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幼兒培訓>

四年級家風家訓徵文300字

學問君 人氣:1.02W

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長期以來形成的能影響家庭成員精神、品德及行爲的一種傳統風尚和德行傳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家風家訓徵文,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四年級家風家訓徵文300字

  【1】家風家訓徵文

“哇,哇,哇……”咦,這是哪裏來的哭聲?我走出房間一看,原來是爸爸在打弟弟。只見爸爸眼裏含着淚花,既心疼又無奈。

一旁的媽媽背過臉去,似乎不忍看這殘忍的畫面。奶奶用那生滿老繭的手,輕輕地擦拭着眼睛。爺爺坐在奶奶旁邊,一聲不吭。過了一會兒,調皮的弟弟見周圍這麼安靜,偷偷的從捂住臉的手指縫裏瞧爸爸,漸漸停止了哭泣。我悄悄地問爸爸:“發生什麼事了?”於是爸爸把事情的經過和我說了一遍。原來是弟弟不尊重爺爺。“孩子從小不管教,長大家風不正,所以從小就要樹立良好的家風,養成良好的習慣,這樣纔能有利於社會的進步,有利於國家的發展。”爸爸的一席話,把我們引入了沉思。

家風是什麼?在我的眼裏,家風像春雨一樣,滋潤着我的心田。讓我更愛我的家,更愛我的父母。家風體現在生活當中,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都有家風的蹤影。爲勞累了一天的爸爸媽媽倒一杯熱水;吃飯時等爺爺奶奶坐下再動筷子;照顧年幼的弟弟;幫助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這些雖然都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卻都能體現出這個家庭的品質與風尚。家風,其實就是一種潛移默化的讓家庭所有成員都遵守的準則。它即隱藏在父母平時點點滴滴的教育之中,又濃縮在我們平時的談吐舉止之中。

父母給予了我們生命,他們時時刻刻關懷着我們,爲我們做着榜樣。記得小時候,奶奶的胳膊受傷了,生活不能自理。媽媽每天早晨都爲奶奶端來熱水,給奶奶洗臉,給奶奶擦身;每天晚上,媽媽都會爲奶奶端來洗腳水,認真地搓洗着那生滿老繭的腳……每當看到這一幕,我的腦海裏都會出現一個字,那就是“孝”。媽媽的這一舉動,讓我明白了愛的真啼,更讓我知道了“孝”這個字的真正含義。

好的家風,孕育着好的人才;好的人才,帶給社會正能量,有利於社會的和諧。爲了社會的'發展,爲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讓我們一起培養良好的家風吧。

  【2】家風家訓徵文

說起家風、家訓、家規,總覺得是一個很高端、嚴肅的話題。由於出生於特定歷史時期,當時無論是家庭、學校亦或社會,很少公開提及這些字眼,所以小時對家風家訓等缺乏必要的認知。後來,隨着改革開放和我國社會的蓬勃發展,家風家訓作爲中華民族傳統價值觀和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顏氏家訓》、《傅雷家書》、《曾國藩家書》、餘秋雨《吾家小史》、《洛克菲勒家書》等古今中外關於家風家訓的名家著述倍受推崇;領袖、名人的家風家訓故事在社會上廣爲流傳,成爲我們學習的範本以及修身立志的寶鑑,同時也深刻認識到家風家訓小到對一個家庭,大到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意義,正所謂 “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

然而,著書立說,形成規範家風家訓文字並流傳於世的,畢竟是少數名人大家,對於廣大的普通家庭而言,可能多數和我的家庭一樣,拿不出一本形成文字的“家風家訓”,我們有的多是家庭的先輩、長輩基於樸素的價值觀而形成的一家的規矩和做人的準則,並透過言傳身教以及口口相傳,於潛移默化中教育和引導着一代代人的成長。

我的家是個普通的家庭,母親是小學教師,父親是體育場籃球教練,後任體育場副場長。父母都是中共黨員。我有三個姐妹弟兄,父親是獨子,爺爺奶奶也和我們一起生活,老中少8人一起生活,算是一個大家庭。當時我們兄妹四人讀書,爺爺奶奶是農村戶口沒有收入,全家人的生活全靠父母有限的工資維持。那時的物質是匱乏的,生活是困難的,然而記憶中我們的生活卻是幸福的。當長大後回想小時的生活,我以爲在六、七十年代我們姐弟能擁有快樂幸福的童年和青少年,從家庭層面上應歸結於我父母的孝、勤、儉、誠、實。現在想來,這應該就是“我家的家風家訓”吧,沒有文字,點點滴滴體現於父母平日的言談舉止,耳濡目染中沁入我們幼小的心田並紮根生長。若要將父母日常的教誨用文字進行歸納總結,那就是:恪守孝道、誠實守信、勤勉做事、老實做人。樸實無華卻蘊含着做人的深刻道理,作爲我們家庭一種最基木、最直接、最經常的教育,於無形中塑造着我們的人格、盪滌着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姐妹兄弟受益匪淺。

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中,尤以父親給我的印象最深,影響也最大。父親早先是籃球教練,後擔任體育場副場長,分管射擊等運動項目以及基建工程。總所周知,基建從來都是一個敏感而易出問題的領域,而我父親在這樣一個領域工作多年,憑着一個普通共產黨員的信仰和價值堅守,始終做到了“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溼鞋”。

那時年少不諳世事,但還是發現,自父親擔任副場長以後,來我家找父親的“親屬朋友”忽然就多了起來,手上都會提着東西。但見父親每次都是客氣卻堅決的推辭,無論是香菸或是點心,一概要來訪者原樣拿走。要知道,那是七十年代初,連豆腐都要憑票的時代呀。而我家更因爲人口多生活困難,便是一塊糖對我們小孩都是誘惑。最初看到父親堅決不收,很是不解,問父親爲什麼那個伯伯或叔叔或阿姨送的點心不能要呢?父親說,他們的東西哪怕一分錢都不能收,因爲他們送禮是想從爸爸這裏獲得更多的好處,爸爸若是這麼做了,就是違法,就要遭受處罰,而這是我們家不能接受的,更是作爲黨員的我不能做的。這樣的事情有很多次,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天,一個伯伯來訪,父親不在家,此人硬留下一箱蘋果就走。母親開啟箱子,在箱底發現一個信封,裏面有厚厚一沓錢,具體數額記不清了,只是看到媽媽吃驚的表情,那時爸媽的工資加一起只有幾十元,所以那人送的應該是一筆“鉅款”吧。看到錢,媽媽急了,父親一回來,母親便告知此事,父親有些責怪母親,說無論如何不該收下這箱蘋果。然後,便連夜騎着自行車將蘋果及信封送給了對方。回家後,父親認真叮囑母親和我們姐弟,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要貪圖不該貪的利,哪怕是很小的利。他說,現在我分管工程,這些人就來送禮,他無非是想違規獲得幾倍、幾十倍甚至更多的利,你收了他的好處,就無法堅持原則,就爲自己挖下了坑,是犯罪的坑,說不準哪天就掉了下去,萬劫不復。他讓我們記住,雖然我們家庭並不寬裕,但他和媽媽和會盡力照顧好家人,讓爺爺奶奶過的好,讓我們姐弟有學上。他要求我們以後無論境遇如何,都要活得坦坦蕩蕩,萬不能貪利忘義。也許在當年,我並不十分懂得父親話中的深意,但這種言傳身教已經深深烙進我們爲子女的心裏,在我們長大後,成爲我們的人生信條。也是在長大後,才真正懂得父親簡單質樸的話語和言行中的價值觀的力量。要知道,爲了承擔其一個大家庭的生活和我們的教育,我的父母一直在負債,他們十幾年沒有爲自己添置像樣的衣物,捨不得吃捨不得喝……而即便在這樣的生活狀態下,父親從來都未曾用手中的權去換取哪怕很小的不當利益。而他對此事的態度也始終平和,並不覺得自己有什麼了不起,用他的話來講,“我是共產黨員,這是我的本分啊”!

說來,這真算不上什麼高大上的事蹟,也確是一個堅持信仰和操守的共產黨員應守的本分。在我的家庭,這種樸素的道德與信仰堅守是父親傳承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支撐着我們的信念,指引着我們的人生,讓我們姐妹弟兄始終走在正確的人生軌道上,未曾偏離過方向。現在,父親七十多歲,退休多年,然每次無論是我們回家還是電話,父親總是要提醒我們姐弟勤勉工作,誠信做人。若是我們的言行中哪怕有一點不當或鬆懈,父親都會認真的指出並用電視、報紙上的鮮活案例警示我們。媽媽常常開玩笑說,父親就是我們家的紀檢書記。

我的家風家訓與很多普通家庭一樣,沒有文字,情節簡單內容樸實,然而,正是這些樸實卻不失深刻的普通的家風家訓,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將誠實的品格、善的教養以及正確的價值觀根植於我們的潛意識裏,形成一生追崇的人生信仰,在潛移默化中造就人,形成強大的精神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