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幼兒培訓>

有關元宵節的傳說範文

學問君 人氣:2.17W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元宵節的傳說範文,歡迎參考!

有關元宵節的傳說範文

  【1】元宵節的傳說範文

相傳漢武帝時,他的身邊有個聰明人,名叫東方朔。①東方朔心地善良,常常爲百姓解危救難,受人尊敬。

有年臘月,御花園的梅花怒放,清香四溢,東方朔帶着雅興前來賞梅,當他剛踏進御花園,便見東南角有一宮女要投井自盡,他慌忙上前勸阻,詢問道:“姑娘,你叫什麼名字,爲什麼來此尋短見!”

那個宮女回頭見是東方朔,就跪下哭訴:“東方大人,奴婢叫元宵,是後宮的宮女,進宮多年,從未與親人團聚過。眼看新年又要過畢了,仍見不到親人,憂心多日,不如絕此殘生。”

東方朔聽後,心中產生憐憫之情,想到:後宮數百宮女,長年不能與家人團聚,誰無父母之情?想到這,他安慰了元宵一番,並答應想法幫助她同家人團聚。

東方朔回到家中後,苦思冥想、絞盡腦汁,終於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辦法。

於是,他不遠千里,找到了元宵的家,向元宵的父母仔細地作了一番安排。

東方朔回到京城,就在長安街上擺攤賣卦。人們都知道東方朔有學問,都來向他求卦問卜。可是人們拿到的卦條上,寫着同樣的七個字——“正月十五火焚身”,大家看後,一個個心驚膽顫,急忙問東方朔,怎樣才能夠解難?東方朔沉思了一會兒,對大家說:“正月十三傍晚時分,火神將派‘紅衣仙姑,下凡察訪,城中父老若齊去跪求,也許災禍能倖免。”

到了正月十三傍晚時分,果然來了一個騎驢的“紅衣仙姑”,說是玉皇大帝要在天上觀火,她是被派來放火的。長安城中的父老聽了,都跪下向“紅衣仙姑”苦苦哀求,仙姑見大家態度虔誠,就扔下了一張紙條,騎着驢走了。

百姓拾起紙條,只見上面寫着:“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六滅火,焰紅宵夜。”

漢武帝得知後,趕忙請東方朔前來商議。東方朔說:“火神愛吃湯圓,可命人做些上等湯圓,正月十五供奉火神,以求寬恕;再命長安城內家家戶戶在正月十五晚上掛燈、放焰火,以騙過玉皇大帝的眼目。”

漢武帝聽罷,急命宮中做湯圓的能手元宵,趕快多做些湯圓。又傳諭京城官宦百姓扎制彩燈。

正月十五晚上,一切就緒。漢武帝命宮女元宵提燈開道,命東方朔手捧湯圓敬奉火神。元宵的父母在東方朔的吩咐下,就急忙跑上前去叫“元宵”,元宵一家終於在東方朔的妙計下團聚了。

事後,皇上自以爲是元宵巧手做的湯圓及掛燈、焰火消除了災難,就下旨將湯圓改爲“元宵”,年年正月十五張燈結綵吃元宵。

  【2】元宵節的傳說範文

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元”,指第一、開始的意思,如每年1月稱做元月;“宵”,指夜,春宵、通宵。另外,這一天又叫上元節、燈節。每逢這天,許多人家都掛起五彩繽紛的花燈,而表示吉祥的食品“元宵”更是人們餐桌上必不可缺的美食。

至於爲什麼正月十五吃元宵,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史料記載的 ,公元前180年漢文帝劉恆與大臣周勃、陳平等平息了呂氏家族叛亂,這天恰是正月十五。劉恆爲慶祝勝利,大赦天下,與民同樂,於是把這天定爲元宵節,家家戶戶吃一種用糯米做成帶餡的球形食物,寓意閤家團圓。

另一種說法則是民間傳說:春秋末年,楚昭王在歸家途中發現江中漂浮着一個白色圓物,令人撈起後剖開,瓣紅如胭脂,香味撲鼻,食之味道甘美。昭王令大臣請教孔子。孔子說:“此爲浮萍果,得之者主復興之兆。”這天正是正月十五,楚昭王大喜,令人以麪粉按此果形狀仿製後食之,以圖圓滿吉祥。從此,正月十五吃元宵流傳下來。

只是,這麼美味的元宵,也曾惹惱過歷史上的一名政治小丑,這就是當了83天皇帝立國號爲“洪憲”的袁世凱。他認爲“元宵”與“袁消”諧音,對自己不利,於是在1913年元宵節前下令將“元宵”改爲“湯圓”,並且下令沿街不許叫賣元宵。過後,有人寫詩譏諷此事:“詩吟圓了溯前朝,蒸化熟時水上漂;洪憲當年傳禁令,沿街不許喊元宵。”

元宵節歡慶的形式很多,放花燈便是其中之一。這一風俗起於漢明帝永平年間,因爲明帝提倡佛法,適逢所派之人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揭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衆均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良辰吉日。

  【3】元宵節的傳說範文

傳說在很久以前,兇禽猛獸很多,四處傷害人和牲畜,人們就組織起來去打它們,有一隻神鳥困爲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立即傳旨,下令讓天兵於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着生命的危險,偷偷駕着祥雲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衆人聽說了這個消息,有如頭上響了一個焦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過了好久,纔有個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裏張燈結綵、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爲人們都被燒死了」。

大家聽了都點頭稱是,便分頭準備去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爲是大火燃燒的火焰,以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產。爲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漢文帝時爲紀念“平呂”而設

另一個傳說是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爲紀念“平呂”而設。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后之子劉盈登基爲漢惠帝。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再呂后手中.漢惠帝病死後呂后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后殘暴而敢怒不敢言.

呂后病死後,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於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祕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

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囊耳中,劉囊爲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後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繫,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終於被徹底平定.

平亂之後,衆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恆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爲與民同樂日,京城裏家家張燈結綵,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東方朔與元宵姑娘

這一則傳說與吃元宵的習俗有關:相傳漢武帝有個寵臣名叫東方朔,他善良又風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幾天大雪,東方朔就到御花園去給武帝折梅花。剛進園門,就發現有個宮女淚流滿面準備投井。東方朔慌忙上前搭救,並問明她要自殺的原因。原來,這個宮女名叫元宵,家裏還有雙親及一個妹妹。自從她進宮以後,就再也無緣和家人見面。每年到了臘盡春來的時節,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覺得不能在雙親跟前盡孝,不如一死了之。東方朔聽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證,一定設法讓她和家人團聚。

一天,東方朔出宮在長安街上擺了一個占卜攤。不少人都爭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個人所佔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籤語。一時之間,長安裏起了很大恐慌。人們紛紛求問解災的辦法。東方朔就說:“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會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訪,她就是奉旨燒長安的使者,我把抄錄的偈語給你們,可讓當今天子想想辦法。”說完,便扔下一張紅帖,揚長而去。老百姓拿起紅帖,趕緊送到皇宮去稟報皇上。

漢武帝接過來一看,只見上面寫着:“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他心中大驚,連忙請來了足智多謀的東方朔。東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說:“聽說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中的元宵不是經常給你做湯圓嗎?十五晚上可讓元宵做好湯圓。萬歲焚香上供,傳令京都家家都做湯圓,一齊敬奉火神君。再傳諭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掛燈,滿城點鞭炮、放煙火,好像滿城大火,這樣就可以瞞過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進城觀燈,雜在人羣中消災解難”。武帝聽後,十分高興,就傳旨照東方朔的辦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長安城裏張燈結綵,遊人熙來攘往,熱鬧非常。宮女元宵的父母也帶着妹妹進城觀燈。當他們看到寫有“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驚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聽到喊聲,終於和家裏的親人團聚了。

如此熱鬧了一夜,長安城果然平安無事。漢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後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湯圓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樣全城掛燈放煙火。因爲元宵做的湯圓最好,人們就把湯圓叫元宵,這天叫做元宵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