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徵文>

關於尋訪紅色足跡徵文4篇

學問君 人氣:2.95W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徵文吧,徵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徵文的出現。那麼一般徵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尋訪紅色足跡徵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尋訪紅色足跡徵文4篇

關於尋訪紅色足跡徵文1

今天,秋高氣爽,天高雲淡,趁着好天氣,我們來到了徂徠山遊玩,山青水秀,景色美極了!忽然,一座雄偉壯觀的紀念碑展現在我們面前,走近一看,原來是徂徠山起義紀念碑。這個紀念碑它是1987年爲紀念徂徠山抗日武裝起義50週年,建的高23米的紀念碑,徐向前題寫“徂徠山抗日武裝起義紀念碑”,武中奇題寫隸書碑文。

看着這座碑,讓我心潮澎湃,想起當年的徂徠山起義!1938年1月1日,中共山東省委組織發動泰安、新泰、萊蕪、泗水等地羣衆和平津淪陷區的流亡學生,在此誓師,宣佈抗日武裝起義,編爲八路軍山東抗日遊擊第四支隊。洪濤任隊長,趙傑任副隊長,黎玉任政治委員。隊伍以徂徠山爲根據地,轉戰於魯中南地區,經過短期訓練後,1月中旬,部隊下山,沿泰安的茅茨、良莊向新泰進發。途中,得知敵人要從大汶口去新泰便決定伏擊敵人以打擊敵人、鍛鍊部隊。部隊從二、三中隊中挑選了部分精幹人員和武器,由趙傑、封振武率領,26日拂曉隱蔽進入設伏陣地寺嶺村。下午15時,日軍的一支馬車運輸隊由大汶口方向進入了伏擊圈。隨着指揮員一聲令下,戰士們向敵人猛烈開火,排子槍、手榴彈,打得敵人人仰馬翻,打響了四支隊抗日的第一槍。但是戰鬥中,三中隊班長楊桂芳在抽出大刀要衝上去砍鬼子機槍時不幸被敵人的槍彈擊中胸口兒壯烈犧牲,成爲四支隊創建以來的第一位烈士。

徂徠山起義是山東省委直接發動領導的一次起義,發揮了山東抗戰的源頭作用、山東抗日隊伍的種子作用,在山東首次打出了八路軍的旗號,打響了山東省委獨立領導山東抗戰的第一槍,揭開了山東省黨組織獨立自主領導抗戰的序幕。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到一九三八年六月間,全省共爆發了十餘起較有影響力的抗日武裝起義,而泰安地區這兩場起義爲今後抗日戰爭的勝利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看着長埋在大山裏的這些英雄,想想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這一些真的是來之不易,是先烈們爲國捐軀,不怕犧牲,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我們現在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了銘記歷史,勿忘國恥,要爲祖國做出貢獻,做一個對祖國、對社會有用的人!

關於尋訪紅色足跡徵文2

正如哲學是研究他人誤解的學問,歷史是研究他人錯誤的學問。

--題記

我們生活在這和平的年代裏,爲了追求成功,就不能總是回頭看着自己走過的歷史。然而,我們也不能淡漠歷史,而應該吸取先人的教訓,繼續的奮發圖強。

我認爲我們應該銘記歷史!

爲什麼?

回顧一下過去的歷史,自1840年6月的戰爭開始,中國開始一步一步地由封建社會淪陷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而造成這樣的局面的原因就是當時統治者的昏庸懦弱、當時我國國力不足、軍事設備不先進、兵力弱。在那段時間裏,中國人民的生活如同在水深火熱之中。中國人民肩負着既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又反對本國封建統治的重任。

這段歷史難道不能給予我們啓示嗎?

假如當時的統治者專心地管理超朝政,各地大小官員忠於職守;假如當時中國兵精糧足、武器先進,侵略者哪裏還敢來侵略、瓜分中國。由此,我們必須受到教訓:我們無法改變別人,首先只能改變自己;只有國家興旺,民族強盛,其他列強纔不敢隨意進行侵略。

最令我感到憤慨的是1937年12月的一次歷史事件……

當時,日軍佔領了上海後,分兩路進攻南京,攻陷南京後,進行了長達6個星期滅絕人性的大屠殺--使用了集體槍殺、刀砍、火燒、水淹、狗咬、活埋、挖心、切腹等令人髮指的殘忍手法。在正常人看來,殺人就是一件可怕的事,可當時,竟還有兩名日本軍官在開展殺人比賽!

日本的侵華戰爭,使人民陷入了地獄般的生活,而一切皆有因果相連,造成這種悲慘事件的發生也是有原因的。

在“九一八”事變後,日軍佔領了東北三省。可是,在這種危機的情況下,擁有政治主權的中國人民共產黨政府不但對此採取不理睬政策,而且仍在大肆圍剿參與革命和抗日的革命人士。

這是一種愚蠢的做法,由此,我們可吸取的教訓就是:當面對共同的敵人時,唯有團結一心、積極合作,才能打贏敵人,取得勝利。

歷史,讓我們瞭解自己的過去,人類的過去,從中總結出經驗教訓,要知道,忘記過去的人必定會重蹈覆轍。歷史,能幫我們少走許多彎路,也許,那困惑以久的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關於尋訪紅色足跡徵文3

還記得甲午戰爭嗎?還記得五三慘案嗎?還記得南京大屠殺嗎?這些都是日本侵略者給中華人民留下的深刻記憶、慘痛傷痕。爲了重溫歷史,我們江寧小學校外輔導員李爺爺帶領我們雛鷹假日小隊來到了南京大屠殺期間,日寇修建的.一座碉堡。

那是一座陳舊的碉堡,磚頭與磚頭間已有了縫隙,似乎隨時就要倒塌。它的門建在距離地面約二米處。破爛的木門上了鎖,透過一指長的裂縫望進去,卻發現裏面斷垣殘壁,佈滿灰塵的房樑上結滿了蜘蛛網,暗灰色的地上,只有幾張破爛的椅子。碉堡上有四個機槍口,據李爺爺說,這些機槍口是用來窺探和襲擊的,敵人在裏面就可以射中外面的老百姓。

李爺爺告訴我們,這座碉堡是日本人爲了保護鐵軌,運送軍需物資而修建的。當時,由於中國國民黨軍腐敗無能,導致幾十萬中國軍隊被幾萬日本軍隊打得潰不成軍。老百姓想反抗,就拿起各家的鐵鍬,去砸那道鐵軌,想要斷送日本軍隊的軍需物資。於是,日本軍隊爲了保護鐵軌,保護自己的軍需物資,就建造了這碉堡來保護鐵軌。

“日本侵略者太可惡了!”聽完李爺爺的故事後,我憤憤的想:“不僅日本侵略者可惡,中國國民黨軍隊也太懦弱了!他們面對僅僅只有幾萬的日本軍隊,選擇的是逃避而不是面對,選擇的是投降而不是抗爭。這說明了什麼?落後就要捱打,落後就要仰人鼻息!以前,中國軍隊弱小,日本侵略者才進行了慘無人道的殺掠。現在,中國強大起來了,還會被捱打嗎?不,不會!祖國強大了,人民強大了,就能阻擋別國的侵略了,就可以不怕捱打了!由於時代的發展,人民強大了,做貢獻了,讓祖國強大起來了!我也要努力學習,爲祖國的發展獻出一份自己微薄的力量!”

勿忘國恥,圓夢中華。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爲祖國的發展獻出自己的力量!

關於尋訪紅色足跡徵文4

已故中國現代文學翻譯家、散文家、教育家,曹靖華先生是河南省盧氏縣人,盧氏縣是革命時期紅25軍軍部所在地,是重要的紅色長征文化發源地,20xx年7月12日,河南工業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徵跡”暑期社會實踐小分隊以“點燃青春,照亮夢想,跨越時空八十年,重走長征兩萬裏”爲口號,以“聚焦美麗家鄉,傳承魅力長征”爲主題,重走長征路,感悟紅25軍的長征精神。

河南省盧氏縣位於洛河上游,跨崤山,熊耳,伏牛三山,峯巒疊嶂,林木蔥蘢,是河南省西部邊陲。1934年11月16日,紅25軍2900餘人從河南羅山縣何家衝出發,開始長征。12月4日,抵達欒川叫河,正要進入盧氏境內時,突然陷入前有堵截,後有追兵的困境,軍長徐海東卻認爲盧氏的多山地形是對紅軍最有利的條件。後來,由盧氏小貨郎陳廷賢帶路,紅25軍穿越大石河,文峪大峽谷,闖龍駒,戰官坡,於12月8日抵達豫陝交界的鐵鎖關,並一舉擊潰民團,進入陝南,建立了鄂豫陝根據地,可以說,盧氏連綿起伏的伏牛山脈和盧氏人民的大力幫助,對於紅25軍繞開國民黨圍追堵截,順利到達陝南起到關鍵作用。

在長征史上,紅25軍是一支神奇的部隊。他們是長征開始時人數最少的一支隊伍,結束時兵力不減反增;他們一路與百倍於自己的兵力的國民黨軍隊拼殺,百戰百勝,並開闢了鄂豫陝根據地;他們是紅軍長征的北上先鋒,歷時10個月,最先到達陝北,迎接主力紅軍北上,爲中央紅軍落腳陝北奠定了重要基礎。從這樣一支隊伍中,曾經走出了共和國97名將軍。紅25軍對黨、對人民、對革命事業的忠誠,踏出了人生亮麗的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