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名著讀後感>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15篇)

學問君 人氣:9.74K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1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15篇)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1

平凡的人物,在這平凡的世界,走着平凡的道路,過着平凡的生活;平凡的人物,在這平凡的人世,有着平凡的夢想,有着平凡的追求;但是奇妙的是,平凡的人物,在這艱苦的歲月,卻有着不平凡的精神,有着不尋常的毅力;平凡的人物,在這艱難的時代,卻有着過人的執著,有着異人的魄力。

孫少平的目標雖小,孫少安的夢想雖簡,可是他們的精神可嘉,他們的志氣可揚。他們都一樣,一樣的堅強,一樣的勇敢,一樣的善良,一樣的樸實,一樣的真摯,一樣的真情。他們把腳踏實地,吃苦耐勞的精神品質演繹法爐火純青;他們將艱苦奮鬥,不忘初心的傳統美德表現得。兄弟兩個用不怕艱難險阻,一直勇往直前的毅力在戰鬥着,抗爭着,奮進着,前進着;兄弟兩個一直在認真的追求着自身想要的生活,始終在遵循着自身內心的渴望,一直在堅守着自身的本性,始終在追尋着自身比較初的夢想。

《平凡的世界》得到了茅盾文學獎,這不是運氣,不是意外,不是僥倖,不是虛名,相反,他是一種比較公平,比較真實,比較有價值,比較有說服力,比較有肯定力的獎項。在老師心中,在能人心中,在作者心中,在讀者心中,這本書是一本經典,是一本佳作。這本書的情節設定也好,人物寫照也罷,都是勞動人民的真實寫照,都是現實生活的直觀反映,都是歷史事件的重新演繹,都是人類進程的寶貴財富。更關鍵的是,它具有人性的高度,人性的視角,人性的解剖,人性的反思,從這一點來看,這本書的價值根本無法用金錢來衡量。

《平凡的世界》這本書一直在傳達着一種精神,一種把苦難轉化爲前行動力的堅韌精神;一種平凡人物克服種種艱難困苦的奮鬥精神;一種即使在絕境生存卻依舊保持美好心靈的可貴精神;一種自強不息,頂天立地,永不言棄的頑強精神;一種堅持不懈,敢於同命運作戰的抗爭精神;一種追求自我,完善自我,昇華自我的道德精神。

正如書中所說,“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已去爭取和奮鬥;而不論其結果是喜是悲,但能夠慰藉的是,你總不枉在這世界上活了一場。”生活便是這樣充滿了不如意與不順心,我們只有自身振作起來,自身勇敢起來,纔會擁有強大的精神力量去接受暴風雨的襲擊,而不論結局是好是壞,我們都能夠心安理得的對自身說,我不曾後悔過,不曾遺憾過,不曾退縮過,不曾懈怠過。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2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我們每一個人,對於這個浩渺的世界而言,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如滄海一粟、沙漠一塵。然而,在這樣平凡的人生,我們也一樣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情。

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孫少平,他是一位對苦難有着深切的認識,對生活有着深遠的理解、對精神世界有着深刻追求的人。他經歷的是艱苦卓絕的人生奮鬥,然而在痛苦與磨礪中,他形成了一種對苦難的驕傲感、崇高感。我欣賞他對苦難的哲學,欽佩他對勞動認識、羨慕他對生活的理解。我想說,如果生活需要我們忍受痛苦,那麼我們一定要咬緊牙關堅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說過:“痛苦難道會白受麼?它應該是我們偉大!”什麼是平凡?那種迷失在平凡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於平庸、生活上安於現狀、行動上不思進取、碌碌無爲,纔是真正的平凡,這種平凡固然是我們不應該靠近的。而如今,我們生活在一個幸福的時代,沒有經受太多的苦難。然而我們的世界也是平凡的,但是隻要我們心懷夢想,並不懈追求,那麼即使平凡的人生終究也會卓爾不凡的!

在一些不滿平凡的人眼中,高貴顯赫的富翁是不平凡的,卻不知有些富翁的親人爲了爭家產而勾心鬥角,他們最渴望的是平凡的幸福。有人說,明星們就是在走不平凡的路,他們星光閃閃、受粉絲們擁戴。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當他們的隱私被曝光時,他們是多麼的苦惱,多麼地想當一個平凡的人。況且他們在成爲我們眼中不平凡人之前,又付出了多少心血!所謂: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鮮花背後澆灌的是鮮血和汗水。我們都是凡人,擁有的當然是平凡的人生,但是隻要我們擁有一顆勇於追求、敢於拼搏的心,那麼你同樣可以擁有精彩的生活和別人眼中不平凡的人生。

其實,平凡是因人而異的,只要心中嚮往平凡,你便會覺得平穩,不再那麼計較得失、在意寵辱。只要我們心懷理想、不言放棄,那麼在平凡的世界最終也會迎來不一樣的光芒。苦難與挫折只是個軀殼,真正廣闊的生活意義在於我們對生活理想所持的生生不息的虔誠與熱情中所體現的堅強信念。夢想使你迷醉,距離成了歡樂;追求使你充實,失敗和成功都是伴奏,幸福和痛苦都會是享受!放飛夢想,奮力拼搏吧,世界等着你去改變,在平凡的世界裏塑造一個自信的自己!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3

今年年初,二次追劇《平凡的世界》,但遺憾地是從來沒有完整地讀過原着,所以就買來三本書惡補,本以爲憑藉着劇中的畫面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看完原着後,才發現自己錯了。看劇版我一直以爲孫少安是主角,最後才明白是編劇對原着一些情節做了變動,尤其是孫少安這個角色被加了很多光環,存在感明顯蓋過了孫少平。

但即使這樣,我依然很喜歡少安這個角色。喜歡他的擔當有責任心,喜歡他的果敢堅毅,喜歡他的勤勞善良。書中有這樣一個片段讓我印象深刻,講述的是即將升初中的孫少安已經意識到,爲了家裏自己是絕對不能讀書的了,他參加初中升學考試是爲了向同村人證明自己之所以不上學,不是考不上而是上不了,這是他在堅守一個少年的驕傲。果然,他以全縣第三的成績考上了初中,然而隨着一紙通知書的到來,孫少安卻永遠地離開了學校,也離開了自己短暫的青春。他放棄的不僅是學業也是未來,窮孩子面前的路只有那麼寬,天空只有那麼大,甚至無力去抱怨命運。身爲家中長子的他用自己的汗水承擔起了一個窮困的家,他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再說說少平這個人物形象,透過讀原着,最後才懂得他是一位對苦難有着深切的認識,對生活有着深邃的理解,對精神世界有着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錚錚鐵骨,有強大的精神力量,有巨大的勇氣。從學生時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時代的“攬工漢”,他經歷的是艱苦卓絕的人生奮鬥,然而在痛苦與磨礪中,他形成了一種對苦難的驕傲感、崇高感。書中是這樣表達他關於苦難的哲學“是的,他是在社會的最底層掙扎,爲了幾個錢兒受盡折磨,但他已經不僅僅將此看作是謀生、活命,職業的高貴與低賤,不能說明一個人的生活價值。恰恰相反,他現在倒很“熱愛”自己的苦難,透過一段血火般的洗禮,他相信,自己歷經千辛萬苦而釀造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輕而易舉拿來的更有滋味。”承認苦難,接受苦難,理解苦難,挑戰苦難,這是一種孫少平式的苦難哲學。試問自己,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可否有這樣的感受,是原地等待抱怨命運的不公還是積極調整心態來適應環境?

那個溝壑叢生的黃土高原,那個人人灰頭土臉的雙水村,那個滿身補丁的孫少平,那個頭頂白毛巾的孫少安,那個梳着麻花辮的田潤葉,那就是我們平凡的世界,那就是中華民族不向命運低頭的樸素情懷。無論時代場景如何變換,人都應該從各種磨難中走出來,精神上強大起來,變得更堅強,這是我們每一代人都需要經歷的精神成長。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4

如果你在這個紛擾喧囂世界掙扎着,趔趄前行,如果你對未來的生活感到彷徨迷茫,如果你心中充滿了消極不滿的情緒,如果你想看看人間的溫情。你可以在一個溫暖的午後,放下手機,翻開《平凡的世界》,路遙的文字不是漂浮在雲端,而是紮根在黃土地裏,如黃土地一樣樸實,厚重,不矯揉造作,是以內心至真至善至美至純的情的載體,讀起來讓人身臨其境,與書中人物同呼吸,共命運。我想,當你關上書的那一刻,心中必定波濤洶涌,感慨萬千。

《平凡的世界》描繪了中國時代的變遷,是中國農村幾十年發展的縮影,圍繞孫少平一家徐徐展開。主人公孫少平是一個家境貧寒,身份卑微的農民子弟,在吃不飽穿不暖的時代,他的命運好像在出生時就被決定了——農民。“我命由我不由天”,孫少平並沒有向命運低頭,正如“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並未因爲自己的卑微,渺小,就放棄奮鬥。他的高中歲月,沒有一頓像樣的飯菜,甚至一份最廉價的丙菜都買不起,只有兩個毫無營養且難以下嚥的黑饃。即使再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他仍沒有放棄學習,他渴望知識以及在知識的海洋裏徜徉,渴望走出小山村去大城市闖蕩。他高中畢業後,也並未選擇在家安安分分做農民或者安安穩穩的拿着工資和少安一起辦磚場,而是選擇隻身去更大的世界闖蕩,即使做小工和挖煤工人時也不忘讀書,他瘦弱的肩膀承擔了太多責任,他供養妹妹蘭香讀書,資助姐姐蘭花,爲年邁的父母建新窯。他做最苦最累的活兒,卻拿最低的工錢,肩背上的皮摸破了,就等着它結痂,然後再磨破,再結痂,如此循環,卻從未喊過累,罵過苦。書中讓我爲之動容的是主人公孫少平面對苦難,從不退縮,以堅韌不拔,積極向上的姿態迎接挑戰,孫少平以實際行動告訴我們,勞動是幸福,奮鬥亦是幸福。世界以痛吻他,他卻報之以歌。他身上散發着樂觀,堅毅,不屈的人格魅力,讓我震撼。

平凡之處也最能見深情,少平和郝紅梅的朦朧情,和田曉霞靈魂深處的愛,少安和潤葉間的愛而不得,金波和蒙古姑娘的羅曼蒂克,潤生和郝紅梅的踏實與依賴,潤葉的對向前的責任……他們的愛很深沉,很沉重。喜歡是任性,而愛是責任。

《平凡的世界》的結局在我看來並不是喜劇式的,在書中,並未看到真愛的結尾,孫家也並未出現圓滿的大結局,只有主人公孫小平在這個多災多難的世界中趔趄前行,積極向上的姿態面對着迎接着未知的苦難。我想,人生本就沒有結局一說,活着,我們在這個世界,若死了,我們便去了另一個世界。佛家尚有“生死輪迴”之說,結局只是一個時間點的暫停而已。如此說來,注重過程便是最好的選擇,人生旅途有太多風景值得我們停下腳步去欣賞。人的一生就像這本書一樣,不在於結局如何,而在於過程是否精彩。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5

當年還是在初中語文老師的力薦下,我初讀了《平凡的世界》,時隔短短的兩三年又在高中的時候讀了一遍,隨着年齡的增長和生活閱歷的增加,我讀到的不再只是書中各個人物豐富多彩的人生經歷,我讀到的是不同心境下的不同感悟。

人的一生不是輝煌如波濤翻滾,而是平凡如河水流淌不息。尼采說過,對平凡的人來說,平凡就是幸福。我想,沒有多少人不追求幸福吧,也沒有多少人會甘願平凡吧。而現實就是這樣的,沒有多少人擁有轟轟烈烈的、輝煌耀眼的人生,平凡是大多數人生活的本色。我們做好自己、成就自己就已經不平凡了。像書中我最敬佩的人物孫少平一樣,年輕的時候不甘命運的安排,滿懷一腔熱血毅然決然地闖蕩世界,即使頭破血流也無怨無悔,他的人生是平凡而又不平凡的。

在《平凡的世界》這史詩般壯闊的長卷中:愛情,是平凡卻又美麗的,它充滿了瑰麗的芬芳,即便它是帶刺的。曉霞與少平的愛情,或許只是當時年代裏無數愛情故事中平凡的一個,但它仍然讓我羨慕,讓我永生難忘。一個是雙水村最窮農民孫玉厚的兒子,一個是地委書記的千金。少平高中畢業,曉霞說,就是不希望少平變成一個只會在集市上“賣豬娃”的農民。他們再次邂逅,少平正在工地上攬工,帶着闖蕩的激情揮灑着血汗。在曉霞看來,他與身邊的誇誇其談的男同學不同,少平身處逆境,卻在爲自己的目標而奮鬥,就像保爾柯察金那樣,不甘心自己平凡地過完這一生。他們是靈魂的知己,除了物質的世界,他們還共享一片精神的藍天。這樣的愛情是源於共同的價值觀和生活哲學,源於精神世界的平等,他們的愛情在我眼裏是不平凡的存在。少平無疑比少安幸運,少平也比少安有勇氣,儘管他們最後沒有緣分走到一起的悲劇讓人心痛不已。反觀當下,多少人的愛情觀早已扭曲到讓人不忍直視的地步。我惟願我未來的愛情是建立在兩人共同的精神境界上的,因爲建立在物質上的愛情是不久遠的。

不僅是愛情,書中的親情、友情也讓我們看到了這平凡世界真實的一面,正是這些平凡的點點滴滴,像一塊塊拼圖一樣拼就了我們平凡的生活和人生,而不屈的奮鬥則永遠是平凡世界的主旋律。孫少平、孫少安不屈的奮鬥,讓我真切地感受到在這個喧囂浮躁的時代,有的人還擁有夢想並且還在爲之奮鬥。我希望大家都應該去看一看《平凡的世界》,因爲它用最樸實無華的言語告訴我們,只要心中的那團火焰還在熊熊燃燒,只要夢想不滅,鬥志不息,平凡的土壤終有一天會長出偉大的芽兒!

太陽每天從東方緩緩升起,無論風雨交加、電閃雷鳴還是風和日麗、風平浪靜,因爲這個世界是平凡的,而你的存在讓它擁有不平凡的可能!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6

這本書用了5天的時間看完,其實剛看完的時候感觸並沒有多大,我似乎沒有感受出什麼特別的感覺,知道和朋友做分享的時候,我纔讀懂了我看不到的那部分,讀書和閱歷有着太大的關係。突然讓我想起《活着》那本書。在微博看了很多關於這本書的書評,有的說的很到位,有的僅僅是停留在表層。

我們都是平凡的人, 一樣的生活在一片充斥着壓力也卻依舊充滿鬥志的世界裏,我們都要面對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這些所謂的不平凡就是一個一個坎,有的助你一臂之力,有的推你後退。沒有誰的一生是風平浪靜、一帆風順的,曾經聽奶奶爺爺講起他們年輕的時候,經歷過戰爭,經歷過饑荒,經歷過貧。我問奶奶“你後悔嫁給爺爺嗎?沒讓你享福?”奶奶說“我們那個年代太正常了,每個人都這樣,沒啥後悔的,現在條件好了,給我買各種吃的,只是我糖尿病,很多吃不了”。小的時候,奶奶總是教育我“勝不驕敗不餒”,只是過了二十多年似乎才真的體會到這句話的意思。不管 我們面對怎麼樣的環境,怎麼樣的人,最重要的是你自己的態度和心境。人的一生那麼長,放眼望去你有那麼多可以實現的目標。你工作考試不如意,被老師領導訓斥,你會覺得“我怎麼這麼倒黴”?你失戀痛苦的時候,會覺得命運對你爲什麼不公平?你拿着體檢報告醫生告訴你不合格的時候,你會感覺到人生就這麼完了?我們都很平凡,吃着五穀雜糧長大,經歷世事,波峯波谷的生活在經常不過了,只是生活這位老爺爺在告訴你“從哪裏跌倒從哪裏爬起來,用最初的決心去重新開始,再告訴你,姑娘擦亮眼睛你很好不用整日以淚洗面,小夥子呀,不能熬夜不吃飯了,身體給你報警了,好好照顧自己。’”

我們總是太過於自命不凡,認爲自己經歷了不幸就再也遇不到好事,常常陷入死循環,一個人不會一直幸運,但也不會一—直倒黴,就是兩者相互交替才編制了“平凡的世界”,一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鬥;而不論其結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總不枉在這世界上活了一—場。有了這樣的認識,你就會珍重生活,而不會玩世不恭;同時,也會給人自身注入一種強大的內在力量。

人只要活着,健康的活着比什麼都強,尤其是在這多災多難的20xx年,好好的活着。然後,去用實際行動繪出平凡世界中不平凡的你。——鹹蛋超人有春天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7

《平凡的世界》是我喜歡的作品,隔一段時間,就要重新如飢似渴的讀一遍,儘管心裏已經知道最終的答案,還是不會跳過作品中的任何一個段落,然後熬了幾個通宵看完改編的電視劇。這部作品,讓我深受感動的不止孫少平的奮鬥、好學,還有那自帶燦爛陽光的田曉霞和爲家庭、爲全村人員能過上好日子奮鬥的孫少安,還有那許許多多平凡人之間的關懷和愛護,也讓人時時淚奔,他們間的情感是無言的、質樸的,卻也因此更具魅力。

在讀中專懵懂的年紀裏,剛離開大山,到繁華的城市讀書,學校的半封閉管理讓我們資訊閉塞,週末偶爾外出到公共電話亭打個電話給老家的父母報聲平安,購買些生活必須品回學校繼續下一週的生活。推薦我們讀此書的老師,是一位在讀碩研、準備考博的王老師,他也是從窮苦的農村自供自讀走出大山的孩子,對懵懂無知的我們給予更多的關懷和愛護,爲迷茫的我們指引了方向。他推薦我們讀的所有書目,同學們都從伙食費裏省出來,週末到地攤上買回來一個一個的傳着看,一起臥牀夜談,一起爲裏面的人物命運淚流滿面。

只要有人的地方,世界就不會是冰冷的。後來工作了,來到了祕境阿佤山,萬村書庫真是個寶庫,有全套獲得矛盾文學獎的所有書目,找出《平凡的世界》,又如飢似渴的讀了起來,它又一次充實了我在最基層農村的工作和生活,在佤族寨子的1年半里,我成了佤族大爹大媽家的四姑娘,成爲了勐來鄉公撒村的一份子,成了佤族羣衆口中的地地道道的公撒人。

後來工作的變遷,家母謝世,就像煙波浩渺的海上隨波逐流的船隻,沒有方向,這種無助的感覺就如同青藤紮根在心裏,越揪越緊,以致讓人窒息,在最難熬的日子裏拿出《平凡的世界》,一起感受生活賜予我們的各種挑戰和坎坷,一起感受那生命裏的無奈、惋惜和愁苦、感傷。

生活沒有如果,他們的命運告訴了我們。我們不能完完全全的決定着自己的命運,我們要做的是怎樣讓我們更充實、更幸福。既要腳踏實地於現實生活,又要不時跳出現實到理想的高臺上張望一眼。待我們一覺醒來,跌落在現實中的時候,可以毫無怨言地勇敢地承擔起生活重擔。這是孫少平教給我的道理。只能永遠把艱辛的勞動看做生命的必要,即使沒有收穫的指望,也心平氣靜地繼續耕種。要做到這一點,路還好長。

平凡也可以偉大。我們平凡,但我們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熱愛人生中一切美好和苦難。上蒼是公平的,他讓我們歷經磨難,是鍛鍊我們的心智與意志,讓我們踏踏實實的走好每一步,我們纔是生活的主宰。生命只有一次,我們要全身心去享受,去對待,去珍惜。人生的每一步都在成長,都在進步,我們必須用積極向上向善的心態來創造一個不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8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長篇,全景式地描寫了中國現代城鄉生活,透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平等人位代表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們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奮鬥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繁地交織,讀來令人蕩氣迴腸。

從孫少平,到孫少安;以及田曉霞,田潤葉;少平的師傅及師孃,少安的山西老婆等。還有山村裏面所有的人際關係,世故的,淳樸的,農村特有的風情和地域色彩。裏面包容了路遙太多的寫作功底和技巧,他對農村的熱愛,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讚揚,都在作品中得到了良好的顯現。他崇尚艱苦奮鬥,堅信承受苦難是成功的必然,他不忘歌頌中國農民那一顆質樸的心,敢於拼搏,敢於吃苦的精神,不忽視屬於農民的那種特有的愛情表達方式,以及由於文化差距而引起內在素養不同而造成的愛情悲劇。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中國的世界就是農民的世界。而路遙,用敏銳的眼光注意到了這點,取材於中國西北部黃土

高坡一個普通的農村,然後,在農村與城鎮之間的衝突與矛盾中展開整個故事情節。用這樣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小小世界折射了整個中國,整個人類的平凡的世界。

小說中對於人物的刻畫極其獨到,注意人物的現實性。孫少安,是個耿直、質樸的農村男子,他善良,能吃苦,有責任心,同時血氣方剛,真心地愛着潤葉。但是卻因爲他出身卑微,而潤葉卻受過高等教育,所以,他在潤葉面前表現出退縮,愛,卻沒有勇氣,愛,卻自卑。這樣的心理矛盾,路遙刻畫得細緻入微,尤其逼真。同樣,也很符合現實狀況及現實心理。他,最終錯過了潤葉。但是,同樣因爲他的小農意識的侷限,他娶了山西姑娘之後,生活便替代了愛情,一切平淡了,生活便是真實的生活了。

孫少平與田曉霞的愛情,無不讓人感到惋惜,那麼好的一個姑娘,受過良好教育,活潑,勇於追求,熱愛生活,愛着孫少平。卻最終生命賦予她只有那麼短暫的二十幾年。後來,少平和師傅的妻子結合。一切都很平淡,沒有轟轟烈烈,故事的深刻性,我們卻可以明顯地感覺到,它在我們心裏烙上了深深的烙印。

曉霞可謂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少平卻是帶有消極色彩的勞動人民的形象。兩個可謂是不同世界的人卻能在感情方面達成默契,可真是作者的匠心獨運,然而兩個人感情達到高潮時,作者又塑造了一個悲劇,故事情節真是波瀾起伏啊。

作者幾乎都是塑造的悲劇情節,不管是少安、少平、潤生、金波、潤葉、曉霞、麗麗、紅梅,作者都是以悲劇圓場,儘管當中充斥着一些苦澀的圓滿,就是因爲這些富於悲劇性色彩的人物纔會引起讀者內心情感的晃動,要是我來擬定這部小說的結局,我會把曉霞與少平結合在一起,雖然事事不能盡如人意,但是至少也應該像潤葉與向前的結局。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9

即使春日的原西河解除了堅冰的,即使夏日裏縱橫的川道與溝壑綠意漸濃,即便秋日裏豐盈的收成遍野,即便冬日的風鞭無情地着山峁黃銅似的身軀,黃土高原的風沙依舊,人情依舊,日子也依舊如河水般流淌,不復西歸。

翻開這本書,自覺有與衆不同的氣息撲面而來,恰似黃土高原特有的泥土芳香。在這裏,日子平凡着:黃土高原平凡地經歷着每一個春夏秋冬,春播秋種;平凡地看着一代人老去,一代人新生;平凡地看着凜冽的寒風揚起一抔黃土,暖意襲來又降入塵埃。日子不平凡着:不平凡的孫少安鼓足勇氣辦起磚廠;不平凡的孫少平地下入漆黑又無際的煤礦;不平凡的孫蘭香帶着一個少女的懵懂走出雙水村,走進大學,用知識另一個世界。

在這裏,日子難過着:難過地看着孫少平與田曉霞“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難過地看着孫少安與田潤葉“奈何緣淺,向來情深”;難過地看着金波癡唱《在那遙遠的地方》等待着他的姑娘,卻只留“此生空餘恨”。在這裏,日子歡欣着:歡欣地看着孫少安經歷挫折後重新崛起成爲鄉鎮企業家;歡欣地看着孫少平小心翼翼地領了第一桶金寄向雙水村,盼望着有朝一日憑己力箍一座窯洞;歡欣地看着蘭香收穫了學業與愛情。日子終歸,一天天好起來了。

世界平凡着,至少我們平凡着,大多數人平凡着。於是有多少人平凡着,就有多少人不甘於平凡,不甘於寒風吹走一切只餘黃沙爲伴。他們盡力擺脫平凡,然而這條坎坷又遙遙無期,似無際,沒有盡頭。

合頁,思緒綿長久久不歸。正所謂“開卷有益,掩卷沉思”,總有一些人令我們難以忘懷。有人身上透露着奮鬥的美麗,我於孫蘭香一邊苦讀一邊打工爲自己買一件衣服,自主不想勞煩家人,努力如她,勤奮如她。這又何嘗不像當下的我們,身處一個被稱作“寒門再難出貴子”的時代,仍要憑一己之力衝出一條坎坷的,憑一己之力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有人身上透露着善良的美麗,我於奮身救人的田曉霞,身爲記者,救人跳入洪水的那一剎那,她已拋卻了個人的小家,把自己融入了這個大家庭。在她的身上,似乎總如太陽一般散發着正能量,傳遞四方。

其實,所謂平凡,不過是你一步一步走過這段漫長而遙遙無期的人生,最終歸於泥土;所謂不平凡,不過是盡了,你回首往事,笑對夕陽西墜的美好,最終歸於泥土,一方。平凡與不平凡,最終區別於你有生之年,是否盡你所能,行你所行,愛你所愛;是否走的每一步,都無悔於心。

一無所有,便是你奮鬥的理由。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10

這部小說,有着迷人的閃光點——語言的易懂與精湛。路遙在寫這部小說時,也是經歷無數艱難坎坷。六年的寒窗,熬煉出了這人間至美的芳醇。路遙每一次審稿,都是手寫進行。在他的仔細雕琢下,這部小說的語言被稱之爲巧奪天工也不爲過。小說裏,最具色彩的便是隨處可見的民歌俗謠。這些俗謠,往往具有地方色彩,充滿了濃厚的感情,並且每一處應用都是切合主人公的思想感情的。這些文字給主人公的感情具體化,彷彿一段段文字讀下來,主人公的心理活動就已然涌入心頭了。這些文字幫助了讀者理解主人公的心理,也豐富了他們所處的世界,一首首震天動地的信天游,亦或是輕快活潑的歌謠,以文字的形式展露在紙頁上,使你對地方獨特的民族色彩映象加深,不知不覺就沉浸在濃厚的民族氣息中。不得不說,路遙的文字對陝西民風的傳播,起到了獨特作用。

而文中細膩的描寫更是吸睛的一筆。譬如,少平的一處外貌描寫:"褲子顯然是前兩年縫的,人長布縮,現在已經短窄得吊在了半腿把上;幸虧襪腰高,否則就要露肉了。可是除過他自己,誰又能知道,他那兩隻線襪子早已經沒有了後跟,只是由於鞋的遮掩,才使人覺得那襪子是完好無缺的。"

“吊”、“露”、“遮掩”等字眼,準確生動的刻畫了少平衣着的簡陋破舊。腦海中彷彿顯現了一個青年禹禹獨行的冷清景象,使人不免心生悲涼之感。在看作者在描述時所用的“幸虧”、“否則”等字眼,不僅附帶上了作者強烈的感情色彩,益於讀者體會,又何嘗不是少平此刻的心理獨白呢。字裏行間透露的慶幸意味,更凸顯少平的艱苦卓絕,敢於吃苦的精神。從中可見作者的良苦用心。

對比於莫言的文字,就更加凸顯出路遙文字的魅力。路遙的語言,平靜而感情充沛。不時出現的字眼,如“哈呀”這樣頻繁出現的字眼足以凸顯作者對某樣事物的驚訝態度,促進我們更好的理解的同時,也爲文章增添了幾分樂趣,啓齒間不由顰蹙一展,回味來樂趣無窮。細細獨來,你會發現這一處處的文字,似乎是在唱戲般,朗朗上口令人忍俊不禁,倘若跟着念上幾句,也能使你捧腹開懷吧。

而莫言的文字,描繪的世界是絢麗多彩的,誇張的手法使他筆下的世界抹上幾分絢麗,甚至有時也有奇特的色彩在期間。莫言的文筆,總有幾分現實的壓迫,幾分社會的沉重,讀來有幾分壓迫感。這也許是主題的元素決定的,在此筆者不在多說。只是對比下,路遙真實的語言十分凸顯。細讀之下,彷彿你只是與他鋪氈對坐而談,打有幾分煮酒談三分天下,平實而又真摯。

這便是路遙文字的魅力。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11

世界本來就是這個樣子,平凡的,普通的,生活在其中的你,每天都是不同的,生動的。許多的小事,給每一天帶來了不一樣的精彩,因而呈現了色彩紛呈的,你的平凡的世界。

每個人眼中的世界都是不同的,《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遙說“其實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個世界,即使最平凡的那個人也要爲他生活的那個世界而奮鬥。”

以奮鬥之火苗,點燃理想之燈。夜空因熠熠生輝的繁星而絢麗,人生的夜空中如果有了理想之星,那麼也會散發出奪目的光輝。沒有理想的人生,是暗淡的,是可悲的,是平庸的。所以,我們要仰望星空,尋找到自己內心堅定的理想和信仰。如果有了理想,就該以奮鬥的姿態,以汗水和努力去澆灌理想之花,使之怒放,使之芬芳。

《平凡的世界》的作者, 就是路遙。他1949年12月3日出生於陝西省陝北山區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這一出身背景爲路遙日後創作《平凡的世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平凡的世界》 的扉頁上寫着這樣一—句話 :“謹以此書 ,獻給我生活過的土地和歲月。”貧窮,貫穿了路遙的一生。即便如此,路遙也擁有着文學創作的理想。在艱難的處境下,先後完1991年,路遙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時間裏, 完成了百萬字的長篇鉅著一《平凡的世界》 。憑藉着這部小說,路遙獲得了茅盾文學獎。

理想!是理想讓平凡的生活波瀾壯闊,讓平凡的生活大放異彩,讓平凡的生活散發出崇高的光輝,路遙在《平凡的世界》裏如此寫道:“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鬥。”正如他所言, 書中的人物孫少平、孫少安、田曉霞都在用自己的奮鬥和拼搏來守護自己的理想,書寫自己的人生篇章。正是有了理想和奮鬥,他們才成了平凡的世界裏不平凡的人。還有千千萬萬個平凡的人和他們一樣,因爲向着各自心中的理想努力奮鬥,使自己的平凡世界流光溢彩。

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我們含着淚,一讀再讀。時光不會辜負一個懷着理想而努力的人,生命中的.不期而遇,都是自己努力奮鬥的驚喜,“只有永不遏制的奮鬥才能使青春之花即便是凋謝,也是壯麗的凋謝!”青春是一抹最美的陽光,不要在該奮鬥的年紀裏選擇安逸。熱血青年更應富有朝氣,爲青春書寫壯麗詩篇。心中有夢,未來可期,所以披星戴月,風雨兼程!

“只要春天不死,就會有迎春的花朵年年歲歲開放。”只要心存美好的信念和希望, 永遠永遠,世界不會單調。

“我曾經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

直到看見平凡 纔是唯一的答案。”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12

路遙用盡自己的心血,用自己的愛爲我們譜寫了一部深具悲情色彩的文學鉅著《平凡的世界》,但在我的中學時代我沒有讀到悲情,相反的是我讀到了那種深深的愛:孫玉厚,用自己的愛爲自己的弟弟求學創造條件,找工作,找婆姨:孫少安,用自己的愛撐起了一個破爛不堪的家,並時刻爲了這個家的富強不懈的努力着,奮鬥着;孫少平,用自己的愛,續寫着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總之,那時的我認爲《平凡的世界》中的每一個平凡的人,都用自己的愛成就着一個個的夢想,直到十幾年後的現在,我捧起這本書讀到的依舊是用愛成就夢想的力量,而非悲情,因爲現在的我也在用自己的平凡的愛成就着孩子的夢想。

親情,友情,愛情在《平凡的世界》這部鉅著中都被刻畫得淋漓盡致,讓人讀後陷入沉思,久久不能忘懷,尤其是小說中每一個人都爲了自己所愛的人,默默地用愛支撐着他的夢想,不曾輕言放棄。其實現實生活中,平凡的我們又何嘗不和小說中的人物一樣呢。老師爲了自己深愛的學生能實現自己的夢想,誨人不倦,無私奉獻在三尺講臺上;父母爲了自己深愛的孩子心中的夢,起早貪黑,拼死累活,默默的甘願在幕後做孩子的支撐和依賴;而我們的孩子,老師的學生,又何嘗不是爲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老師的培育之情而奮發圖強,只爭朝夕呢!只不過是爲了那份愛,各自都深埋心底罷了!

對於《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物我們這些平凡的人,很難理解他們是如何在那種苦難的生活中爲了父母,孩子,愛人,親人,朋友能生活得更美好而努力着,奮鬥着的,但是我們聯繫現實生活中的自己就不難理解了,一切都源於那份深深的愛。現在的青少年正是未來祖國的擔當者,你們承載着祖國,父母,老師對你們深沉的愛和殷切的期望,你們就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屬於你們,夢想屬於你們。所以你們沒有後退的理由,你們有的應該是象孫少平那樣不畏艱難,不怕吃苦的奮力拼搏的勇氣和擔當。

恰同學年少,用你們的雙手緊握划槳,做真正的水手,去迎風破浪,追逐夢想;恰同學年少,拼盡全力,把握未來,做自己命運的真酋長,奮力開拓吧;恰同學年少,奮起直追,不甘沉淪,迎着太陽升起的方向努力吧,相信夢想在向你們招手,爲了你們深愛的祖國,家人和老師,用你們的愛成就你們心中的夢想吧,那時我們這些幕後者會默默爲你們加油助威吶喊的!

又是一夜未閤眼,深深沉浸在《平凡的世界》中各人物的愛中不能自拔,被他們那種愛深深滋潤着,回味着,彷彿又回到了那個激情四射的中學時代,因爲當時父母的愛和回報父母深深的愛,而努力奮鬥的日日夜夜,夢想着離開黃土地的情景歷歷在目……孩子現在的我正重複着父輩的愛在你的身上,但願我的愛能成就起你的夢想,更期待你爲了愛你的人飛得更高更遠……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13

書的開頭,孫少平是一個連“丙”菜都吃不起的窮困農村學生;書的結尾孫少平是個身有殘疾的普普通通的煤礦工人。從頭到尾孫少平都沒有脫離所謂的“底層社會”。可是時至今日每每想起《平凡的世界》,想起孫少平這個平凡的人,這個人物身上的自尊都令我汗顏。

在讀者上面看到了《早晨從中午開始》。概括了父親那一代人的人生軌跡。我卻被這文章中記錄的作者路遙所創作《平凡的世界》時的各種工作準備所吸引。頭一次知道,原來寫一本長篇小說,要在一個荒郊野外獨居數年;要通讀近十年的報紙,記錄各種事件,翻閱報紙到手指被磨得露出毛細血管。這些聽起來艱苦以至於荒謬的事情,對於我卻有着巨大的感染力。直到今天,我仍然對這種被王小波描述爲“反熵過程”的,人對於某一事物不合常理的執着,喲這莫名奇妙的好感。

坦率的說,這本書有我很多不喜歡的地方;作者強加在人物身上的褒貶之辭;書中沒有一段善始善終的感情;孫少平和田曉霞好的莫名奇妙;田曉霞的死和孫少平的尿失禁等等。甚至每一個人物身上,都能找到我不喜歡的性格。

可是這本書卻最終吸引着我,也改變了我。因爲他有引人入勝的開頭;更重要的是,它教我認識了一個平凡人的自尊。

孫少平在物質生活上是窘迫的,在精神上是寂寞的——但我從來沒有在生活上見到任何一個人,能夠像他這樣認真對待自己的精神世界。

我心中的孫少平,是個“講究”人,在平凡的人生境遇中對自己的精神世界仍一絲不苟。和他相比,那些盛氣凌人的“成功人士”們大多活得卻像個動物。

這樣的態度比任何話語都有力量,這樣一個高貴的普通人比任何社會角色都更令人誠服。社會上流行着用一個人的社會地位判斷他的質量;我身邊也不乏動輒對他人的“成就”或“品味”作褒貶之辭的朋友。我總覺得我無法與他們爲伍,無法接受這樣的價值,因爲我見識了孫少平這樣的人,我更願意相信這樣的人的存在。人可以獨立於成敗,獨立於世俗的價值評判,獨立於他人的褒貶臧否,而自己尊重自己,做個高貴的人。

我對自己的種種一直都不甚滿意。但《平凡的世界》教給我的,是爲數不多讓我爲自己感到驕傲的地方。《平凡的世界》是一本我願意讓我以後的孩子讀的書。不是爲了讓我的孩子更像他爸爸,而是希望他將來能夠成爲一個讓我由衷欽佩的人。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14

路遙所著的《平凡的世界》相信大多數人是看過的,我曾經在朋友的推薦之下買了這部書,看到書名時便被它所吸引。

這本書的主人公主要是孫少平、孫少安等人。孫少安、孫少平兩人平凡的一生,卻是充滿了奮鬥,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孫少安和村書記女兒田潤葉的愛情一輩子苦苦糾纏,展現了這位漢子的喋血柔情。孫少安從小開始揹負沉重的生活精神負擔,六歲開始勞動,十四歲輟學回家勞作幫助父親維持家庭,吃苦耐勞,勇於擔當。他苦苦打拼,同父親一道供養孫少安讀到高中畢業,供養蘭香讀到大學畢業,蒸蒸日上的生活卻因妻子賀秀蓮的病逝而蒙上了一層陰霾,但這終歸是平凡的生活的一部分,經歷過苦難、不幸後還需安靜地前進。孫少安的弟弟孫少平,他不安於現狀,樂於助人,無論是在學校對抗苦難的生活,還是在村裏勞動時的腳踏實地,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他作爲一個農民是一個求進步求改變的典型。反抗師傅的死、田曉霞的犧牲和自已爲救礦工兄弟而被毀容,這一次又一次的打擊,都沒有阻止他不停息的奮鬥和對苦難的抗爭。

在小說中,少安和少平同爲黃土地的兒子,他們在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探索人生。這部作品可以說是作家傾注了畢生精力的作品。路遙把寫作的焦點放在普通人的身上,表達了強烈的平民意識與抗爭意識。少平與少安都不是輕易向命運妥協的人,他們相信自己的雙手可能改變命運,他們在一次次苦難中得到錘鍊與昇華,表現出當代農民頑強與堅韌。小說廣泛涉及了農村生活的各個方面,生動形象地記錄了農村生活的巨大變化。小說表達了昂揚向上的奮鬥精神,展示了人的自尊、自強、與自信。

孫少安的成功之路是曲折的,在實現自己價值的過程中也曾不斷遭遇挫折與打擊。在第一次擴大磚廠時,因高薪聘來的燒磚師是騙子的緣故,他的磚全部燒砸了。無力歸還貸款,也付不出工人的工錢,那時的他充滿了絕望。但孫少安的可貴之處在於他又透過自己不懈的努力東山再起。

少平對於前途的不懈努力,無論面臨何種挫折,他都能平靜地接受,對生活仍然充滿了希望。雖然他和田曉霞的愛情以悲劇結束了,但他仍能承受所有的一切,勇敢真誠地面對生活。這也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現實生活並不都是一帆風順的,我們應該珍惜當下的美好時代,也要學會在困難中磨練自己,在逆境中健康成長。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15

在現在的生活中,處處都有因爲利益而結交朋友的人。但我在路遙的筆下卻看到了真正的朋友。

我認爲友情最深的就是少平和金波,兩個人一起騎金波的自行車回家,一起在金波家睡覺,一起上學,一起吃飯。只有真正的朋友,纔會不惜一切代價幫助朋友;只有真正的朋友,纔會把自己最甜、最美的故事與對方分享;只有真正的朋友,纔會在自己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想到對方,也會去幫助最需要幫助的朋友。最讓我喜歡的一個情節就是金波替少平打顧養民,別看“打人”這個行爲是不好的,但少平活得那麼艱辛,還受到委屈,誰又能站出來安慰少平、替少平抱不平呢?恐怕只有金波了。金波本不是衝動、不講理的人,他之所以這樣做完全是爲了自己的朋友,這對真正的朋友的心是連在一起的。

一對好朋友,可以讓更多人變得友好。就像少平一家和金波一家。雖然不是同姓,但是像一家人一樣共渡難關。他們兩個的友誼也感染着自己的家人。於是,就產生了另一對好朋友蘭香和金秀。

少平和金波的友情是男人間的友情,就是同甘共苦;而蘭香和金秀是女孩間的形影不離。朋友就是什麼事情也分不開彼此,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我的事就是你的事。上初中和高中前,蘭香家裏沒有錢,兩次都決定退學,多虧金秀幫助才能繼續上學。上大學時,兩個朋友仍每週見面,不見都不行。這讓我真正感受到了兩個人非常深厚的友情。

就因爲這四個人,孫金兩家的關係非常好,給蘭香送禮物,不會忘記金秀。給少平送禮物,就會加上金波。在孫家門裏,還有一對好朋友,一個就是孫少安,還有一位,就是他從小玩到大的朋友田潤葉。

我認爲少安和潤葉可以算是最悲劇的一對好朋友。從小到大,他們一直是最好的朋友。童年時,他們肆無忌憚地在小河裏玩耍。上學時在學校還是好朋友,互相幫助。長大後,雖然不在一個地方卻還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我在讀到第二卷之前,認爲少安和潤葉一定會在一起,但最後卻分開了。一開始我想不通這是爲什麼,可是想了想才認識到,這就應該是真正的朋友吧,少安是爲了潤葉的幸福而選擇了放棄。但他們兩個人的心底都不會忘記對方,他們沒有成爲愛人,卻成爲永遠的好朋友。

在《平凡的世界》裏,我看到了最平凡也最不平凡的友情,我想,擁有純潔的友情纔可以擁有真正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