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職業生涯規劃>

大學生就業社會環境分析

學問君 人氣:2.82W

時間是看不見也摸不到的,就在你不注意的時候,它已經悄悄的和你擦肩而過,相信大家都對即將開始的工作很有信心吧!請好好規劃今後的職業發展道路。好的職業規劃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大學生就業社會環境分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學生就業社會環境分析

隨着中國高校教育的發展,大學生的數量急劇增加,大學生就業問題也日益凸顯,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已成爲社會熱點之一。本文從當代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現狀入手,分析當今大學生就業存在的問題與原因,從而在國家、學校教育、社會與個人四個方面提出相關解決問題的對策與措施。

1 當前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分析

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佈的數據,2009年我國將有2400萬勞動力需要安排就業,其中將有超過700萬大學畢業生需要解決就業問題。數據顯示,2009年高校畢業生規模達到611萬,比2008年增長52萬;而據預測,2011年這一數字將達到峯值758萬。與此同時,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進一步顯現,可以預見,在未來相當長時期內大學生就業壓力不會減弱。如何幫助大學生走出就業難的困境將成爲政府與社會長期而艱臣的任務。

大學生就業難是一個現實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總體來說,大學畢業生具有較高的人力資本水平,是勞動力市場上的優勢羣體。但隨着全球化的發展與知識經濟的衝擊,青年初次與持續就業所需的能力門坎逐年提高,大學生必須具備能夠滿足新經濟要求的核心就業能力才能成功發展,但現有教育培訓體系缺乏必要的就業市場需求導向,缺乏對創業行爲的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培養出來的大學生在知識和技能結構上與人才市場的需求存在脫節,大學生就業的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

2 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的成因分析

2.1 高校擴招。高校的擴招對大學生的就業有多大的影響呢?我們可以從下表看出來,自從2000年以來,畢業生的人數每年都在增加,2009年畢業生的人數是2000年的5倍多。隨着畢業生人數的增加,找工作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就業也就越來越難了。高校的擴招對大學生就業增加了難度,但從國家長遠的利益看,高校的擴招也是迫不得已的一個選擇。高校的擴招對大學生就業有影響,但原因是多方面的,也不是主要的影響。

2.2 大學生的就業流向。大學生就業的流向主要有5個方面,從這些流向我們可以看出大學生就業難的具體體現:70%左右畢業生就業出路主要是到各類企業和城鄉基層社會服務崗位就業或自主創業、靈活就業。但是70%並不是指到城鄉基層社會服務崗位就業,而是包括了去各類企業(私營企業跨國公司、世界500強企業等等)以及靈活創業的比例。其中自主創業的的比例之佔0.3%,願意到城鄉基層服務崗位的人數就不多了。可見,大學生雖然多,大學生不願到基層去工作,有業不就也是造成大學生就業問題突出的一個原因。

2.3大學生就業的空間分佈。大學生就業大多數集中到發達地區、高薪部門就業,願意到欠發達地區工作的較少。其中廣州、上海、北京應屆大學生畢業生的首選,很少人願意到西部地區就業。有一項對3000餘名本科畢業生的調查表明,首選到北京工作的高達74.8%,首選去中西部地區的僅有2%。這些畢業生的收入渴望值是每月2000至4000元,低於月薪2000元堅決不幹。這樣就造成了重東部,輕西部;重高層,輕基層的不合理分佈。如果大學生就業空間分佈合理的話,就業問題就不會如此嚴峻或者不存在就業難的問題。把就業問題轉向西部是我們解決就業難問題的關鍵,也有利於實現社會發展水平的均衡,國家的共同富裕,大學生就業問題在某種程度是相對的過剩,這與大學生的觀念選擇就業造成空間佈局不合理密切相關。

2.4 教育機制的弊端。我們的教育機制本身就存在很多的問題。有的專業過熱,出現了扎堆的現象,有的專業則無人問津,人才過缺。很多的大學生在大學白白地浪費了寶貴的青春,沒有提高自己的能力。這與大學教育的機制有關係,很多教育活動只是走走秀,搞搞形式,表面是完成了教育的任務,沒有深入激發學生的潛能。有的大學生反應,他們的學習水平和創新能力比高中時候下降了很多,而且爲數不少。

3 針對當前大學生嚴峻就業形勢的對策

針對現在大學生的就業所面臨的種種問題,要使問題得以緩解,就要採取各種有效的措施。需要國家,企業,大學生自身,教育機構各個方面做出努力。

3.1 國家方面。

3.1.1針對大學生當前的就業問題制定積極的就業政策,例如對剛步入社會的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時,給於資金支援或是優惠政策。幫助其自主創業。同時引導畢業生到非公有制單位、農村及基層單位就業。

3.1.2穩定的就業環境。制定法規保護大學生就業的切身利益。例如規定最低薪酬,並且針對金融風暴的影響,更要創造穩定的就業環境。而且要平衡中小城市與珠三角的人才競爭政府積極爲畢業生到農村等基層單位工作創造條件,例如:開闢常年性、規範化的渠道,並加強宣傳引導工作;爲到基層單位工作的畢業生提供一些優惠政策;要切實關心這些畢業生的發展,使他們真正感覺到在基層大有作爲。

3.1.3創造公平的就業機會。保證剛步入社會的'大學生與社會上有經驗的工作者都能夠平等的進入勞動力市場。同時建立健全有關法律法規,規範畢業生就業市場。儘快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如大學生就業法、人才保護法、畢業生就業市場管理條例等,逐步把畢業生就業工作納人規範化、法制化的軌道,切實保證畢業生和用人單位在雙向選擇中的權益。

3.1.4加快調整人才培養結構。要進一步加大社會急需專業的招生數量,控制長線專業的發展規模,對教學質量不高,專業設定不合理而導致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過低的院校和專業,要減少招生數量。

3.1.5拓寬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的渠道。鼓勵高校畢業生大基層,到中小公司,到艱苦的地方去工作。

3.1.6切實解決私營公司聘用高校畢業生的有關問題。到私營企業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公安機關正在積極放寬建立集體戶口的審批條件,鼓勵和支援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工商和稅收部門要簡化審批手續,積極予以支援。

3.1.7加強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加強對大學生進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擇業觀的教育,使他們是樹立自主擇業,勤奮創業,終身學習的觀念,樹立根據社會需要就業,到基層建功立業的思想,主動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幹一番事業。政府有關部門要切實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以提高就業率爲中心,加強就業指導,全面提高服務水平。

3.2 教育機構方面。學校應不斷加強軟、硬件設施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深化教學內容的改革,拓寬學生知識面,增加應用性、操作性、技能型的課程,切實培養具備各種綜合技能能夠適應社會需求的綜合型人才。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創新,大學生要在工作中得到實現自身價值也離不開創新,學校只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大學生有能力進行自主創業,才能在工作中有出色的表現,給自己創造就業機會。

3.3 社會方面。公平對待大學生,降低大學生就業的門檻。創造沒有歧視的就業環境。使得員工對企業有歸屬感,更好的爲企業付出。從而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這不僅僅是企業給員工製造機會,同時也是企業謀求發展必不可少的一種投資。另外,企業應與時俱進培訓員工。因爲大學生剛進入企業,對於業務都缺乏專業的能力,再加上本身剛步入社會,經驗不足,所以企業要培訓他們。當今時代,是一個瞬間萬變的年代。培訓這一個名詞已然成爲了一個必要,是企業充實員工能力的重要裝備。大學生,是一個更加需要活的培訓機會的一種羣體,他們剛步入社會,很多東西來不及適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企業如果能夠提供更多的培訓機會給他們,讓他們有更大的學習空間。

3.4 大學生自身方面。

3.4.1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大學生要想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取得成功,實現自身價值,在校學習只能說是前期工程,要在提高綜合素質上下功夫,打造屬於自己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汲取書本以外的營養,以滿足社會對所需人才所應具備的素質。

3.4.2增強適應環境的能力。畢業後大學生面臨的不再是學校裏的小社會環境,而是複雜多變的社會,裏面有各種各樣的人和事,充滿着各種未知的因素。爲了讓自己能夠立足於社會,周旋於複雜的人事關係中,大學生除了要學習專業知識外,還要學習多種生活需要的,正所謂技多可防身。

3.4.3要有創新能力。面臨嚴峻的就業壓力,很多大學生對會選擇自主創業,自主創業能夠降低畢業生就業的壓力,但是自主創業卻有更高的要求,其中創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掌握好人脈,金脈,知脈這三脈,畢業生才能具備創業的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才能在自主創業中站穩陣腳。

3.4.4培養責任意識。畢業生在求職前一定要準確把握自己的定位,在工作中積極肩負自身的責任,以呼喚人才市場的責任感與誠信,爲自己的求職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做事要堅持到底,不要輕易的跳槽。要有責任意識,對企業負責,對自己負責。

3.4.5大學生一定要未雨綢繆,做好充分的準備。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導者透過對大學生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根據大學生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長、職業傾向等,有針對性地幫助個體確定自己的奮鬥目標,並明確實現目標的思路、途徑,使大學生在成長成才的道路上儘可能地少走彎路的過程。在校期間要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在選擇就業之前做好充分的分析,畢業生才能選擇合適自己的職務,而不要亂投一通,以致浪費人才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