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徵文>

“我與科普大篷車”徵文

學問君 人氣:1.34W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許多人都有過寫徵文的經歷,對徵文都不陌生吧,徵文要求篇段合乎格式,字數合乎規定。還是對徵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與科普大篷車”徵文,歡迎大家分享。

“我與科普大篷車”徵文

“我與科普大篷車”徵文1

生活中有許多有趣的科學現象,只要你細心觀察,就一定能發現,就象上次……

記得那是一個星期天的早晨,吃早餐時,我把一個煮熟了的雞蛋剝了殼,豎着放在一個玻璃瓶的瓶口上,雞蛋有一小半沒入了瓶中。我習慣地用手指按壓着雞蛋,雞蛋被我按進了瓶子裏,但是卻碎成了幾塊。我呆呆地望着瓶中破碎的雞蛋,忽然聽見小姑在喊:“老優,你怎麼不吃早餐,在發什麼呆呀?”“老天,我在想有沒有辦法把這個雞蛋完好無損地放進瓶子裏呢?”我向媽媽提出了這個問題。媽媽想了想胸有成竹地說:“應該沒問題。”

只見媽媽找出幾張廢紙揉成一團,用火柴將紙點燃後小心地丟進瓶子,大聲地對我說:“看,我要變魔術了!”接着她把一個剝了殼的雞蛋放在瓶口上,用手輕輕按壓,只聽得“啪”的一聲,雞蛋完整地掉進了瓶子裏。

啊,太奇妙了,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我着急地問:“老天!老天!快告訴我,你有什麼決竅?”老天神祕地說:“你看我做個實驗,就會明白了。”老天把一支蠟燭放在小碟子上,再把碟子放到一盆水裏,讓蠟燭伸出水面三分之一左右,把蠟燭點燃。然後用玻璃瓶把蠟燭反蓋起來,又在瓶口放幾個支撐物把瓶子托起來一點,讓水可以進出瓶子,老天還在瓶子外壁上做一個與水面齊平的標記。蠟燭燃燒一會兒後,就熄滅了。這時,我發現瓶子裏的水面已經上伸到瓶子中空部分的五分之一。怎麼會是這樣呢?老天告訴我:“當蠟燭燃燒時用掉瓶子裏的氧氣,氧氣大約只佔空氣的五分之一。氧氣用完後,火焰熄滅,水被外邊的空氣壓力推進瓶子裏。在推雞蛋進瓶的實驗中,由於剝了殼的雞蛋把整個瓶頸都封住了,所以外面的空氣不能進入瓶子裏來取代消耗掉的氧氣,於是瓶裏的氣壓降低,蛋就被吸入瓶子裏了。”

這次實驗真有意思,既增長了科學知識,又豐富了課餘生活。看來在我們身邊,就有許多科學現象等着我們去探索!

“我與科普大篷車”徵文2

著名的天文學家和科普工作者卡爾?薩根1988年在康奈爾大學曾發表演講《科學家爲什麼應該普及科學》。對於中國來說,尤其要討論的是,中國爲什麼需要科普工作者。

科學和科普工作者某種程度上在中國的公衆面前有一個很奇怪的形象。一方面,科學被視爲象牙塔,科學家則被描繪成沒有生活常識,每天拿一些奇怪而深奧的數字、公式唬人的教授、學者:另一方面,公衆對於科學知識、科技進程要麼望而卻步,認爲自己沒有理解它們的能力,要麼不屑一顧,認爲他們與自己毫無關聯。這正是我們爲什麼需要科普工作者的原因。

西方作爲科學精神的起源,很早便有了科普著作。到近代,20世紀20年代美國的貝爾寫出《數學大師——從芝諾到龐加萊》後,科學普及工作便蓬勃開展,這一百年來,很多優秀的科學家致力於科學普及,例如俄裔美籍科學家喬治?伽莫夫,美國科學家阿西莫夫、卡爾?薩根,英國科學家霍金、彭羅斯、約翰?格里賓等等。而這些科普工作很快便收到了成效。199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翰?納什正是因爲幼年時閱讀貝爾的科學著作《數學大師》才立志於數學研究:約翰?格里賓因爲喬治?伽莫夫和其筆下的“湯普金斯先生”纔想到要探索宇宙的起源,而他自己日後也成爲一名科學家和科普工作者。科學的接力棒就是這樣代代相傳。

但是,科學普及的意義遠不止培養一代代的科學家。公衆在日常生活中也許不需要那些繁雜的公式,但他們需要一種科學思想。他們需要科學的認識世界的方法。有了這樣的科學精神,懂得了這樣的認識世界的方法,公衆會更有意義地、更充實地生活,並且知道爲什麼而活,他們將略略領會人類是如何如一步步地改造世界,我們爲什麼要探索太空而不是呆在地球溫暖的家裏,更重要的,他們會擺脫愚昧,更科學有效的處理日常事務,當然,他們也決不會讓他們的孩子輟學打工,也決不會聽信謠傳(例如,搶鹽)。他們雖不會成爲科學家,但他們應當認識科學的力量。

科學精神並不植根於中國的土壤,因此中國更加需要科普工作者,尤其是以有成就的科學家的身份有說服力地進行這項工作。中國的中學生學習了大量的自然科學知識,卻不能在總體上領會人類如何一步步改造自然

“我與科普大篷車”徵文3

二十世紀的科技變化已遠遠超過了人類歷史上百萬年的改變,已差不多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形容了。

我們來做一個對比,比比以前和現在吧!

我們先來瞧瞧交通運輸方面:聽爺爺說,在過去,一個村莊裏有一輛自行車都已經是稀奇的了,那時侯,不管是大學生、還是小學生都是走着去學校,就連大城市裏的富貴人家不才坐個吉普車嗎!而現在,小汽車、磁懸浮汽車、太陽能汽車都陸續推出,用不了多久,汽車都會變成環保型的。咱先不說以後,就說現在,家家差不多都配上了小汽車,一出門,坐在車裏,聽着音樂,哼着小曲,坐在那軟棉棉的座位上,要多舒服有多舒服!跟原來相比真是“天地之差”!

咱們再來看看建築物:過去房屋都是用泥巴壘的,房頂上鋪些乾草就得了。而現在,一棟棟大樓拔地而起,別說小草屋了,五十層的摩天大廈都可見。

就連農民收割的科技也有了進展:往年都是有個大晴天,就趕緊收麥子,要不大雨一到,莊稼就全完了,而收割的工具也只不過是鐮刀而以。今日大型收割機嘟嘟地開着,農民則坐在收割機上,滿臉的笑容,好似一朵綻放的花,今年肯定又是一個豐收年!

還有很多的科技之變我就不細說了,而那些大進展,我不得不提上一提:像電視機,先是黑白電視,再來是大彩電,今天用的就是超薄型、多功能的夜晶電視了。再如:電話,先是手搖電話,再來大哥大,後來是可是電話,而如今用的就是數字程控電話了!

看看!看看!科技給人類帶來的方便大吧!現在人類安居樂業,過着以往帝王都不敢想的舒適生活。隨着科學技術不斷地進展,我相信,我們整個地球的人類將會進入另一個更先進的快樂世界!

“我與科普大篷車”徵文4

生活中,科學是無處不在的,有時他很有可能就從你的指尖劃過了,能抓住他就要看你能不能發現他了,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值得我們關注,我們要善於發現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往往一件小事,他就能引起衆多人的探索與思考,有些甚至成爲千古之謎。所以說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我星期我去了一趟姥姥家;看見姥姥正在縫鞋子的底,由於那鞋子的底太厚了,所以縫起來很吃力,我說:“姥姥,把針給我,我有辦法讓您縫起來不吃力。”姥姥說:“好啊”。我拿着針在頭髮上上擦了擦,然後把針還給姥姥,姥姥邊縫邊說:“真的輕鬆很多!”。我說:“這其實是在潤滑減少摩擦呢!”人的頭髮裏有油脂,針在擦頭髮的時候就等於加了潤滑油,因此就能減少摩擦,就很容易穿針了。說完,我得意的笑了笑。

生活中這樣的事好多呢!還有一件事,我來給你們說說吧!

我房間的門是一扇結實的木製門,很漂亮而且會“變形。”夏天的時候總有幾天它不聽話,關門時很費力,好像長胖了;到了冬天好像又變瘦了,關上門總有一條小縫。我問爸爸這是怎麼會回事,爸爸解釋:“可能是工人叔叔做門時木材沒有完全乾透,夏天天氣熱溫度高,木材膨脹門就變胖關不上,冬天天氣冷溫度低木材縮小,門變瘦了關不嚴,這就是熱脹冷縮的道理。”

聽了爸爸的話,我想,生活中處處有科學,一定要努力學習科學啊!

“我與科普大篷車”徵文5

爲了拓寬學生的科學視野,培養學生勤動手、善動腦、愛科學、樂創造的科學素養和實踐能力,由_農林科技大學博覽園主辦、_市《科技報》協辦的_“科普大篷車”校園科普巡展活動於3月26日來到我校。

上午9點30分,“科普大篷車”滿載着各種神奇的科普儀器緩緩駛進了我們的校園。本次“科普大篷車”進校園,在學校的進行半天的展示,全校師生參觀了本次展覽。現場展出了多種科普儀器以及作品的展板,涉及到物理學、光學、數學、電磁技術等多門學科知識。參觀過程整齊有序,孩子們看着從未見過的新奇科技設施,時而鎖眉、時而大笑,短短几分鐘,之前還寂靜無比的操場迅速升溫。

同時進行的還有_科學院的翁教授帶給孩子們精彩有趣講座的《走進昆蟲世界》,激起孩子們極大的興趣,他們不放棄每一個揭曉答案的機會,在老師講解的同時,學生們認真地做着筆錄,剛剛還是“迷惑”的表情,聽過講座後,他們的臉上瞬間露出得意的笑容。

活動結束後各班以班會等形式進行了總結及交流,學生們紛紛表示:“科技實在太神奇了、真是大開眼界啊、希望科普大篷車能常來我們學校”?還有的同學在觀後感中寫道:“本次參觀科普大篷車,使我受益匪淺,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科學知識,以後長大我也要發明創造一些高科技的東西,爲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此次“科普大篷車”進校園活動,很好的激發了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熱情,同時培養了孩子們勤動手、善動腦、樂創造的科學素養和實踐能力。

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普及科學知識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我校定會藉着“科普大篷車”進校園的契機,將科技普及的種子深深埋進孩子們的心裏,我們堅信終有一日科技之花將芬芳滿園

“我與科普大篷車”徵文6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都有科學。我們離不開科學,若沒有了科學,我們的生活會變得繁瑣很多,也會把更多的時間用到沒有必要的地方去。由此可見,科學有多麼重要。

二十世紀是一個科學發達的年代。那時更多的科學走到了我們的生活當中來。炎熱的夏季,那陳舊費力扇子你還在用嗎?NO!取而代之的是更爲便捷的空調;豐收的秋季,農民伯伯們換上了乾淨整潔的衣服,因爲,田地裏已經是機械化豐收了;寒冷的冬季,你還在爲取暖發愁嗎?一個小小的“暖保”就解決了你的問題。

現如今,已是經濟、科技更加發達的二十一世紀了。就在生活的瑣事中也會發現科學。夏天,大家愛穿色彩鮮豔的衣服。但是,汗漬卻又令人頭疼。可是如果你在領口、衣袖上適當的撒一些鹽,四五分鐘後再用洗衣粉、香皂等清洗,衣服就會變得清潔如新。這是因爲,鹽中含有一種酶類物質,與汗漬中的鹼性物質相遇,就會產生話學反應,酶可以將汗漬從鹼中分解出來,鹼被分解出來,其餘的污漬當然容易清除啦!這不僅是生活中的科學,更是生活中的藝術。

如今社會,家電已是生活中的必備品,而冰箱更是日常用品。家裏的蔬菜水果、剩飯剩菜只要放進冰箱就能夠保鮮。但是冰箱裏殘留的'怪味卻常常不能散去。這怎麼辦呢?沒事,只要你放進去一些鮮橘子皮,過幾天,冰箱裏不但沒有那怪味兒,而且還飄着一股淡淡的橘香呢。這是橘子皮當中菌在起作用,這種菌就像葉子中的葉綠素一樣。葉綠素能夠進行光合作用,自己製造養料,放出氧氣,吸收二氧化碳,而這種菌吸收冰箱中的怪味來製造養料,同時放出廢氣——橘香。這可比冰箱除味劑實惠多了吧,而且簡潔方便。

這些都是科學,生活中的科學。處處都有科學,處處都是新生活。我們何不好好利用科學,並且主動發覺科學,運用到生活當中來,讓我們的生活每天都充滿新體驗。

“我與科普大篷車”徵文7

9月13日,老師興奮地走進教室,對我們說“今天下午,科普大篷車,要駛入我們東郡小學。”

同學們相互討論,有的說,那是個什麼樣子的車,是和別的車不一樣嗎?還有的說,那一定是個高科技的產品,我們好奇的期待着,想知道科技大篷車到底是個什麼東西,會有什麼樣的功能。

我們期待已久的時刻終於到來了,老師讓我們排好隊,走到操場上去,我們急匆匆地下了樓梯,剛到一樓,兩個穿戴一樣的阿姨,給我們了一副3d眼鏡,全班都拿好了3d眼鏡,兩個阿姨帶着我們,走向操場,我現在才明白,原來她們是我們的“導遊”

在阿姨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一個個“電視”面前,我正看着一個關於恐龍蛋的資料“電影”裏面的介紹:目前科學家發現的恐龍蛋化石最長軸56cm,最短軸也有38cm。我又走到一個恐龍影片前,一隻龐大的恐龍伸出尖銳的爪子朝我抓來。瞬間,我腦海裏浮現出了恐龍的叫聲,幾秒鐘後,我才反應過來,指導員阿姨對我們說:“人類發現的恐龍化石最大的就有20頭大象那麼重,鯨魚也比這個恐龍小的多,但是,最小的恐龍只有一隻鴿子那麼大。”似乎令人不敢相信!

看完之後,我們把3d眼鏡拿下來,我驚呀的發現剛纔看到的影片,竟然是一張圖片,我不由得在心中嘆道:科技真是厲害。接着,阿姨帶領我們又參觀了“太陽能發電”、“看得見的聲波”、“翻轉的頭像”、“無形的力”、“會飛的“碗””……這一次參觀“科普大篷車”,充分向我們展示了數學、光學、電磁學等科學原理。真是令我大開眼界呀!

科技大篷車向我們介紹了許多科學發現和道理,我相信科普大篷車一定會駛進農村,駛進山區,讓農村和山區更多小朋友體驗到科技的發展和神奇。開闊我們的視野,豐富我們的知識,點燃我們對科學嚮往和熱愛。

我的這篇文章主要寫了科技發展的速度,科普大篷車對小學生的影響,讓小學生近距離觀看恐龍等珍稀動物資料,

“我與科普大篷車”徵文8

現在我已經是個科學家了!這天我的手錶壞了,想買一個新手錶,可是仔細一想,現在的手錶不但功能太少,而且質量也不好,不如我發明一個吧!

我發明的這個手錶有很多的功能。我首先要在手錶裏安裝一個和內存卡差不多得的mp4芯片,這個芯片可以抽出下載,這樣手錶可以聽音樂,看電影。有些人喜歡玩遊戲,手錶不僅可以讓你自己玩,還能讓你與別人一起玩,因爲手錶可以連接遊戲手柄線。

我還要在表上安裝一個攝像頭。有了這個攝像頭,我的手錶可以隨時攝像,照相,還能讓你不迷路。如果你迷路了,只要用攝像頭拍下自己周圍的某一個標誌性事物,輸入要去的地方,手錶就會自動顯示地圖,附近有哪些公交車都會清清楚楚,而且你所在的位置一直都會用紅色圓點表示。大家也不用擔心老換電池,因爲我的電池是無限電能。

這麼好的手錶沒有一個最實用的功能,怎麼能行呢?大家想想是什麼?對,是可以打電話和預報天氣,它能在多,它能夠將從四面八方傳來的噪音吸收並消化掉,從而使人們的生活環境更加清淨,更加美好,人們再也不會因爲噪音而難以入睡、心緒不寧。

假如我真的成了科學家,我將竭盡全力改革創新,人類的家園將會在我和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變得越來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