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制度>

應急隔離病房管理制度(通用13篇)

學問君 人氣:9.89K

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制度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制度是指在特定社會範圍內統一的、調節人與人之間社會關係的一系列習慣、道德、法律(包括憲法和各種具體法規)、戒律、規章(包括政府制定的條例)等的總和它由社會認可的非正式約束、國家規定的正式約束和實施機制三個部分構成。那麼制度的格式,你掌握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應急隔離病房管理制度(通用1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應急隔離病房管理制度(通用13篇)

應急隔離病房管理制度1

一、目的

按照《關於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要求進一步加強醫療機構感染防控工作的通知》(聯防聯控機制綜發〔2020〕169號)和《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於完善發熱門診和醫療機構感染防控工作的通知》(國衛辦醫函〔2020〕507號)等檔案要求,醫院設定應急隔離區/過渡(緩衝)病房。對於就診的急、危、重症患者,做到不推諉、不拒收、堅持生命至上原則,在科學論證、充分做好防控防護基礎上,開闢綠色通道,優先搶救生命。

爲規範應急隔離區/過渡(緩衝)病房的消毒、隔離工作,嚴格落實國家衛生健康委《醫療機構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降低發生感染的風險,保障醫患安全,特制定該管理制度。

二、適用範圍

適用於需要急診入院、待排查新冠肺炎可能的患者收治在應急隔離區/過渡(緩衝)病房,該病區工作人員以及到該病區會診、搶救、保潔或轉運等工作人員均應執行該制度。

三、具體要求

(一)對於急診患者且不能排除新冠病毒感染時,可按照接診疑似患者做好防護,先搶救治療。

(二)新收入院患者,單人單間收治,固定陪護人員,在應急隔離區/過渡(緩衝)病房排除新冠肺炎可能後再轉入普通病區進一步住院治療,降低潛在院內交叉感染風險。

(三)應急隔離區/過渡(緩衝)病房內設定污染區、潛在污染區和清潔區,分區明確。配足必要的防護用品(詳見附件)。

(四)醫務人員進入污染區前,在清潔區穿防護用品;離開污染區時,透過緩衝間脫去防護用品,並進行手衛生。

(五)應急隔離區/過渡(緩衝)病房應有明顯標識,並限制無關人員出入。

(六)患者的診療、護理工作和病人的生活活動必須在病室內完成,直到核酸檢測結果陰性排除新冠肺炎後再轉至普通病區。

(七)醫護要及時對患者及陪護進行健康教育:嚴禁探視,不串病房,自覺規範佩戴口罩,正確實施咳嗽禮儀和手衛生。

(八)醫務人員應加強個人防護和消毒隔離觀念,在搶救或處置不同患者時醫護人員應相對固定。如人員緊張無法固定專人時,在處置不同患者之間應立即進行手衛生,更換防護用品,緊急情況下可更換外層隔離衣、外層口罩和手套,避免交叉感染。

(九)應急隔離區/過渡(緩衝)病房,應符合隔離要求,在實施標準預防的基礎上採取接觸隔離、飛沫隔離和空氣隔離等措施。進出隔離病房,應當嚴格執行《醫院隔離技術規範》、《醫務人員穿脫防護用品的流程》,正確實施手衛生及穿脫防護用品,防止污染。

(十)個人防護標準應依據國家及省相關要求做好防護。

1.醫務人員個人防護:按照相關防護標準嚴格執行穿脫防護用品流程,正確穿脫個人防護用品。

2.醫用外科口罩、醫用防護口罩、護目鏡/防護面屏、隔離衣、防護服、手套、鞋套和膠靴等防護用品被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等污染時應當及時更換。

3.正確使用防護用品,穿防護用品前、戴手套前、脫去手套或隔離服後應立即進行手衛生。

4.下班前進行個人衛生處置。

5.嚴格執行新冠職業暴露及銳器傷防範措施。

(十一)消毒要求:

1.空氣消毒:

按照《醫院空氣淨化管理規範》,加強病區走廊和病室通風換氣,每日至少4次;治療室等每日用紫外線燈進行空氣消毒2次。

2.地面、牆壁消毒:

每日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或噴灑消毒至少4次,消毒作用時間應不少於30分鐘。地面若有明顯的血漬等體液污染時,先用吸溼材料去除可見的污染物,再用2000mg/L含氯消毒劑的噴壺對準血漬等沿四周方向向中心噴灑;作用30分鐘後用一次性毛巾清潔,用後此毛巾作醫療廢物處理。

3物體表面消毒:

診療設施設備表面以及牀圍欄、牀頭櫃、傢俱、門把手、呼叫按鈕、監護儀、微泵、門把手、計算機等物體表面、轉運車輛、擔架等運輸工具等(使用完之後立即消毒),每日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2次,作用30分鐘後清水擦拭乾淨。有血漬體液污染時處理同前。

4.患者的嘔吐物、排泄物、分泌物,應採用專門容器收集,使用5000mg/L的含氯消毒劑作用2h後處理污染物。

(十二)應當儘量選擇一次性使用的診療用品。聽診器、溫度計、血壓計等醫療器具和護理物品實行專人專用。重複使用的醫療用品用雙層黃色垃圾袋盛裝,做好標識,密閉運送至洗衣房或消毒供應中心消毒滅菌處理。

(十三)患者外出檢查應戴外科口罩,檢查完成後檢查室應立即消毒;運送車輛應更換一次性牀單或座椅套,並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十四)確診患者使用過的牀單、被套、枕套用雙層黃色醫療廢物袋盛裝,袋外貼上“新冠”字樣,一次性使用,按照感染性廢物處理。

(十五)患者排除新冠可能轉入普通病區後,對其病室應按《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範》進行終末消毒。

(十六)患者未排除新冠或已確診新冠的患者死亡,對屍體應當進行處理。處理方法爲:用3000mg/L的含氯製劑棉球或紗布填塞屍體口、鼻、耳、肛門等所有開放通道;用雙層紗布包裹屍體,裝入雙層屍體袋中,通知殯儀館專用車輛及時火化處理。

(十七)應急隔離區/過渡(緩衝)病房產生的廢棄物,包括醫療廢物和生活垃圾,均按照醫療廢物進行分類收集,用雙層黃色垃圾袋盛裝,不得與其他醫療廢物混裝,要與醫療廢物處置單位進行單獨交接。

(十八)每日對病區醫務人員的體溫和症狀進行監測,如有發熱或出現呼吸道症狀則應立即報告醫務科/護理部。

應急隔離病房管理制度2

(一)日常管理

1、醫學觀察隔離點設定於東區01棟。此處獨立於主校區,有相對獨立衛生間,符合隔離管理基本條件。擬設隔離房54間,必要時可擴大隔離區。

2、後勤管理處負責醫學隔離點執行和管理,校醫務室負責醫學觀察隔離點醫學觀察,配合協調工作由後勤處負責。

3、需隔離人員由校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小組確定並通知入住隔離點。被通知隔離人員備好日常用品,由後勤管理處負責送至隔離點。

4、隔離點工作人員一律戴口罩,必要時穿防護服。

5、被隔離人員原則上單人單間。集中隔離點封閉管理,入住時由管理人員進行資訊登記。

6、被隔離人員要自覺遵守隔離點的各項管理規定,服從工作人員的管理和安排。詳見《東南大學成賢學院防疫期間留觀人員注意事項》。

7、被隔離人員每日早、晚2次自測量體溫並記錄,自覺發熱時隨時測量。出現發熱、咳嗽、氣促等急性呼吸道症狀時,及時報告隔離點工作人員。

8、爲及時掌握被隔離人員的情況,校醫務室醫生每天兩次進行醫療巡查(測體溫、問診等)。發現有體溫異常人員要及時、準確填寫《體溫異常轉診登記表》。對如轉診應及時聯繫後勤部門進行安排。

9、隔離期間由食堂進行統一送餐。管理人員通知食堂就餐人數,食堂派人在有效防護的情況下送至隔離點,管理人員分送至宿舍門口,留觀人員戴上口罩自行取用。費用在隔離期結束後,由後勤管理處憑物業開具的結算票據到食堂統一結算。

10、公共區域由消毒小組使用有效消毒液每天消毒2次,宿舍早晚各開窗通風各30分鐘左右。

11、日常垃圾放在指定的黃色垃圾袋內,由專人用消毒液噴灑浸潤後封裝,再裝入另一黃色垃圾袋(雙層垃圾袋),並統一由指定的機構按規定處理。

12、對留觀人員要給與關心,由留觀人員所屬部門負責留觀人員的心理疏導,每日採取電話微信等非接觸方式給與支援,不能孤立遺忘。如有心理波動極大的應及時疏導,並通知校新冠肺炎防控領導小組。

13、觀察結束時間由校醫務室醫生研判。隔離結束人員,需經校醫務室出具書面證明,無異常並簽訂承諾書後,方可解除隔離。詳見《解除醫學觀察通知書(含本人承諾書)》

(二)物資及場地保障

1、按照醫學觀察隔離點住宿規模,由後勤管理處儲備一定數量的防護服、口罩、體溫計、醫用酒精棉、紫外線消毒燈等防疫必備品;對隔離點進行按需供給,並予以記錄《新冠病毒肺炎防控物資領用登記表》。

2、按照醫學觀察隔離點住宿規模,由物業公司儲備一定數量的洗手液、消毒劑、一次性手套等必要的保潔工具、消毒工具,並注意以下要點:

(1)工作人員使用的保潔工具,應嚴格按照衛生間、盥洗室專用工具和其他部位使用的工具予以區分。

(2)垃圾桶的擺放應數量充足、位置合理,廢棄口罩垃圾桶根據政府的要求專門設定。

3、隔離點基本生活用品如被子,牀單等由被隔離人員自行準備。

4、集中隔離點使用前由物業公司進行預防性消毒,具體詳見《東南大學成賢學院醫學定點消毒要求和方法》。

(三)人員保障

1、校防控領導小組、醫務室、物業公司的聯絡協調工作由後勤管理處負責,負責人:高繼鳴。

2、校醫務室現有員工7人,可應證24小時至少有一名醫護人員隨叫隨到。具體值班人數視隔離人員數量決定。負責人:姜麗、孫旭。

3、物業公司提供宿管人員一名,保證24小時均有人工作,負責人員進出管理,被隔離人員的管理登記、進入人員的體溫測量,每日數據報送後勤管理處備案。負責人:趙萍萍、謝春蓉。

4、物業公司後勤保障人員一名負責送飯,保潔人員一名負責垃圾清理,消毒小組每日定時消殺。負責人:趙萍萍、王門田。

5、後勤管理處派專人負責被隔離人員轉移。負責人:丁秀山、李震。

6、食堂專人送飯至宿舍門口,交予物業後勤保障人員。負責人:季萬龍。

7、被隔離人員心理疏導由所屬單位負責。負責人:各院系輔導員等。

8、物業公司每日均需對上崗工作人員進行體溫檢測並報送後勤處,如出現發熱呼吸道症狀必須立即暫停工作,通知醫務室預診後轉診治療或在家隔離觀察,避免校內交叉感染風險。負責人:王門田。

9、由醫務室配合物業公司對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培訓內容主要包括防疫的基本知識、學校防控措施與要求、個人防護辦法、防疫用具使用方法、消毒操作的要求等,確保所有工作人員培訓合格才能上崗。負責人:孫旭、陳嘉裔、姜麗、王門田。

10、切實執行領導帶班和工作人員24小時值班制度。主管領導要深入一線,靠前指揮。要加強值班值守,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做好隔離點防疫檢查。負責人:高繼鳴、丁秀山、孫旭、王門田。

應急隔離病房管理制度3

爲進一步規範我省集中醫學隔離觀察場所的服務工作,加強人文關懷,提升服務水平,防範各類風險,保障人員安全,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加強人員物資配備。各地要進一步加強隔離場所人員的配備,完善隔離場所工作專班,配齊衛生防疫、安全保衛、後勤保障、人文關懷等人員,爲隔離人員提供更精準、更溫馨的服務。保障隔離場所防疫物資供給,爲一線工作人員配備必需的防護用品。

二、加強隔離場所管理。各級疫情防控指揮部要制訂集中醫學隔離觀察場所應急預案,規範轉運、隔離、解除等服務流程,做到“一場所一方案、一場所一責任人”。嚴格落實隔離人員隔離期間不離開、不聚集、不發生交叉感染,確保隔離措施安全有效。

三、嚴格轉運管理流程。集中隔離人員採取“點對點”的方式,由專人專車轉送至集中隔離場所。轉運隔離人員較多時,要安排專人疏導,做到有序登記、有序上車,保持適當載客量,做好隔離人員登記入住、建碼轉碼、體溫監測等環節的個人防護,避免互相交叉感染。

四、落實隔離管理措施。嚴格健康監測,落實醫務人員每天至少一次“面對面”體溫測量,被隔離人員每天自我測量體溫。出現發熱等相關症狀,立即報告隔離場所的管理人員,再向所在縣(市、區)防控指揮部、疾控機構報告。隔離期滿,經檢測結果爲陰性的人員,要及時開具解除隔離證明、轉換“贛通碼”、人員社區移交等服務工作。

五、提供優質便捷服務。各地可採取“四個一”等多種形式,提供優質便捷服務,即“一封信”,發放致隔離人員的一封信,讓被隔離人員瞭解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強化防範意識;“一本防控知識手冊”,發放新型冠狀病毒防控知識手冊,讓被隔離人員熟知防範新型冠狀病毒的相關措施,提升自我防護能力;“一個愛心包”,發放溫度計、口罩等物資,協助隔離人員做好防護與自我健康管理;“一個諮詢電話”,安排專人,及時接聽、受理被隔離人員訴求,並及時迴應和處理。

六、加強人文關懷。加強隔離人員的人文關懷,做到分類施策,精準幫扶,精準服務,充分尊重其生活習俗,及時進行心理疏導,保障被隔離人員日常生活用品的需求。實行每日定期查房制度,積極調動家屬安撫的主動性,注重隔離人員家庭成員關懷,對於年齡較小的歸國留學生和老年人、孕產婦等重點人羣,要建立“一對一”幫扶機制,加強與其溝通交流,幫助做好日常生活料理。

七、保障餐飲衛生安全。市場監管部門要督促集中隔離場所嚴格食品採購、加工、配送人員健康監測,落實餐飲器具清洗消毒制度,食品加工過程要符合“三分開、一消毒、一熟化”。加強食品配送過程管控,分批分時送餐,避免交叉感染。

八、嚴格落實消毒措施。嚴格開展醫療廢物和生活垃圾預消毒、分類包裝和規範存儲管理,污水消毒處理後方可排放。對樓梯扶手、門把手、電梯按鈕等公共接觸部位,要及時消毒,定期對房間、下水道、公共設施消毒,完善臺賬記錄。確診病例入住的房間,在終末消毒前,不得安排人員入住。

九、保障隔離人員安全。各地應汲取個別地方發生的隔離場所事故的教訓,轄區縣級應急管理、消防、電力等部門要定期開展醫學隔離觀察場所的建築、消防、用電隱患排查,及時消除安全隱患。轄區縣級衛生監督、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要加強疫情防控衛生工作督導和業務指導,築牢疫情防控嚴密防線。

十、確保合理收費。境外入贛人員集中隔離期間發生的食宿費,費用自理。價格部門要督促隔離場所應嚴格執行明碼標價制度,合理測算成本,充分體現公益性,做到合理定價、合理收費。對於以各種理由,拒不繳納相關費用的人員,作爲失信人員上報,納入社會徵信體系。

應急隔離病房管理制度4

一、組織管理

由xx院長任組長,各業務副院長任副組長,門診主任、綜合病房主任、婦產科主任、藥房主任、防保組長及防保組疫情管理人員等組成傳染病疫情報告管理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負責對傳染病管理工作進行日常監督檢查,每年對上年度傳染病管理工作進行總結,根據最新情況制定單位傳染病有關制度。

二、疫情管理內容

(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39種報告病例。

(二)衛生部決定列入乙類、丙類傳染病管理的傳染病。

(三)省人民政府規定的本行政區域內常見、多發的其他地方傳染病及重點監測傳染病。

三、具體實施辦法

(一)每年新職工崗前培訓必須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的的相關內容,學習結束必須進行考試。

(二)要求醫院職工每年至少學習傳染病防治法一次,並有簽到及學習後測試成績存檔,每個科室的主任爲傳染病監控醫師。

(三)門診日誌和處方使用:按照縣衛生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印發的《關於規範使用醫療單位門診日誌登記簿的通知》[遵縣衛食藥通〔20xx〕xxx號]檔案要求進行門診日誌規範登記。門診、綜合病房、婦產科要有完善的門診日誌,要求門診日誌內容項目登記齊全準確(發病日期不能模糊登記)。傳染病登記項目包括就診日期、姓名(14歲以下兒童必須填寫家長姓名)、性別、年齡、職業、詳細現住地址(現住址必須到村民組或街道門牌號,學生必須填寫學校班級,有工作單位填寫工作單位名稱,工地的填寫工地段名稱)、發病日期、主要症狀和體徵、初/複診、診斷,非傳染病項目包括姓名、性別、年齡、主要症狀和體徵、診斷、就診日期,處方項目登記齊全、不能缺登。

(四)住院病人登記本的使用。病人入院後,必須填寫完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