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名著讀後感>

《人生設計在童年》的讀後感

學問君 人氣:2.62W

《人生設計在童年》的讀後感1

《人生設計在童年》一書是美國得克薩斯a&m大學研究儀器專家高燕定的大作,堪稱“精英培養之道“。高燕定先生以獨特的視角潛心探究美國教育文化,融合中西方教育思維之優勢,形成自己對精英人才綜合素質培養的獨到見解。高先生的女兒在父親的引導下,從小樹立人生理想和職業目標,在預期的人生軌跡上奮力追夢, 一步步達到理想目標。

《人生設計在童年》的讀後感

書中詳細描述了一個普通女孩兒時生動的心理活動和生活細節,疲於奔命的高中時代和充滿智慧的社會活動,以及自我奮鬥、追逐夢想、演繹人生的自我表白的故事。作者透過豐富的、有說服力的案例,向讀者傳遞一個理念:人生是可以設計的,而且應該從童年開始。

蒙臺梭利指出:“兒童並不是一個只可以從外表觀察的陌生人。更確切地說,童年構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爲一個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這與高燕定先生的觀點不謀而合,高先生認爲:在孩子的童年階段,引導孩子設立一個或幾個人生目標是很重要的。雖然許多人在他們自己的成長旅程中,可能會因爲種種因素而改變軌道,但是,在人生的最初十幾年裏,有一個目標比沒有任何目標要好得多。從小就有一個粗略的人生規劃,比迷迷茫茫地混到高中畢業,甚至更晚時,纔開始認真地考慮自己的人生,倉促地培養自己的就業技能要有利得多。

目前許多家長很重視孩子的“素質教育”,但卻摸不清到底什麼是綜合素質,家長們拖着孩子到處學琴、學書法、學武術,參加各種名目的比賽,就是沒有認識到,對孩子職業意識的培養。孩子長大了要幹什麼?能幹什麼?許多家長和孩子並沒有認真思考。沒有理想,人生迷茫,使許多孩子從小沒有奮鬥的目標,長大成人後,纔開始考慮人生,倉促培養就業技能,爲時已晚。其實,對孩子進行職業發展的指導教育是一種極其重要的“素質教育”,甚至可以說,正確的、科學的職業發展指導不僅涵蓋了素質教育的所有內容,而且還大大超出了大家的理解。如果孩子的父母、師長和專家們從小就和孩子們一起,根據各人的特點,根據現代化的資訊,探尋科學的職業發展路線,合理地規劃未來、設計人生,併爲孩子提供全面的、廣闊的基礎知識教育,爲他們的一生作準備,讓孩子們去追逐夢想,演繹人生,讓他們愉快地沿着精心設計的人生道路去奮鬥,就能使他們在日新月異的世界裏,永遠立於不敗之地。所以,讓孩子從早期就開始進行人生設計、職業規劃,是人生旅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使孩子成爲能夠主動認識自我,瞭解世界,不斷努力,走向完美的人。只要自己足夠優秀,就一定會獲得認同和接納。家長、孩子、學校和社會都應該重視並且一起參與這一個共同的課題。

給孩子一個夢,在孩子心中點燃一把火,讓它燃燒,成爲他們自己努力、奮鬥的內動力——這是人生設計最重要的第一步。

《人生設計在童年》的讀後感2

暑假裏,同事推薦我看《人生設計在童年》這本書的'。

本書講述了一個普通女孩高倩在作者,也就是父親高燕定的引導下,從小樹立人生理想和職業目標,在預期的人生軌跡上奮力追夢, 一步步達到理想目標的故事,輔以其他豐富的、有說服力的案例,向讀者傳遞一個理念:人生是可以設計的,而且應該從童年開始。作者用充滿溫情、閃爍智慧、迭出新意的故事,詮釋了中美教育的差異和“中西合璧”的教育方法。女兒高倩兒時生動的心理活動和生活細節,疲於奔命的高中時代和充滿智慧的社會活動,以及自我奮鬥、追逐夢想、演繹人生的自我表白,與作者的論述交織在一起,引人入勝。

“我要上哈佛,我要做律師。”在自己的10歲生日party上,華裔小女孩高倩許了兩個願。7年後,她進入哈佛大學主修歷史; XX年後,她自哈佛畢業,旋即進入哥倫比亞法學院攻讀法學博士學位,於XX年春季畢業。

哈佛大學的難以申請,國人都已知道。律師職業的難以達成,國人也許尚無概念,在美國,律師與醫生、職業經理人並稱爲美國三大理想職業,被稱作美國“第四階級”,很多總統、參議員均爲律師出身,社會地位及收入都很高,以地處紐約的哥倫比亞法學院爲例,就業率越過90%,學生一畢業即有6位數底薪,相應的,入學門檻也很高,學生至少需要擁有3年工作經驗,入學平均年齡是25歲。一個21歲的華裔女子,沒有顯赫的家族背景和經濟支援,如何能一勝哈佛而再勝哥倫比亞?她的身側,並無許願樹,她的手中,並無七色花和阿拉神燈。是什麼讓她的願望輕鬆達成?

“是自童年就開始的人生設計。”她的父親高燕定如是總結。

人生設計能不能給孩子一個美好未來?

早期的人生設計,應該是家長引導、孩子主導、教師和社會共同協作的課題。只有孩子自我認識的不斷深化,經過長期的思考、研究和自我提高,在對社會、經濟、技術的變化和發展有了一定的認識,並經過反覆的篩選和淘汰之後,才能提煉出他們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目標。只有發自內心的理想之火在他們心中燃燒起來,成爲他們如癡如醉的自我追求,纔會成爲巨大的內動力,推動他們去自我奮鬥,獲得成功。

在這本書裏,作者用自己和女兒一起成長的故事,結合其他豐富的、有說服力的案例,以及他長期、認真的觀察和研究,向讀者傳遞一個理念:在一個日趨完善和規範化的社會裏,人生是可以設計的,而且應該從童年開始。有了科學、理性的人生規劃,人們完全可以不憑機遇、不靠伯樂,按部就班地、可預見性地獲得自我認識意義上的、必然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