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名著讀後感>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精選15篇)

學問君 人氣:2.16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平凡的世界》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精選15篇)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

作爲高中生推薦閱讀的篇目之一,路遙創作的《平凡的世界》無疑是一部偉大的鉅著。它以簡單質樸的言語,爲我們描繪了一個平凡的世界,刻畫出一個個普通人物不凡的人生旅程。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衝突都彙集在一起,讀來震撼人心。

故事以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間的中國爲背景,全面地展現了改革浪潮衝擊下的城鄉社會生活。書名爲《平凡的世界》,可人物的命運卻是艱難曲折,其中最大的亮點則是全書的主人公孫少平。

作爲一個窮困又有知識的農村青年,孫少平具備衆多良好的精神品質。當哥哥希望他回鄉幫忙時,他不甘平凡,傾盡所有奮力一搏,孤身一人到城鎮打拼。伴隨着他的,是勇氣,唯一能給予他力量的,是堅定如山的信念。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作爲一個攬工漢,孫少平常與素質低下的粗漢生活在一起,可自始至終他從未改變過一分一毫。他的身上一直昂揚着精神的高傲,揮灑着靈魂的矜持。他始終有着保爾般的工作熱情和聖徒般的道德修養,忍辱負重,吃苦耐勞,身懷正義,心懷感恩,具有強大的責任感。也正是這些精神品質,支撐起了全書的框架,使他艱險的人生道路變得不再坎坷,也讓他獲得了屬於自己的幸福。書中多次描寫了孫少平幹苦力時受的傷,讓我印象十分深刻,想到我們如今舒適愜意的生活,我更是深有感觸。

物質的匱乏並不能影響孫少平精神上的充盈。他熱愛學習,即使只是一名礦工,可卻千方百計地尋找書本來閱讀。夜深人靜的時候,他總打着檯燈趴在牀上看書,那是他一天中最愉快的時光,知識視野的不斷拓展使他的生活變得繽紛多彩。作爲時代的青年、祖國的未來,我們應努力向孫少平看齊,培養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優秀的精神。

書中讓我十分欽佩的另外一個人物則是孫少平的哥哥孫少安。作爲家裏的長子,他也被賦予了與弟弟截然不同的命運。與孫少平追求飛揚的生活不同,沉重的家庭負擔和過早地承擔世事,使孫少安難以走出土地和家庭的束縛,這造就了他的沉穩和內斂。他的人生可謂是一波三折——在初次嚐到了創業成功的甜頭之後,卻遭到了破產和負債累累的打擊,在又一次突破巨大艱難,終於幾乎要擁有完美的生活之際,卻又傳來了妻子肺癌的噩耗。生活就是如此,人生前進的道路上,總有無數的難題和打擊在迎接你,面對這些,最重要的就是無畏。正如孫少安那般,老天和他開了許多次玩笑,但他憑着艱苦卓絕的奮鬥精神將這些挫折一個個地破除。倘若我們遇到困難首先想到的就是退縮,那人生還有什麼未來可言呢?不畏艱險,昂首前進,挫折只會讓我們變得更強大。

對比手法的運用在此書中十分常見,也十分經典,美與醜的對比、善與惡的對比、對與錯的對比、黑與白的對比,都在書中淋漓盡致地體現了出來,直擊人心。在金富因盜竊被抓捕歸案之後,我看到了這樣的一句話:大時代的浪潮不僅改變物質世界,更重要的是,也在改變人。生活在這個繁雜的時代裏,我們也悄悄地被改變着。有的人走上了廣闊的生活大道,有的人卻漸漸向墮落的深淵滑落。認真思考一下,你在向着哪個方向前進呢?不忘初衷大概只有極少人能做到吧。可是,即使生活使我們改變,但改變的趨勢卻是可由我們自己掌控的,如果讓你回到年少時,你是否會喜歡現在的自己呢?即使是改變,也不要偏離正確的軌道啊。

“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與奮鬥”——這是書中我最喜歡的句子之一。在這個平凡的世界裏,每一個人都顯得如此渺小,每天都有生命到來或離去。我們要做的就是努力抓牢屬於自己的每一天,在這個平凡的世界中創造自己不凡的人生。

幸福與未來是創造出來的,沒有奮鬥與拼搏的人生一文不值,沒有信仰與追求的人生毫無意義,別再虛度光陰,趁還有時間,勇往直前吧。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2

路的盡頭,是家的方向。

如果一定要給每個人的奮鬥都找一個原因抑或是目的的話,那麼我想孫少安、孫少平兄弟倆最重要的的共同目的——就是爲了家。

陳昇在歌裏唱:“路遙遠,我們一起走。”的確,尋夢路上如果無以爲伴,那該是多麼孤單啊。家人是與我們殊途同歸的靈魂夥伴:所以我們看到了當孫少平在黃原城的一個個工地上、窯洞中輾轉奔波時,哥哥少安在爲自己磚廠的設備和人員忙前忙後,妹妹蘭香在學校爲自己尚未成型的“太空夢”刻苦學習,他們努力是爲了彼此,更是爲了吃了一輩子苦卻仍負債累累,被雙水村民們看不起的那對老父母,爲家人,他們鼓足幹勁,一路向前。同時又是這個小家爲他們提供着源源不斷的溫暖:少安爲了家庭生計放棄學業的甘願;孫玉厚對兩個兒子重大決定的無條件支援;少平給妹妹蘭香寄錢時心裏的那份滿足……這些小小的情感點滴匯聚於心,成爲一股股強烈的親情洪流,源源不斷地潤澤着他們各自孤獨迷茫的心。

而書頁對面的我在做什麼呢?高三最後的幾個月裏,我常常在晚上盯着作業本發呆,每當這時,我便開啟《平凡的世界》,讀上一兩章,從未想過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竟可以用文字連接、填平,而合上書頁擡頭時,我看到的是爸媽依舊呵護的眼神,深知那裏承載的不僅是關心,更有着殷切的期盼,於是便重拾信心,彷彿更加懂得了一點兒平凡的力量,也好像感受到了書中主人公們的堅韌的力量。人生而平凡,但這決不應成爲我們苟且的理由,如何將平凡的人生活成偉大,需要我們每個人腳踏實地,用寧繞遠也不偷懶的樸實心態一步步摸索。路還長,但家就在那裏,能演繹出永恆的守候。

除卻小家外,更不能被遺忘的是我們的大家,書中的那些被人嘲笑的夢:少平心心念唸的新窯洞,報考煤炭技術學校,只爲礦工作業更加安全的美好願景;少安一步步擴大的磚廠並不計前嫌僱用那些先前“拋棄”他的工人,只爲讓更多農民能過上相對富足的生活;蘭香探索太空的雄心壯志……這些事情不論實現與否,都讓我們看到了他們對於家鄉與祖國發展的熱枕,也使我感到了來自腳下熱土的那份催促,總覺得建設祖國遙不可及,其實踏實堅守自己的崗位,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之後,我們總能發現自己存在的意義和努力的方向,像書中的他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活着,也能將一腔熱血投入到自己的事業中,不負祖國不負家。

《平凡的世界》讓我看到了家國情懷不僅在偉人身上,也在每個普普通通的人心裏,換句話說,每個普通人都能活出自己的偉大。但同時生活中也免不了瑣碎的情愛,我一直覺得這本書裏每個人都是主人公:爲新聞事業甘願付出一切的曉霞同樣擁有面對少平時的柔軟少女心;不滿婚姻的潤葉在丈夫發生意外時重拾了對家庭的責任和愛;不幸的紅梅在丈夫去世後仍憑自己的堅強與善良得到了潤生的愛;而最後的最後,當少平重回煤礦,遠遠看到惠英、明明和虎子的時候,心中升起的又是另一種溫暖吧。有愛才有家,當愛人成爲家人,家才能發出更強大的力量,共築我們的夢。

有時候,看見這世態有多紛繁凜冽,仿若縱身於塵濤世浪,品味一番,便深曉些許陰晴冷暖。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爲任何災難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個“更”字,心懷夢想,生活這點狂風暴雨也不過是轉瞬即逝的。

合上書本,一直感受着家庭溫暖的我堅信:在面對下次風浪時,家的意義將更加在心中凸顯,也會多問幾遍自己堅持的原因。如若無人同路,至少家人一直守候身旁,也算從未孤單過。會堅定自己的方向,爲自己最原始的那份衝動,也爲我那旁人眼中同樣不值一提的故鄉。更會記得路的盡頭——是家。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3

輝煌的一生不是如波濤翻滾,而是平凡如河水般地淌流不息……

——題記

這是我讀過最長的一部小說,也是最認真看的一本小說。

“平凡的世界”裏有一羣不平凡的人,是這羣不平凡的人組成了這平凡的世界,讀完這本書後人的靈魂也許得以淨化,也許還會改變你現在的很多想法。據說這部小說在正統文學史上沒什麼地位,部分原因可能是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起,一向在文藝界居於主流地位的“現實主義”寫作手法開始受到嚴峻挑戰。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長篇,全景式地描寫了中國現代城鄉生活,透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平等人位代表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們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奮鬥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繁地交織,讀來令人蕩氣迴腸。

黃土高原,自古以來就是一方苦難而又充滿希望的土地,路遙生於此,長於此。是這塊貧瘠的土地造就了路遙的求索奮鬥、不畏艱辛的性格,也正是那些揮不去的生活經歷使得路遙那麼地熱愛生命,使得他立志要在40歲之前要完成一部鉅著:爲了紀念那片貧瘠的土地,爲了紀念那個輝煌的年代,更爲了紀念那裏樸實無華生生奮鬥的人民。 路遙該是文壇中少有的英雄,他不僅把寫作當成了一種責任,更當成了一種無比神聖的使命。路遙是一個熱愛生命的人,他在創作手記中曾這樣寫道:“在這裏,我才清楚地認識到我將要進行的是一次命運的‘賭博’。

儘管不會讓世俗的觀念最後操縱我的意志,但如果說我在其間沒有作出任何世俗的考慮,那就是謊言。無疑,這部作品將耗時多年,如果將來作品有某種程度的收穫,這還多少對拋灑的青春熱血有個慰藉。如果整個地失敗,那將意味着青春乃至生命的失敗。這是一個人一生中最好的一段年華,它的流失應該換取最豐碩的果實──可是怎麼可能保證這一點呢!你別無選擇──這就是命運的題目所在。”

最終路遙賭贏了這場人生:一部《平凡的世界》完成了他的願望,只是代價異乎尋常地慘重,他輸掉地是生命! 我很喜歡路遙對於這部小說的出發點——“平凡”二字。他的世界是平凡的,這只是黃土高原上幾千幾萬 座村落中的一座。但路遙卻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說孫少平,他受過了高中教育,他經過自學達到可與大學生進行思想探討的程度。作者賦予了這個人物各種優良的品質,包括並不好高騖遠。在路遙的世界中出現的都是平凡的人物,這是在這些平凡的人物裏他描寫着人性中的善與美,醜與惡。在他的世界裏,人的最大的優點就是認識到自己是平凡的。這點從孫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體現。

當他得到調出煤礦來到城市的機會時,他選擇的是煤礦。這不是又無他有多高的覺悟,而是他對自己工作過的地方的熱情和眷戀。他選擇了平凡。路遙爲我們講述地不只是那個久遠的年代,更是一種人生應有的信仰和追求,亙古不變。 這是一個喧囂浮躁、道德危機的時代,每一個還擁有夢想並在追夢的人們都該再重溫《平凡的世界》,它會讓你懂得:儘管命運是那樣的不公,儘管社會有那麼多的不公,可只要你能夠不屈不撓、艱苦奮鬥、勇往直前終能獲得最後的成功。每一個正在虛度生命的人們都該讀《平凡的世界》,它會讓你懂得珍惜。 路遙在教會我們忘我,忘我使生命永恆。人生容不得太多的自私,自私最終只會絕了自己。

看風使舵,趨炎附勢,均爲自私使然。一生若只是這般地生活,終將無價值地葬入黃土。 路遙在教會我們要有獨立的人格,儘管你可能會遭遇孤獨。孤獨是人生自我證明的必經之路,只要你認定了自己的理想,那麼坦然面對孤獨將是你勇往直前最後的支撐點。 路遙在教會我們不必用盡生命去做一個漂亮的人,但應用盡生命去做一件讓人民叫好的漂亮事。前者只能證明你的處事圓滑,而後者則將見證你精彩的一生。 我想我們每個人都該看看《平凡的世界》,傾聽那些久遠的聲音,或許那樣我們會在這個因慾望日益膨脹而扭曲的時代,儘快找到自己的方向,不至於到油盡燈枯時,我們還在迷惘……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4

並非所有的平凡都可以蛻變爲不凡,也並非所有的不凡都可以被傳頌

——題記

筆尖流淌出題目,腦海中忽的迴響起書頁翻閱的沙沙聲,盪漾出那個黃土高原上小山村裏幾家人的人生沉浮。在這本百萬字著作裏,每個字都注入了路遙先生的情感與血液,感嘆自己的文墨底蘊的卑微,也害怕自己笨拙的文字誤解了路遙先生的本意。

我一共讀了三遍的《平凡的世界》。每一次都是接近癡狂狀態地去感悟,就像是少平在陰暗潮溼的未建成的樓裏,伴着扭動的燭焰暢遊書海一樣,那種身臨其境更能感受到路遙先生所傳遞的情感。每一遍都會有不同的感觸,給予我不同成長階段的心靈的洗滌和思維的昇華,在無形中讓我接受了它對生活的詮釋,讓我品味生活的感動,人生的無常,人情的冷暖。它衝擊着我的思想,讓我認識到: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平凡的生活,卻隱含着某種不平凡。

很喜歡作者路遙先生,感覺他是就像是蹲着與讀者聊天的老伯,伴隨着那些文字彷彿大家一起與主人公經受精神上、物質上的磨難......他燃燒着生命融進自己的作品,作品也就被賦予了鮮活的生命力!在十年的廣闊背景上,透過複雜的矛盾糾葛,刻畫了社會各階層的衆多普通平凡人的形象,成功的塑造了孫少平等這些爲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苦難的人們。在這裏,人性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苦難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繁的交織纏繞,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讀來自然令人蕩氣迴腸,不忍釋卷。

正是因爲這樣,故事裏的一百多個人物每一個都是栩栩如生,情節描述字字到位,毫無贅述。而在這些故事中,在我腦海裏留下深刻印記的就是少平少安兩兄弟,普天下大多數人都能在他們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兩兄弟雖然同根而生,卻經歷了不同的人生道路。有人說少安的路是平凡的:輟學,種田,十三歲便承擔起家庭的重擔。付出全部的氣力去改善生存環境,而終究被生活的枷鎖束縛。而誰能否認在他在行將就木的那一刻,不會因青梅竹馬的潤葉、善解人意的亡妻和憨厚淳樸的父母露出會心的微笑呢!這樣可謂不平凡吧!有人說少平的路是也平凡的:上學,闖蕩,歷經人生百態而傷痕累累。傾盡全部的生命去提升思想維度,卻屢屢遭受生活的不公。但我們也不能忽略那個後來又光榮地當上了煤礦工人,當上了工段長,成了模範,以及收穫那份可以刻骨銘心一輩子的純美愛情的男人!生活沒有壓垮他,反而磨練了他,使他不斷成熟起來變成了一個真正的男子漢!這樣的經歷也稱得上是不平凡吧?

如此看來,平凡的世界亦暗含着不平凡的人生,其實路遙先生給我們解釋過。他曾說:只有不喪失勞動者的感覺,才能把握社會歷史的進程的主流,才能創造出真正有價值的藝術品。路遙先生是在告誡我們去執着的追求,無論是改善生存環境還是提升思想維度,認定了自己的目標後,哪怕只會有一點點的改變,那也是我們勇往直前最堅固的支撐點。少安少平兩兄弟爲創造出符合主流的藝術品所做的努力,提示我們燃燒生命去做不凡的事,而不是不凡的人,後者會暴露你的世俗淺薄,而前者將見證你的精彩一生,在平凡的世界裏體驗不平凡的人生,最後得到渴求的收穫!

這是一個平凡的世界,無論種族、貧富的差別,人們總經歷着磨難,人們都不甘平凡,但作爲平凡人,那就要有堅定的理想和信念,有執着的追求和渴望,像孫少平那樣,學會在逆境中歷練心智,在自卑中尋找堅強,戰勝自我,找一個堅強的理由讓人奮進!好吧,那就讓我們拿出那份信念與追求,像往常一樣,精神抖擻的跳上奔騰馳騁的生活的馬車上,坐在駕轅的位置上,繃緊全身的肌肉和神經,“駕!”,吆喝着,吶喊着,繼續向前走去……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5

《平凡的世界》,十幾年前我就在收音機裏聽過,並在圖書館裏借閱過。當我在人民網上看到開展評選“我最喜愛的一本書”活動的時候,我又首先想到了作家路遙,想到了他付出極大心血的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於是我買了一部心儀已久的、屬於自己的《平凡的世界》,又認認真真地讀了一遍。

當孫少平傷愈返回大牙灣煤礦,與頭上包着紅紗巾的惠英嫂、胸前飄着紅領巾的明明、以及脖項裏響着銅鈴鐺的小狗——“小黑子”相逢的時候,這部曾獲得茅盾文學獎的長篇小說也就接近了尾聲。儘管意猶未盡,儘管生活仍在繼續,儘管我還在爲主人公的命運設想着種種歸宿,但小說確實結束了,它留給我們一個令人深思的長長的省落號。掩卷沉思,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這部小說所給予我的不僅僅是藝術的欣賞,更重要的是,它讓我更加熟悉了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黃土高原上及中國農村大地上的那段艱辛而沉重的歷史,讓我感受了歷史發展進程的艱難腳步和那許許多多普通勞動者的艱苦生活,認識了平凡世界中勞動的價值和意義,領略了人世間親情、友情、愛情的真摯與豐富……

對於像我這樣一個從小就生活在農村的孩子,對小說中的一些場景和人物也許並不陌生,其中的一些主要人物在很多方面正是自己及吾輩、父輩們的影子。他們是那樣的熟悉和親切,讀着這些文字,就好象走進了他們的心田,與其同悲同樂,共同走過一段段艱辛的路程!在那艱苦的年代裏,創業確實太難了,能吃上一頓飽飯、能安心塌實地讀書,都要付出那麼多的努力和代價!要跨越農村的門檻到城市裏來工作和生活,這更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情啊!(如果有今天這樣的形勢和政策,書中主人公孫少平、孫少安等的命運也就不會那麼坎坷了。當然,倘若如此,有血有肉的主人公的形象也就不會躍然紙上了。這正是歷史的必然。)

更讓我感動的是孫少安、孫少平兄弟倆面對苦難和挫折的積極心態和在苦難歲月煎熬中父與子、兄弟姐妹間那真摯淳樸的情愫!他們所處的時代及他們活生生的現實生活,讓我們又一次認識到了苦難的意義。從某種意義上說,苦難是生活的嚮導,是引領我們走向幸福生活的良師益友。誰都憧憬美好的幸福生活,沒有哪一個人偏愛苦難。但是,苦難又往往是與幸福相伴而生的。當一個幸福的時刻出現的時候,又往往被一個個苦難的旋渦所淹沒;苦難過後,常常又會灑下一片片幸福的陽光!在每一個人的生命歷程裏,或多或少、或小或大、或物質或精神,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苦楚、坎坷或挫折,這些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如何面對這些痛苦和不幸。我常想,苦難也許是上帝給我們的一劑良藥,它讓我們的生命增加韌性和力度,讓我們的生活增加不同凡響的音符;我們在幸福中丟失的,又往往能在苦難中找回來,從而演奏出一曲動人的樂章。

當然,含淚播種的未必能夠含笑收穫。但無論怎樣,我們都要感謝生活,感謝我們這個生生不息的平凡的世界。面對未來的一切,我們都應該有一個積極的心態,要堅信苦難的日子終有盡頭,要像作者說得那樣,把艱辛的勞動看作是生命的必要,即使沒有收穫的指望,也要心平氣靜地耕種下去。

歷史的車輪已經碾過了那段泥濘,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生活在這個平凡世界裏的人們正在邁着匆匆的腳步,以不同的角色各自書寫着自己的歷史,同時也在用實實在在的勞動爲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書寫着歷史的一頁。我,一個普通勞動者,爲有幸目睹這個平凡的世界並參與其中而感到由衷的幸福和驕傲!

我認爲,這正是《平凡的世界》及其作者路遙給予我們的的精神食糧。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6

往事回思如細雨,舊書重讀似春潮,《平凡的世界》或許就是這樣一本讓人百讀不厭的好書!

有很多人給着它這樣的評價:“中國五十年的鄉土文學,只有一本《平凡的世界》”,此話雖然有誇大之嫌,但是,這本書無論是關於鄉土風情的描述、還是鄉土人物的刻畫等,在中國鄉土文學長廊中都有着不可抹煞的一席之地!

鄉土的描述,不就應有那麼多的負累,而是就應有更多寬鬆的、真實的元素充實在裏面,並且作者能夠和閱讀的人一齊享受到這種樂趣!

《平凡的世界》一書以黃土高原深處一個普通的自然村落爲着眼點,透過對孫、田、金三大家族的普通人物生活延展開來,由農村互動到城市,從文革後期跨越到改革開放前期,作者難能可貴地向咱們展示出一幅從1975-1985年,歷經十年的鄉土畫卷。書中小人物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中國鄉土的滄桑變遷無不被作者描述得淋漓盡致,透過表面描述去挖掘該書的主題,咱們更多的是學習到了一種關注:關於咱們的鄉土、咱們的社會、咱們每一個人在時代跋涉前沿中的苦苦掙扎!

通讀全書,作者的文字描述極爲樸實,沒有一絲的華麗和矯揉造作,書中的描述來源於本本分分的生活,這是該書獲得成功之處,書中,尤其是人物刻畫,爲什麼有那麼多的讀者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會熱淚盈眶,無語噎咽!是的,他們從書中讀出了自我,讀出了他們自我的生活,找到了藏匿在書中主人公後面咱們自我的影子!

平凡中孕育着偉大,偉大中又映現出平凡,書中不僅僅僅有着鄉土人物的苦難成長曆程,更表達着普通人物對完美生活的嚮往和不懈追求,尤其是書中主人公在應對艱辛坎坷面前暴露出那種不屈的高昂鬥志。

這本書啓蒙着無數即將或已經踏上社會青少年前行的方向,關於善良、關於追求、關於真誠、關於拼搏。作者透過普通人物命運的描述一味地強調着“不懼怕艱辛的人生纔是壯美的人生,不屈於逆境的靈魂纔是高昂的靈魂!”這樣的偉大主題!同樣,這本書也給研究鄉土文化的學者們帶給了一個理性的平臺,怎樣的鄉土纔是真正的鄉土,鄉土並不必須就是沉重、落後,鄉土也有着自我繁華,鄉土深處的善良、包容需要咱們每個人去用心體會。

作品的描述時緩時促,但是,咱們每個讀者卻都能跟得上,作者透過淳樸的文字引領着讀者在城鄉之中來回穿梭進進出出,對於書中文字的描述,作者拿捏得很穩,幾乎覆蓋到了每一個讀者的感受,作者笑的時候咱們也跟着笑,作者流淚的時候咱們也會潸然淚下。作者知道咱們讀者需要什麼,渴望什麼,咱們不得不驚歎作者有着這樣細微的洞察力和感染力。

年少的咱們爲書中男女主人公孫少平和田曉霞戀情的有緣無份而淚眼婆娑;也會爲傻子田二、二桿子王滿銀等等小人物生活中張揚的的舉止而忍俊不止;咱們也會對於那個在大躍進期間意氣風發、牛氣沖天揚言要在三年之內把荷馬踩在腳下的老詩人的張揚而哭笑不得;更爲書中主人公在命運中的不甘俯首而蕩氣迴腸。

一場大水沖走了很多讀者的眼淚;一曲《在那遙遠的地方》勾起了無數人對西部草原的嚮往;一場翻天覆地的社會改革大潮將咱們每個人都席捲了進來。如何把握自我命運的方向和應對變革所應有的心態,成了現代人不得不去用理性思考的東西。

也有人,說過這本書有片面的“理想化、平庸化”,但這正是作者寫作的意圖,力求表達出平凡人的生活、平凡人的感情,只要咱們能讀透它,知道咱們將會從書中得到怎樣的共鳴,那麼,這本書就算完成了它的文學使命

是的,作者路遙已經逝世很久了,前不久在一本雜誌上看到了其女關於父親路遙的一篇追憶,不禁唏噓!天妒英才,路遙走的太早了!但是,一本《平凡的世界》會讓讀者記住你!

魯迅先生說過:“有些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些人死了,他依舊活着”,咱們想說:路遙,你永遠活在咱們讀者的心中,時刻溫暖着咱們。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7

一棵小草平凡而渺小,它正在泥土中努力地長出新芽,以自己的方式在春天裏爲自己掙一命!但我想不通的是,儘管它再努力,不過是一棵不起眼的小草!它長不成參天大樹,然而它就這樣認了嗎?不,它沒有!至少它爲社會貢獻了一片綠意!

此時,我在想我們大多數平凡的人都生活在平凡的世界裏,做一個平凡的人,可我們就這樣認了嗎? 看了《平凡的世界》,我思考了很久,原著自1980年出版以來,一直就鼓舞了許多的人,我一直思考其中的矛盾之處,無論是小說還是電視劇,所展現出來的都是苦的,是不如意的,是掙扎的!它不像其他的文學作品給人的結局是浪漫的,是歡快的,是溫情的!

它給人的結局是未知的,是迷茫的,如果真的要追根的話我們只能說平凡的人在平凡的世界裏辛苦地奮鬥,是爲了讓自己不再平凡下去!

小說的結尾“孫少平在礦部前下了車,擡起頭望了望高聳的選煤樓,雄偉的矸石山和黑油油的煤堆,眼裏忍不住涌滿了淚水,溫暖的季風吹過黃綠相間的山野;藍天上,是太陽永恆的微笑”,但是你看看那些希望,那些希望並不是多麼了不起的未來。它的結局看起來怎麼也不會是歡樂的,但它是悲劇嗎?恐怕也不是。它就像是現實,

他和田曉霞美麗的愛情並沒有走到最後,在它最絢爛的時候戛然而止,曉霞意外離開了這個世界,給少平留下無盡的痛楚,少了她,少平活着的意義就少了一大半,他躺在礦區的空地上,在夢中有外星飛船帶他走,逃離這個令人悲傷的世界,但夢醒後他還得繼續生活下去,因爲還有另一個家等着他。他師父去世後,他主動承擔起了煤礦棚戶區那個溫暖家庭的責任。雖然他有足夠的理由和能力留在城市,同時還有另一個優秀女孩金秀的示愛,但他有着自己的原則,又走進了那個隨時可能出現危險的煤礦,繼續他的人生與責任。

總是有挫折和苦難,但如果你願意,總還是能在黑暗中尋得星星點點的光明。

我們度過的每一天,那麼相似又那麼的不同。今天還是和昨天一樣,睜眼起牀吃飯忙碌,明天或許和今天一樣。或許大多數的日子裏,我們都或多或少磨洋工。覺得看不到未來。即使想用自己的努力去前面看看究竟會怎樣,卻也終會有迷茫,茫然不知所措。讀完整部書。要從黃土地的書裏逃離這在這個平凡的世界中,我們這些平凡的人到底應該去追求哪些東西;這真是一個永恆的哲學話題;也就是所謂的生命的意義。人的一生,應該怎樣度過,這也是我們每個人需要思考一輩子的問題。路遙想要勵志,勵志的方法也是正確的,爲我們日後創造了一個美好社會,讓我們在真實生活中變得積極向上、充滿陽光。

我們這個世界上,有許許多多平凡的人在普通的崗位上擔任着不同的角色,在這些角色裏,總有些人的境界是無法企及的,這不是學問的深造,不是金錢的堆疊,不是權力的炫耀,而是在這個平凡的世界,用自己的眼睛和心靈去讀社會這本大書,用不斷地探索與實踐書寫了一部閃耀着光輝的人性的宏偉篇章。懷有希望的心情自然是能過得更好。

平凡的世界是很殘酷的,這句話可以雙層理解,一種可以指小說的本身,也可以說我們現實生活。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緊牙關堅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說過:痛苦難道會是白受的嗎?它應該使我們偉大!什麼是平凡?那種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於平庸,生活上安於現狀的人,纔是真正的平凡。

“我奮鬥了十八年只是和你一起喝咖啡”人生的命運的確不是我們所掌握的,或者說我們掌握的空間卻是很有限的!我一直堅信地認爲:所謂的英雄就是認識生活的本身卻仍去熱愛她!大多數人不可能成爲偉人,理性地認識並接受平凡的可能,並且讓平凡的世界和平凡的生活也值得一過!大多數人的努力不是卓著,而是一種平凡的生活!因爲畢竟這是一個由平凡的人組成的平凡的世界,但在平凡的世界裏,溫情地活着,每天做努力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那麼即使平凡也不簡單!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8

平凡的世界是我讀過的第一篇長篇小說,讀了好久後兩部跟第一步有一段時間擱置了,可能是我讀書少且不精,所以沒能記住裏面具體的只詞片語,這是很大的遺憾,不過還好我把較有感觸的文字記錄了下來,之後細細品味。也許我不能用華麗的語言來表達我對這本小說感觸,但是這本小說卻給了我內心很大的震撼,更多的應該是鼓勵,我覺得平凡的世界這個書名十分貼切,講述的的確是黃土高原辛勞的人民在社會變革中艱難的生活狀況,是的,他們都是平凡的人,沒什麼不一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們只不過在維持自己的生計,追求自己的生活,平凡的可能不會被人去特別關注,但是就細微的方面去深入解讀他們的內心,精神世界及感情,就會感到他們是偉大的,他們在一個不平凡的世界裏生活着,這個世界充滿了荊棘,他們沒有被溫柔以待,但他們憑藉着頑強的精神,吃苦的意識,純樸的品質靠自己的雙手去勞動,揹着社會變革的大山步履維艱的踽踽前行,他們爲美好生活的嚮往是簡單而純樸的,正因爲有他們這些平凡中的偉大,纔有了新中國的變革與邁進。

我感觸最深的是他們在苦難下仍然對未來充滿追求,充滿理想,對生活從未失去信心,時時透漏着人性的光芒,照亮自己,也照亮着別人。

對於少平我有一種不能用敬佩表達的感情,出身貧農,骨子裏是有自卑的,但他對於學習是充滿追求的,透過看書,他了解了外面的世界,豐富了自己的思想,對自己的生活有了更好境界的理解,他不安於回鄉勞動,想要去了解這個更大的世界,雖然在黃原攬工下煤礦當礦工很苦很累,但是精神世界卻是充實的,在這些經歷的苦難和不斷的學習中,他對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苦難是幸福的組成成分,只有一個人對世界的瞭解更廣大,對人生的看得更深刻,那麼,他纔有可能對自己所處的艱難和困苦有更高意義的理解,甚至會心平氣和地對待歡樂和幸福,而痛苦卻是走向成熟的最快方式,他寬廣的胸懷如海一般包容了郝紅梅的"背叛”和跛女子侯玉英的傷害,並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他和田曉霞的愛情是令人淚目的,他們身份相差甚遠,在這一點,他即是現實主義覺得他們倆沒有結果,一方面又對未來充滿了嚮往與期待,他們的愛情終要面對現實,而又高於現實。真正的愛情可能就是如此。他對生活從來不缺乏熱情不管生活回報他的是苦難,還是幸福幸福應該是苦難的昇華。

少安是一個純樸善良的農村漢子,從中學被迫放棄學業回家勞動幫助一家人營生,是全家的支撐和依靠,他也負擔起了照顧家人的責任,在是村裏的強人,不怕吃苦,他有闖勁有頭腦,在改革開放後開始創辦磚廠,成爲了先富的那一小部分,成爲了縣裏的冒尖戶,但善良的少安在富起來後仍不忘幫助村裏貧困的家庭,讓他們來磚廠打工,就算第一次磚廠失敗,他們的嘲弄於落魄的少安,少安仍然在翻身以後請求秀蓮繼續僱傭他們,可見農民少安的胸懷和善良,他的成功也並不是偶然。他和潤葉的愛情是青春的悸動,愛情的萌芽,也許在如今他們可能會拋開客觀因素有情人終成眷屬,但在當時的社會背景及人們的門第思想限制下他們的愛情終究還是沒有開花結果,但我相信,這份美好的愛戀一定會永遠的藏在內心最柔軟的地方。雖然很遺憾,但他們最終都遇到了對的人,開始自己美好的生活。

我對這部小說的理解很有限,只能用只詞片語表達內心的最深感觸,這是中國社會變革邁向新局面的一個縮影,在這種社會背景下這些平凡的人演繹了愛情的溫柔細膩,親情的偉大無私,友情的心靈交匯,以及他們面對苦難的堅韌不拔,毅然前行,對生活的美好向往,即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這就是我看的這些平凡的世界裏偉大的人。

《平凡的世界》給我的感觸遠不止這些,不過有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此外我的文筆太差,尚不能表達它給我的觸動和震撼。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9

《平凡的世界》的那個年代或許是因爲離我們太遙遠的緣故,初讀時難免會覺得它枯燥乏味,一度沒有再讀下去的興趣。但是因爲這本書是高考必讀,我便懷揣着很大的功利色彩硬着頭皮從頭來過正式開始了閱讀,慢慢的裏面的角色都鮮活起來,少平這個角色逐漸成長的過程吸引了我。

開篇的少平是一個剛剛升入高中的學生,十七、八歲他正值青春是一個長身體並且十分看中外在的階段,然而家庭的貧窮使這個青春期的男孩連飽腹的食物都沒有更別談合身的衣服了。但他很懂事,即使餓的頭昏眼花也不會跟家裏多要一分錢,好在物質生活的匱乏並沒有使少平失去鬥志,他開始想方設法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或許是因爲年紀差不多,讀着讀着好似少平就在我身邊,並且能感受到他的內心變化。覺得他是一個懂事好學的男孩子。

時間在拿着黑色面饃的手中溜去了,少平長大了,高中生涯也隨之要結束了,他不再是當初那個初出茅廬的青澀少年,他成年了,已然可以成爲家裏的頂樑柱。在這兩年裏他放下了對郝紅梅的感情,思想些許成熟的他不會因爲所謂的初戀情人的背叛,在這個他曾經心動過的女生有難的時候落井下石,這個重情義的男孩子選擇了第一時間出手相救。他交到了一生摯友田曉霞,透過與曉霞的接觸他慢慢開闊了眼界,養成了讀書的習慣,思想得以在更大的世界裏遨遊,精神世界變得豐富多彩,這個一身正氣的男孩子在我眼前呈現出了一個‘‘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形象。在危急時刻他冒着生命危險救下了侯玉英,沒有人敢站出來,只有他奮不顧身的去救那個瀕危的生命,這個時候,他是一個行俠仗義的少年。

高中生涯結束的少平回到了親切的雙水村,他的面前似乎沒有更多可供選擇的路,只有每個農民都有面對的幾畝土地在等他回去耕種。田福軍上任,搞起了生產責任制,颳起了單幹風,爲了到頭來能有一個好收成每家每戶都儘自己最大努力把自家的地種好,少平身爲家裏的青壯年當然是一個頂好的勞動力,這個思想廣闊的讀書人被迫無奈的走上了每個莊稼人必須走的道路。

莊稼人一成不變的人生不是少平想要的生活,即使在大哥的磚窯裏能賺取足夠的金錢,不再缺吃少穿,但我們的少平怎麼可能忍受的了僅僅拘泥在雙水村這一方小小的天地裏,他的腿或許沒有走出去多遠,但他的思想早已隨着書漫遊過了廣闊的世界,他想出去闖,闖出自己的人生,即使撞的頭破血流也不悔。就這樣少平走出了溫暖的故鄉獨自一人到黃原打拼他想要的人生。在黃原,這個曾經廣讀詩書的教書先生也必須放下讀書人的架子裝作文盲去融入到打工者的生活中,在這個陌生的環境從零幹起。

至此我不禁感慨世事無常,多麼優秀的男孩子啊,而他所要面對的現實生活是那麼的殘酷。少平的那個年代,是經歷了“四人幫”的發展與垮臺,我們無法用現代的眼光和思維去批判那個歷史時期的政治制度,但不置可否,當時的制度的確阻擋了一批批像少平這樣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前往屬於他們的廣闊世界。每個歷史時期都不乏懷才不遇的志士,他們有的“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也有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從某一個角度看,這些人選擇了消極避世,而我們少平卻選擇了逆風前行,這個男孩子身上彷彿始終有一股勁,不退縮的勁,既然選擇了這條路,那麼即使這條路上風雨交加,荊棘滿地也絕不回頭。

合上書本,從小說的人物情節中走出來,現在的世道,我們早已乘着脫貧攻堅戰的快車逃離了如此殘酷的現實生活,我們現在的生活十分平靜,平靜的如同沒有風浪的大海,以至於忽然掉進去一塊石子激起的浪花都會被我們視爲滔天的波瀾,而面對我們所謂的波瀾滔天時我們頓感無力。從小就就備受呵護的我們似乎缺乏一種力量,讓我們不畏艱險砥礪奮進的力量,這種力量體現在少平身上便是他那股永不退縮、百折不回的勁,在某種程度上,少平的成長不知不覺中悄然影響了我們。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0

《平凡的世界》是作者路遙嘔心瀝血之作。講述了貧農少年孫少平的奮鬥史。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現實主義小說,語言非常寫實,也非常樸素。樸實無華的語言最能打動人心。而且作者非常擅長心理描寫,對人物的心理描寫真實而生動,反映了人物的性格,推動了情節的發展,使得敘述更爲流暢,故事更爲連貫。美中不足的是,小說敘述的是一個比較簡單的故事,卻一下子寫了三部,每部有54章之多,難免略顯拖沓,而且到了後面略有些粗糙。相比之下,路遙的另一部同題材小說《人生》雖然是短篇,但是卻顯得更加一氣呵成,並給人一種精緻的感覺。

《人生》和《平凡的世界》非常相似,只是主角的名字一個是高加林,一個是孫少平,兩人都出身於貧農家庭,家鄉都是陝北,都是高中學歷,性格也相似。只是結局有比較大的不同。高加林最終被揭發是透過走後門而得以來到縣城發展,他被遣回了家鄉;孫少平在一次意外中毀容,但是他沒有消沉,他理智地拒絕了金秀的愛情,拒絕了到城市發展,回到了礦場,勇敢地面對新生活。

相比之下,孫少平雖然不幸毀容,但至少他還能回到礦場當一個礦工組長,那個時代這個職業還比較不錯,而且他還有繼續發展的機會,但是高加林卻再也沒有走出農村的機會了。一輩子只能與貧窮爲伴。是什麼造成了兩個相似的人結局這麼不同呢?我個人認爲,高加林與孫少平都是農民的兒子。一方面,他們接受了傳統鄉村文化的影響;另一方面,他們青少年時又都在學校中接受了教育,得到了現代文化的洗禮,不再是純粹的農民。高中畢業後他們都努力掙脫農村傳統文化的束縛而成爲了具有現代意識的知識青年。

高加林曾經對父母說過:“你們有你們的活法,我有我的活法,我不願像你們一樣,在咱們高家村的土地裏挖刨一生!”再加上後來他在參加勞動時的消極表現,可見他非常厭惡作爲一個貧農的生活,渴望有一個光明的前程,過於好高騖遠,並且有一點年輕人的虛榮心,相比之下,孫少平並不鄙視自己的出身,他很體諒父母,也積極勞動,他說過:“我回到家,當然也爲缺吃少穿煎熬,但我想,就是有吃有穿了,我還會煎熬的。”這說明了他嚮往城市生活是因爲他擔心在小農意識的汪洋大海中迷失自己。他並沒有高加林那麼好高騖遠、那麼虛榮,更具有莊稼人的練達、忠厚與質樸。

但是我覺得高加林還是值得同情的,一個如此有才華的人卻只能被禁錮在一個狹小而偏遠的農村,他的虛榮心和功利心給他帶來了不幸。其實孫少平又何嘗沒有一些追名逐利的心呢?只是相比之下,他的功利心要淡一些,並且他更加理智。因爲人是要有理想的,不過理想不應該太過功利。一個真正的君子,應該更加註重精神的富有,即使物質上貧窮,也應該自立自尊自強,不要整天想着追名逐利。應該更加重視自己是否成長,少一點在乎自己是否成爲一個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人士。《孟子》中說“貧賤不能移”。《論語》是一部講君子之道的書,夫子除了說“君子固窮”還讚美子路的獨立:“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不忮不求,何用不臧?’”。總是想着高攀,表面上是過於自尊,本質上是內心自卑,過分的功利是變相的使自己的人格變得卑賤。

當然,我說這些話對於孫少平、高加林那樣的人是沒有意義的,因爲精神資源也是一種資源,但他們的家鄉是如此的貧瘠,教育也是不完整的,他們不可能懂得這些道理。

我想,物質的貧窮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精神的貧瘠。但是物質的貧窮也就往往導致精神的貧乏,就像聾往往會帶來啞。不過至少,我們可以從自己做起,多讀好書,多與有學識的人交流,用知識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不要做一個精神空虛的人。只要你的精神世界是豐富的,你就不會墮落。我們很幸運,在童年的時候,我們物質上並不貧窮,既然如此,我們就決不能放縱自己,使自己成爲一個庸俗的、愚昧的人。

貧窮是擁有兩面性的,既可以磨練你,也可以摧殘你,關鍵就要看你自己怎麼應對了。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1

有人說,《平凡的世界》是中國版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確,兩本書在很多地方是有相通的地方。主人公的信念都一樣堅韌,百折不回。在路遙的筆下,在平凡的世界裏,有一羣敢於奮進,勇於進取的年輕人,代表了那個時代的聲音。書裏是對於新農村的全景式的描寫,突出了從以前的農業模式向新的經濟形式的轉變,是改革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涌現了孫少平,孫少安,金波,田潤生,田曉霞等許許多多各具特點的青年人,他們是整個時代的代表,是整個時代的主人公。

孫少平和孫少安兩兄弟是全書的主人公。尤其是孫少平更是全書着重刻畫的一個新時代有理想,有思想的青年。孫少平上學時,家境是艱苦的。高中時,中午只能吃兩個黑饅頭,即書上寫的“非洲”。但是生活上的艱苦,並沒有使他失去面對生活的勇氣,這個衣着不合體的高個學生,在精神上是富有的。他積極閱讀,在拓展知識面的同時,也樹立了初步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即使後來去黃原縣城攬工的日子裏,他也沒有放棄閱讀,一本一本的書帶領着這個農村出來的年輕人走出了現實的小圈子,進入了人生的這個大舞臺,可以說是閱讀使得孫少平變得和其他的人不一樣,這不僅表現在他的處世態度上,也表現他的行爲言語上。

孫少平有着莊稼漢勤勞樸實的一面,又有着知識分子肯學上進的一面。他的身份雖然在變,可是他的思想卻一直沒有變。對比着來看,現在的人,對於信念的堅持很容易就受到外界的影響而改變,我們其實都在社會或者是周圍的影響下改變着什麼。如果我們都能像孫少平一樣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不放棄追逐自己的理想,執着於完成自己既定的人生目標的話,我相信許多人的人生一定會和現在的狀態不一樣,會好很多。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很快,因此而產生浮躁等不好的情緒。也許我們都需要精神上的洗禮,對於信念的執着我們都應該向孫少平學習。

書上寫孫少平第一次去黃原縣城攬工,無處安身,於是找到了賈冰一家。當然,小說描寫的很真實,賈冰的家人可能是見慣了老鄉來家中投宿,所以態度上不是很熱情,只是孫少平和其他人不一樣,他在第二天一早就去找到了工作,然後帶着一盒餅乾來到賈冰的家,送給他的孩子吃。賈冰夫婦這才感受到這個後生和其他人不一樣,很懂人情世故,很有做人的原則。於是孫少平給了認識他的人很好的印象。後來臨走前,少平向賈冰借書,賈冰很爽快地答應了,後來賈冰還給少平在縣圖書館辦了一張借書證,看來真的是將心比心,世界上的人只要你去真心對待,一定會獲得回報的。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少平懂得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的建立,自己這一方一定要努力去做好,這樣才能得到對方的尊重,雙方之間才能建立一種超越了年齡和社會地位的聯繫,這種聯繫對於一個初涉社會的青年來說太重要了。

書中後來有寫到了少平去到了他的一個遠房的舅舅家,他舅叫馬順。可是他舅和舅母對他並不好,他只有主動去擔水,才能得到他們的一點好臉色。後來在曹書記家上合口石的時候,少平點出了他舅馬順犯下的一個很大的錯誤,於是雖然幫助了主家,可是卻惹怒了他舅一家。他就再也待不下去了。於是繼續他的攬工漢生涯,期間得到了曹書記的幫助,在黃原落了戶。書中的孫少平是一個明嘵是非的人,在他人的利益受到侵害時,他會毫不猶豫地站出來。社會上有許多的事情發生了,卻沒有人站出來。時常看見電視上有公益廣告,可是現實中能夠不顧自身安危站出來說話的人實在的不多了。記得近來在網絡上,還有電視上,有一位女記者被人們稱作是中國最美的女記者,她的名字叫曹愛文,是河南電視臺都市頻道的記者,她在採訪突發事件--女孩落水的時候,不是繼續新聞報道,而是去參加救人,自己給女孩作人工呼吸,作急救。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節目給予了詳盡報道,一時間,曹愛文的名字被人們所廣爲了解。我們這個社會需要有人可以站出來,需要大家都儘自己的一份努力,這樣我們的社會才能更加文明,更加美好。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2

在《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第一卷,作者就寫道:“他(孫少平)慢慢懂得,人活着,就得隨時準備經受磨難。他已經看過一些書,知道無論是普通人還是了不起的人,都要在自己的一生中經受許多的磨難……”孫少平還在給妹妹的信中,寫過這樣一段話:“首先要自強自立,勇敢的面對我們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難,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難,苦難就會給人帶來崇高感,親愛的妹妹,我多麼希望你的一生充滿歡樂,可是,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緊牙關堅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說過:痛苦難道是白忍受的嗎?它應該使我們偉大!”

《平凡的世界》瀰漫着苦難意識。小說告訴我們:苦難,作爲人對現實非自覺承受,並不單指物質生存境況的艱窘與酸辛,更意味着人在困苦的境遇中對人生的特有的心理感受,意味着現實生活對於人的正當、合理願望的嘲弄與對激*情的壓抑;小說告訴我們:苦難的遭遇能磨礪堅強的意志,人只有經過苦難的煉獄,方能讀懂人生,走向成熟;小說告訴我們:苦難導致人生的缺陷與失衡,進而產生追求超越與平衡的反差與張力;路遙是借孫少平的嘴和手,表達了他對人生苦難的認識和思考。生活在彼時的人們以劫後餘生的喜悅憧憬未來,用感恩看待剛剛過去的夢魘……一切都籠上了理想的光環。沒有咖啡館,沒有浪漫的海灘風景,在那小小的西北黃原城裏,在那無名花草盛開的小土坡上,依然能成長出傳奇般的愛情。所以,在翻閱《平凡的世界》時,內心充滿着平實的歡喜與複雜的情感。我必須老實承認,孫少平,這個英俊、純樸、向上的男青年曾經贏得了我的深深熱愛。我甚至因此而熱愛他的生活歷程——從黃土地出發、建築工人到煤礦工人。現在,近二十年後的今天,惟以金錢的多寡爲成功的惟一指標。在許多公共媒體中,他們,孫少平以及孫少安們註定缺席並命定成爲弱勢並沉默的羣體。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生老病死變得那麼寂寂無聲。偶爾在報紙、網絡媒體上看到他們,也只是與死亡名單、煤礦事故相連。想來,這個時代的煤礦工人孫少平們不會再有人關注並敬仰了。他喜歡誰娶哪一個都無關緊要。恐怕還會有人想,只有傻瓜纔會把一個煤礦工人當做自己的偶像吧?

走在茫茫的人海里,我常常深感困惑,困惑於川流不息的車輛中平凡人們的退隱,更困惑媒體、大衆對金錢、權貴的追逐與渲染,對凡人生活與生命的漠視。如果活到現在,作家路遙該如何面對這時代的鉅變……他的離世,現在看起來更像是一個休止符,是有着現實主義理念的作家用理想主義和人文精神寫就的休止符。所以,要說到《平凡的世界》對我的影響力,早已超越了文學本身的意義,它們在十幾年來悄悄改變着我的人生觀——譬如當我讀到民工追討工資的報道,當我看到農村中爲自殺與家庭暴力所困擾的婦女時,會憤怒,會動容,會在飛馳的火車上情難自已——因爲,他們就是我喜愛的孫少平、孫少安們,也是孫蘭花們。我也是滿含熱淚在看的《平凡的世界》,小說所蘊涵的精神,那就是不向苦難低頭,也許,我們的人生旅途上沼澤遍佈,荊棘叢生;也許我們追求的風景總是山重水複,不見柳暗花明;也許,我們前行的步履總是沉重、蹣跚;也許,我們需要在黑暗中摸索很長時間,才能找尋到光明;也許,我們虔誠的信念會被世俗的塵霧纏繞,而不能自由翱翔,也許,我們高貴的靈魂暫時在現實中找不到寄放的淨土;小說告訴我們:人生的價值,在於對自身苦難的嚴峻正視、深刻思考、透徹理解、不懈抗爭。我們決不向任何困難妥協,同樣,在我們的工作中,要一生不斷進取,不斷努力,只有在前進的過程裏主動、積極、堅韌,不斷完善自我。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3

每一個平凡的人都以一個不爲人知的不平凡的世界,每個平靜背後都有激情澎湃,無聲有時勝似有聲。

讀過不少的小說,也有一些情節個性引人入勝的,讀之不願放下的,卻沒有一本像路遙的絕筆之作——《平凡的世界》那麼深入我心的。看其中一個個平凡世界中平凡的人物,就如他們正生活在我的身邊。

讀《平凡的世界》後,我感到了自我的微不足道,以前的抱怨、憤世不公是多麼的幼稚。與主人公的經歷比起來,咱們是多麼渺小,從小學一路走來,沒有經歷什麼挫折,而咱們稱道的是考試失敗,感情失落等等,與少安、少平相比較咱們又算什麼呢?堅信自我能飛!

這是讀完《平凡的世界》這本書後,我的第一個感覺。在這部被譽爲“第一部全景式描述中國當代城鄉生活的長篇小說”的鉅著中,作者圍繞着主人公孫少安與孫少平兄弟倆在這個平凡的世界中不斷超越自身的侷限,最終獲得生活上的成功,譜寫了一曲充滿活力的性命之歌,向人們揭示了人生的自強與自信、奮鬥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並以一幕幕催人淚下的苦難所展現出的人物的頑強堅韌的信念告訴人們:苦難與挫折只是個軀殼,真正廣闊的生活好處在於咱們對生活理想所持的生生不息的虔誠與熱情中所體現的堅強的信念——“堅信自我能飛!”

少平與少安兩兄弟同爲黃土地的兒子,在“平凡的世界”中,他們以各自不一樣的方式探索着人生。《平凡的世界》能夠說是作家傾注了畢生精力的作品。他把寫作的焦點放普通人的生活上,表達了強烈的平民意識與抗爭意識。少平與少安都不是輕易向命運妥協的人,他們堅信自我的雙手可能改變命運,他們在一次次苦難中得到錘鍊與昇華,表現出當代農民的頑強與堅韌。小說廣泛涉及了農村生活的各個方面,生動地記錄了農村生活的巨大變化。它表達了昂首向上的奮發精神,展示了人的自尊、自強與自信。

沒有1條小船不是經過風暴而順利抵達港灣的,孫少安的成功亦不例外,在實現“飛”的壯舉與體現自身價值的過程中,他也曾遭遇到不斷的挫折和打擊。如爲了擴大社員自留地,他曾被當作“走資本主義道路”的黑典型來批判;曾爲嘗試着進行承包職責制的改革而遭到縣委的嚴厲批評;最爲殘酷的是在第一次擴大磚場時,因高薪聘來的燒磚師原來是騙子的緣故,他的磚全部?燒砸了。無力歸還貸款,也付不出村中幫忙勞力的工資,那時,他就像一隻被風暴打斷翅膀的小鳥在冷風中簌簌地顫抖着。

真、善、美,永遠是人們所追求的至高境界。書中的一個個主要人物,那麼的真實,那麼的善良,這該是作家心靈的折射:路遙定也是那麼的一個人。然而,人物的結局總令人傷懷,幾乎沒有一個結局是完美的:孫少安幹出了點名堂,他賢惠妻卻勞累至噴血;田潤葉最後明白了李向前對她的一往情深,毅然與之結合,可向前卻已是殘廢。孫少平以他獨有的人格力量贏得了地位懸殊的田曉霞的愛,可田曉霞卻再也回不到他的身邊;潤生義無反顧地與郝紅梅結合,可郝紅梅畢竟還帶了孩子;金波呢,還不知要追尋那夢中女子到何時。這一切的一切,總令讀者有些惋惜。個性是少平與曉霞,地位相差那麼多,卻能夠心心相印,都願他們會有個完滿的結局,可作家偏偏那麼殘忍!我有些明白了:

咱們心理上總不願去理解杯具,因此,中國戲曲倒多以大團圓結局。然而,生活中是沒有完美的。這就應就是作家昭示給大家的。他是那麼地真誠,那麼地善良,然而,他也必承受着太多太多的苦,他對生活的體驗越深,就越感受到生活的不完美。而正是這不完美,纔是更能打動人的一種美。大家都明白維納斯正正因斷臂才顯得更美,把這種美稱爲殘缺的美。那麼,路遙既從生活中,也從美學上明白了這一點。他的作品中的人物結局的安排也就不足爲奇了。正是如此安排,真、善、美的統一,使讀者唏噓不已。

咱們就應堅信“火把雖然下垂,火舌卻一向向上燃燒”。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4

閒暇時刻,再次翻閱了《平凡的世界》一書,搜看了《平凡的世界》,透過文字與視頻的結合,讓我更深刻領悟到書中所透露出這些平凡人故事背後的一個深刻的道理——“生活沒有如果,只有透過執着而努力換來的結果”。

書中主人翁孫少平說過“平凡的人生,我們也可以過得不平凡……”作爲平凡人的我們,註定會有一個平凡的世界,每個人的命運都受制於當前的時代,我們不能完完全全的決定自己的命運,但也不能做命運的奴隸,我們要向孫少平學習,學習他不屈命運的安排,堅持自己的理想,守護自己理想的那份執着,樂觀勇敢的面對生活的一切不幸,認真對待任何一份工作,熱情對待每一個人,努力用雙手去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

從小生活在農村的我,已經看慣了農民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的作息規律;看慣了農民們臉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場景;看慣了農民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農作下來,漸漸消瘦的臉和手上清晰可見的青筋。他們就這樣不論是炎炎夏日還是寒冬時節,他們都從未間斷地重複着播種、耕地,因爲在他們眼裏,土地纔是他們的衣食飯碗,只有不停地勞動才能吃飽穿暖。

而我不甘心就這樣順理成章地成爲父母的“繼承者”,我不甘心像與我同齡甚至更小的農村孩子一樣,在中學都未畢業的情況下就被父母送去沿海城市打工,僅僅就是爲了給家裏找點額外的收入,減輕家庭的負擔。生活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下,我對未來有些迷茫同時也對未來滿懷憧憬。我深知,要擺脫這樣的命運,唯一的方式就是努力讀書,考上大學。

曾經在一本雜誌上看到這樣一句話:“你是一個沒有雨傘的孩子,下大雨時,別人可以撐着傘在雨中慢慢前行,而你必須得跑……”是啊,對於我們這些來自農村的孩子,上學的時候沒有漂亮的衣服和鞋子;放學回家,我們沒有機會躺在爺爺奶奶懷裏撒嬌,甚至和爸爸媽媽見面的時間也只是在飯桌上,家人沒有更多的心思花在我們身上,因爲他們要起早貪黑忙地裏的農活,他們認爲只要孩子能吃飽穿暖,健健康康的就好。從小我們就開始幫助家裏幹農活做家務,無論酷暑寒冬,放學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揹着揹簍,牽着牛去山坡上放牛、割草。每當累得精疲力盡時,我都會一次一次地暗自發誓“一定要加倍努力、奮鬥,一定要從這裏走出去,爲了家人過得輕鬆一點、幸福一點”。就是這樣一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理想成爲我努力讀書的前進動力。從小學到高中,雖然成績算不上是班上拔尖的,但我一直在努力,沒有放棄。透過兩次高考,我總算是順利地踏入了大學的門檻。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我們生活在一個平穩的時代,有着安穩的生活,不會遭遇到與孫少平一樣的苦難。但是生活在不同的時代,就有不同的歷練,我們是平凡的一員,要跨過泥濘,唯有努力。回首大學生活,我經歷過失敗的痛苦,品嚐過成功的喜悅。業餘時間,我就一邊打工,一邊掙自己的生活費。給校外的輔導班發傳單,上家教,去德克士上夜班,半夜一兩點纔回去,暑假去廣州進工廠,我也做過。正是在這種不斷追求生活目標的過程中,讓我感受到了大學生活的豐富多彩,也讓我明白大學是人生奮鬥的另一個起點,給了我追求目標的源動力。俗話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在沒有優越的家庭背景下,我只有透過這些方式才能獲取更多的經歷不斷地磨練我的意志和韌性,才能接觸到更多新東西,與更多不同的人交流,不斷地積澱豐富自己的見識和認知。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大學畢業,參加了幾次事業單位考試,我都被無情地“刷”下來,我也氣餒過、抱怨過,甚至一個人偷偷的哭過,哭過之後一切還是得繼續,繼續總結失敗的經驗,爲下一次機會作好準備。在自己的堅持下,我順利考入現在的單位,對我來說這是我很欣慰的事情,不禁感嘆自己也算是一個幸運兒,儘管曾經抱怨社會有那麼多的不公,可透過在學校學習的理論知識以及在社會上實踐,我收穫了很多,我也成功地從生我養我的地方“跳出來”,我要感謝這個地方,是它給了我力量和勇氣,是它讓我懷揣着理想,給自己一個希望。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5

我初三時第一次讀《平凡的世界》,那時只覺得故事平淡無奇,內容枯燥乏味,囫圇吞棗的讀了一遍,沒留下多大印象,到最後只記得孫少平毀容了,甚至都不記得有孫少安這號人物。由於對故鄉那片黃土地的眷戀,今年我又一次翻開了這本書。

大概是作者筆下的雙水村跟我小時候生長的環境太過相似,第二次讀這本感觸頗深,同時它也教會了我許多爲人處世的道理。

一、黃河水總有清的一天,人不可能窮一輩子。

孫少安因爲和潤葉的婚事遭到田福堂的反對,田福堂對他說:“你孫少安就是再有出息,這一輩子也還是個泥腿把子,我女兒是人民教師,吃的是公家飯,怎麼可能跟着你受罪。”孫少安回了他一句:“黃河水總有清的一天,人不可能窮一輩子。”

老孫家確實窮的叮噹響,孫玉厚說老孫家的祖墳埋進窮鬼了。全家人擠在一口破窯洞裏,孫少安因爲窮讀不起書,十三歲輟學回家掙工分,幫父親承擔起那個風雨飄搖的家。孫少平因爲窮在學校只能吃“黑非洲”(最下等的菜飯),經常餓的頭暈眼花。

但是孫家兩兄弟都有着驚人的吃苦精神,爲了生活他們可以拼命。責任制實行後,孫少安在村裏開起了磚窯,在經歷了虧本、被騙等一系列磨難之後,磚窯開始盈利。孫少平在做過受人尊敬的老師、朝不保夕的攬工漢之後成了大牙灣煤礦的一名工人。兄弟兩人實現了最初的願望:給家裏箍幾口新窯,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以前的農村家庭大都生活拮据,我記得小時候家裏連做飯的柴都沒有,媽媽每天要去山裏挖刺根。但是刺根是溼的又不能當下就燒,媽媽每次都是做完飯趁鍋竈還是熱的就把刺根放在竈坑裏,利用餘熱將刺根烘乾,這樣下次做飯的時候就有了柴燒。我在慨嘆往昔歲月不易的時候也折服媽媽的智慧。如今的家裏的光景自然比以前好很多,但這都是父母像牛一樣勞動,像土地一樣奉獻換來的。

二、你曾開啟窗戶,讓我向外面的世界張望。你還用生硬的手拍打掉我從鄉里帶來的一身黃土,把你充滿炭煙味的標誌印烙在我的身上。老實說,你也沒有能拍打淨我身上的黃土;但我身上也的確烙下了你的印記。

書中這段話本是孫少平對黃原說的,他離開雙水村去黃原讀書,黃原是他第一次接觸到的外面的世界,也是在這裏他產生了爬火車去看全世界的想法。而我看到這段話,第一反應想到的是我的父母,我少時離家求學,如今在別人眼裏的大城市工作。是他們曾開啟窗戶,讓我向外面的世界張望;是他們給了我翅膀,讓我飛向了更廣闊的天地。他們用面朝黃土背朝天掙來的血汗錢送我到了外面的世界,他們省吃儉用卻給我買新衣新鞋,想要抹掉我從鄉里帶來的一身黃土。可是此生無論我在哪裏,我的身上都帶着黃土地的味道,也烙下他們的印記,無法抹掉。

三、我們出生於貧苦的農民家庭——永遠不要鄙薄我們的出身,它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將是我們一生受用不盡;但我們一定又要從我們出身的侷限中解脫出來,從意識上徹底背叛農民的狹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義。

這是書中孫少平對他的妹妹蘭香說的話。作爲一個地地道道農民家庭出生的人,我非常理解他說的這句話。我們不能因爲自己出生在物質匱乏的農村就放棄了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爲什麼說它帶給我們的好處一生受用不盡,因爲在往後的工作生活中你會發現,因爲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勞動,我們會比常人更堅強,更能吃苦,而勤勞的雙手往往能創造出美好生活,這難道不是受用無窮的好處嗎?

四、一些人因爲苦而竭力想要逃脫受苦的地方;而一些人恰恰因爲苦才留戀受過苦的地方!

結尾處孫少平回到大牙灣煤礦繼續挖煤,許多人對此不理解,那畢竟是差點要了他命的地方。他說:我在那裏流過汗,淌過血,怎麼會輕易地離開那個地方呢?一些人因爲苦而竭力想要逃脫受苦的地方;而一些人恰恰因爲苦才留戀受過苦的地方!

我想這也是我懷念故鄉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