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職業生涯規劃>

《剪裁人生》·前言

學問君 人氣:2.72W
《剪裁人生》·前言
前言(Introduction)

一。創意的起源(origins of thoughts)
2003年的一個秋天,我們在拜訪芝加哥大學的幾個MBA校友時,聊起當代中國大學
生的問題。杜景濤說:“你們的白皮書很好,構成了一個申請的科學體系。但是我
和你們很多中國學生交流的時候,發現他們最大的問題不是如何申請一些技巧性的
東西,而是如何在職業發展的道路上認識和定位自己。也許你們可以在這方面做些
工作。”
在校友們的啓發下,回國之後不久,在各校學生會和社團組織的幫助下,HiAll團
隊組織了一次大規模的調查,調查對象遍及全國的25所高校,主要面向大二大三的
大學生。我們一共發放問卷2052份,有效回收1978份,組織座談會13場,參與人數
達300餘人。這次調查的目的主要是爲了對大學生在校的真實生活狀態和他們的職
業規劃狀況有一個全面地瞭解,以進一步推動團隊在職業指導和留學諮詢方面的工
作。
調查結果令我們大吃一驚。相當多的大學生連職業的概念都沒有,更別提職業規劃
和職業意識了。他們不知道自己能幹什麼,也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他們的大學四
年看起來充實而忙碌,但是卻是很盲目地在忙碌。在他們的選擇過程中,非常明顯
地存在以下的典型誤區:
?       從衆心理/羊羣效應:一切都緊跟潮流,別人做什麼,我也做什麼;
?       經驗至上論和信心過度:過分相信自己的經驗,認爲自己“無所不能”;
?       先入爲主:非常固執地相信自己最先形成的觀點,拒絕隨着環境的變化而改變;


?       安於現狀:對目前的一切很滿意,看不到潛在的改變及危險;
?       總想證明過去的決策是正確的:爲某種選擇付出了很多之後,由於不想這些付出

變成“沉沒成本”,便頑固地堅持着不肯放棄,找出種種理由來爲自己辯解;
?       尋求支援:遇到問題時,不是自己主動地去尋找解決方案,而是依賴於別人的支

持;
?       形式決定答案:追求出風頭的機會和各種表面上的榮譽,忽視內在的真正提高。


調查顯示,大多數同學都比較嚴重地存在着以上誤區中的兩到三種,七種佔全了的
也不在少數。他們一次又一次地深陷在這些選擇“陷阱”中,面對未來常常不知所
措。在第一章中,我們將對這些誤區進行進一步地解釋和分析。
在進行調查的同時,因爲上述那位教授的推薦,我們對美國的職業教育體系和六所
美國大學(Harvard, Stanford, Duke, Yale, Columbia, Univ. of Chicago)職
業指導中心的資料進行了仔細研究。這些資料中所蘊含的先進、系統而科學的理念
,科學規範的流程指導令我們受益頗深。經過140多年的發展,美國的職業教育體
系已經相當完備,從高中到大學,求學之路同時也是一次全方位的職業教育之旅。

職業教育本來應該是大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目前國內在這方面卻還處於空
白狀態,既沒有系統的方法,完整的制度,也缺乏科學的理念和完備的資料。當美
國的大學生們普遍運用各種科學方法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的時候,我們的大學生卻
連基本的理性思考都不會,面對人生迷惘而殘酷的現實,他們寧願像鴕鳥一樣將自
己的頭埋在沙堆裏。如果讓這種現象延續下去,我們將憑什麼去打造世界一流的人
才?我們將依靠什麼去進行世界範圍內的競爭?正是在這樣的憂思和民族自尊心的
驅使之下,我們決定創作本書。我們將直面這樣的現實,將國外的先進理念帶給廣
大的大學生朋友。我們將幫助他們走出迷惘和無助的境地,實現人生的跨越和輝煌



二。案例徵集、訪談和分析
我們本着求實的態度和求真的精神展開了長達一年的研究工作。這項研究分爲三個
階段,每一階段都有相應的任務及成果。
第一階段 案例的廣泛蒐集
科學的分析必須立足於從現實中所獲得的真實資訊。因此,在開始進行研究之前,
我們依託各大高校的學生社團及BBS進行了廣泛的案例蒐集。這次案例徵集工作主
要面向那些在大學生活中表現優秀的'人。之所以選擇那些公認爲優秀的人,一方面
是考慮到他們的標杆作用(他們的經驗能夠爲廣大大學生所學習和借鑑),另一方
面,則是由我們的研究目的決定的。我們希望透過對這些成功者的研究,找出以下
問題的答案:怎樣透過大學四年的努力使自己成爲優秀者?爲了達到這一目的,我
們制定了嚴格的案例選擇標準:
1.     具有清晰的成長軌跡。他們的選擇過程必須是清晰可見的,而且是自主的,而
不是撞大運或是隨大流。
2.     典型性。他們的成功必須是能夠得到大家認可的,也是許多人都正在爲之而努
力的。他們必須可以成爲別人的學習標杆,他們的經驗能夠爲更廣大的羣體所學習
和借鑑。
3.     確實符合我們對於“優秀”的定義。我們對於優秀的標準是:綜合發展而又學
有所長,大學生活充實而有意義,並在最後的選擇中自主地選擇了適合自己的道路

4.     必須具有現實針對性。爲了保證案例作者們的經驗具有現實指導意義,我們的
案例徵集對象大都是今年的大學畢業生,少部分是去年的畢業生。他們剛從學校出
來,對大學生活具有清晰的記憶;他們剛經過畢業選擇的洗禮,對人生的去向、對
大學生活中的得與失都有更深刻地領會。對他們進行研究可以獲得最詳實最可信的
資訊。
遵循這些標準,我們最後形成了150餘人的案例庫。考慮到代表性和典型性,最終
又精選了30餘個案例進行綜合分析。這30多個案例對象都是真正的無可挑剔的優秀
者。他們都積極進取、熱情開朗。在大學四年中,他們都透過科學而全面的分析確
定了自己的定位,選定了自己的目標,併爲之堅持不懈地努力。他們的大學生活充
實而卓有成效,爲他們的未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畢業的十字路口,他們經過慎
重而周詳的思考選擇了自己的去向,走向了更爲廣闊的新天地。
第二階段 案例的深層次挖掘
選定了案例之後,我們進入了第二階段,對案例進行綜合分析。簡單地羅列案例和
經驗談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只有深入挖掘案例的閃光點,找出每個看似獨特的個案
背後所蘊藏的共同的規律,並以此爲基礎形成具有現實指導意義的方案和方法,案
例的價值才能完全體現出來,爲我所用。因此,我們全面運用哈佛商學院的案例分
析方法對案例進行了系統分析。從分析流程上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     競爭優劣勢分析 首先,我們運用SWOT法對將每個個案進行全面分析,系統把
握他們的優勢和劣勢,瞭解他們所面對的機遇和挑戰。
2.     成長軌跡分析 人的成長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我們依照磨合期-迷惘期-思考期
-抉擇期四個階段的依次遞進,從畢業選擇、所走彎路、積累過程、經驗回顧幾個
角度對案例進行了分析。我們找出其成長的主要軌跡,勾勒出每一個研究對象所經
歷的主要轉折點,並對他們的選擇進行了解釋和分析,總結了他們的優點和不足之
處。
3.     執行和反饋分析 從目標管理、時間管理(80/20法則)、標杆管理等角度出發
,我們對案例對象的執行和反饋過程也進行了分析,探索他們的行事原則和行事方
式,以找出如何更快更好地達成目的的訣竅。
4.     多角度分析  爲了使我們的分析更客觀、更完善,我們儘可能從多個角度對案
例進行了挖掘。我們使用360度評估法,讓瞭解案例對象的人從各自的角度對案例
進行了分析和評價。透過全方位的訪談,我們更深刻地瞭解了大學生的現狀,理解
了他們所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的對策。我們的訪談對象包括企業負責人、海外留學生
、在校大學生和已畢業的,具有一定工作經驗的職場人士。他們從各自不同的角度
出發,對於大學生應該如何進行選擇和職業生涯設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5.     挑戰常規觀念 在我們的分析結果中,存在許多跟常規觀念差別很大的地方。
每當發現這些挑戰我們常規思維的地方,我們也常常忍不住有一種“原來如此”的
驚訝和驚喜。我們的發現包括以下幾點:
?       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實現成功選擇的同學,他們並不一定是最聰明的,但他
們都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如果說一個大學生是一棵大樹,那麼這棵大樹的根基就
在於其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在這些核心競爭力之上,是他/她的核心能力—進而衍生
出各方面的經歷,比如研究背景、社會活動…… 
?       從經驗中學習。他們都很用功,但所耗時間並不是最多……因爲他們善於總結,
經驗的積累能提升效率,這符合管理學的經驗曲線(The Experience Curve),即經
驗值增加一倍,單位產品的成本下降20-30%;
?       找好自己的導師。我們同時注意到,大部分人都善於找到自己職業發展的“導師

”,或是師兄師姐或是學校老師,甚至一些企業的相關人員。這些人的經驗建議都
使少走彎路。這也是我們後來對各類人員進行大量採訪的緣由之一;
?       摘櫻桃原則的運用。面對大學生活裏的種種誘惑,他們能以我爲主,結合自身目

標選準自己發展的着重點。這是商業環境中普遍存在的摘櫻桃原則
(Cherry-Picking)的運用,即理性的消費者善於自由調整商品組合,從每類商品中
挑選最好的(就如同摘草莓的行爲一樣)進行搭配;
?       偶然之中有必然。在各種看似偶然的成功中,有其內在的必然性。成功者的背後

,是平平凡凡的生活,他們並不一定是被上帝所特別眷顧的幸運兒,擁有超過常人
的好運氣;
?       提前設計人生非常重要。這一點經常爲大多數同學所忽視。那些優秀的人通常都

是很早就確立了自己的目標,併爲之堅持不懈地努力。

第三階段 思路逐漸清晰
    在案例分析及其結果的基礎上,我們融合了管理諮詢(參考麥肯錫方法)和市
場營銷學(參考科特勒的營銷管理)中的有關思想,按照問題及外部環境分析->
個人定位->策略及執行->反饋的思路,設計了全書的框架體系:
第一部分 問題及外部環境分析 這部分的目的是希望全面地瞭解大學生所處的內外
環境,瞭解他們所面臨的主要機遇和挑戰,以及他們選擇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這一部分中,我們對大學生畢業時所面臨的可能選擇進行了詳盡得分析,結合決
策理論的有關思想對於他們選擇過程中出現的典型誤區進行了詳盡的剖析,並以人
力資本的概念爲核心,利用經濟學中的成本收益分析、供求關係分析和宏觀微觀分
析等方法對於如何分析大學時代的環境因素進行了詮釋和示範。
第二部分 定位  認識完我們前面要走的路,那麼我們就要選擇一個合適的鏡子來
認識自己。首先透過SWOT分析在外部環境特徵(機會和威脅)和自身特點(優勢和
劣勢)之間建立一個聯繫的橋樑,其次在專業選擇、職業興趣和競爭優勢三個方面
找到平衡點。從而找到自己可以集中培養和挖掘的領域,使自己的劣勢得到彌補,
優勢得到強化。
第三部分 策略及優化 在清晰認識自己之後,我們首先要樹立人力資本的投資理念
,有選擇有重點地進行長短期積累.而由於定位和策略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完善和修
正的過程, 所以我們還可以透過分散投資組合、U.S.P.、相對優勢等途徑進一步優
化競爭策略。
第四部分 執行和反饋  如果說前面三個部分是授人以漁,那麼這個部分就要開始
釣魚了。我們在三大塊的案例分析、經驗談、編者點評和訪談裏, 從多個角度對我
們的研究成果進行了綜合反映,一方面幫助每一個讀者找到自己的影子,對其進行
理性分析, 另一方面使讀者能夠有選擇地使用前三部分的策略方法, 在實踐中提升
自我。這部分是本書的核心,從中你可以領略大學生活的豐富多彩,並具體地瞭解
到前三部分的理論和策略是如何在那些優秀學子那裏得到貫徹和實施的。
下圖是我們的整體理論框架:
 


三。優秀案例的標杆作用
本書中所選的案例大都是優秀案例,案例的主人公有的來自於北大清華這樣的名校
,也有的來自於一般本科、專科甚至民辦學校,但他們都在大學的學習和生活中卓
有成效地進行了人力資本的投資,極大地提升了自身的價值,並在最後的畢業選擇
中獲得了成功。之所以選擇這些案例,正如我們前面所說,是因爲這些案例具有很
好的標杆作用。前面我們講到了摘櫻桃原則在這些案例中的運用。對於讀者來說,
案例中所蘊藏的前人經驗也是“櫻桃”,只有摘到了才能變成自己的美味。因此,
要充分汲取案例中的精華,就必須正確運用“標杆管理”的有關思想:
?       瞭解外部環境,客觀分析自己優勢和不足,確定自己的發展目標;
?       對案例進行認真分析,鎖定與自己目標和條件具有可比性的標竿人物;
?       列出標竿人物的優勢和劣勢,明確優勢實現的方法和條件;
?       參照標竿人物,不斷踏踏實實地改進自己的不足,同時,繼續發展自己的優勢。





【如何從本書獲益最大】
本書的讀者類型包括:
?       在校大學生:特別是大二、大三年級的同學,對於已經開始考慮自己畢業出路的

大一學生  和尚未確定自己職業規劃的大四學生、碩士研究生,本書也將提供很有
價值的參考;
?       學生家長:職業規劃問題是一個關係到子女成長的重要問題,家庭的幫助在其中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書也將爲家長們瞭解目前大學生的畢業選擇提供全面而豐富
的資訊;
?       另外本書也適合部分高中生結合出路報考志願選擇專業學校使用。
本書中所包含的資訊量非常大,一方面是爲了使整個框架更加圓滿豐富,另一方面
也是爲了方便讀者各取所需。這就有一個如何閱讀本書才能獲得最大收益的問題。
不同的讀者對於本書可以採取不同的閱讀方式。下面我們從作者的角度對於如何閱
讀本書提一些建議:
 對於在校的大二大三的朋友和已開始考慮自己的畢業出路的大一學生,可將重點
放在前面的三章,按照我們的框架一步步地進行大學生活的規劃和設計,爲自己正
確地進行各項人力資本投資。第四章的案例也可以進一步豐富你的視野,爲你進行
選擇提供標杆和對照。第五章的訪談中包含着大量的資訊和建議,你也可以加以詳
細研究。
對於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朋友,可將閱讀重點放在第三章的“策略”部分以及第四章
的“SWOT分析”、“個人自述”及“編者點評”,從中你可以得出大量的資訊,學
會如何進行畢業選擇的優化。對於第五章的訪談,你也可以加以仔細研究,瞭解市
場對應屆畢業生的要求。
對於家長們,可以先閱讀最後面的訪談部分,瞭解市場對大學生的要求。然後,你
可以閱讀第四章的案例部分,以對現在的大學生活有一個整體的瞭解,然後再按照
前三章的框架幫助您的孩子進行定位,支援他們爲了未來的成功而進行的種種努力

對於即將進入大學的高中生同學,可以首先閱讀第三章的案例部分,以對大學生活
有一個整體的瞭解。我們相信,那些案例一定能爲你展現一個奇妙而豐富多彩的新
世界。然後,你可以閱讀一下第五章的訪談,那對你瞭解市場動態和正確填報志願
將是極有幫助的。至於前三章的理論部分,你可以在進入大學之後再閱讀。


TAGS:人生 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