,從不歧視,然而他在冬天卻只穿舊舊的外套,那個雜亂的年代,藤野先生活的那麼認真,那麼君子。人的解放,這纔是魯迅寫文字的重點!

爲什麼魯迅先生的文字總是讓我們一代一代的去品讀,文字好似電影,把事情一步步的遞進到高潮,而再次回觀,總能讓心靈一顫,原先故事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內涵。

生命就是一場遠行,從最開始,到最終,一步步的走過每一個地方,而後我們開始驚訝,好像離從前的自我越來越遠了,那些童真,那些單純,似乎快要被扼殺掉了,魯迅先生所要表達的,應當是在那樣一個年代,仍然要有所信仰,是的!信仰是人生的必備品,大環境越來越能影響一代人,我們不要去做別人,而是做自我,有所信仰的生活,就算做一杯淡水,也要純淨。

魯迅先生所折射出的思想讓人怦然心動,他沒有城裏孩子的嬌氣,多了大度的氣派,他是那個年代醒的比較早的人,身邊的人都在沉睡,洪水猛獸將至,他期望大家都能清醒,可那些沉睡的人,卻無法喚醒他們,他只能用文字的形式,去警告那些人,該清醒了!然而那個封建的社會,更多的人是長眠不醒的,所以,文字中多少夾雜着無奈。那個年代,清醒着的人,太痛苦了。魯迅先生對國人的認識是十分深刻的,他以往發出過“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的感慨。他對國人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魯迅的童年本來是歡樂的,可是一等到家道衰落,以往本來與他們家交好的親戚朋友卻一一離棄,他看到了親戚的冷漠,看到了令人心寒的人心。魯迅用他尖刻的筆端爲我們勾勒出國人的奴性。

愛恨交織中,更加讓人感覺童年是多麼的可貴,它是多麼完美的字眼,每每品讀,都感覺童年中有那麼一個充滿朝氣的少年,手可握太陽,腳可追清風,釣夏天最大的龍蝦,堆冬天裏最大的雪人。

那個以往的少年,此刻是否依舊如你這般,還是,再也找不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