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名著讀後感>

弟子規讀後感範文700字(通用18篇)

學問君 人氣:7.83K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弟子規讀後感範文700字(通用1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弟子規讀後感範文700字(通用18篇)

弟子規讀後感700字1

賞一部《弟子規》,感觸頗深。

《弟子規》的作者是李毓秀。當我看過《弟子規》的時候,甚至在想:作者到底是多麼滿腹經綸、知經明理,才寫出如此富有哲學真理的書?

弟子規總序開篇是這樣教育我們的: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它從人之根本出發,教育我們要從這幾個方面對自身進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首”,就是說做人首先要心中有愛,要孝敬父母。一個人如果連對他有養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話,那麼他就喪失了做人的根本,對長輩、對領導、對同事、對兄長、對朋友就更談不上發自內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難得到認同。“次謹信”,告訴我們做人要謹慎,要講信用,人,要誠信爲本。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是流傳千古的名句,也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句子。

僅有24個字,我們又有幾個人能做到呢?這兩句話是在教育我們,聽到父母的呼喚,應該立即答應;父母有什麼事讓我們做,不要拖拖拉拉,懶懶散散,並且,父母的教誨一定要恭恭謹謹地聽如果父母責備你是有定道理的,所以你要虛心接受,看到這幾句話,你是否無言以對?你可曾在外面稱兄道弟,認那些所謂的“哥們兒”和“姐妹”?你是否因爲他們一點小小的幫助而感激涕零?

你錯了,感激之心固然要有,但你最應該感激的,是父母。他們,纔是真正生你養你的人。

古人黃香九歲爲雙親溫席;沈雲英替父親守衛道州府;郯子取鹿乳,供奉雙親;董永賣身葬父;陸績懷橘遺親;王祥爲母臥冰求鯉;楊香扼虎救父。

如果一個人能夠孝順,那麼他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許許多多的人。再往遠處想,如果人人都如此,那“大同社會”就即在眼前了。

《弟子規》,蘊含了人生中無數哲理,完美的詮釋了我們應該做的事情。一本薄薄的書,三字一句,卻是做人的良師益友!

弟子規讀後感700字2

剛拿到《弟子規》,我認爲這是一本普普通通的書,但是語文老師爲什麼要我們背、抄、讀以後還要默呢?難道這本書像別人說的那樣有“金”?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在這我要告訴大家,這本書中真的有“金”。不,應該說比金還要值錢。想知道是什麼嗎?請聽……從五年級開始,我們就開始讀《弟子規》,《弟子規》是一本教人道理的書,從《弟子規》中,我先是學到孝順。

同學們,十三年來,父母付出了多少,讓我們擁有無私的母愛,偉大的父愛,給我們提供了許多的生活用品,讓我們過着美好的生活,而我們呢?我們卻不懂得珍惜父母給我們的一切,還一次次的辜負他們的好意,有時父母叫我們做事,我們總覺得父母太煩太懶了,自己又不做,每次都叫我們做。就拿我來說吧!以前媽媽經常叫我幹這樣,幹那樣,我總覺得她太懶了,每次都叫我幹。自從我讀了《弟子規》的“入則孝出則悌”後,我懂得了父母叫我們做的一切都是爲了我們好,有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兒女成龍成風呢?從這以後,父母叫我的,我都會及時答應,不會拖延,父母要求我做的事,我都會認真去做,再也不會偷懶,不會埋怨。身爲子女的我們,應該要孝敬父母,因爲他們爲我們付出的實在是太多了。

我從《弟子規》當中還學到了誠信。

同學們,相信大家都知道一個人最起碼的品質是誠實,失去了誠信,就沒人再相信你,那麼我們的生活不再是五彩斑斕,我們活着就無意義了。正所謂,生活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讀了《弟子規》的“謹而信”,讓我每次說話時或做每一件事時,眼前就會出現兩個字,那就是……誠實

讀《弟子規》,我得到了比金更重要的東西。我會好好的保管這本書,因爲它比任何東西都重要。

弟子規讀後感700字3

起先,我們非常不耐煩,每日所誦的東西太多了,一下子文言文一下子語文書的,絕對容不得再加一個弟子規了。周老師好像看出了我們的不情願,信誓旦旦地和我們解釋道:“弟子規讀了好的,你們可以從中悟得一些道理。現在可能接受不了,但我相信,沒過多久,你們絕對會迷上弟子規的。”

周老師的話讓我們對弟子規有了些興趣,便認真的讀了起來。嘿!的確,周老師說的一點都沒錯,我們真的對弟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每天上課前同學們都會認真的誦讀。

弟子規也確確實實地讓我們懂得了許多道理,讓同學們舉止都變得文文雅雅的。比如,弟子規中有一句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是: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答應,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我感到非常慚愧。因爲平常喜歡玩電腦,即便是爸爸媽媽在喊也懶得動身。學了這一句之後,我開始改變了這種壞習慣,爸爸媽媽每次一喊我,我就馬上過去,一點都不拖延時間,爸爸媽媽連連誇我是好孩子吶!我臉紅了。我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這個讚譽—— 這都是因爲受了弟子規的影響啊!

我還買了一本弟子規的書,上面不僅有釋義還有典故,使我很受啓發。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這一句的典故。就是在東漢有個孩子才九歲,他叫黃香,因爲母親很早就去世了,他跟父親相依爲命。父親的身體又不是很好,所以冬天的時候他怕父親太冷,他都先鑽到被窩裏把棉被先弄暖和了,才叫他的父親上牀睡覺;夏天天氣太熱,他就先拿着扇子把牀搧涼,再請父親上牀睡覺。看了這個典故,我非常感動,也懂了黃香念念在觀察父母的需要,相信黃香是不是隻有做冬溫夏凊?當他有時時去關懷父母的心,相信父母的整個生活起居,他都會盡心盡力去付出。我也要學習黃香,關心父母。

啊,弟子規,你教我了做人做事,感謝你。

弟子規讀後感700字4

《弟子規》我的最愛“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手捧着書卷,在一次次朗讀聲中,我陶醉了,我似乎看到聖人正向我走來講述他的經歷。

《弟子規》是我們生活中的典範,讓我看了深有體會。“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是呀,幾千年的古人尚且知道時間易逝,人生短暫,而我們呢?雖然每天都揹着“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也時常勸告別人“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可又有幾個能真正做到惜時如金呢?我總覺得自己還小,還能生活很多年,用不着愁,就大把大把地浪費時間。

有時,當老師在課堂上全力授課的時候,我們卻是身在曹營心在漢。一節課下來,也不知道老師到底講了什麼。對於老師的作業,一心只想着快點寫完,應付了事,從不考慮字型的好壞和作業質量。不會做的題目等老師講或者乾脆照着別人的答案一抄,草草了事完成,從未想過自己動腦思考,難道這樣的學習不就叫浪費時間嗎?回到家,書包一扔,便一頭鑽進電視的精彩節目或電腦的網絡遊戲裏,玩得不亦樂乎。

有時甚至連吃飯都忘記了,晚上也是在父母的一再催促甚至呵斥下才肯睡覺。老師常說,如果我們能把玩的心思用在學習上一半,這還愁搞不好自己的學習嗎?“老易至,惜此時”,聖人的勸誡一次次在耳邊響起,我不得不反省自己。春去春會來,花謝花再開,萬物在盛衰交替中輪迴出現,而我們的少年時期只有一次,我們赤裸裸地來到這世界,難道我們就甘心白白走一趟嗎?

不,決不!決不能讓生命白白地浪費!《弟子規》,觸動了我的心絃,淨化了我的靈魂,它不愧爲中華文化的經典,它正以自身特殊的魅力感染着每一位炎黃子孫!當古老的鐘聲再次響起,讓我們一起徜徉在這美妙的文化經典裏“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

弟子規讀後感700字5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將隨着郎朗的讀書聲,迎來了第一節國學課。

課堂上,使我瞭解了許多事。

入則孝。《弟子規》讓我知道父母的呼喚,需立刻迴應父母。讓我們做的事,必須盡力去完成。小時候不聽話,總認爲父母的日常關心,就是囉嗦。吩咐的事情也沒有完成,與他們反着來。每次一讓我幹家務,我就會鎖起房間,不出來,和父母總是吵架生氣。後來學習《弟子規》的第一句,便忽然醒悟自己的大逆不道。我相信,之後會百般孝順父母。做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古時條件艱苦,冬天冷,小孩子爲了讓在外幹活的父母,有良好的休息環境,會早早的在牀上給父母捂熱,。而我們則要,學習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出則悌。過年時,一家人會坐在一起吃團圓飯。但總是長輩還未坐下,一些小孩子,已早早坐在餐桌前就餐。之前還未感覺有什麼不合理。後來學到“長者立幼兒坐長者坐命乃坐”“人不齊不動筷”才意識到不學知識,連基本的教養都不懂。

謹。出門在外,首先注重的便是形象。別人根據你的衣着和談話,就可以推斷出,你大概是個什麼樣的人。端端正正的,會使人有一種舒服的感覺。自然而然,會選擇與你交友。認爲你是一個值得信任的人。學生就要有學生的樣子,在校時時刻刻衣着校服。見到老師恭敬問好,上課端莊認真,如此這般,怎能不好?

信。答應別人的事,就不能反悔,盡力去做到。而不能前一秒剛答應,後一秒就忘了。如今誠信在社會中,算是一個“通行證”做人先講信。還有知錯就改,善莫大焉,不能知錯不改,纔是大錯特錯。若是能被身邊的人誇一聲:“你很好,值得信任”。我認爲這是任何一張獎狀都不能等價換得的。

泛愛衆,親仁,餘力學文。

《弟子規》讓我明白了做人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原本第一印象枯燥乏味的國學課,在不知不覺中影響我這麼多,讓我瞭解許多禮儀,感謝《弟子規》。

弟子規讀後感700字6

《弟子規》起源於清朝民間,它的作者李毓秀先生並不算很聞名,也不是當代大學者,他一生最高的學位只是“秀才”。在當時,秀才只能在私塾裏當老師,只能當“孩子王”,一般沒有多大的成就。可是,這位李毓秀先生,他在教孩子的過程中,彙集他大部分的精力,引用《論語》、《資治通鑑》、《世說新語》等書中的故事、句子,匯成了他一生中最著名的一本書——《訓蒙文》。現在,說起《訓蒙文》是鮮爲人知的,可是一講到《弟子規》,那可就衆所周知了。《訓蒙文》是如何變成《弟子規》的`呢?這不得不歸功於最後校訂的,也是《弟子規》的大功臣—賈存仁先生。《弟子規》經過這兩位先生之手後,便開始在民間流傳了。

現在大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就被父母寵習慣了,成了“小公主”、“小皇帝”,他們更應該學一學《弟子規》。只有讀懂、背過《弟子規》,我們才能從小樹立起一種規矩,才能懂得要孝順父母、講悌道,盡到做兒女的本份!

《弟子規》讓我懂得了孩子應該對父母孝順;對兄弟姐妹要互相關愛,對同學、同事、朋友都要講求“悌”道;還讓我懂得了小孩子做事要謹慎,一旦說出口的承諾,就一定要辦到,即一諾千金;對任何人都要關愛;要有仁慈之心……使我印象最深的是《弟子規》最後強調的“餘力學文”,這也糾正了同學、家長的一個錯誤觀點,現在不少人總以爲好孩子是多才多藝,能說會道的那一種,當然,有才藝固然很好,可是,家長們忽略的往往是最重要的—對品質、道德的培養。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道德是生命之本”,現在,家長們讓孩子考一百分,學鋼琴、學畫畫,就是不注意孩子的品質道德,如果孩子品質不好,還不如什麼都不會,笨頭笨腦,至少這樣對社會的危害少一點兒。

我們不應該只拿成績、才藝、獲獎證書來評判一個人,這些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人的品質!

我呼籲大家學習《弟子規》,學習怎樣做人,怎樣做“真人”!

弟子規讀後感700字7

有很多人他都誤以爲在現在文明的社會,高科技、高物質享受的社會當中,傳統的文化已經不符合時代潮流。所以有很多古聖先賢所留下來的這些文化精髓,可以說是遭人所遺棄,很多人都不曉得這些寶藏它的可貴。尤其近一、兩百年來,中國遭受極大的動亂,許多的傳統文化道德都在這個蕩亂的時代當中,被破壞殆盡。尤其是道德,德教,在今天可以說是已經完全失去了。很多人也很感嘆,當今的社會不安寧,人在茫茫的人生當中,不知所爲何來,可以說是茫然無知。

今年寒假,學校要求我們背《弟子規》。回到家我問媽媽什麼是《弟子規》,媽媽說《弟子規》主要講在學習和生活中應當遵循的行爲準則,媽媽還說要我對照自己的行爲認真閱讀,背誦。我一聽來了興趣,心想自己平常是家裏的乖乖女,應該不會與書中所說的有多大差距。

我每天詳細閱讀《弟子規》卻發現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有許多缺點。

《弟子規》中說:"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 "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可是我偏偏和書作對,我的書桌上放着練習本,練習冊,漫畫書……所有和學習有關,無關的書全都放在書桌上,東一本,西一本,我的書桌成了"舊書攤",要想找一本急用的書,有時比登天還難。現在我得好好收拾收拾,保持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

《弟子規》中還說:"出必告,反必面。"但是我出去玩卻常常忘記和家人打招呼。有一次我出去玩,沒有告訴媽媽,我回到家裏媽媽狠狠地說了我一頓,我讀過《弟子規》以後,我知道自己做的不對,我出門時要和媽媽打招呼,回家時也要跟媽媽說一聲。這樣媽媽就不用擔心了。

我讀完了《弟子規》,瞭解了自己的缺點,在以後的日常生活中,我一定要改掉缺點,做一個完美的好孩子。

弟子規讀後感700字8

200年前清朝秀才李毓秀寫了1080個字的《弟子規》,作爲孔孟思想的重要內容,在“文革”浩劫中,《弟子規》遭到無理批判。今天我們應該重新認識到《弟子規》有它積極的一面。看似不起眼的一本小書,裏面卻蘊含着做人做事做學問的大道理。

很多至聖至賢的大智慧在這本書中都有所體現。

《弟子規》首先教育我們孝順父母,恭敬兄長,就是孔子所提倡的“孝、悌”;繼而,又教育人們把對父母兄弟的孝擴大到社會,即“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

進而教育人們要泛愛,“凡是人,皆需愛”,通篇講的是愛心,與墨子的泛愛有相通之處。

最後又告訴人們做學問的方法,提倡學習要和實踐相結合,與明朝哲學家王陽明的“知行合一”一致,也與馬克思哲學的實踐論相符合。

書中有很多生活細節的提示,對人們日常生活幫助很大。

例如,“冠必正,紐必結,襪必履,俱緊切”這句訓示教育我們外出時衣冠齊整。例如在公司服裝不整齊的話,會被人覺得公司員工精神面貌很差;反之,如果大家都按照《弟子規》中所說,做到衣冠整飭,會讓人覺得公司檔次較高,管理完善。所以一個人的形象很重要。現在的社會,形象也可能決定前途。假若兩個人同時去面試,學歷一樣,其他條件差不多的情況下,一個面試者衣冠整潔,另一個卻不注重自己的衣着,大家覺得這種情況下老闆會選誰呢?

當我讀到“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的時候,我知道了我們的時間是十分有限的。它可能會在人聊“QQ”的時候,偷偷地從鍵盤上溜走了;可能會在人看電視的時候,乘機從遙控器上溜走了;也可能在人們盡情玩耍的笑聲中悄悄地滑走了……所以要珍惜每一分一秒時間。

類似的言簡意深的句子在《弟子規》中隨處可見,它就像是一位老師,真誠的告訴人們應該怎麼與父母朋友相處,怎麼與其他人相處。的確是一本令人受益匪淺的好書。

弟子規讀後感700字9

剛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我就認識了一位我喜愛的老師,每天早上我都會搖頭晃腦地讀着她的“弟子規,聖人訓”的話語,雖然,我還不明白她的話是什麼意思,但是我喜歡!

時間長了,我對她的話有了一點理解,同時我也有了很多的變化。平時吃飯的時候,我總是不等家人一起吃飯,只要飯菜端到飯桌上,我拿起筷子,就去夾端上飯桌上自己歡吃菜,然後捧着飯菜去看電視。在家裏,我對家裏人動不動就發脾氣,大呼小叫,還亂摔東西;和外人接觸,我卻像只小綿羊,不敢大聲說話。自從讀了老師的話以後,我知道以前那樣做太沒有禮貌了,自那時起,我能大聲和別人說話了,還能主動和別人打招呼了。吃飯的時候,我靜靜地坐在飯桌前,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來,他們拿起筷子以後我纔拿筷子吃飯。吃完飯後還主動說:“我吃好了”。有時,媽媽如果給我先盛飯,我就對媽媽說不應該先給我盛飯,應該先給爺爺奶奶盛,媽媽問我是誰教你這麼聽話,是不是老師教的?我就自豪地說:“除了老師教我之外,還有一位老師。”於是我就背起“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全家人聽了都笑着說;“寶寶懂事了。”從此,我就決定以後都要聽這位老師的話。

我漸漸長大了,也漸漸能夠讀懂老師的話了,我每做一些事情時都會想到老師的話。無論什麼時候出家門時,我都會告訴爸爸媽媽,因爲我的老師告訴我:“出必告,返必面”;乘車時,每當我看到老年人沒有座位時,我會主動給他讓座,因爲老師對我說:“長者立,幼勿坐”;每當在學校時,每當我玩得很瘋狂時,她就會耳邊提醒我“幼不學,老何爲”,使我明白了小時候要好好學習,否則,長大就不會有所作爲。

在我成長的歷程中,她就像一泓清泉,清洗着我的心靈,讓我變得懂事,變得慧智,她就是我喜愛的老師《弟子規》。

弟子規讀後感700字10

我讀了《弟子規》以後,有些詞、句子不能理解,經過老師一講,差不多全懂了。像:父母呼,應勿緩。這句的意思是:父母叫你,聽到必須回答,不能遲鈍。還有:父母教,須敬聽。就是說父母教你必須洗耳敬聽。

我還聽老師說,這是古人所經歷的一些事,得出的道理,一些是教我們要尊老愛幼,一些是要我們好好學習等等。

我喜歡天天讀着我們祖先的傑作《弟子規》,這本書融合了古代聖賢對青少年學生的訓誡、教誨,青少年如何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弟子規》先後有序地講解了學童們孝敬父母,關愛兄弟,修身養性,爲人處事,讀書求學的生活基礎規範。這本書分爲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心有餘力,則以學文。

首先,《弟子規》告誡人們要孝敬父母親,友愛兄弟姐妹。其中,孝悌是中華文化的基礎,古人云“百善孝爲先”,又曰“舉忠臣與孝子之門”,這是因爲守孝道者必有一顆善良仁慈之心,推此仁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必能服務於大衆,爲天下人謀利益。所以,有人提議把孝道列爲考察幹部的必備條件,這並非沒有道理。從治身,到治家,再到治國,孝行是創造和諧社會、安樂生活的重要因素。

其次,《弟子規》告誡人們要親愛民衆,親近仁者。一個人如果對親人、同學、朋友、客人親仁,必定會贏得廣泛的尊敬,從而樹立起崇高的威信。我國領導人的親民形象贏得了東西方社會的普遍讚譽。我們也經常說:“同學哪怕失去了一根稻草,老師也願意用金條去換回。”老師對學生的一片愛心,也贏得了學生對老師的無限尊敬,而這正是一個班集體衝破困難走向輝煌的重要保證。

《弟子規》,你雖然只是一本小小的讀物,但是裏面卻隱藏着大大的力量,大大的智慧。我擁有了你,就等於擁有了一件寶貝,所以我喜歡你。我會永遠地把你珍藏起來,時時刻刻念着“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瑾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弟子規讀後感700字11

最近,我愛上了《弟子規》。每天早上我都會在《弟子規》的朗讀聲中醒來,這是媽媽在電讀機中爲我設定的。開始,我只是喜歡聽並隨着朗讀。

時間長了我就問媽媽其中每句話的意思。媽媽告送我:“《弟子規》中的每個字都蘊藏着極其深刻的道理,是我們如今不得不去理解的透徹。古聖人孔子用簡單的字句描繪出人生的事情,每件事都意味着一個人生哲理。”如“父母勿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是啊,父母生我們養我們,整天爲我們早出晚歸,不分日夜的奔波着。父母到了家裏一定是累了,我們爲父母幹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家務活是應該的。我們應盡心盡力地去爲父母“服務”,因爲爸爸媽媽給予我們不求回報的愛,我們這輩子必定換不完!

在生活中,我想我做的還不夠,每天放學回到家,爸爸累了一天了回到家,渾身痠疼,而我卻因爲作業發牢騷。“來,好女兒給爸爸按按摩吧!”爸爸的話音剛落,我就不耐煩的說:“沒有時間,沒看見我在這寫作業嗎?”現在想起來,覺得自己錯了,爸爸累了還不是爲了我嗎?我就算毫不猶豫的給爸爸按摩,也不足以爸爸對我的付出啊!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敬承。”在人的一生中難免會有犯錯誤的時候。而我也不例外,每次做錯了事的時候,總是被媽媽說一通。當然,我那是不爭氣的淚珠,也隨之在眼角流落下來,看似我表面不敢反抗,可心裏早已發出了許多的不滿。可是理解了《弟子規》內容後,我知道了媽媽都是爲我好,爲了我能有個美好的未來。正如大人們整天總嘮叨的,我們就像棵小樹,不爲他修枝剪葉,總也長不成一棵參天大樹。

今後,我要管好自己,用心做好自己想做的事,用《弟子規》來約束自己。“孝、悌、謹、信、愛、仁”就是一個人最應該擁有的,我一定要努力去學習孔聖人對我們的教育與引導。

弟子規讀後感700字12

從小就跟着媽媽或者錄音機背誦《三字經》、《弟子規》、《論語》等國學篇章,當時我並不理解其中的道理。那時候背過的現在也都忘得差不多了,但是《弟子規》當中的一些章節我還記得很清楚,因爲做了學生後悟出了些其中的道理。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弟子規》一開始就告訴我們,要先學會做人,再去好好學習。有些同學學習成績不錯,還很多才多藝,別人都很羨慕他們,他們也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平時對待家長,同學的態度就非常傲慢、惡劣。長大後這些同學成了“龍”或者成了“鳳”,卻不能成爲真正的“人”,既不孝順,也不會與他人好好相處。這樣的同學能算是好學生嗎?值得我們去羨慕和學習嗎?

《弟子規》還告訴我們“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只要是人,都應該相親相愛,因爲我們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汶川地震,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包括不久前的日本地震,使多少小朋友一夜之間無家可歸,又讓多少家庭一夜之間變得一無所有?那一幕幕喚醒了無數人的愛心。一個人的愛算不了什麼,千千萬萬人的愛彙集到一起,就像條條小溪匯成了遼闊的海洋。是“天同覆,地同載”的大愛,讓我們在幾年後又見到了重新建設後的新汶川和那裏的一張張笑臉。

“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是對我們最有用的學習方法。學習時除了要集中精力,眼睛看,嘴巴讀,最重要的還是要有堅定的信心。我們在學習上經常犯一些不該犯得錯誤,明明可以做對但偏偏要出錯,其實這就是“心”沒到,“信”不足,學習的四個基本條件缺了兩個,我們怎麼能做得好呢?大人們常常說我們心浮,說我們馬虎,也是這個道理。

《弟子規》裏蘊藏許許多多的道理,教會我太多太多的東西,懂得這些並不難。“學貴力行”,學一句,我們就要做一句,把這些準則用到學習、生活中,還需要我不斷的努力。

弟子規讀後感700字13

一年級開始,我們班同學冼哲賢的姑姑給我們每人捐贈一本書,叫《弟子規》,從那以後我們的莫老師每天都要求我們朗讀《弟子規》。

弟子就是學生,規就叫規範。《弟子規》總共有67頁,我們現在學到了34頁“泛愛衆”,“謹”裏面說了:如果是無意中做了錯事,那就叫“錯”,如果是故意去做的,那就叫“惡”。如果錯了還不改,還要極力掩飾,那就是錯上加錯。我爸爸經常說:“有了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有錯還不改。”

我們的《弟子規》分八個不同的部分,分別是:總敘、入則孝、出則弟、謹、信、泛愛衆、親仁、餘力學文,這八個部分,具體列舉出爲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以及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範。一年級的時候我雖然背得流利,不過總是很慢,但現在我不僅背得快,還流利。當我讀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的時候,我不禁想起了自己,那一次,我正在沙發上津津有味地看電視,在看《超獸武裝》,媽媽就叫我去擦桌子,我說:“等一下,等一下,我馬上就去擦桌子,再等一下就播完了!”

可是我過了很久,我仍然坐在那裏無動於衷,媽媽再三催促了好幾次,我才懶洋洋的坐了起來,還滿臉不高興,現在想起來還有一點慚愧呢!

還有一次,星期天的時候,我去普羅旺斯表演拉丁舞,我一直覺得那件衣服很難看,而且緊,又不舒服,於是我一直大聲抗議,媽媽說:“能穿就行了,幹嘛那麼挑剔呢?”我轉念一想:“《弟子規》上面說“衣貴潔,不貴華”,意思是穿的衣服在於整潔大方,而不在於華麗。”想到這裏,我終於不再挑剔了!

《弟子規》就像一面鏡子,使我看到了我生活中的缺點和不足,也知道了莫老師讓我們讀《弟子規》的用意了,因爲它可以教我們怎樣學習,怎樣生活,怎樣做人!《弟子規》真是一本好書!我喜歡!

弟子規讀後感700字14

《弟子規》是古代聖賢的智慧結晶,是教育子弟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特別是當今社會風氣不好,我們更應該以書中的思想光輝作爲我們前進路上的明燈。以下是我閱讀書後的深刻體會。

首先是“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這裏主要是教誨我們讀書要專注,集中注意力,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一位教育家說過:“注意力是心靈的窗子,沒有它,知識的陽光就照不進來。”就拿我們學生說吧,要想學習好,上課就要認真聽講,老師的一舉一動都要仔細觀察。爲什麼在講這個問題時老師聲音那麼大;爲什麼講那個問題時,老師特意打了個手勢。如果聽課時東瞅瞅西望望,不能全神貫注,是聽不好課,掌握不好所學內容的。

其次是“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告訴我們把握光陰及時努力,如果經常熬夜玩電腦遊戲睡懶覺會影響身體,人也會很快衰老的。

另外,我對書中提到的“寬爲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意。”這幾句話,受益匪淺,也是感觸最深的。因爲這幾點也是我在學習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我寫作業時,總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後一刻都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馬馬虎虎的。有時遇到不懂的問題,不但沒有記錄下來,深入思考或查閱資料,而且也沒有虛心向別人請教,含糊了事。這兩種錯誤都是我經常犯的,這樣的學習效率通常不高,甚至常被父母批評,也讓老師跟着操心。我周圍還有些同學,經常抱怨自己腦子笨基礎差,自甘落後。其實最關鍵的一點是他們對自己沒信心,因此就不能像學習好的同學那樣尋求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創造性地去學習。

讀着這本書就像在讀一片天空,深邃悠遠。我要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諦,從小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品行,爲以後的健康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弟子規讀後感700字15

《弟子規》的作者是清朝人物李毓秀。我從上幼兒園大班時,就非常喜歡看這本書。《弟子規》這本書講述了一些做人的道理和優良品質,我因此而迷上了這本書。

《弟子規》這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這句話的含義是說:吃東西、喝水或坐下、行走時,都應該先讓長輩在前,我們這些小孩子在後,這也是尊敬長輩的一種傳統美德。

記得有一次,我們全家人一起去飯店吃飯,爸爸媽媽還約了一些叔叔阿姨,他們在一起正聊得熱火朝天。媽媽突然對我說:“旭冉,你去服務檯那兒拿一盒飲料吧,現在大家都有點口渴了。”“Ok!”我爽快地答應了。然後,就跑到服務檯那兒跟阿姨要了一盒橙汁。我回到房間後,沒等媽媽催促,我就連忙把飲料盒撕開,給叔叔阿姨和爸爸媽媽各倒了滿滿一杯橙汁,然後給我自己倒了大半杯橙汁。爸爸媽媽都吃驚地望着我,好像我的身上長了什麼東西一樣。爸爸笑眯眯地對我說:“今天我的寶貝女兒怎麼這麼懂事了,知道先給大人倒飲料,然後再給自己倒,真是長大了。”我自豪地說:“我這是從《弟子規》上學來的呀,‘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所以,我要先給你們倒飲料,讓你們先喝!”房間裏的人都鼓起掌來。一個阿姨對我媽媽說:“瞧,你家女兒可真懂事兒,比我那調皮的兒子可強多了,那傢伙一天到晚就知道打遊戲,讓他乾點家務活他都不做,你看這孩子不用人催,就知道先給大人倒飲料,可真是個好孩子!”我一聽到別人的誇獎,心裏更加美滋滋的。

回家的路上,正好有個路口正在施工,必須從一條很窄的小路繞過去,我讓爸爸媽媽走在前面,我跟在他們的身後,“我們家旭冉今天表現得可真棒!”媽媽邊走邊說,“是呀,是呀,應該好好獎勵一下。”爸爸說。

《弟子規》這本書講給了我們做人的道理,真是一部值得推薦的經典作品。

弟子規讀後感700字16

中華經典,千古流芳;潛移默化,經久不衰;奇光異彩,獨一無二。

——題記

翻開幾千年的中國歷史,我們偉大的祖先便留下了許多曠世之作。但是,在我心裏,最博大精深的的著作就是《弟子規》。

孝,萬物之根

俗話說:“百善孝爲先”。一個人如果連做人最根本的“孝”都做不到的話,那就真的可以說不不配當人。縱觀歷史,有那麼多的榜樣可以學習,孔融儘管很小,但他卻知道讓梨,知道孝順親人;董永雖然很窮,但他爲了給父親看病,賣光了所有能賣的東西,只爲了那一份難得的孝。羊知跪乳恩,鴉知反哺情……不論是人還是動物,都要知道孝順自己的親人。

自從讀了《弟子規》,教育的力量潛移默化的改變了我的生活。現在,每天替父母捶捶背,聊聊天,進點孝,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孝,已在我心頭悄悄生根發芽。

莫忘,萬物之根——孝!

信,萬物之本

“凡出言,信爲先”,每當我讀到這句話的時候,心中總用無限感慨。誠信是一個人必不可少的品質,擁有了誠信,就擁有了一份快樂。所以,凡是開口說話,首先要講究誠信。

“精誠所至,金石爲開”。誠信,是萬物之本,生命之源。失足,你可以馬上恢復站立;但是失信,你也許永難挽回。這就是一種閃光的品格,這就是一種公認的美德。以誠待人,以信取人。你必須以誠待人,別人纔會以誠相報。

自從讀了《弟子規》,我明白了:只要我們每個人多一點誠信,少一點欺騙,那麼我們的生活纔會更加絢爛,我們才能不斷進步。

莫忘,萬物之本——信!

平淡如行雲,質樸如流水,卻讓人領略到一種山高海深。

雖不是山,卻比山要高深;雖不是海,卻不還要深沉;雖不是地,卻比地要博大。這就是,一本魅力無窮的曠世之作,這就是,一本令我折服的永恆之作——《弟子規》

感謝有你,讓我的心靈開出一顆開花的樹,清香永存!

莫忘,萬物根與本!

弟子規讀後感700字17

從小養成得體的行爲舉止,對於一個人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因爲這不僅僅是個人的修養問題,有的時候,甚至還會影響到個人未來的命運……

——題記

父母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坐有坐相,站有站相”面對這個兩百多年前的站立規矩:言行慎重。《弟子規》告訴我們:這是必須要從小養成的習慣。

在走路的時候,不要慌慌張張,要一步一步從容穩重的走;站着的時候,不能歪歪扭扭;叩拜時,不能開玩笑,要嚴肅、恭恭敬敬的彎下腰;在面對長輩時,行禮要心存恭敬,舉止得當,從容小心。

站的時候,不能彎腰駝背更加不能抖腳。站如鬆,要像松樹一樣挺拔。要擡頭挺胸,義氣凜然。

走路要有走路的樣子。步伐不要匆忙亂趕,行如風。腳步要像風一樣的輕盈,使人內心自在。

坐的時候,不能亂動,亂摸。坐如鐘,坐時要像鋼鍾一樣穩重。

睡覺的時候,不能翻來覆去。臥如弓。身體自然彎曲就像一張弓一樣。

人不可以太注重外表,多注意這個人的內在,透過觀察一個人,觀察他是不是手守禮、尊禮,懂禮,可以看出這個人在社會中有沒有地位;觀察他的言行舉止,也可以看出這個人的未來成就……

《弟子規》中又提到了我們日常生活中容易忽視的東西。一、在古代進門時,腳不能踩在門檻上;二、在站的時候,不能一直腳支撐着整個身體,這樣顯得十分沒有禮貌;三、坐在地上時,大腿不能岔開;四、坐或站的時候,不能搖動大腿……這些舉動,都會讓你顯得很輕浮,在社會上不能生存,也會導致長輩不喜歡,也沒有人願意和你做朋友……

一個注重外表禮儀的人就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尊嚴、自信與威嚴,也得到了別人對你的尊重。一個有修養的人,一定是一個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的人,當然,她也會做到:站如鬆,坐如鐘,行如風,臥如弓的要求。我想,這些都能做到,一定是一個在社會中人緣好,容易被接受,前途一片光明的人!如果,覺醒的話,就朝這個目標前進吧,你的付出,一定會有你想要回報,加油。

弟子規讀後感700字18

先師孔子的“弟子規”讓我受益匪淺,上面寫的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的道德品德的精髓,是我們必須做到的守則。

我今天就來說說“孝”孝對我們小孩子來說,就是要孝敬父母,父母,如果連這最簡單的都做不到,那這種人可以說是真正的“豬狗不如”了。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叫了你,不能裝作沒聽見,立即要應答父母。父母叫你做某件事,就要把所有的事情全部放在一邊,認認真真一心一意地做這件事,不可以偷懶。這是我們小學生最常見的問題,就是覺得父母的付出是應該的,“你們把我生了下來,就該照顧我!”,這是很多同學的回答。要知道,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對我們來說,父母就是我們的創世主!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意思是父母在教育你的時候,不可以分心,要虛心接受父母的批評指責。要知道,父母永遠是對你們好的,不然他們爲什麼要生你們下來了?說句實話,在這點上我太倔了,老是煩父母,有待加強。

以上的兩句話是我們小學生最容易犯的毛病,上面這兩句話的要求是最低的,如做不到,當然就是對父母不敬,希望大家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下面這兩句是對物和做事的要求:

“事雖小,勿擅爲。苟擅爲,子道虧。”意思是事情雖然很小,但是不能自作主張地去做。如果去做了,就不合乎作爲子女的道理了。做什麼事情都有可能會做出不利,所以凡事都要先向父母稟告,父母考慮好了才能去做,以免照成不利。

“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意思是東西雖然很小,也不要偷偷藏起來,如果這樣做了,會把親人的心給傷了。任何東西都不是我們自己的,都是父母的錢,如果我們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這是弟子規的總序,大家要一節一節地讀弟子規,好好品嚐中華民族的禮儀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