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職稱論文>

情感才能理論的內涵和意義

學問君 人氣:1.84W

我們所要的付出,是用杯子溢出的愛給別人,這樣別人也會舒服,自己也不牽強。如果杯子本身是空空的,再去透支,難免會不平衡。這樣的付出也會有不少的企望在裏面,企望得不到滿足,便有了失望,喪失人際關係。一碗米養一個恩人,一袋米養一個仇人。我們在對待別人,施以幫助是常情常理。以魚不如漁。每個人都要會自我生存。我們沒必要傾其所有,不能爲了幫助而幫助。幫助別人,只是培養一些美好的心境,送人玫瑰,手留餘香,快樂自己快樂別人,讓內心充盈。萬不能在幫助別人時,不自量力,建立在自己的痛苦之上。同樣也不能因有了幫助,就對對方施以控制。控制或許就成了對方仇恨之源了。

情感才能理論的內涵和意義

一、情感才能理論的內涵

薩洛維和麥耶在1990年把情緒智力歸納爲一種由能力組成的結構:一是準確評價和表達情緒的能力;二是有效調節情緒的能力;三是將情緒體驗運用於驅動、計劃和追求成功等動機和意志行爲過程的能力。戈爾曼強調“情感才能”包括五個方面的能力:一是認識自身情緒的能力;二是妥善管理情緒的能力;三是自我激勵的能力;四是認識他人情緒的能力;五是人際關係管理的能力。後來,薩洛維和麥耶對這個定義作了進一步的補充和完善。修訂後的情緒智力包括四方面的內容:一是情緒的知覺、評估和表達能力;二是思維過程中的情緒促進能力;三是理解與分析情緒,習得氣血知識的能力;四是對氣血成熟的調節,以促進情緒與智力的發展。

在情感才能的界定問題上,薩洛維和戈爾曼等人一致認爲“情感才能主要指那些基於社舍階層、神經系統等經歷了漫長人類進化過程的因子。主要表現爲對自我情感的理解,對他人的同情以及旨在提高生活質量方面的心理調節機能。”按照這一表述,情感才能因素多是先天的,是在對情緒的自我意識的基礎上,透過對情緒的自我控制來實現個人的心理調節。情感才能對人的成功具有決定作用,主要表現在人能否透過自己的情感才能實現對情緒的有效控制。這些控制得以實現的重要前提,是人們能否對情緒有一個清醒的自我意識。也就是說,能夠敏銳地領悟到自己的“感覺”。這裏的“感覺”就是我們的情緒反應。情感才能的突出表現是對情感機能的自我控制。如果一個人能隨情境的`變化適時地、有效地調節自己的情緒而非自我壓抑,並能在有適宜對象的情況下,以合適的方式表達出被他人所接受的恰當情緒反應,那麼,這樣的表現更容易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被他人所悅納、愛戴、敬仰,也更易從逆境挫折中昂起頭,充滿樂觀、自信,做到“勝不驕,敗不餒”。

總之,情感才能理論主要強調,決定個人成功的是在智力因素以外的心理因素,即情感才能因素。情感才能因素透過對自我情緒的明晰意識來有效控制情緒表現,從而對個人成功可能性產生影響。

二、情感才能理論的意義

在現實生活中,高智商與高成就並不成正比,不爲恆等式。在學校中,一些最爲聰明的學生,後來並非最有成就,有的甚至一事無成。我們常會發現,在面對學習、生活、工作中的問題時,有的學生得心應手、遊刃有餘,有的學生則手足無措、一籌莫展、窮於應對;有的學生總會有良好的社交圈子,招人矚目,有的學生則不善交際、默默無聞;在面臨困難、挫折時,有的學生豁達樂觀、百折不撓、激流勇進,有的學生則悲觀失望、意志消沉、缺乏活力.在這些問題上,僅僅用智商理論來解釋顯然無法令人滿意。正如馬薩諸塞大學的心理學家西摩·愛博斯坦所說:“智商與生活成功之間沒有什麼關係,智商的天賦不能預示着一個人能賺大錢或受賞識。”

那麼,究竟是什麼決定與個人成功密切關聯的因素呢?戈爾曼發現,在科學領域中,那些科學巨人之所以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並不是他們具有特別高的智商,而在於他們有較高的情商,並善於與他人合作。情感才能無論在科學領域,還是在市場經濟競爭中,抑或是在政壇領域都是十分重要、十分關鍵的。許多智商平平者之所以能獲得最後的成功,是因爲他們一般都具有明顯的自我意識,易與他人產生情感共鳴,善於控制衝動、樂觀、自信,也就是說他們具有很高的情感才能。相反,那些情商低者,即便具有很高的智商,獨自在寧靜的辦公室中可以輕而易舉地解決一些問題,卻在與人合作中束手無策。可見,情感才能在預示一個人未來成功與否上比智商更爲可靠。

在學校教育中,學生的智力因素並不是決定其成功的關鍵因素,而非智力因素,諸如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卻成爲其成功的決定性因素。從內容上看,非智力閃素理論幾乎包含了情感才能理論的基本內容。

二者都是強調智力因素以外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情感因素)對個人成功的作用。從本質上講,情感才能理論與非智力因素理論是異曲同工的。所以,在教育教學中,我們應該充分運用情感才能理論,實施情感教學法,注重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從而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