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徵文>

讀書寫作徵文

學問君 人氣:2.25W

讀書好比沙漠行,寫作好比留腳印,讀書與寫作一道大漠亮麗風景線。下面是小編帶來的是讀書寫作徵文,希望對您有幫助。

讀書寫作徵文

讀書寫作徵文1

前幾天,有位朋友問我多久沒有寫文字了,我說大概有十幾天了,他又問爲什麼,我說了一些搪塞的話,大概他也猜出了我話裏的弦外之音,便沒再多說什麼,只是鼓勵我應該更多地讀一點書。我重重的點了頭。

既然我選擇了讀書,那麼首先我應該明確我想讀什麼樣的書。過去的幾年裏,我偏愛古文,四書五經雖然沒有什麼值得我看的,但是正史野史倒也是涉獵了不少,如今回過頭來看,好像感覺我與同時代的“我們”相去甚遠,於是,抱着試一試的心態,我選擇了韓寒的經典小說。

其實讀書也沒什麼,就是有一點,耐得住性子。不過話又說回來,這個念頭耐得住性子的,又會有多少。看了一點點,便覺得索然無味。人本性就是這樣,尤其對於我這樣的所謂“心智不堅”者尤爲如此。正如韓寒自己所說,寫作沒有必要因爲心情不好便要老天掉幾滴雨,刮幾陣風。沒有多餘的修飾,平凡順之而生,沒有了大開大合的戰鬥場面,字裏行間卻猶如涓涓細流。透着溫和。

《三重門》寫的好與不好我們暫且不去評判,但是讀書給我的那種感覺,卻確確實實的讓我找回來了。什麼叫做無用之書,在不同的人眼裏肯定是不同的。就我自己來說,那個勸我多讀書的人肯定不會想到我聆聽了他的“教誨”回來就讀了《三重門》。

現在的大學,我不敢確定這是不是一種現象,所以一切還是得與自己聯繫起來,而不能去“冤枉”他人。從我自己的寫作來看,還是一種虛無主義在作祟,無論怎麼樣都不去想怎麼樣厚積薄發,而是儘自己最大的力氣,不惜餖飣辭藻,窮盡才華去寫一些不痛不癢的文章,發無病之呻吟,給胡適之先生蒙羞。

靈感這種東西,就像要用的東西,用的時候就找不到,不用的時候就滿地都是。故而寫作經常像五十年代的衣服,縫縫補補之後還是縫縫補補,最終拿出一片差強人意的東西出來,即使是高興的,我估計也不會達到歡呼雀躍的地步吧。但往往人就還真的是這樣,搞出一件東西不免就會沾沾自喜,殊不知自己的東西在別人那裏簡直就是不堪使用,毫無價值。

坦誠地講,我是不經常讀書的,相反我卻異常的鐘愛於寫作,這彷彿是買餛燉的的挑子一頭冷一頭熱。長期的不均衡發展,必然會是最接觸的人最終無計可施,況且我自己明白,最傑出的人都在詛咒中無法脫身,又豈會被我打破這個規律。

讀書具體有什麼用,就像黃河裏的水說不清。也無法追究這之中的原因。但值得我去注意的是,想走一條屬於自己的寫作之路,任重道遠。多讀一點書,終究也不會是什麼壞事,所謂的書生誤國,估計我是不會有那樣大的幸運。

忽然想起我小時候在老家摘茶的場景,三分鐘熱度,做不到一會就不想幹了,透過這幾天的觀察,讀書之於摘茶,雖然箇中的差距蠻大的,但終究還是有一點相似之處吧。

讀書是寫作之母,就像寫作業是考試之母一樣,沒有一點一滴的積累,哪會有文若泉涌,才思敏捷。不讀書一切都靠自己“原創”,未免有缺現實。

幾天來,我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與書一起度過的,有這樣一個學習的機會,何樂而不爲哉。

讀書寫作徵文2

週期性失眠折磨得我無法入睡,腦袋裏有一千條蠕蟲,能感到自己的脈搏的跳動。

每到這時候就喜歡遠離人羣,不想讓別人瞭解我的頹廢和落漠,那樣的眼神裏會含有太多的憐憫和嘲諷,而我又是那麼的自尊,隨時堤防着來自外界的侵擾。文字隨着鍵盤的敲打聲一一呈現在電腦屏幕上,很多時候忽略了這麼做的意義何在,但無法停止,就象生命,很多次都以爲無法繼續,卻終究還是活着。每個字似乎都是最後一個,卻又總會有下一個出現。

我喜歡文字。它就如生命的精華。它是黑夜裏滿天的星星,而靈感就如同那飛逝而過的流星,它定然來自夜空的深處,那劃痕給這夜空增添無盡的動感色彩,也會引來人們靈光乍現便已不見的感慨和遐想,我願意把我的所想告訴給他人。

寫字能把自己的所見所想記錄下來,若不記錄的話便會很快遺忘,所以記錄有時候也是爲了遺忘。清閒的時候翻看自己的文章,發現原來自己的心路歷程是那麼地複雜,又是那麼地細膩,重新走過,到也是件很有趣的事情。

我是個多慮的人,會經常因多慮而失眠,慮知識的匱乏,慮愛情的遺落,慮人生的價值,慮生命的意義和方向,雖然也知道自己只是杞人憂天卻又無法避免。也試圖務農經商或在三尺講臺上找到答案,均未成功。於是知道了有些事情不是憑我一己之力就能想通的。我過於平凡,而愛情和生命只要發生就註定了它的偉大。揹負着自己的前世今生,在黑暗和荊棘中一點一點探尋。在一次次嘗試中否定,想把自己淹沒在人羣之中,卻無法拋開責任,也是上天賦予的.使命。於是想從書中找到答案,書可以爲生命做註解。讀書對於我這個多慮的人來說與其說是興趣到不如說是安慰或是寄託,裏面有我的前進方向,讀書能使我浮躁的心變得安寧,生命中一道道疤痕也隨着它慢慢變得模糊不清。後來竟忘記了讀書的初衷,真的與書融爲一體了。於是相信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是帶着某種使命的,以前的種種只是爲此做的鋪墊,是踏上這條路的一個機關而已。一個人無論走多少彎路終會走到自己夢想的那條路上來,沒有人可以阻擋,因爲每個人都會不惜一切代價甚至用生命來維護它。我們都是朝聖者,一直執着於自己內心的夢想,那是我們的聖殿。

讀過《尤利西斯》《百年孤獨》《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狂人日記》《瓦爾登湖》,《安尼寶貝》《孔孟老莊》……每一部作品都是一個人完整的思想在流動,都試圖找到一個底線,從自己一個人的底線到人類的底線,到人類歷史發展的底線,再到未來人類發展方向的底線……直到反撲歸真進入混頓虛無之境,口中默唸“乘物以遊心”。

讀書寫作徵文3

每逢休息日,北方圖書城、新華書店是我最喜歡去的地方。有時,什麼書也不買,就是走一走,看一看,也是一種樂趣。有時,抱一堆書回來,卻沒有時間去閱讀,但心裏仍有一種財富增加的踏實感。

如今的書店,真可謂海洋,各種各樣的書,一起向你涌來,讓人感到眼花繚亂,不知道應該選擇哪些書。有好多家長詢問我,要不要給孩子買作文書,比如優秀作文選之類的,儘快提高作文水平。我是不贊成買這類書的,原因是這類書現在市面上十分紛雜,很多編者隨處取材,其中不乏有學生的不成型之作,這些文章對於初嘗試作文的小苗來說,無疑是一種誤導。那麼究竟如何爲孩子們選擇書呢?我覺得應當就像小朋友看到了漢堡包一樣,沒有不愛的,要讓他們首先建立這種閱讀興趣,有“吃”的慾望。鑑於此,我們的課堂上增加了“名篇導讀”這一環節。

這樣一來,同學們有了興趣,課後找答案,課堂大比拼,久而久之,形成自覺讀書的好習慣。老師不可能把所有名篇都拿來教,在現今這個生活節奏快得讓人跑步才能趕上的資訊時代,博覽羣書變成了一個難以實現的願望。大人們尚且如此,更何況孩子們了,但我想,我們的作文老師就是起到這樣一個作用,不要只理解爲自已有一桶水,給學生一杯水,新時代的教學理念告訴我們要做一個挖渠人,塘裏的水只靠你來供給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要指明一個正確的方向,讓他“爲有源頭活水來”。

有了多的積累,還要懂得恰當的運用,用出自已的特色來。很多剛學作文的學生,每每一寫作文就迫不及待地把買的好詞好句書,都翻開抄上,這樣一來,因爲文章並沒有建立正確的立意、構思,往往就成了掛花衣服的衣服架子,華而不實。

其實,要寫出好文章來,還是有很多科學方法的,比如寫一個人的時候,我們要發現他平凡下的特別,這個人說話總願意加個“是嗎?”這是言語上的特別;他說話時總是先扶一下眼鏡,這又是行爲上的特別。這就是作文中的“從小處落筆”。這學期,三年級第一單元寫家鄉,我們就可以寫其中的一條小溪、一個小院、一棵樹……然後,把這些“小”,集合在一起,就成了“大”的生活場景,這叫“以小見大”,一滴水裏看世界,一粒沙中有乾坤,這樣,才能與讀者產生不謀面的共鳴。

說到底,孩子們剛寫文章時,寫得好不好並不重要,關鍵是引導一個正確的作文思路,並把“喜歡寫作”這個興趣建立起來,並保持下去,這個習慣不僅會給孩子們帶來小學、初中、高中、語文成績的高分,還會給他們帶來更多的人生機遇,這纔是我們追求的。

讀書寫作徵文4

逛了書店,看了琳琅滿目的書,又認識了許多永遠也認識不完的作家。我是又羨慕,又欣慰。羨慕的是個個年紀輕輕就出書寫字,而自己與人家同齡卻還像個傻不拉幾的大姐,給一顆糖就笑嘻嘻的。欣慰的是,看着她們的文章,竟覺似曾相識,每一句話,每一個詞,每一個故事,在我的腦袋了也是無數次的出現過。是的,她們並不比我高明多少。

逛了一圈,竟沒有一本書要買。曾經那麼渴望的書現在卻輕似天邊的一片雲,原來也不過如此。你嘲笑我自大嗎?並非如此。我是最笨拙不過的人。我只想實話實說。

從前認爲創作,靈感是多麼聖神的東西。那和神一樣的藝術家,他們的生活真不知是多麼的神祕而富於浪漫。其實有這樣想法的人,實爲幼稚的可憐。如果你的身邊出現一個這樣的人,你十有八九還不會太相信。你和她朝夕相處,她照樣不得吃,和,拉,撒。照樣還不得做飯,洗衣,帶小孩,照樣還不是會對社會不滿,也許對領導也是滿腹牢騷。

神祕源於不瞭解罷了。

人和人能相差多少呢?不得一樣的生活在地球上,不總是的經歷人非得要經歷的。難道戀愛,結婚,生子,贍養,哪一樣能少了你。你和他人僅僅的區別是這些寫書的人過早的成熟了,而你還處在萌芽階段。這思想的發育和身體的發育不都是一樣,都是有先有後,有慢有快的。就現在認識了也不晚。爲什麼呢?人多着不過幾十年的光景,能超過百歲更不易,也就說明人就這幾十年,超越,超脫都好,可你就不能成爲超人,超越屬於你的時代。所以相同的文化雖然夾雜着不同的文字,也僅僅是表達的方式不同罷了,內容又能差多少呢?人的創造力,精力也就是那幾年的光景。而且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幾年的輝煌時期。或早或遲。人沒有一輩子的輝煌,這是解不開而又有規律的天道之謎。

一般情況而立之年的我們在各個方面都頗具實力。我一直認爲上帝是公平的,他給每一個人一個智囊團,才華庫,就是看你什麼時候用什麼方法能將它開啟。人修行什麼,人其實是在尋找,尋找能開啟上帝賜予我們好東西的那把鑰匙。有的很早就找到了,有的人會晚點,而有的人一輩子都在尋找,還有的乾脆不找。找不找這全賴你。

對於願意找的人,我想提醒一下,在找的過程中一定要心無旁騖,不然會走錯尋找鑰匙的路。很多人因爲這樣而迷失了自己。

對於書的理解我就是這樣子的。我更喜歡看這個時代以前的書。因爲這個時代的書我要自己寫。就像他們一樣。我們這個時代的書又只能讓下一個時代的人來看來評判,我們評判不了自己。所以爲了我們不沉迷下去,我們不能在書中找生活,書是別人找到的生活。我們得去生活裏找屬於自己的。然後我們寫下我們對此的看法和感受,就夠了。

讀書與寫作其實就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