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名著讀後感>

《三國演義》讀後感六年級

學問君 人氣:2.25W

當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讀後感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六年級,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三國演義》讀後感六年級

《三國演義》讀後感六年級1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看着這首耳熟能詳的詞,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想起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寒假,我認真地拜讀了這本書,雖是囫圇吞棗,但也看得熱血沸騰。

《三國演義》共二十九章,一百二十回,每章都精彩紛呈,每回都引人入勝。無論是“桃園三結義”“千里走單騎”,還是“草船借箭”“火燒赤壁”,讀了無不讓讀者拍手稱讚。《三國演義》刻畫了將近200個人物,其中軍師諸葛亮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

諸葛亮是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他有着超凡的政治遠見,未出茅廬而三分天下。他的軍事才華更是不容置疑,從“火燒新野”到“空城計”,再到“赤壁大戰”,無不讓人歎服!作爲封建臣子,他忠君愛民,爲國爲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面對蜀國危難的形勢,他上諫幼主,下伐韓賊,實爲古代臣子的典範。諸葛亮雖不是文學家,但他的《出師表》感人肺腑,讀之,讓人熱淚盈眶,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不過,不能否認,諸葛亮在思想上仍然有一定的封建性,存在一定的愚忠思想,但是這不能影響他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他實乃憂國憂民的千古一相。

看着書,我不禁吟誦起了杜甫的《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

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

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經典就是經典,只有反覆讀,才能品出個中滋味。英雄雖已逝去,但在我的心中卻是永恆的存在着。

《三國演義》讀後感六年級2

在這個暑假中,我又一次讀完了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劉備。

爲了統一中國,劉備需要一位軍師,一日他得知了一位神機妙算的人——諸葛亮,於是劉備帶着關羽、張飛去拜訪他,可兩次都沒遇見。劉備並沒氣餒,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劉備終於見到了諸葛亮,好不容易把諸葛亮請下山。

劉備作爲一國國君,求賢若渴,以誠心打動諸葛亮輔助其大業。是呀!在人生道路上,我們要認準目標,堅持不懈,一心一意的去完成,但是我們不能半途而費而要持之以恆,最後總能成功的。

在放暑假之前,老師讓我們看《草房子》、《青銅葵花》,媽媽讓我看完這兩本書,我一驚,心想:這兩本書相當與四本語文書,我怎麼看得完呢?但又沒辦法,老師、媽媽佈置的作業只能完成啊,於是我認準了目標,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終於把相當於四本語文書的書給剷除了,並且我還看完了《愛的教育》這本書,這個暑假的收穫還真不小哩。

同學們,堅持到底就是勝利,這是千年不變的定律,每個成功的人都是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地完成自己的目標。諾貝爾爲了發明炸藥,在失去了父親、弟弟之後,他還是成功了。我們要象諾貝爾那樣認準了目標就堅持不懈、持之以恆,我們肯定能成功。

《三國演義》讀後感六年級3

兒時的我,就對中國的歷史感興趣,而對於三國這段歷史,爺爺已給我講過許多三國中的故事了。在我讀了《三國演義》小說後,我才更加真切地感受了一下這段歷史。

《三國演義》這本書,屬於歷史小說,講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到董卓進京,從董卓亂政到諸侯聚起,從三國鼎立到重歸統一,這段撲朔迷離的歷史。我喜歡《三國演義》上的一些忠烈將士,我認爲他們身上都有一股凜然的英雄氣概。

從《三國演義》中,我懂得了不少的道理。作者羅貫中寫得很含蓄,直接寫故事,並無一點廢話,但我透過自己的揣摩,從《三國演義》中明白了一個異常深刻的道理:所有人都是敗在自己的缺點上的。

《三國演義》中沒有一直活下去的人,但因壽終而死的人也很少,大概都是死於一場大敗,而這“大敗”就是自己的缺點造成的。比如:曹操疑心太重,由於懷疑醫生華佗要謀害他而殺了這位名醫,導致無人爲他治病而身亡;關羽驕傲自大,不肯依照“東和孫權,北拒曹操”的原則去做,導致敗走麥城而死;劉備太重情義,急切地要爲關、張二弟報仇而大起蜀兵伐吳,結果大敗而死;周瑜心胸狹窄,被諸葛亮氣死;張飛脾氣暴躁,因得罪了下屬被手下範疆、張達所害;黃忠立功心切,結果因中埋伏而死等等。他們這些缺點都害了他們,最終導致失敗或喪生。

讀《三國演義》使我想到了自己的缺點,我的缺點是書寫太亂,字跡潦草,這個缺點已使我“大敗”好多次了,尤其是考試時的作文。有一次考試,由於我作文書寫太亂竟被扣了七分。想一想,如果不改掉這個缺點,將來必定會吃虧的。考大學時高一分就可壓倒千萬人,如果低一分就會被千萬人壓倒。假如那時我因爲字亂而被扣掉七分,那將會被多少人壓倒,會失掉多少機會呀!

讀《三國演義》使我有感而發: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個缺點就是一塊大石頭,如果不將它及時搬開,那麼遲早會有一塊將你絆倒的。

教師評語:從這篇讀後感中可以看出,你有很強的閱讀理解能力,能從衆多英雄的命運中得出一個結論:他們都敗在自己的缺點上。進而聯繫自己的缺點——書寫太亂來談自己的`感悟,談得深刻、真切,讀來引人深思。

《三國演義》讀後感六年級4

今年暑假我有幸閱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在這本書裏我隨着羅貫中先生一起回到了東漢末年。

這本書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它講述了東漢末期,因朝政的腐敗無能,所以導致許多的天下羣雄對着中原虎視耿耿。在這幫天下羣雄裏有着非凡的人才,比如:有爲了勝利而不擇手段的曹操;平易近人,深得百姓熱愛的劉備;爲了證明自己比哥哥孫策強而充滿責任心的孫權。這三個人在這羣亂世羣雄這佼佼勝出,他們是魏、蜀、吳三國的開國皇帝。他們把天下分爲了三部分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其中,曹操佔領了中原和河北一帶,是領土最多的勢力。劉備就佔有益州和荊州一半,劉備的勢力領土小但荊益兩州人才衆多。孫權則佔領了江東和交州還有荊州的一半。

在這本書裏,我最喜歡的故事是“三顧茅廬”。這個故事講了劉備爲了找到一個合適的軍師,而在新野附近拼命的搜尋。在過程中有兩個人最適合,一個是司馬徵,一個是徐遮。可是他們都不同意,但是他們都推薦了一個人。他就是被人稱爲“臥龍”的諸葛亮。劉備第一次去拜訪他的時候,他卻不在。第二次只遇到他的弟弟諸葛均。皇天不負有心人,第三次終於給劉備遇上了。劉備在諸葛亮的幫助下,終於可以在這亂世中立足。

這本書給我們這些小學生上來一堂豐富而精彩的歷史課。如果你沒讀過,你也不妨拿來讀一讀,你一定會受益匪淺的。

《三國演義》讀後感六年級5

我是一隻小書蟲,喜歡在書海里遨遊,每當翻開書,就有一種妙不可言的感覺,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叫《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的作者是(明)羅貫中,這是歷史上的一部長篇章回小說,說的是三國時期的戰爭,分魏國、蜀國、吳國,第一句話:話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話語描述了戰爭時期的混亂。在這漫長的旅途中,作者神奇的運用,讓我彷彿進入了三國,在踏上三國的路中,我時而驚險,時而高興,讓我認識了足智多謀的諸葛亮、陰險狡詐的曹操、關愛國家的劉奮……故事中講述了許多辦法,有:苦肉計,連環計,空城計,美人計……

故事中有三大人物,被我稱爲三絕人物,關羽爲義絕,諸葛亮爲智絕,曹操爲奸絕。

義絕的關羽有過五關斬六將等許多熟耳能詳的故事,說明了關羽的義絕,美中不足的是,關羽太過自大,不然就不會有敗走麥城的結局了 。智絕諸葛亮用草船借箭讓曹操上了當,實在是足智多謀啊!爲什麼叫奸絕曹操呢?我一半同意,一半反對,因爲曹操雖然陰險狡詐,可他也有善良的一面,因爲他關惜人才,他還很會用兵打仗。所以我覺得奸絕這個詞比喻這樣一個人物,不太合適吧。

三國中的人物形形色色,假如我能穿越時空, 我一定要當曹操,改變他的狡詐,讓三國和平。這此畫面至今還記在我的腦海裏,一想起,一個個人物就在腦海裏構畫。

《三國演義》讀後感六年級6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

在《三國演義》這本書裏面我最喜歡的故事是“草船借箭”,周瑜召集衆將商議作戰,他特意叫魯肅去把諸葛亮請來詢問,諸葛亮說:“水上交戰當然要用弓箭。”周瑜說:“我和先生想的一樣,但是我方缺箭,請先生在十天內造出十萬只箭來”。諸葛亮說:“我不必十天交箭,我只要三天的時間就夠了。若我三天交不了箭,願任憑您處置。”周瑜心想諸葛亮你死定了。諸葛亮先向魯肅借了二十隻船,安排人在船上紮了很多稻草人。魯肅看諸葛亮接連兩天都沒有動靜,到了第三天諸葛亮請魯肅和他去拿箭。蜀兵們把船駛到曹宮那兒便開始打鼓,曹操一驚便下令弓箭手開始向船射箭。諸葛亮等船上的箭插滿後就把曹軍的箭運給了周瑜,讓周瑜十分震驚。

透過這個故事我深刻知道的意義是:周瑜想謀害諸葛亮,因爲他嫉妒諸葛亮的聰明才智,所以他讓諸葛亮立下軍令狀,自以爲那是不可完成的任務。但諸葛亮還是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完成了任務。

《三國演義》對我的啓發是:人一定要愛動腦。每個人都有遇到困難、困境的時候,要用自己的知識開動腦筋戰勝困難,從而取得成功。

《三國演義》讀後感六年級7

《三國演義》是一部古典著名小說,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到晉朝統一之間的軍事謀略。書中有着成千上萬個人物,如:忠厚的魯肅、氣量狹小的周瑜、飛揚跋扈的董卓······。但,最令我感動的是:萬夫不當的張飛和善良的劉備。

先說張飛吧。張飛,在許多讀者眼前可能就是一介莽夫,可我不這麼看。我認爲:張飛不但是驍勇善戰的猛將,還是一個有勇有謀的大將。那次,魏將張郃攻打張飛,卻中了埋伏,導致大敗。後來,張郃一直堅守,不敢出戰,這時,張飛想到了一條妙計:整日飲酒取樂,不把張郃放在眼裏。這個消息傳到張郃耳裏後,張郃大怒,下令攻打張飛,可又中了埋伏,被迫退守瓦口隘。這時張飛又連施妙計,使得魏軍軍心渙散 最後,張飛率兵偷襲張郃,魏軍大敗,就這樣,張飛毫不費力地攻下了瓦口隘。

再說劉備,劉備的能力主要體現在用人上。拜訪“水鏡先生”司馬微,後來,有幸得忠實的徐庶;又在此二人的指點下於風雪之中三顧茅廬,成功請到天地奇才諸葛亮。劉備,愛將勝子看着趙子龍抱着阿斗衝出曹軍重圍,心疼地將親生骨肉棄之於地。一個從做草鞋的人能從一無所有到三分天下得其一。全都要歸功於這些高尚的品質。

最後,我明白了:我們有時也要想一些方法,幫助自己,更省時、更省力地完成一些事情,此外,我們還要以德服人;用愛去關懷他人。

《三國演義》讀後感六年級8

《三國演義》是我百讀不厭的一本書,不同的時期讀它,有着不同的感受。

在幼時,看《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一個個傳奇的故事,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赤壁之戰……。我還明白了俗語“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肚子在唱空城計。”……的含義。

在低年級,我看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長篇歷史小說,它不僅使我懂得了許多歷史知識,更讓我記着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鮮活的人物: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膽狹義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赤膊上陣的許褚、擡棺上戰的龐德、陰險狡詐的曹操、軟弱無能的劉禪……

在高年級,再讀原著《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義的鴻篇鉅作。對裏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如我最崇拜的諸葛亮,從火燒新野,罵死王朗、空城計、妙錦斬魏延中顯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並非神仙,如他讓馬謖去守街亭,導致丟失了街亭、柳列城兩個軍事重鎮,一出祁山失敗,自己也被降職。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況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們沒有理由苛求別人和自己不犯錯誤,不應該因爲別人的一點過失而橫加指責,也不應該因爲自己的一次考試的失利而灰心氣餒,更不應該爲自己取得的一點成績而沾沾自喜,人無完人,我們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實改進的地方。

而我喜愛的三國猛將張飛,長坡橋單騎救主,智奪瓦口,義釋嚴顏,可謂功不可沒,只可惜關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務正業,無故鞭打士兵,導致自己被手下兩名小將刺殺,還陪上了黃忠、劉備和蜀國七十五萬大軍的性命,使蜀國狀況一落千丈。相反,魏國名將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辱罵置之不理,態度樂觀,使一代奇才諸葛亮無計可使,以病死五丈原爲告終。可見當遇見悲傷、痛苦、氣憤的事情時,應該理智地控制情緒,用樂觀的態度去戰勝它,如果意氣用事,後果將不堪設想。

《三國演義》讀後感六年級9

我讀了《三國演義》中的,大戰呂布中的:只見盧布頭戴三叉束髮紫金冠,身穿獸面吞頭連環鎧,外罩西川紅綿百花袍,腰繫勒甲玲瓏獅蠻帶;弓箭隨身,手持花戟,騎着赤兔馬,心想:“果然名不虛傳,真是‘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這段裏,我感覺盧布是個又英俊,既名不虛傳的人。

我又讀了《三國演義》中的三顧茅廬請諸葛中:遠遠看去,只見臥龍莊前有一片籬笆,圍着幾間草屋,繞着屋子種着一片翠竹,十分清靜。

從這裏,我感覺到諸葛亮住的地方很美麗。好像一個人間天堂啊!

這裏寫了,劉備很尊重諸葛亮——他們在臥龍岡邊遇到了諸葛均,得知諸葛亮正在家中,劉備便興沖沖的去莊前敲門,諸葛亮的童子忙,出來說:“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哩。”劉備叫大家,不要驚動先生,自己輕手輕腳走了進去,見草堂榻上,果真睡了一個人,就站在臺階下靜靜的等候。時間久了,張飛見諸葛亮這麼傲慢,嚷着要放火燒他的房子,關羽連忙勸住。

我讀了《三國演義》,覺得更好看了,以後我一定,還要看其它版本的《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讀後感六年級10

這個寒假,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作品描寫了自東漢末年至西晉統一全這段時期,以曹操、劉備、孫權爲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鬥爭。在這一時期,農民起義風起雲涌,天下紛爭,英雄輩出。自宋朝始,三國故事已成爲說書人最好的素材,透過他們口耳相傳,成爲老百姓街談巷議的熱點話題。

這本書其中有一個故事《千里走單騎》,主要講了關羽與劉備失散,暫居曹營。曹操一心想收服關羽,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賜金銀、官職等物品,關羽獨留下赤兔馬,以便來日尋劉備方便。聽!到劉備下落後,關羽將官印吊於屋中,帶上嫂嫂,奔向劉備。途中因沒獲曹操批准,有五個關口受到阻攔,關羽皆殺之闖關。從這個故事中可以體會到關羽對劉備的忠義,不關受到多少挫折也不會放棄,這一點值得我們學習。

從這本書中午還收集了許多歇後語:曹操下江南——來得兇敗得慘;董卓進京——來者不善;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

讀完這本書我明白: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僅需要忠義,更需要誠實守信!如果一個人現實生活中最爲寶貴的誠心也丟掉了,那這個人還有什麼呢?所以讓我們開啟誠信的大門,讓我們勇敢的面對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