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職業技能>

與人溝通的口才技巧

學問君 人氣:2.7W

開口說話的四種境界,讓說話變成了一種藝術,但它其實也是一門學問。所謂的學問最基本的就是要知道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什麼場合該說什麼話,什麼場合不該說什麼話。這看似簡單,可是做起來就不是那麼簡單了,那麼,該如何把握箇中技巧呢?其實,說話與寫小說一般,都要注意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四大要素,說得更細一點,就是要注意說話的時機、說話的場合、說話的對像、說話的方式和分寸。注意了這四點,說話往往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與人溝通的口才技巧

與人溝通的口才技巧

第一,說話的時機

古人講:“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說話也是如此,話不在多,時機一定要對。能在最適宜的時機,說出最適宜的話,這纔是最會說話的人。否則,如果說話的時機把握得不好,相反,還會給你帶來反面的效果。《三國演義》中的“楊修之死”大概就是如此。楊修作爲曹操身邊一個直接參與機密要務、總領營帳諸事的行軍主簿,在戰事失利的緊急情況下,口無遮掩,自作聰明地從“雞肋”口令中隨意妄猜,並在軍中肆無忌憚散佈消極言論,最終落得個被曹操以“亂我軍心”罪處死。楊修空有真才實學,卻因爲說話時機不對,而招來“殺身之禍”。

那麼,什麼時候是說話的最佳時機?比如,在討論會上,什麼時候是最佳發言的機會?如果你第一個發言,雖然能夠給聽衆造成先入爲主的印象,可是,一般情況是,因爲時間尚早,氣氛難免顯得沉悶,聽衆尚未適應,不太好調動他們的情緒。可是如果到了後邊再講,好處是能夠吸收別人的成果,進行有效的歸納整理,顯得井井有條,或針對別人的漏洞,發表更爲完善的意見,可是因爲時間太晚,很多聽衆都會覺得疲倦,希望儘快結束髮言而不願再拖延時間,因此效果也不理想。根據這些情況,經過研究證明,最好的發言機會是在第二或第三個人發言之後及時切入話題,這樣的效果最好。在這個時候,說話的氣氛已經活躍起來,如果你不失時機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常常最容易引起人們的關注。

孔子曾在《論語季氏》裏說:“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不見顏色而言謂之瞽。”這句話有3層意思:一是不該說話的時候說了,叫做急躁; 二是應該說話的時候卻不說,叫做隱瞞;三是不看對方的臉色變化,貿然信口開河,叫做閉着眼睛瞎說。選擇時機,是一種尊重對方的表現,同時更是發揮說話效果的好方法。只有對方對你所談的事情感興趣的時候,你的話纔會產生應有的效果,達到預期的目的。事實證明,說服他人的最佳時機是對方心情比較平和的時候。由於勞累、不順心或注意力集中在其他事情上時,他們是沒有心情來聽你說話的。

第二,說話的對像和身份

我們都知道有一條成語叫“對牛彈琴”,它諷刺的就是“說話不看對象”。琴彈得再好,對牛也沒有任何意義。說話也一樣,不看人說話也沒有任何作用,有時還會招來不必要的麻煩,甚至殺身之禍。要了解聽話者的身份、年齡、職業、愛好、文化修養等諸多方面的情況,只有這樣,我們所說的話纔有意義,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據說古代有個叫許允的人在吏部做官,提拔了很多同鄉。魏明帝覺察之後,便派人去抓他。他的妻子爲了攬過局面,告訴許允:“明主可以理奪,難以情求。”因爲她深知跟九五之尊的皇帝打交道,難於求情,卻可以“理”相爭,依皇帝的身份地位是不可能隨便以情斷事的,皇帝以國爲大,以公爲重,只有以理斷事和以理說話,才能維護好國家利益和作爲一國之主的身份。

所以,在魏明帝審訊許允的時候,許允直率地回答說:“陛下規定的用人原則是‘舉爾所知’,我的同鄉我最瞭解,請陛下考察他們是否合格,如果不稱職,臣願受處罰。”魏明帝派人考察許允提拔的同鄉,他們確實很稱職,於是不僅將許允釋放了,還賞了一套新衣服。根據是封建王朝制定的個人薦舉的任官制度,許允提拔同鄉一事,不管妥不妥當,都合乎皇帝在其身份地位上所認可的“理”。這可以說是善於根據說話對象的身份地位來選擇說話方式的絕好例子了。

說話不考慮對象,就等於射擊不瞄準。而關於什麼樣的對象,說什麼話。可以參考鬼谷子《權篇》中說的:“與智者言,依於博;與博者言,依於辨;與辨者言,依於要;與貴者言,依於勢;與富者言,依於高;與貧者言,依於利;與賤者言,依于謙;與勇者言,依於敢;與愚者言,依於銳。”

第三,說話的場合

英國女王維多利亞,與其丈夫阿爾伯特相親相愛,感情和諧。妻子是一國之君,整天忙於公務和應酬,而丈夫卻不太關心政治,對社交缺乏興趣。有一天,女王忙完公事,已經深夜了,她回到臥室,見房門緊閉,就敲起門來。

問:“誰?”

答:“我是女王。”門未開,再敲。

問:“誰?”

答:“維多利亞。”門未開,再敲。

問:“誰?”

答:“你的妻子。”門開了,維多利亞走了進去。

女王回到家裏,場合改變了,她就不再是女王,而是一位妻子。在宮廷上對着王公貴族說話是一種情形,回家說話應該是另一種情形。不看場合,隨心所欲,信口開河,想到什麼說什麼,這是“不會說話”人的一種拙劣表現。著名作家李存葆說過:在戰鬥最激烈的時候,宣傳鼓動不會是長篇大論,有時面對敵人痛罵一聲,回頭向戰友一招手,喊一聲:“有種的,跟我上!”這比宣傳鼓動更有效。這也告訴我們,說話只有根據場合,靈活運用語言,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場合不同,氛圍不同,人們的心情也不同,他們對一些問題的感受和理解的程度也會不同。同樣一句話,在此場合被認爲合理、有見解、在彼場合則可能引起人家的厭惡和反感。設想一下,我們跟一個六七十歲的貧苦老農交流時大談網絡、資訊高速公路會是一個什麼情形,我想這位好農一定不知道你所云的是什麼,說不定還會認爲你腦子有毛病。這就叫“在什麼山上唱什麼歌,拿什麼鑰匙開什麼鎖。”

第四,說話的方式和分寸

所謂說話的方式和寸,就是同一件事,你會選擇說哪一段,站在哪個角度說,比如,你太太炒菜,四個菜中只有一個好吃,你吃飯的時候會說那三個不好吃,還是說那一個好吃呢?一定是說那一個好吃,因爲你說那三個不好吃也沒有用,再說好不好吃她和你一樣清楚,爲什麼要說呢?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少年時當過放牛郎,交了一些窮朋友。稱帝后,有兩個從前的窮朋友來見他。因兩人的話說得不一樣,兩人的'命運也各不一樣。第一個人被引進宮內,他一坐下便指手劃腳地說:“我主萬歲!皇上還記得嗎?從前你和我都替財主放牛。有一天我在蘆花蕩裏,把偷來的青豆放在瓦罐裏煮。沒等煮熟,大家都搶着吃。你把罐子都打爛了,撒了滿地的青豆,湯都潑在地上了。你只顧從地上抓豆吃,不小心把草葉送進嘴裏,卡住了喉嚨。還是我的主意,叫你把青菜葉吞下,才把卡在喉頭的草葉嚥進肚裏去。”朱元璋聽了他的述說,在百官面前哭笑不得,爲了保住體面,他把臉一沉厲聲喝道:“哪來的瘋子,替我亂棍打出去!”

這個抱頭竄出的倒黴蛋,去給朱元璋的另一位舊友——昔日的同路放牛娃說了這件事。那個放牛娃泯嘴一笑,說:“你看我去,保得富貴。”於是他大搖大擺走進宮來,一見朱元璋,納頭便拜,然後敘起舊來:“皇上還記得嗎?當年微臣隨着你大駕都騎着青牛去掃蕩蘆州府,打破了罐州城,湯元帥在逃,你卻捉住了豆將軍,紅孩兒擋在了咽喉之地,多虧菜將軍擊退了他。那次戰鬥我們大獲全勝。”朱元璋對舊友吹噓的那場戰爭心知肚明,但他卻把醜事說得含蓄動聽,面上有光。又想起當年大家飢寒交迫有難同當時的情景,心情激動,立即封這位舊友爲御林軍總管。

對於同一件事,一個人是直通通地說,結果被推出斬首;一個委婉曲折地說,結果做了大官。話說的方式不一樣,所取得的效果也會有天壤之別。墨子曾回答他的學生子禽說:話說多了有什麼好處呢?比如池塘裏的青蛙天天叫,弄得口乾舌燥,卻從來沒有人注意它。但是雄雞,只在天亮時叫兩三聲,大家聽到雞啼就知道天要亮了,於是都注意它。同樣,在生活中,精闢的見解往往受人歡迎,泛泛空談則容易招人生厭。實踐證明,正確把握好說話的分寸,能夠給自己增添魅力、贏得更多走向成功的機會。

人,總是在一定時間、一定地點、在不同人場合,面對着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事事件,就應該說不同的話,用不同的方式說話,所以,開口說話不能只照着自己的思路走,要考慮對方對自己說的話是否有興趣,要考慮對方的立場,以及自己的觀點能夠被接受的程度。能看對象說話的人雖不是老實人,但絕對是精明人。一個具有高明演說技巧的人,能夠很快地發現聽衆所感興趣的話題,同時能夠說得適時適地,恰到好處。換言之,他能把聽衆想要聽的事情,在他們想要聽的時間之內,以適當的方式說出來,這是一種無與倫比的才能,這種能夠把握優越時機的人,說話所取得的效果往往會非同凡響。

職場上怎樣說話溝通

1、上司傳喚時責無旁貸句型:我馬上處理

冷靜、迅速的做出這樣的回答,會令上司直覺的認爲你是名有效率、聽話的好部屬;相反,猶豫不決的態度只會惹得責任本就繁重的上司不快。夜裏睡不好的時候,還可能遷怒到你頭上呢!

2、以最婉約的方式傳遞壞消息句型:我們似乎碰到一些狀況

你剛剛纔得知,一件非常重要的案子出了問題,如果立刻衝到上司的辦公室裏報告這個壞消息,就算不干你的事,也只會讓上司質疑你處理危機的能力,弄不好還惹來一頓罵,把氣出在你頭上。此時,你應該以不帶情緒起伏的聲調,從容不迫的說出本句型,千萬別慌慌張張,也別使用問題或麻煩這一類的字眼;要讓上司覺得事情並非無法解決,而我們聽起來像是你將與上司站在同一陣線,並肩作戰。

3、表現出團隊精神句型:安琪的主意真不錯

安琪想出了一條連上司都讚賞的絕妙好計,你恨不得你的腦筋動得比人家快;與其拉長臉孔、暗自不爽,不如偷沾他的光。方法如下:趁着上司聽得到的時刻說出本句型。在這個人人都想爭着出頭的社會裏,一個不妒嫉同事的部屬,會讓上司覺得此人本性純良、富有團隊精神,因而另眼看待。

4、說服同事幫忙句型:這個報告沒有你不行啦

有件棘手的工作,你無法獨力完成,非得找個人幫忙不可;於是你找上了那個對這方面工作最拿手的同事。怎麼開口才能讓人家心甘情願的助你一臂之力呢?送高帽、灌迷湯,並保證他日必定回報;而那位好心人爲了不負自己在這方面的名聲,通常會答應你的請求。不過,將來有功勞的時候別忘了記上人家一筆。

5、巧妙閃避你不知道的事句型:讓我再認真的想一想,三點以前給您答覆好嗎

上司問了你某個與業務有關的問題,而你不知該如何做答,千萬不可以說不知道。本句型不僅暫時爲你解危。也讓上司認爲你在這件事情上頭很用心,一時之間竟不知該如何啓齒。不過,事後可得做足功課,按時交出你的答覆。

6、面對批評要表現冷靜句型:謝謝你告訴我,我會仔細考慮你的建議

自己苦心的成果卻遭人修正或批評時,的確是一件令人苦惱的事。不需要將不滿的情緒寫在臉上,但是卻應該讓批評你工作成果的人知道,你已接收到他傳遞的資訊。不卑不亢的表現令你看起來更有自信、更值得人敬重,讓人知道你並非一個剛愎自用、或是經不起挫折的人。

7、不着痕跡的減輕工作量句型:我瞭解這件事很重要;我們能不能先查一查手頭上的工作,把最重要的排出個優先順序

不如當下就推辭。首先,強調你明白這件任務的重要性,然後請求上司的指示,爲新任務與原有工作排出優先順序不着痕跡的讓上司知道你的工作量其實很重,若非你不可的話,有些事就得延後處理或轉交他人。

8、恰如其分的討好句型:我很想知道您對某件案子的看法

許多時候,你與高層要人共處一室,而你不得不說點話以避免冷清尷尬的局面。不過,這也是一個讓你能夠贏得高層青睞的絕佳時機。但說些什麼好呢?每天的例行公事,絕不適合在這個時候被搬出來講,談天氣嘛,又根本不會讓高層對你留下印象。此時,最恰當的莫過於一個跟公司前景有關,而又發人深省的話題。問一個大老闆關心又熟知的問題,但他滔滔不絕的訴說心得的時候,你不僅獲益良多,也會讓他對你的求知上進之心刮目相看。

9、承認疏失但不引起上司不滿句型:是我一時失察,不過幸好

犯錯在所難免,但是你陳述過失的方式,卻能影響上司心目中對你的看法。勇於承認自己的疏失非常重要,因爲推卸責任只會讓你看起來就像個討人厭、軟弱無能、不堪重用的人,不過這不表示你就得因此對每個人道歉,訣竅在於別讓所有的矛頭都指到自己身上,坦承卻淡化你的過失,轉移衆人的焦點。

TAGS: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