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名著讀後感>

小學弟子規讀後感(集錦15篇)

學問君 人氣:2.31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弟子規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弟子規讀後感(集錦15篇)

小學弟子規讀後感1

讀過《弟子規》後覺得主要是教孩子學會“禮貌”與“孝敬”這兩項終生受用的法寶。

禮貌”簡單地說就是“想到他人,替他人着想”;“孝敬”則分爲兩塊——孝父母、敬老師,並可以擴展到孝敬所有的尊長。一個人的“禮貌”與“孝敬”是體現在他的一言一行中的,並且潤物無聲,能讓身邊的人真切地感受到,有兩句話可以詮釋這兩大法寶的功效——“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禮尚往來”,一個在工作、生活中禮貌、孝敬的人,就等於擁有了開發自身潛能的兩把金鑰匙,一生都將會人見人愛,萬事皆順;即便遭遇麻煩,必將有貴人相助,否極泰來;而助力的凝聚,會使人一路越走越輕鬆。

什麼是教育呢?教育就是長養孩子的善心、善念、善行,糾正其偏差的觀念,錯誤的言行舉止,引導他有正確的思想理念,做每件事都離不開善。現在孩子們最大的缺點,就是任性,不孝順父母。百善以孝爲先,透過學《弟子規》,可以教給孩子們該怎樣在生活中孝順父母。這是做人最基本的德行和良心。如果不孝父母,則天理難容。試想:一個連自己父母都不愛的人,又怎能「泛愛衆」呢?所以,只有孝順父母,然後才能做到「泛愛衆」。

我們常說“上行下效”,家庭教育的原則也是如此。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每天工餘飯後、閒暇時間,父母能在做完家務後,各自手執一本至愛的書,時不時地在讀到精彩處時相互交流,在這種氛圍中耳濡目染的孩子,想不養成愛讀書的習慣都難,只怕父母又要有晚上從孩子手上奪書、逼他關燈睡覺之虞了。至於其他諸如“孝、悌、謹、信……”皆情同此理。

《弟子規》這些規矩,看似平常無奇,但是,如果我們認真去實行,那帶給父母親的歡欣快樂。可不是有性的東西可以媲美的喲。現在我們在家庭就能培養出這麼好的言行舉止,將來自然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小學弟子規讀後感2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剛讀《弟子規》我就被它所震撼,原來中國有這樣優秀的傳統文化,轉載:《弟子規》讀後感(附弟子規原文)。我得承認自己才疏學淺,三十歲了才結識《弟子規》這本好書。通讀之後,我感慨萬分,《弟子規》是我們生活的一面鏡子,是我們養成良好個人行爲的指南,是檢驗我們道德品質的一個標準,是提高國民素質重要的啓蒙教育,也是我們終身受益的良師益友。我出生於七十年代,這本作爲兒童啓蒙教育的優秀作品卻與我失之交臂,我認識它太晚了。然而現在能接受傳統文化的教育和薰陶,我感到非常的幸運。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據宋朝朱熹的《童蒙須知》改編,後經清代儒生賈存仁修訂,改名爲《弟子規》,是一本教導兒童怎樣待人接物的書籍。它那淺顯易懂的文字裏卻蘊含着許多做人的真理,不僅對於教育少年兒童,對於我們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義。

有句話叫"細節決定成敗",而《弟子規》就是教導我們要重視生活行爲的各個細節,用簡明通俗的語言,教導大家如何修養品德、孝親友愛以及生活起居中待人接物所應有的禮節。我們都是普通人,大量的日子,都是在做一些普通的小事,如果每個人都認真對待自己所在崗位的每一件小事,都注重細節,把小事做細、做透,把它做好、做到位,那就會出現"細中見精"、"小中見大"的不平凡。

學習了《弟子規》後我才發覺自己的缺點竟然有這麼多。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個古代從三歲孩童到古稀老人皆知的道理,我們現代人有多少人知曉?即便有個別人記得拿來教育自己的孩子,但卻往往忘記了自己對父母也要盡孝道的道理。

小學弟子規讀後感3

暑假期間我讀完了《弟子規》這本書,這本書每一句話都會有一個小故事讓我們來理解,如:父母呼,應勿緩,它對應的故事就是《陶母退魚》。

我最喜歡的人物是《拒收金子的揚震》中的楊震,這個章節中的楊震他多才多藝,被人稱爲“關西孔子”。他不貪財好色,別人給他金子也不要,他是個品德十分高尚的人。我最喜歡的故事是《追根問底的戴震》。戴震幼時最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對問題要問個明白才行,老師被他問煩了,便把《說文解字》和一些字典給他看,他三年後便掌握了這些內容。

後來他竟把最難懂的《十三經》也弄懂了。戴震的這種貴精專不貴博,與其知而皆非真,不若知而爲真的學習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來學習。

小學弟子規讀後感4

《弟子規》是一本好書,多讀對我們有好處,可以幫我們改掉許多壞毛病。

以前,我還是一個不懂事的孩子,我那時十分貪玩,有時間就去和同學們去玩。

有一次,我出去玩。過了很久也沒有回家。媽媽到處找我,都不見我人影,媽媽就非常着急,到處去找我。過了一會兒,我玩累了,一回到家,媽媽就就對我說“你去哪裏了?我還以爲你不見了呢!”媽媽是很着急,但我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情況。

還有一次,我牀上把被子蒙着頭睡,媽媽沒發現我,就出去找我,到處問同學我在那裏,但都沒問到。當媽媽回家時,她就發現我已經在牀上熟睡了呢!真是有驚無險啊!

我學了《弟子規》之中的“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業無變。”這句話的意思是“出門要告訴父母一聲,回來時也要向父母通報一聲,以免父母掛念我們。”之後,我就再也沒有這樣了。

小學弟子規讀後感5

暑假裏,學校讓我們讀《弟子規》,去學習弟子規,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弟子規》裏說:“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讀到這些的時候我不禁慚愧起來。

正如《弟子規》裏說,父母的呼喚,應及時應答。父母的教導,

應該恭敬的聆聽。犯了錯誤的時候,應當虛心的接受,而不頂撞,父母是世界上對我們最好的人,我們應當孝敬父母、感恩父母,我們要把學習學好去報答他們。

但在現實生活中到底有多少人做到了呢?我想,不多吧!每人多多少少,在有些時候也會頂撞父母的。認爲他們的思想太封建了,一天到晚的約束着自己。而我就是其中的一個,父母對我們的教誨,我總是不耐煩,父母說的話我也是頂撞,和他們說不了幾句話,然後就把自己一人關在房間裏。

在讀了《弟子規》之後,我明白了許多的道理。無論在何時,無論何地,我們說的話,父母總是把他們當作沒有睡醒時說的,父母的愛是傾其所有的,是無微不至的。而我們卻不懂得珍惜。在父母眼裏,我們永遠都是小孩子。雖然它們也不想我們犯錯誤,但我們每次犯了錯誤之後,總會耐心的給我們改正的機會。他們耐心的等待,期盼我們成長起來。因爲他們想:“總有一天,我們會成長起來的。”無數次的看到他們爲了我的成長進步而流下辛勞的汗滴,無數次的看到他們因爲我不爭氣的成績,臉上留下的焦慮神情。此時此刻,我要對父母說一聲:“對不起!”請原諒我的不懂事給你們帶來的煩惱。

父母啊!你們是我永遠的歸宿,我的心永遠和你們在一起。不管用什麼方式,我們都要盡所有去報答你們的愛!

小學弟子規讀後感6

李毓季,山西絳州人,字子潛,平生只考中過秀才,生平主要活動是教書。他根據傳統對童蒙的要求,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將《論語》中的“學而”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分爲五個部分,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加以演述,編纂成爲一份《訓蒙文》。該文具體列舉出爲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以及求學應遵循的禮儀與規範,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既有文采,又非常實用,因而受到人們的重視。乾隆年間經賈存仁修訂改編。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父母愛我,我孝敬父母,這並不是一件難事,如果父母不愛我,我又能孝敬父母,這纔是真正的大愛。在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一個有這大愛的小男孩。每個孩子的童年都應該是快樂的,因爲他們是父母的寶貝。

而東海縣中山鎮徐海路小學四(1)班的胡繼山,生活在一個困難的家庭,雙肩早早擔起照顧臥病在牀的母親的重任。每天早上,胡繼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幫媽媽擦身子,做飯,做好飯後,還要一口一口喂媽媽吃,可媽媽因爲生病心情煩躁,老是發脾氣責罵小繼山,可他還是一如既往的照顧媽媽。而我,看到這,真是滿面羞愧,頓感慚愧。的確,自己是應該感到臉紅,羞愧。

因爲在家裏,我就是一個驕傲的公主,從不懂得孝敬父母,只覺得他們對我好是理所應當,過着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但是,“亡羊補牢,爲時未晚”。透過讀《弟子規》,使我改變了許多,長大了許多,更重要的是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讓我學會了感激父母,關心父母,理解父母、孝敬父母。與此同時,也使我得出了一個小結論:如果把家比作一間小屋,那麼父母就是照亮這間小屋的溫暖陽光。

從今以後,我要多讀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不再做驕傲公主。

小學弟子規讀後感7

末學在以後的學習中,也要專心專注,這樣學習效率纔會提高。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之後再學會舉一反三,學會靈活,圓融。這就是末學以後的目標。

末學在這裏也希望更多的青少年朋友能早日走上聖賢之路,步入孝德之門。聽說安陽要花巨資建女子監獄,我想,如果把它換成女德學校豈不是更好?受益的人會更多。也希望更多的有心人能大力支援,國家也一定會重視起來,那麼,我們中國人的春天就會早日到來。

“衆星拱月”,只要把自己的光圈擦亮,很多星星自然就會靠過來,這就是感召的力量,末學也要從當下做起,修身正念,才能感召來更多的仁人志士。“能親仁,無限好,德日近,過日少”。時時覺照,“一日三省吾身”,改過行善,爲實現中華傳統文化的偉大復興貢獻微薄之力!

小學弟子規讀後感8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衆 ,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每當我翻開《弟子規》的時候,都會情不自禁地吟誦起來。中國文學寶庫中有許多珍寶:《大學》、《中庸》、《論語》……早已聞名遐邇。《弟子規》雖然不太出名,但是它卻給我很多啓示,也是我最感興趣,感悟最深的一本書。《弟子規》,顧名思義,是孔子平時用來約束他的弟子們的一些規定,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小學生日常行爲規範》,前者比後者更加全面、細緻。《弟子規》在大到一個人的思想,小到一個人如何走路說話,都有一個詳細的規範。讓我感受最深刻的一段話是:“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

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意思是說:當長輩站着時,你不能坐着,長輩坐着時,讓你坐你才能坐下。在長輩面前說話聲音要低,但是又不能太低,以剛好聽到爲宜。長輩讓你進去時,你得快一點,讓你出去時,你要等他事情吩咐完再慢慢退出。長輩問你話時,你要站起來回答,並且眼睛要看着他。孔子如此教育自己的學生,一定是別有用意,他要讓學生懂得尊敬長輩,這也是報答長輩的最好的方法。並且走上社會後也會懂得尊重他人,爲他人着想。

而現在的一些孩子在家裏是“小皇帝”“小太陽”,天天要家人圍着轉,只知道自己過得舒服,爲所欲爲,尊敬長輩又何從談起,長大以後又怎能在社會上立足呢?不尊重他人,也是不會得到他人尊重的。我希望大家都能讀讀《弟子規》,它簡單易懂,其中又蘊含很多爲人處事的方法。是一本很實用的書藉。

小學弟子規讀後感9

我感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但我更感激我的父母,感激他給了我生命以及無限的親情,這都源於《弟子規》,它使我明白,要對自己的父母心存感恩。

隨着年齡的增長,我的脾氣越來越大,性格越來越急躁,面對父母嘮嘮叨叨的教育,話語總是左耳進右耳出,有時面對父母的斥責,還會摔門而出,根本不顧父母的感受,當那天在房讀《弟子規》以後,我才真正地知道自己錯了,並且錯得很過分。當自己摔門而出時,並不曾顧及當時父母的感受,沒有看到父母心碎的樣子。

感謝《弟子規》,它使我明白,爲人於女,最應感激的就是我們的父母,因爲父母好比我們人生中的太陽,太陽帶給我們溫暖,帶給我們光明,賦予了世界的`生機。父母亦是如此,是父母賦予了我們生命,又是他們爲了我們辛勤勞作。當你失敗時,總會有一雙手關心你,呵護你,告訴你:“你永遠是最棒的,相信自己一定行,別忘了,自己背後還有我們的支援”;當你受冷落時,總會有兩個人出現在面前,伸出雙手給你溫暖;當你受挫折時,還是這雙手將你從困難中拉出,讓你衝破挫折走向成功。

我們應該對父母感恩,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就盡力孝順他們,不要在父母永遠離開的時候,才知道父母對自己的恩重如山,才知道自己該盡的孝心沒有盡到。不要在父母永別了,才涕淚滿衣地在他們墳前哭啊,嚎啊,到那時才知道悔恨。這是我讀《弟子規》悟出來的:感恩父母,不能等;回報父母,不能等;孝順父母,不能等。

我感謝《弟子規》,它讓我真正懂得了孝道,懂得了一切,我會用我最真實,最實際的行動來回報父母。

小學弟子規讀後感10

上二年的時候,媽媽讓我和《弟子規》交上朋友。從此,這個《弟子規》讓我懂得了很多很多,也有收穫。老師和父母不停地教導我們。

記得有一次,媽媽一下子瘦了許多,我不解的問:“媽媽,您怎麼瘦了這麼多,我好心痛啊。”媽媽回答:“我這幾天,再帶你弟弟沒有吃飯,所以很瘦。”我想:媽媽一定餓壞了,我立刻騎自行車去買吃的給媽媽吃。媽媽叫住了我,問:“幹什麼去,這麼晚了。”我說:“去買吃的。”當我把吃的送給媽媽時,媽媽什麼也沒說,就緊緊抱住了我。此時,我彷彿聽到《弟子規》對我說: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牀。你可真棒!

小學弟子規讀後感11

學了《弟子規》讓我懂得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牀。”當父母生病的時候,煎好的藥湯,我們應該先嚐一嘗。還要不分晝夜的在病牀旁服侍兵種的父母,一刻也不能離開。“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爲偷。借人物,及時還。後有急,借不難。”使用別人的物品,必須明確的提出請求,以徵得別人的同意。倘若不徵求別人的意見就去使用別人的物品,這樣的行爲就是偷竊。借用別人的東西,用完了要及時歸還,這樣以後要是有什麼急需,再次借用的話就不難了。

“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倍皆要。”讀書的方法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要記,眼要看,口要讀。對於讀書來說這三點都很重要。當然,《弟子規》的內容還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親愛的同學們,希望你們也和我一樣,加入到誦讀國學經典的活動中來,讓我們把經典傳承下去。

小學弟子規讀後感12

在高速發展的今天,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還是要學習傳統的智慧。《弟子規》講得是如何做人,這些根本的東西,猶如大樹的根,樹能長得多茂盛,多大,時間多久,全是要重視根的力量。

當今的孩子,必須重視人格的建設。要先做好一個人,才能做好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在《弟子規》中,入則孝,講了古人是如何將孝順落實在做人最根本的方面。從父母的日常起居,至自己的言行舉止。如何與父母恰當的溝通,父母百年之後,如何守孝。這些傳統的,對父母給予生命給自己的大恩,自己應該對待自己的父母更孝順纔對。

在出則悌中,講述了怎樣與別人處理好友愛關係,對長者的恭敬謙讓。對人與人之間坦誠相待,不過分生疏而又恰如其分。這對許多人在現代生活的人際交往中起了很好的指導作用。

在謹中,從珍惜時光,衣着,飲食,飲酒,坐,立,舉止,借物的方面,細緻地講了做人應該事事認真,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認真踏實的對待每一件事。

在信中,做人要講誠信,不辱罵,不造謠,講話清晰,不說別人閒話,向先進的好的人學習,時時反省自己,知錯能改。這些品質,對於評判一個人是否有修養是重要的依據。

在泛愛衆中,談到愛的重要性。做一個有德行的人,與人相處時的言行,也透露出大愛。

在親仁中,要親近有德行的人,人才會不斷進步。

在餘力學文中,講到了要學習知識,以及學習知識的方法,這些都是千百年來得以傳承下來的學習心法。

在學完《弟子規》後,我深深地體會到國學的魅力,國學對我的影響,使我在相對浮躁的當代,找到一種根本的處世之道。

逐步在本書中參透悟透人生的哲學,我彷彿得到了另一種洗禮,只願在以後的路途中,做一個好人,教會我的每一個孩子從小堅守住中國人的根本,做一個真正的炎黃子孫。

小學弟子規讀後感13

《弟子規》教人向善,長養人的德行,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而我也是透過學習《弟子規》明白和學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個過程,過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選擇了一個什麼樣的人生目標。

讀完《弟子規》後,我感覺它主要是規範了人的行爲,每句話都有一個道理,每句話都發揚着一種思想,《弟子規》用最簡短的文字,把一個人如何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立身處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學等等的態度和禮儀概括的形象全面。通俗易懂的文字裏揭示着許多做人的道理,對於我們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義,將是我們終身受益的良師益友。在此我簡單的寫一下它給我在工作中的啓示。

例如“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是指在工作中做事情不要慌張,忙亂就容易出錯;不要害怕困難,應該知難而進,也不要馬虎草率,要認真對待。

“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意思是指看見別人有好的品德,就要向他看齊,哪怕同他相差很遠,只要堅持下去,慢慢地總會趕上,看見別人壞的行爲,就要自我反省,有就馬上改正,沒有也要引起警惕。“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是教人不斷形成恭敬之心,尊老愛幼。“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是講要有責任心,養成有條理的'做事方法。“房室清,牆壁淨,几案潔,筆硯正。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講的就是要養成良好的日常生活及工作習慣。

有句話叫“細節決定成敗”,而在《弟子規》中就是教導我們要重視生活行爲的各個細節,我們都是普通人,大量的時間,都是在做一些普通的事,如果每個人都認真對待自己所在崗位的每一件小事,都注重細節,把小事做細、做好,這些事就是大事。

小學弟子規讀後感14

當我第一次翻開《弟子規》這本書時,我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封面,是如此精美,飄着淡淡的書香;內容,是如此豐富,讓我深深地喜歡上了它。是它,讓我懂得了:人,原來是這樣做的!“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這首悅耳動聽的三字歌謠,就是《弟子規》。“入則孝”這一部分,向我們講述了在家要孝敬父母、孝敬長輩,這是做人的基本原則;“出則悌”、“謹而信”敘述了日常生活和爲人處世的行爲規範;“泛愛衆”、“親仁”進一步講述瞭如何爲人處世;“餘力學文”敘述瞭如何讀書求學的道理。讀了“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這一句的時候,我思緒萬千。現在,很多人都把錢看做第一位,甚至爲了錢,和朋友、兄弟反目成仇,想盡一切辦法,用盡一切手段來謀取財物。我感到這樣很可笑:錢算什麼?它只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東西罷了。

把錢過分地看重,自然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仇恨、誤會……“要是聽到別人指出你的過錯就生氣,聽到別人的表揚就高興,那麼,對自己有害的人就會來到,對自己有益的人就會離去。”是啊!現實生活中,總是存在着一些愛聽別人讚美的人,他們往往不知道,這正是一個敗筆。對自己有害的人會逐漸加害你、利用你,後果真是不堪設想啊!但如果相反,你得到的益處會越來越多。《弟子規》,教會了我諸多的人生道理還有禮儀規範,以及學習的技巧。擁有一本《弟子規》,就如同有了一顆熠熠生輝的鑽石,讓你在以後的人生路途中,受益無窮。《弟子規》,你散發的那淡淡的書香,將會陪伴我,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暢行!

小學弟子規讀後感15

上二年級的時候,我們學們舉行了學習《弟子規》的活動。其中有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

“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這後頭還有一個故事呢。

據說,在東漢時期,有一個小孩名叫黃香。幾歲時,母親便去世了。他非常孝順父親,所有的家務都是他自己做的。夏天時,他用扇子把席子扇涼。冬天,他會把被子溫熱。他這是在幹嘛?他要請父親上牀入睡。知道這件事後,大家都說他是個孝順的好孩子。

我聽了這個故事,深受感動。古人能夠做這些,是非常令人敬佩的。我也要向他學習,學會尊敬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家時我要改變一下,不要再做嬌小姐了,回到家裏吃完晚飯後,我對媽媽說:“媽媽,今天我來洗碗吧,我會洗得很乾淨的。真的。”媽媽聽後,欣喜地說:“行吧,女兒長大了,懂事了。” 我的心裏也很高興,但能夠得到這樣的表揚,我心裏也很慚愧的,我都快10歲了,跟黃香一比,那實在是差的太遠了。我想我一定要長期的孝敬父母,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無論是在做家務還是學習上,都要叫爸爸媽媽感到欣慰,放心。

有一次,回到家,我看見媽媽正在洗菜,我想媽媽上了一天的班,也很辛苦,還要我們做飯吃,我走上前去對媽媽說:“我來幫您洗吧,這樣我們就可以快一點做完飯了。”媽媽高興的說:“乖女兒會幫媽媽洗菜了。你真是越來越懂事了,懂得孝敬父母了。”我一邊洗菜一邊想:我已經長大了,是家庭的一份子,也要慢慢地挑起一些家庭的責任了。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定會世世代代的傳承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