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徵文>

端午節徵文1000字(通用10篇)

學問君 人氣:7.84K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說到徵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徵文具有標題醒目,讓人一目瞭然的特點。你寫徵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徵文1000字(通用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徵文1000字(通用10篇)

端午節徵文1

農曆五月五日爲端午節,“端午節”又稱“五月單五”、“重午節”、“端陽節”、“五毒日”、“娃娃節”、“五月節”、“女兒節”等。關於端午節的由來,中國各地區、各民族的解釋不盡一致。廣爲流傳的要屬“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說”。據樑朝吳均《續齊諧記》記載,春秋戰國時楚國三閭大夫、愛國詩人屈原,遭讒不用,於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而死,人們爲了紀念他,在端午節吃糉子、划龍舟。這一傳說在中國廣大地區家喻戶曉,影響深遠,民勤也不例外。民勤的端午節繼承了古老的傳統,古風盎然,頗有情趣。民勤人過端午節一般是五月五日。主要活動是小孩子五毒兜、香荷包、吃雞蛋、糉子、油糕、麻花等。

五毒兜肚主要流行於中國的西北地區,而陝西最盛,含有更多的巫術意義。五毒是哪五毒,民間有不同的說法。一般是指蛇、蠍、蜘蛛、壁虎、癩蛤蟆等。這幾種動物都是帶毒的,咬人之後能使人中毒。特別是小孩更容易受到這些動物的侵害。而五月又是這些動物活躍的時期,所以在端午節時,民間用巫術的方法鎮壓五毒。繡制帶有五毒圖案的兜肚便是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這些都是帶有巫術意義的民俗事象,表示人們的一種美好的願望。節日之前,小孩子,特別是不滿一週歲的小孩子,人人都能得到祖母和外祖母送來的“五毒肚兜”。肚兜所用的布,一般均是大紅色,五毒圖樣一般用白色、黑色或綠色,用其它綵線搭配縫製而成,非常精美,真可以說是一件藝術品。有些做成短褲形狀,孩子整個夏天輪換着穿,一直穿到秋涼。因爲它既漂亮,又舒服、耐穿,所以大人喜歡,小孩穿上也開心。有些小孩可以穿兩三個夏天。小孩長大了不能穿了,母親還會把它像寶貝一樣收藏書起來。有的還會轉贈會別人,接受的人也會很開心,因爲這不是人人都會做的,一般年輕人可能都不會做。懸掛柳樹技

端午節是中國各地區各民族普遍流行的節日,每當此時,南方和北方的許多地區,家家戶戶都要在房門上懸掛柳樹技藉以避邪。

民勤人還有一種特有的習俗,大人在五月端陽節的前一天,細心的媽媽們爲小孩子們編上各種顏色夾雜在一起的花繩子,給小孩子的脖子上、手腕上、腳腕上都戴上,以示吉祥,一直戴到七月七的那一天,都取下來扔到房上,讓喜鵲叼着給在銀河相隔的牛郎織女搭橋,讓他們每年相會一次。在這個節日裏,民勤的媳婦們還要蒸上扇子,糉子帶着回孃家。

民勤人在吃糉子這一點上與別處稍有不同。糉子一般是棒塊狀,裏面的配料不像南方人那樣喜歡用糯米、綠豆、豬肉、五香粉,而是在糯米里加紅棗、糯米,吃起來特別清甜可口,或者只是用上好的糯米,吃的時候再加上蜂蜜特別香甜爽口。

端午節徵文2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糉葉飄香,端午節吃糉子,是最具節日氣氛的傳統習俗。

我們家包的糉子,極有講究。先說糉葉,媽媽總是不辭親苦地爬進深山,採摘山上天生青翠繁茂的箬葉,半潤肥大,香味清純且濃郁,它是包糉子最正宗的極品了,包裹的糉子帶着山野飴人的撲鼻清香。再說包法:將糯米洗淨,泡三四個小時;新鮮糉葉、糉繩用溫水浸泡、洗淨、瀝乾;根據需要加入各種配料,可包成單純的紅豆糉子、綠豆糉子、紅棗糉子、板栗糉子、火腿糉子……也可包成有碎蘿蔔乾、香菇丁、栗子、鹹蛋黃、肉等配方的葷或素的八寶糉子。媽媽說包、煮糉子的人一定要性情溫和,不能急躁,否則包不出好吃的糉子。是啊,只有像媽媽那樣,做活總是細緻、從容,將糉葉兩片重疊,捲成尖筒狀,放入兩大匙糯米等,用筷子將其細細搗壓。媽媽特別強調米鬆了,進水失粘,不好吃。媽媽再把糉子包成四角狀,捆緊。做好後放入鍋中,冷水蓋過糉子,用中火煮兩小時。這兩小時是最讓我們孩子“煎熬”的時刻,隨着四溢的香味越來越濃,我們嘴巴喳吧喳吧的次數也越來越多。待糉子煮熟後,一個個呈青黃狀,一種濃郁悠久的美味蕩氣迴腸。

最令我難忘的是今年的端午節。今年,媽媽得了嚴重的脊椎病,已經害病大半年,都不能幹什麼活了,只能在家臥牀靜養。我們都以爲不能吃到媽媽親手包的糉子了。沒想到在過節的前兩天,媽媽就揹着我們去了一趟農貿市場,在那精挑細選了很久,買了一疊箬葉回來。可憐的媽媽走這一段路就已累得氣喘吁吁。走到家裏時,幾乎一步一挨,嘴裏還喃喃地念道:“這箬葉也不好,沒有我自己上山採的好。”我們都勸媽媽不要包了,要吃就買幾個吃吧,媽媽搖了搖頭說:“沒什麼,包幾個糉子算啥呀!”第二天一早,媽媽就一瘸一拐地忙活開了。洗糉葉,淘糯米……豆大的汗珠掛在了她的額頭上。我們知道,那不是天氣熱的緣故,那是媽媽病着。我們都心疼媽媽,但又知道媽媽那犟脾氣,只好想方設法地在一旁幫助她。由於年紀小,其實也沒幫上什麼忙。媽媽咬牙包了整整一百個糉子,待到糉子快煮好時,媽媽實在撐不住了,已躺在牀上休息了,可口裏還一直囑咐:“給鄰居們送些去,平時沒少麻煩人家。”我們按照媽媽一貫的做法,有好東西一定要與鄰居分享,自家留了三十個,其餘的都分送給鄰居了。

這一次的糉子,雖然沒有以往的好看、好吃,但是我認爲這是平生吃到的最美味的糉子。因爲這是媽媽用心做出來的,也是我用心品嚐出來的。

端午節徵文3

絲絲光亮透過窗簾間的縫隙進入我的房間,陣陣流水的叮咚聲,將正在夢中"吃着糉子"的我喚醒

廚房裏,媽媽圍着圍裙站在水池前,迎着初升的陽光在不停地洗着東西。眨眼間的功夫,媽媽就已將洗好的東西一一裝到碗裏了。

“愣在那兒做什麼?還不快過來幫忙!”媽媽見我不動,開口催促道。

“哦哦媽媽,你在幹嘛呀?”

“你個傻孩子,今天是端午節啊,你不是早就說想吃我包的糉子嗎?又不想吃啦?”媽媽笑哈哈地反問。

我這才反應過來,今天可是端午節!

走進廚房,桌上整齊的擺放着幾個小碗,裏面裝着雪白的糯米,深褐色的紅豆,顆粒飽滿的花生和一些肉末,這些都是糉子的餡料。邊上還放着一個大盆,裏面用水泡着包糉子用的糉葉。

媽媽從水中撈起兩片糉葉,將它們一折,成了一個倒三角,往裏邊放上一些糯米,再放入花生和豆沙,兩隻手一翻,一轉,一折,像變魔術似的,一個小巧可愛的糉子就已悄然誕生在母親的手上。

“學會了嗎?”媽媽將手上的糉子放下,扭頭看向我,在媽媽熱切的目光下,我有些僵硬的搖了搖頭,那麼複雜的步驟,根本記不住呀!這時妹妹跑了過來,大聲喊着:“媽媽!媽媽!你和姐姐在幹嘛呀?”媽媽看向妹妹,細聲說:"我在教姐姐包糉子呢,你要一起嗎?"

“好啊!好啊!我也要一起包糉子!我也要一起包糉子!”妹妹歡呼雀躍着。

媽媽耐心的教了我們幾次,可我和妹妹卻實在沒這天分,只能沮喪的離開廚房!

爸爸也已經起牀了,我和爸爸便收到了媽媽發佈下來的任務把艾草掛在門口。這樣做會有驅蚊的作用,這也是老家的習俗,說這樣可以招來好運。

艾草亂糟糟的堆成一堆,我和爸爸花了不小的力氣纔將它們收拾整齊,又將它們分成兩份並用繩子綁了起來,正要出門去掛,弟弟從沙發上跳了下來跑過來扯着艾草問道:“爸爸,姐姐,這是什麼啊?”

“這是艾草,不能把它們弄亂了哦!”說着,爸爸放下一株艾草,就帶着我去門口掛另一株艾草了。

經過多次的努力,我和爸爸終於把一株艾草掛在了門上,當我們正準備拿第二株艾草時,卻發現屋內那另一株整齊的艾草,早已被弟弟弄得亂七八糟了。

我和爸爸只能無奈的說了弟弟幾句,再次開始收拾艾草的“旅程”。

終於另一株艾草也掛在了門上,等這一切做完太陽已然升的更高,陣陣熱浪撲面而來。陣陣糉子的清香就這麼伴隨着熱浪涌了出來。

天色漸漸暗下去,電視里正在播放着白天划龍舟的比賽,我們一家子坐在電視機前,手中拿着糉子一起觀看電視!

窗外,一陣陣笑聲從屋內傳出,這個端午,很平常,但很快樂。

端午節徵文4

去年的端午節最難忘!我看到了嚮往已久的龍舟賽。

早上,餐桌上早已擺放好了媽媽親手包的大糉子,我抓起一個塞進嘴裏,軟軟的、糯糯的,真好吃。吃完了早餐,我們就出發去婁江看龍舟比賽。

老遠就聽到了“咚咚咚”的鼓聲,吶喊聲、尖叫聲,循聲望去,原來婁江河上的龍舟賽已經開始了。我們趕緊擠過人羣,找到一個間隙站定。

瞧,鼓手們“咚咚咚”地擊打着紅色的大鼓;橈手們隨着鼓聲整齊劃一地搖着船槳,他們額頭上的汗珠在陽光照射下熠熠生輝。紅龍舟上的橈手劃得最帶勁兒,衝在最前面。黃龍舟緊隨其後,白龍舟卻不緊不慢的跟在後面。大家都有點兒着急了,爲白龍舟瘋狂地吶喊着,尖叫着,催促他們快快前進。

很快,一半的路程過去了,這時我們感覺紅龍舟的橈手有些體力不支,他們的速度明顯地慢了下來,與此同時黃龍舟趁機超了過去。白龍舟也不甘示弱,飛一般的趕了上來。很快,超過了紅龍舟,又漸漸地追上了黃龍舟。就是那麼一眨眼的功夫白龍舟卻衝到了最前面,離“勝利的彼岸”越來越近。眼看他們就快贏了,觀衆們的吶喊聲更熱烈了!

可是!就在這個時候,紅龍舟似乎滿血復活,像脫繮的野馬一般,迅速地甩開了黃龍舟。隨即又緊緊地貼在白龍舟的旁邊。此時,兩艘龍舟齊頭並進,不分上下。觀衆們沸騰了!全都攢着一股勁,恨不得自己趕過去也使上一把力。

觀衆們的尖叫聲,吶喊聲讓黃龍舟上的橈手彷彿得到了幸運女神的祝福,彷彿被注入了一股強大的力量,在神不知之鬼不覺的情況下,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黃龍舟居然很神奇地闖到了最前邊兒。這是怎麼回事?原來啊,一番追逐後,白龍舟在最後的時刻有點體力不支,槳速降了下來,於是就在那短短的一瞬間鬆懈,給了黃龍舟機會,黃龍舟卯足勁衝過了終點線,奪得了這一局的冠軍。白龍舟只能屈居第二,紅龍舟上的橈手們也略顯遺憾。但是,沒一會兒,他們又被接下來的龍舟賽的興奮場面感染了。

看,這邊兒不分上下,那邊兒你追我趕,場面熱鬧非凡。

咦,這是什麼聲音?好奇的我走了過去,原來是志願者們正在爲大家免費分發香噴噴的糉子與甜甜的粥。大家一邊吃着糉子,喝着粥,一邊爲正在賽龍舟的選手們大聲吶喊着,“加油、加油”。好多地方還傳來小喇叭的聲音“嘟——嘟——”熱鬧極了。

終於,龍舟賽結束了,不過河岸上絲毫沒有安靜下來的意思。人們互相追逐着,吶喊着,興奮的談論着剛纔的賽事。選手們從龍舟上走了下來,笑盈盈的,不管比賽結果如何,他們仍然十分快樂。畢竟參與纔是最快樂的啊!

這是多麼有趣、熱鬧的一個端午節呀!這正是令我最最難忘的一個端午節了!

端午節徵文5

每當觸及到那些描寫節日氣氛的文字,心中總覺得空空的,我想那是遺憾。

從小到大,我沒有過一個很正式的端午節,自然也找不到於它深刻的記憶。其實,我真的很渴望到農村裏度過一段土色土香的節日時光,看着那些特色的舞蹈,體會着她們獨到的風俗,欣賞她們的民族服裝。突然覺得那是一種幸福,純天然的,自動過濾掉城市裏的塵煙,是沁入心田的享受。這真真實實發生過的一切,中華民族特有的回憶,我們祖先自擬的節日方式,是屬於祖國的童話嗎?

小時候過端午節,總是在看到飯桌上有香噴噴的糉子時才感到它的光臨。那些用大片深綠色的葉子包裹着的糉子,大多數是爸媽單位發的。也不奇怪,在這樣的.年代裏,年輕人幾乎都沒有“遺傳”祖先留下的懷念屈原的方式。年幼的我曾經問過媽媽端午節的來歷,她也只是微笑着用好聽的普通話大致描述了一遍,語氣平淡,眼裏卻並沒有閃爍的光芒。我想,也許這個節日對大人們來說也不足以引起他們的興趣。

記得五年級時,爸媽單位參加龍舟賽,大人們都穿着大紅大綠的衣服,豔麗無比。我終於捕捉到了一絲節日裏應有的氣息,看着江面相互追趕的漂亮的龍舟,我激動地喊啞了嗓子。爸爸他們那個隊終於取得了好成績。爲了慶賀,我們一家決定美美地大吃大喝一頓,可不知怎麼走進了高檔西餐廳。拿叉握刀的我對眼前的美食確實沒有太好的感覺。我幻想着一家人在廚房包糉子,被節日的快樂氣息包裹着,忙得不亦樂乎的情景。可我終於還是沒有過過那樣的端午節,一直想品嚐自己親手做的糉子。

如今,初二了,當語文老師佈置下這個主題,我才驚奇發現腦海中有關它的記憶太少太少,就算遺落的一些零碎片段拼起來也只是深深的遺憾,明媚、美好的童年沒有摻入過端午節的特別記憶。其實,我真的好想一邊流淚一邊傾訴自己的回憶,可是我什麼也沒有找到。關於節日,我的大腦被屬於聖誕、兒童、情人節的記憶填滿。它們像外表美麗多姿的糖紙,內側卻是一片空白。

抱歉,老師,我實在沒有什麼可以寫下的,在這個色彩斑斕的社會裏我遺忘了這個節日,甚至連日期都沒記下。

如今我多麼想過一個像模像樣的端午節,一家人在一起,無憂無慮的。可我看着當今似乎視學習爲一切的教育界,我想我也許再也過不上曾經無數次幻想過的那一天了。我苦笑,到那時,學校會放假嗎?放假了,不會有作業嗎?就算沒有作業了,爸媽會有閒工夫陪我去江邊拋糉子,講屈原嗎?一大串的問號,卻得不到一個滿意的答案。

那些遺失的美好,不知道是不是會成爲我永遠的尋找?不想和端午節的快樂就這樣漸行漸遠地走散掉,誰可以帶我教我唱淳樸的歌謠,擁我進古國文化的懷抱……

端午節徵文6

端午節到了,人們紛紛跑出來看龍舟賽。

上午,龍舟賽尚未開始,珠江兩岸早已是人山人海、遊人如織。天空驕陽似火,卻依然擋不住人們對端午節、對賽龍舟的熱情。

岸上,人頭攢動。一羣孩子舉着手中的氣球奔跑着、嬉笑着,想要擠進人羣,看看江面上的那些龍舟。幾個青年高舉着手中的相機,按下快門,記錄着這一幕幕精彩的瞬間。一位老人依靠在欄杆上,看着四周的景色,臉上寫滿了對龍舟賽的期待。

寬闊的江面微波盪漾,遠處,十幾條龍舟正蓄勢待發,中間那條紅色的龍舟最是顯眼。那乒乓球般大小的眼睛像活了一般,似動非動。那排尖牙和頭上尖利的龍角射着兇光,讓人不禁打了個寒顫。身上的龍鱗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透出一種骨子的自信,來勢洶洶,給人一種必勝的感覺。一場扣人心絃的龍舟大賽即將上演。

隨着“啪!”一聲槍響,四周突然安靜下來,在這短短的幾秒又瞬間沸騰。一陣陣充滿節奏的鼓聲夾雜着羣衆的高呼,驚天動地、震耳欲聾。一條條龍舟似離弦之箭破浪疾行,快速前進。它們就如一條條蛟龍,那昂起的龍頭威武無比,那翹起的龍尾直指藍天。

龍舟上整齊地坐着兩排划槳手,身上穿着一色的救生衣,手裏握着一式的船槳。船頭上坐着擊鼓手,船尾坐着舵手。擊鼓手卯足力氣,敲擊着鼓,不斷喊着號子,身體也跟着節奏顫抖着。“咚!咚!咚!”伴隨着鼓聲,船槳也跟着一起一落,是那樣急促,那樣整齊,飛一般地前進,激起一團團雪白的浪花,弄得龍舟也在浪花中有節奏地起起伏伏,好似龍騰大海,那樣美麗,那樣壯觀。

一條條龍舟離終點越來越近,觀衆的喊叫聲也越來越大。一條條龍舟似飛龍擦水而過,如綵帶橫貫水面,像千軍萬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向着終點飛馳而去。看,那條黃色龍舟上的一個划槳手面色通紅,滿頭大汗,一顆顆豆大的汗珠從他的臉頰上滾落,可是他的眼神依舊堅定,他的手依舊使勁地用船槳劃開繁重的水花。

響徹雲霄的吶喊聲摻雜着震耳欲聾的鼓聲構成了一道音牆直逼兩岸。最終,一條條龍舟相繼衝過終點線,頓時,兩岸的觀衆爆發出一陣排山倒海的掌聲。人們揮舞着、吶喊着、雀躍着,爭相按下手中的快門,留下一幅幅龍舟競渡的壯麗美景。一個小男孩爲了更好地把照片拍好,甚至摔了一跤,然後趕緊爬起來,就像沒事了一樣,重新擠進人羣去拍照。

歡呼聲、吶喊聲、掌聲……無數聲音響徹雲霄,一場激情澎湃、酣暢淋漓的龍舟比賽就這樣結束了,但是那催人奮進的鼓聲仍在無數人的耳邊迴盪,那拼搏向上的情景仍在無數人的腦海中閃現,它譜寫出一曲團結合作、拼搏進取的讚歌。

端午節徵文7

這是記憶中飄香的端午,放在心裏溢滿了馨香,今兒把艾香散飛,凝成一隻糉子,化作漫天的思念。——題記

青青艾香飄端午,濃濃情思糉是情。此情此景九州同,萬家歡樂樂萬家。

端午時節梅雨紛飛,龍舟競渡江河湖海。急鼓聲聲震天響,萬水千山“糉”是情。一年一度的龍舟節,糉子節,在中國神州大地各處沿襲上演。端午趣事,還是童年時最爲好玩,我的思緒又隨着糉香,回到了歡樂的兒時記憶深處。那裏有我可愛的家鄉,歡樂的童年往事。艾葉青青門前掛,糉香濃濃四處飄。憶起童年家鄉事,幾多歡樂幾多情。

每到端午,在我們家鄉,那天,家家戶戶都是要在門前掛上青青的艾葉菖蒲和別的叫不出名來的青藤避邪祈福。我們小孩子們最爲高興,因爲可以名正言順地爲家裏做點事啦,我們成羣結隊,興高采烈地上山採青,把那一簇簇綠色青翠的散發着草木清香的艾葉菖蒲等青藤採下來,順手用一根青藤綁起來,紮成一小捆,拿一根樹枝或竹枝穿插着,兩小夥伴一組,快樂得像只小白兔般,一蹦三跳地往家中趕。然後把摘來的艾葉等青藤分了,因爲不夠高,拿上個小板凳墊在腳下,把採摘的艾葉菖蒲掛在自家的門前,那綠色青翠的艾葉,散發着濃濃的植物天然香味,好聞極了。我們小孩子家家串門,看在眼裏,喜上心頭,也爲那些獨居老人家門前掛上一把青青的艾葉,以表節日的祈福。

到了晚上,媽媽便要把白天摘來的艾葉、柚子葉、長命草等我不知名的葉子煲成水,用來給我們一家人洗澡以驅邪。在那時只覺得用這些葉子水洗澡很好玩味道很香,可沒想到可以驅邪什麼的,只是晚上倒是沒有那麼多蚊子咬我那稚嫩的面板了,哈哈,睡覺也香甜了。這種傳統,到今天媽媽每逢過年過節的,都會像以前那樣,到青草涼茶鋪買來給我們弄葉子水來洗澡。只是現在遠離了鄉土,沒有了以前的那種採摘的樂趣了。童年端午樂趣,也唯有在夢裏依稀了。

端午節還有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包糉子了,那時我們家鄉包的糉子,不像今天那麼多種類,只有那種純純的家鄉口味,唔,特別的香,是用山上的一種叫“蚊驚”的植物燒成的灰做成的灰水和在做糉子的材料裏。做成的糉子,味道獨特,輕咬一口,滿齒噙香,透着自然的草木清香,這是家鄉的味道,愛極了。如果你偏愛吃甜點,則可剝了糉子,輕沾白沙糖,又是別有一番風味。

包糉子時,我們小孩子們是最高興的,哈哈,因爲不在包只在吃,那時的我們確實是好吃的,在那個物資缺乏的年代,平時沒有什麼好吃的,逢年過節的,就最高興了,因爲有好吃的在等着我們了。不像現在的小孩子,吃什麼都是長不好,也不知吃什麼叫滋味,像童年的我們,吃嘛嘛香,多簡單多快樂的童年啊。

端午節徵文8

放學後,我揹着沉沉的書包正往家走。當我走到步行街時,總感覺今天的步行街的氣氛很特別而且很熟悉。我邊走邊想:我走的還是平時走的路,街道上依舊是來來往往的行人。可是,我總覺得今日的街道變得好熱鬧,變得五顏六色的,與平時就是不一樣。我仔細一看,哦!原來是端午節快要到了,難怪街道上已經呈現出了節日快要來到的氣氛。

看着眼前的景象,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去年的端午節,那是我10歲以來過得最有意義的一次端午節。衆所周知,在端午節的早上,人們就要上山去採青,這是最古老的端午節習俗之一。聽說每年的五月初五是龍擡頭噴灑龍鬚水的日子,人們要趕在太陽還沒出來之前,就要上山採沾了龍鬚水的草藥,如艾草等。你們知道爲什麼只有去年的端午節我過得最有樂趣嗎?哈哈,因爲,那是我第一次早起,隨大人們一起體驗上山採青的日子,所以我的印象很深刻。我記得那天早上才4點多鐘,爸爸媽媽就早早地把我叫起來:“走,咱們爬山採青去。”我一聽“爬山採青”四個字,一下子蹦了起來,以最快的速度穿好了衣服。太好了!全家總動員,Let’go!(我們出發!)我們一家興高采烈地剛出門,一陣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新鮮的空氣,放眼一望,哦!我的天!大街上已是人山人海了,小攤上已擺上了花樣繁多的小香包,五彩線,紅燈籠……應有盡有,看得我眼花瞭亂,應接不暇,不知看哪兒是好,我買了一串漂亮的五彩線,據說繫上五彩線後,身上的病害邪氣全都附在五彩線上了,待下雨時一定要取下五彩線扔進流水中,說病害邪氣就全都被沖走了。“快點走,一會兒太陽出來了。”爸爸媽媽在催我呢。快到山腳了,“哇!”我被眼前的情景驚呆了,我看見人們從不同的道路涌在了一起,就好像好幾條小溪匯聚成了一條大河流,這條河流又像一條彩色的飄帶一樣伸向高高的北山,太美了!我也進入了這一股潮流,在人們歡樂的笑聲中走着走着,終於,我們來到了山上。“拿着!”看着爸爸採的幾根草,我很奇怪,就這普通的草能幹什麼呀?爸爸說:“這就是艾草,它能驅蚊蟲,回去懸掛在門上還能驅邪避瘟呢。”哦!原來這樣呀,我也找了好多根,我們滿載而歸。回到家,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動手把艾草懸掛在門上,散發出一股淡淡的清香……好開心的一次爬山採青啊!我至今還記憶猶新。我覺得上山採青這個習俗的真正含意應該是讓我們一早鍛鍊身體吧。

還有幾天,今年的端午節就到了,不知道今年我會如何度過這個傳統的節日,到時候我再告訴你們,你們也別忘了,記下你們過節的樂趣,然後告訴我們喲。

端午節徵文9

又憶端午節每當梔子花開,糉子飄香時,我就想起小時家鄉的端午節。

我的家鄉在蘇北的一個農村,在我們家鄉端午節其實很簡單,也就是包糉子,吃糉子。記得在端午前半個月的時間,父母會吩咐我們小孩去河邊摘蘆葉,用來包糉子。聽到父母的吩咐,我們就像接到聖旨似的,幾個同齡的小孩一起興高采烈地奔向河邊,只見河兩岸長滿了蒼翠的蘆葦,葉子又寬又長,隨風飄來發出沙沙的聲響,就像少女在在跳舞在歌唱。不一會兒你就會發現每個人手裏都已是滿滿的蘆葉,我們會用稻草把蘆葉紮成一個個小捆。扎累了,大家會坐在河邊,挑出一片蘆葉輕輕一卷,再用槐樹的刺將其固定好,這樣一個簡易哨子就做成了。放在嘴邊一吹,立刻發出清脆的聲音,只見大家爭先恐後的吹起來,那聲音一聲高過一聲,起此彼伏,煞是好聽。這時聞聲而來的父母會阻止我們,說這樣會招來蛇羣,不安全,現在才知道那是迷信的說法。蘆葉摘完後小孩們嬉鬧着,哼着小曲滿載而歸。到家後,父母會將我們摘的蘆葉用繩子串成一圈掛在屋檐下,這時你會發現每家每戶的屋檐下都掛滿了蘆葉。

到了端午節這一天,外婆會早早的起牀,在廚房裏燒上一大鍋開水,將蘆葉放在開水裏浸泡,這叫燙蘆葉。還沒起牀的我遠遠就聞見一陣陣蘆葉的清香,於是立馬起牀。這時外婆已將燙好的蘆葉放在一個木質的長桶中,桶邊上放着一個淘米的竹籃,裏面盛着雪白的糯米。

這時外婆會交給我一個神聖的任務,就是把蘆葉一片一片的整理整齊,並用剪刀將蘆葉的根部修剪掉,這樣外婆包糉子就會節約不少時間。蘆葉剪好後,外婆就拿上三四片蘆葉往手裏一夾,掰成一個錐形,用小碗江將米倒入錐形中,並用手指輕輕的彈幾下,目的是去除空隙,將米弄實;再將錐形意外的蘆葉部分往上輕輕一翻,在往下一繞,而後用經過開水燙過的稻草僅緊緊地紮在蘆葉的外面,這樣一個糉子就包好了。外婆會根據家裏人的不同愛好包上各種夾心的糉子,有赤豆的,花生的,豆瓣的,實心的。外婆的手很巧,會包好幾種形狀的糉子有,三角錐體的,四角錐體的,六角頭的等。糉子包好後,外婆會馬上將糉子放到鐵鍋裏煮,只見爐膛邊堆滿了木材,爐膛裏的火很旺,紅紅的火光映照在外婆慈祥的臉上,此時鐵鍋裏不時飄來糉子的清香,看着這一切,我感到特別的美好。大約三四個小時之後,糉子就熟了,外婆會將第一個拿糉子給我吃,看着我狼吞虎嚥的樣子,外婆開心地笑了。

而如今外婆已經去世二十年了,外婆那慈祥的面容和她包的糉子會永遠留在我幸福的記憶中。

端午節徵文10

端午節前一天我忘記了明天是端午節,不過是隨意的給媽媽打電話被告知的,她語氣裏面有很關切的成分,我不以爲然。

我小的時候不喜歡端午節的原因是到了這幾天的前後都是要吃糉子的,裏面有黏黏的米飯和一個紅棗,可是我明明看到電視裏面的糉子都是帶肉的或者火腿,我覺得這樣的纔好吃,媽媽說那都是南方的糉子,我們的都放紅棗,或者多加一個。我心理想我有一天還是去可以吃到有肉糉的地方去生活好點。對了,上海這個南方城市裏面的肉糉裏面還有紅紅的蛋黃。很好吃。我想我的確是愛吃肉的吧,浙江有一種梅菜扣肉餅,我吃起來也好吃。

不過我還是想念家鄉的端午節,也許就是因爲那樣一個四周環山的小城市太小了,也許就是太涼了,或者過節的人都集中在一條清清的河水邊,一起的用很涼的河水洗臉,還有好多的剛剛進入青春期的男女的打鬧,總之,太多的場景時清晰時模糊的浮現,伴隨我過了端午節的一天。

上海已經很熱了,但是黑龍江的小興安嶺的河水還是申進去就軋骨的感覺,所以身在這裏,卻可以清楚的判斷出家裏的氣溫。幾乎年復一年的從出生到張大每年的端午都還是開心的,也許就是因爲氣溫開始暖和了,還有就是端午過起來有點全民動員的意思。提前幾天就要折彩色的紙葫蘆,到了那天好掛在自己家的大門框上。前一天的晚上就有人騎車走出遠點採集楓樹葉,這做法很誇張的。無非就是自己家門前掛那麼一個枝條,可是足足採回來一棵樹那麼多的,都是一支支捭下來的。

現在想想,樹都會很疼的。

我會同學約好了端午這天起的早早的,叫人奇怪的是無論你起的多早,去往山邊河水邊的路上都是返回來的人羣。這真真叫人奇怪,莫非昨天晚上就趕來了,現在又回去睡覺了嗎?路上是三三兩兩的,也有賣糉子的人推個小車子,也有賣葫蘆或者氣球的,應該還很多玩意兒,現在真想不起來了。這裏的習俗是這樣的,一定要儘早來到河邊,用清清的涼水洗把臉,據說可以名目。水是真的清,這裏沒有工廠也沒有居民往這裏排水。而且水是流動的嘛,來自山上,洗臉應該不髒。就是真的不知道別的地方是不是也有這個規矩,還有就是這究竟是怎麼在我們這個小城裏形成的呢?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活動,多數是中初中孩子在鬧的遊戲,就是用自己家煮好的雞蛋來互相比賽碰撞,看看究竟誰的蛋比較硬,這個也蠻有意思。可能不指孩子們在做這個遊戲呢。

太多的片段越來越模糊了。只是那種心境還挺清楚的。記憶裏不段出現的是山,登山的路,還有河面不闊,淙淙的流水,還有樹葉,一些個朋友,或者期盼出現卻沒有在這裏遇見的人的面孔,名字。涼涼的有味道的空氣,碰撞的雞鴨鵝蛋,還有一個沒睡飽的搖搖晃晃的自己。

嘿嘿,真的曾經快樂過的家鄉的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