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職業培訓>

水體景觀設計原則

學問君 人氣:1.95W

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景觀設計理念的更新以及人們對於水體景觀更深層次認識的提高,水體景觀設計應該遵循哪些原則,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

水體景觀設計原則

一、水體的景觀特性

水體設計是決定景觀設計成敗的關鍵因素。而要想設計出優秀的水體景觀作品,應該從景觀的角度深入分析水體的基本特性,然後將其熟練地運用到設計之中。水體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自然之物,具有兩種基本景觀特性,即自然景觀特性和人文景觀特性。

(一)水體的自然景觀特性

形、色、光、聲、味等既是水體的自然屬性,也是生動的景觀素材。在景觀設計中,這些特性對設計的方法、目的和最終效果均有着重要的作用。

1.可塑性。水體的形狀是由限定物的形態、大小、高差和物質結構所決定的,環境景觀中的水體設計也可以說是在設計水體的容器。如人工湖岸和湖底的設計。形成的水體有的奔騰千里,有的涓涓細流,有的則平靜如鏡。

2.可動性。水體的可動性不僅表現出水體的存在狀態,同時也體現出水體的靈性與活力。只要有高差或外力,水體就可以產生運動,形成河流、瀑布、噴泉等形式。相比之下,靜水則指那些運動變化比較平緩的水體,如水塘、水池等。在外力的作用下,靜水就會運動起來,如魚在水中的遊動。

3.可聽性。水體在運動或撞擊實體時會發出不同的聲響,形成各種聽覺效果。水聲的特性能直接影響人的情緒,如涓涓細流使人氣順心平,洶涌波濤使人興奮激動等等。在景觀設計中,人們可充分利用這些特性,在可動水體景觀中創造出豐富的音響效果。

4.可映性。水體能映襯出周邊環境中的景物,使其產生倒影。如平靜的水體面在晴朗之日如同一面明鏡,清晰地倒映出四周的土地、植物、建築及天空的形象;而當微風吹過水體面時,一陣漣漪,散亂的圖像卻又好似一幅抽象畫。可見,對水體的可映性進行恰當運用,能增加景觀的趣味性。

(二)水體的人文景觀特性

人們常常藉助水體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如在哲學、民俗、文學、繪畫、音樂等領域之中表達水的審美內涵,同時,水體還能反作用於人們的精神世界。如人們將“寒江獨釣”視作一種人生境界時,水體被賦予了文化意義;而“智者樂水”又將水體作爲智慧的象徵。

1.哲學性。中國歷史上的先賢聖哲對水有着許多的哲學思考。如《老子》第八章有:“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即做人應如水。《論語》中的“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乎,不捨晝夜”,則是感嘆時光如流水,一去不復返。

2.民俗性。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經千百年演變又會形成一方民風民俗。而這些風俗常常因水而起。如我國的潑水節、端午節以及文人雅士間的曲水流觴無不以水體爲主題。

3.文學性。水體在文學領域有着重要的地位,中國的山水詩就是專以水爲主題的典範,詩人們常常借水抒發自身的情懷。如南唐後主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借水錶達對故國的思念。

4.親水性。人類天性親水,且喜歡用身體接近、觸摸和感受水體。因此,設計中應儘量縮短人與水體的距離,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讓人們自由地與水體交流。如湖泊泛舟、淺池戲水體、貼水體漫步等等。

二、水體的'景觀用途

水體具有實用性與觀賞性兩大功能。水體的實用功能是人類社會生產生活的物質基礎,主要體現在水的消耗、灌溉、調節氣候、降噪、遊樂、空間分隔等方面。同時水體的觀賞功能還能調節人們的心理情緒,是人們理想與情感的寄託。主要體現在水的性質多變,可操作性和可塑性強,其特有的視覺效果能很好地活躍氛圍、柔化空間,讓人產生不同的感受。

三、水體景觀的設計原則

水體景觀是相對獨立的景觀系統,是景觀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涉及水體的供給和灌溉、氣候的調節、防洪以及動植物生長與環境美化等多方面需求,表現爲地理學、植物學、景觀生態學、環境經濟學、藝術學等多學科的融合。水體景設計的基本原則如下:

(一)生態性原則

生態問題是當代人類面臨的最爲嚴重的環境問題,生態性原則毋庸置疑地成爲水體景設計的首要原則。具體表達方式有:

1.節約用水,維持水體的自然循環規律。

2.利用生物生態修復技術對水體質進行生態處理,使其具有自動恢復功能。

3. 養殖不同的動植物,形成多層次的生物鏈等等。如採用“可滲透性”人工駁岸的方法對河道進行整治,利用“雨水體循環利用系統”打造雨水體景觀,維持生態環境的平衡。如:上海世博後灘公園建立了一個可複製的水系統的生態淨化模式。

(二)實用性原則

任何設計都具有目的性,實用就是目的之一。水體景設計的實用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利用水具有的實用特性充分地使用水體,使水體景設計不僅具有觀賞性,還能服務於當地人民的生產和生活,使其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以人爲本,在設計中充分考慮並滿足普通市民的實際需要,而不是僅僅作爲“形象工程”在特定時段象徵性地表演一番,實際上卻與百姓生活無關。

(三)可行性原則

水體景觀設計中,不同類型的水體所需要的能量和運營成本都不一樣,應從各方面綜合考慮系統執行的可行性:

1.地域條件的可行性。結合所在地域的條件來設計水景的類型與規模,充分考慮實際建成的效果和可持續使用情況。

2.經濟的可行性。大型的音樂噴泉的設計,需要大量的資金進行使用和維護,因此欠發達地區不宜建設此類型的噴泉。

3.技術的可行性。現代水景設計無論是自然水景中的借水爲景,還是人工水景中的以水造景,均離不開現代技術的綜合協調。

(四)整體性原則

水景是景觀規劃設計中的一部分,具有整體性效果。一般而言,人不僅對水有親近的願望,對線狀的水體往往也具有溯源心理,設計中往往與牆、柱等建築元素組合起來運用,達到連續而生動的整體效果。如萬科第五園的水體景觀設計利用線狀水體的引導性,指引展示的路線,創造出貼近自然、統一協調的展示環境。

(五)美觀性原則

水景本身的設計要美觀,符合形式美規律(如統一與變化、對比與協調、均衡與穩定、比例與尺度、視覺與視差等),才能激發人們參與的興趣。在水景設計中,設計師通常運用相應的構圖經驗和形式美規律來表達自己的設計意圖和藝術構思,不斷髮散自己的設計思維,打破常規,就有可能設計出豐富多彩的水景

(六)創新性原則

水體景設計的本質及作品的生命力在於自身的創新。當今,數字技術的發展正帶來一場新的設計革命。水體景設計越來越偏向於從民族特色、地域特色、項目特色和設計師風格等多方面表現自身的特點。水體景設計的創新性主要體現在水體的類型、組臺方式、設計觀念、方法、技術等多方面的創新,如上海世博會慶典廣場的水鏡設計就是水體創新的經典案例。

(七)文化性原則

不同地域的水體文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徵。水體景設計應體現各地區特有的文化性,這是水體景設計的最高目標。意境的表現不在於水體景有多大的規模和多豪華的裝飾,而取決於設計者的文化修養及其對設計要素的駕馭能力。如貝聿銘設計的蘇州博物館新館就是對中國傳統山水文化的現代性演繹。

(八)親水性原則

親水性是人們觀賞、接近和觸摸水的一種自然行爲。因此,在水景設計中要相應地體現這種行爲,減少人與水之間的障礙,縮短兩者間的距離,儘可能增加人的參與性。須注意的是,水景的親水性越好,參與活動的人會越多,對環境的影響也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