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徵文>

2020家風家訓家規徵文(通用5篇)

學問君 人氣:2.19W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徵文了吧,藉助徵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徵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2020家風家訓家規徵文(通用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0家風家訓家規徵文(通用5篇)

家風家訓家規徵文1

家風,是潛移默化的。具體的從小事做起,乘車讓座給老弱病殘孕,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從小教育的能時時做到,但是不好的教育也有不讓座還大打出手的例子也有。作爲家長,從小教育孩子要與人爲善,以和爲貴,爲人誠懇,做事要認真,不能貪圖享受,不能與人過高的攀比,更不能超越法律道德的界限。

經常告誡他們,要做對社會有用的人,要關愛父母,尊敬師長,團結同學,遇人需要幫助時,要挺身而出,做敢當的人。遇見長輩要有禮貌,應該主動打招呼。做錯事的時侯,要勇於承認,不能撒謊。如果家長知道孩子“知錯不改時”,也應該做到“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道理告誡他們,不要等到無法收場時後悔莫及,讓他們從小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總之,無形中好的家風的養成,是正能量的傳遞,也是以後對自己教育的回饋,我們要世代相傳,引導給予孩子好的傳統教育,不要過度的寵育孩子。

前段時間電視上一直在放着家風這個話題,說每個人的家裏都要有家風和家規。我是根據新聞上的專題,來寫這篇作文的。現在大家都很注重家裏的風氣,風氣的範圍有大有小,有國風、也有班風,今天就來講一下這個家風吧。

所謂的家風就是自己家裏的風氣,家裏的風氣好不好就會影響到子孫後代,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家風要正,首先是要注重以德立家、以德治家。家風也分爲好幾種,在家裏做的事、在家裏做家務等等,在家裏做的事情的是好家風。家風也叫門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

家規很嚴格的,所以家裏的規則必須要嚴格遵守一個家庭所規定的行爲規範,一般是由一個家族所遺傳下來的教育規範後代子孫的準則。家規也叫家法,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就是指一個國家有一個國家的法律,一個家庭有一個家庭的規矩,這個規矩就相當於國家的法律。指家庭的規矩,做任何事都要懂得講規矩。

最後,我覺得好的家風和家規每個人都要嚴格的遵守,我們小學生也要自己遵守好的行爲規範,講規矩,要正義。

家風家訓家規徵文2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與家訓,家風對每個人都有着潛移默化而重要的影響。它就像春風吹人、下雨淋人一般滋潤,影響着人們。

說起家風,我認爲是家裏人的一種行爲,對別人熱情爽快,做事遇到困難時有執着性、不食言,這些都能算得上是家風。一個家庭的興旺發達,不在於一時的富有,也不在於財產的多少,而在於家風的好壞。家風靠的是家教,把良好的家風融化在一家人的心靈與血液之中,纔是最重要的。有良好家風的一家人就會懂得勤勞是一生中的第一目標。

一個好的家風可以讓一個孩子能很好的成長,而我就生活在這樣一個很好的家風中,在家中父母難免會因爲一些小事爭吵,但他們從不會互相指責、斥罵,展現在我面前的是他們理性的一面。平時在家中媽媽也會常常嘮叨:在學校應該怎麼尊重老師同學,更會講一些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時間久了我腦海中也會時不時是出現這幾句話,與其說是生我養我的母親,不如說她是我人生中的第一個導師。

中國的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訓,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訓是:尊敬老師、長輩、同學與任何有殘疾的人;勤勞節儉懂得持家;遠親不如近鄰,好好對待鄰居;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這些家訓,是自古以來存在在每個人心中的,但真正做到的,卻少之又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把它們定爲家訓,是爲了讓下一代牢記中國五千年曆史文化的璀璨,我會努力做到,同時也會影響周圍人,讓他們也做到。

家庭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成功的人必定有好的家風與家訓。而良好的家風家訓需要每個家庭成員來共築,只有嚴格築好家風家訓,我們才能少走彎路。

家風家訓家規徵文3

盛夏的雨總是猝不及防,墨似的烏雲只是翻滾了幾下,雨便伴着一聲震雷傾倒而下。

中午,又是一天人流的高峯期,坐在小車裏的我只想擺脫一上午的疲憊和令人煩悶的天氣,趕緊回到家中,可偏在這時車卻緩緩地停住了。

“爸,幹嘛停車啊?”我問父親,“堵車了。”父親說着用手指向前方。我拉下車窗探出頭往外看,來來往往的車輛已糾纏在一起,無法動彈。“哎!”我不禁嘆到。

漸漸地車子有了一點一點地向前挪動,但沒有走一會兒又停了,只看見一個老婦人正從斑馬線上向路對面挪去,她沒有帶雨傘,就那樣在無數豆大的雨點中挪動。她身上的衣服早已溼透,能清晰地看出她突出的瘦骨,稀疏的頭髮緊緊地貼在她削瘦的臉上,刀刻般深深的皺紋裏彷彿還能盛下雨水。老人穿着破布鞋繼續向前,雨卻越下越大,老人的身影越來越濃縮,看似要被雨水吞沒似的。

烏雲壓得越來越低,無數雨點猛烈敲擊着車窗。突然老人身後傳來一陣急躁的喇叭聲,緊接着喇叭聲便從四面八方聚攏來,將老人團團圍住。老人像做錯事的小孩,霎時定定地站在那裏。她努力睜開被雨水遮掩住的眼睛,看看這部車,又看看那部車,不知道自己的腳步該往哪個方向挪,只得尷尬地垂下頭。正在這時,一個身影從車輛中閃出,快速地向老人移動,一把雨傘也隨着這個身影從半空中劃過,最後穩穩地停在老人的頭頂,像雨幕中盛開的碩大木棉花。他的出現給這個陰沉的中午帶來了一點活力,讓人在沉悶中看到了美麗的風景。四周的喇叭聲這時也漸漸地止住了,彷彿此刻只剩下那人和老人。我定睛一看,那身影原來是爸爸,只看見他俯下身子微笑着對年邁無助的老人說着些什麼,而後老人也和藹地一笑,在爸爸的攙扶下慢慢地走出了人們的視線。

車輛漸漸地散去,雨也漸漸停住了。而爸爸在雨中的`身影卻在我面前愈加清晰:是啊,在別人有困難的時候應該施以援手加以幫助,這是我們的家訓,爸爸時時刻刻都謹記着這一家規,努力踐行着。

爸爸,你是好樣的。我也一定像你那樣,秉承家規,助人爲樂!

家風家訓家規徵文4

說起家風、家訓、家規,總覺得是一個很嚴肅的話題。而對於我家來說,這就顯得更爲重要了,因爲我家四代同堂,上上下下加起來有近百人。

家風,是一家子的風氣。在我家,最主要的便體現在“百事孝爲先”。孝順孝順,就是什麼事兒都要儘量讓他們順心順意。在家裏,爺爺奶奶說話,我們都要好好的聽着,就算他們說錯了,我們也不能當面指責,要換一種他們能接受的方式悄悄的告訴他們。不跟長輩頂嘴,也是孝順的體現。長輩說的話,我們一定要認真的聽,長輩讓我們做的事兒,要立馬行動,不能拖拖拉拉的。我們家的家風還體現在飯桌上,一家子人在一起吃飯,如果長輩沒有動筷子,晚輩是絕對不能先吃的。吃飯過程中,是不能隨便講話的,也不能發出奇怪的聲音。不吃的食物和不能吃的廢物都不能亂丟。吃完了要把碗筷擺放好,還要說“我吃好了,大家慢慢吃”之類的話,才能離開飯桌。不知不覺中,這都已經成了一個習慣,當然,這是一個好習慣。

家訓,詞典上這樣解釋的,“指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由此可見,家訓在人們的成長過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爺爺時常對我說:做人最基本的品質就是誠實。因此,我認爲,我家的家訓就是“誠實守信”。生活中,有很多時候我們會說謊,殊不知,這樣只會害了自己。我很小的時候,爺爺就對我說過:做錯事情不要緊,如果說謊爲自己開脫,那麼這個說謊的嚴重性要比做錯事情的嚴重性厲害一百倍。我也曾經爲了好多事情而跟父母說謊,最後的結果就是被母親狠狠的打一頓,然後就是一場說教。爺爺還說:做爲一個劉家人,一定要信守承諾。我一直奉行這句話,從我記事到現在,我雖然不能保證,我答應別人的每一件事都做到了,但至少十中有九是我認真做了的。我一直告訴自己,要勇於承擔自己的一言一行,無論自己做什麼事情,做之前都要先想好後果。就算犯了錯,也要自己敢於承擔,不能退縮。

家規,在我的認識中與家教是有點相像的。我們在生活中,會經常聽到大人說,誰家的孩子真好,真有家教啊。我覺得家教就是長輩對我們的一種教育。在長輩的幫助和教導下,從我們身上體現出來的一種良好的反映。我的父母教育我講禮貌,主動和長輩以及鄰居打招呼。他們不僅這樣教育我,而且自己也是這樣做的。家裏有很多人都說母親是個好媳婦兒,家教真好。每當這時,我就能在外婆的臉上看到驕傲的表情。而每當有人誇我特別有家教時,我的父母也是一樣的驕傲。家教,也是父母的一種言傳身教。通常,長輩們就是晚輩的榜樣

家風、家訓、家規有着異曲同工的方面,每個家庭都有自己不同的體現。良好的家風、家訓、家規需要家裏的每個人共同努力,使之一代又一代的延續下去。

家風家訓家規徵文5

一天放學,媽媽已經做好了香噴噴的飯菜。我放下書包搶先拿了筷子,準備向美食發動強勢攻擊,這是爸爸看見了,皺皺眉頭說:“爺爺奶奶都還沒上桌,你怎麼可以自己先吃呢?”呀,我恍然大悟,原來這就是家規啊!我趕緊放下筷子,到廚房幫媽媽把最後一道菜端上來,等爺爺奶奶上桌後,爸爸拍拍我說“對嘛,這纔是懂禮貌的好孩子。”你瞧,這就是我們家的家規之一,要做文明禮貌的人。

有一天,我家水管漏了,於是我們打電話叫人明天上午來修水管。第二天,我和媽媽兩個健忘蟲早就把昨天的事忘得一乾二淨了。一大早媽媽就領着我奔姥姥家去了,在路上我突然想起昨天修水管的事,連忙對媽媽說:“媽媽不好了,今天上午不是有人要到我們家去修水管嗎?萬一他們來了沒找到人怎麼辦?”“呀,我怎麼忘了,快回家。”媽媽二話沒說,連忙把自行車掉頭就騎,我對媽媽說:“算了吧,都騎這麼遠了,還回去啊?”媽媽教育我說“傻孩子,我們約好了人家,怎麼能不講信用呢?”我頓時啞口無言。誠實守信,自然也是我家的家規之一。因爲誠實守信會成爲你一生享不盡的財富

“我回來了”。聽到說話聲,我從房間走出來,凝望着剛下班的媽媽,她拖着疲憊的身子,有氣無力的坐在沙發上,我趕緊拿着拖鞋,走到媽媽面前說:“媽媽換下鞋子,讓腳舒服點吧。”媽媽擡頭微笑着說:“如玉你長大了,懂事了。”我又幫媽媽捶捶背說:“我都是跟你學的,每次奶奶到我們家,你都會這樣做的。”爲父母遞一杯熱茶,爲勞累的父母倒上一盆洗腳水,往往一件小事就會讓家充滿溫馨。

“百善孝爲先,行善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每個兒女的義務責任,孝敬父母不僅是我們家的家規,也是我們一生的責任,爸爸總是說孝順,盡孝,沒有順沒有盡哪來孝?對長輩首先是順從,要讓他們順心,感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大問題儘可以由着他們來,爸爸還常說,孝敬無底線,就是說對大人盡孝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終點只有起點,我要牢牢記住這幾句話從小做一個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

家訓則是尊敬長輩,孝敬父母,自強自立。俗話說“父愛是船,母愛是帆。”父愛破着浪前行母愛引導我們在茫茫人海中不斷找到方向行駛,它們讓我在成長的海洋中乘帆破浪,讓我不畏前險。

我希望我家的家風家訓家規能世世代代傳承下去,有朝一日,實現幸福四大目標:和諧,文明,健康,富有。每個家庭的家規都有多不同。一句話,一個故事,一段記憶,都是家規的載體。在生活點滴下影響着我們的心靈,塑造着我們的人格。從而帶動整個社會乃至整個國家的發展。相信我們在這種良好家規的教育下,未來一定輝煌美好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