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數據挖掘技術在中醫亞健康學中應用的思考

學問君 人氣:7.23K

中醫亞健康學是中醫學與亞健康學科交叉的新學科,而數據挖掘技術也是較年輕的研究領域,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中醫亞健康學發展現狀的論文範文,供大家閱讀參考。

數據挖掘技術在中醫亞健康學中應用的思考

近年來,運用新科技促進中醫藥現代化已成爲中醫藥的發展趨勢。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已有一批中醫藥數據庫較好地解決了中醫藥資訊資源索取的困難,爲中醫藥事業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進作用。中醫亞健康學是近年來中醫學與亞健康學科交叉產生的新學科,中醫亞健康學的學科建設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透過審視數據挖掘技術在中醫藥領域的巨大推動作用,來思考其借鑑意義,明確中醫亞健康學的發展在目前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1中醫亞健康學的發展現狀

目前亞健康服務水平整體較低,亞健康服務手段缺乏規範,亞健康服務管理較爲混亂,亞健康專業人才嚴重匱乏,尤其是亞健康專業人才的數量匱乏和質量低下已成爲制約亞健康事業發展的瓶頸。

在此背景下,湖南中醫藥大學何清湖教授首先提出了中醫亞健康學的學科構建思想。突出中醫特色,科學構建亞健康學科體系,加強亞健康專業人才的培養,是促進亞健康事業發展的重要工作之一。亞健康學與中醫學的相互滲透和融合形成了中醫亞健康學的新學科,這既是醫學不斷髮展的必然,也是當代中醫發展的新方向。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對中醫亞健康學學科的構建給予了極大的支援並予以專題立項。在中和亞健康服務中心和中國中醫藥出版社的支援下,以中華中醫藥學會亞健康分會和湖南中醫藥大學爲主,百餘名專家、學者致力於中醫亞健康學學科體系的構建,並着手編纂中醫亞健康專業系列教材,以便於亞健康學科人才的培養,使中醫亞健康學得到了較快的發展。

在中醫“治未病”理念指導下,2006年中華中醫藥學會發布了《亞健康中醫臨牀指南》,確定了亞健康的術語及定義、範疇、常見臨牀表現、分類與中醫辨證、亞健康的判定及亞健康的中醫干預原則。同時在衆多專家學者及相關專業人員的共同努力下,《中醫養生保健技術操作規範》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作爲行業標準發佈,從而爲中醫亞健康專業從業人員及相關機構提供了相關的標準。同時中華中醫藥學會亞健康分會制定和發佈了《亞健康專業調理機構服務水平星級評審標準(試行)》,同期確定了《亞健康專業調劑機構服務水平星級評定委員會》的相關內容的完善工作,爲規範中醫亞健康專業調理機構市場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2數據挖掘技術在中醫藥領域的應用現狀

數據挖掘(datamining,DM)即數據庫中的知識發現,是從大型數據庫的海量數據中提取人們感興趣的知識,這些知識是隱藏的、事先未知的、潛在有用的資訊,挖掘的知識表現爲概念、規則、規律、模式等形式。數據挖掘的目的'在於使用所發現的模式幫助解釋當前的行爲或預測未來的結果。

目前數據挖掘技術在中醫藥領域的研究主要包括了:中醫藥文獻數據挖掘;中醫診斷學數據挖掘,包括了中醫證候及中醫診法的數據挖掘;中醫臨牀數據挖掘,包括中醫內科、中醫外科、中醫婦科、中醫兒科、鍼灸科、中醫骨傷科、推拿科、中醫眼科、中醫耳鼻咽喉科、中西醫結合醫學、氣功科、中醫護理等,主要挖掘臨牀診療規律及用藥規律等;中藥與方劑數據挖掘,主要用於中藥指紋圖譜、組分與效應關係、劑量與效應關係、中藥藥性理論、中藥方劑及配伍規律、中藥現代化、中藥臨牀應用、新藥開發等研究。

數據挖掘技術是對中醫藥海量數據進行智能分析的一個有效工具,關聯規則聚類決策樹分類與迴歸人工神經網絡和支援向量機等數據挖掘方法,在中醫藥新藥開發複方配伍規律方症相應研究等領域中,都得到了初步的應用並顯示出獨特的優越性,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3數據挖掘技術在中醫亞健康學中應用的思考

中醫亞健康學是中醫學與亞健康學科交叉的新學科,而數據挖掘技術也是較年輕的研究領域,將兩者結合來促進中醫亞健康學的發展是值得思考的新方向,但目前中醫亞健康學在發展中存在着諸多問題,制約了數據挖掘技術在此領域的應用。

3.1亞健康概念界定範圍不明晰

亞健康是指人體處於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一種狀態。處於亞健康狀態者,不能達到健康的標準,表現爲一定時間內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適應能力減退的症狀,但不符合現代醫學有關疾病的臨牀或亞臨牀診斷標準。嚴格來說,亞健康並不屬於疾病的範疇,而是處於健康和疾病之間的“第三狀態”。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使人們對於“疾病”的定義不斷進行修正,“疾病”所涵蓋的範圍也在逐漸擴大。而介於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亞健康的範圍也就變得不明晰起來。因此,在對文獻中有關亞健康的臨牀數據篩選時存在界定不明晰的困難。文獻篩選的數據篩選無法明確是否屬於亞健康的範圍也就無法保證對其進行數據挖掘結果的準確性。

3.2中醫古代文獻中很難剝離亞健康的相關數據

20世紀80年代中期,前蘇聯學者man等把介於疾病和健康的中間狀態稱爲“第三狀態”,後來國內學者王育學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首次提出了“亞健康”這個詞彙。中醫學中並無“亞健康”的概念。亞健康是近年來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健康水平要求的提高而提出的概念。現代人們對健康研究的重視以及在全民健康促進的主題下,強調亞健康預防及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危險因素的管理和控制,與中醫學中的“治未病”思想不謀而合。“治未病”思想是中醫學指導亞健康干預的主要理論之一。“治未病”的概念首見於《黃帝內經》,其概括起來大致包含四方面內容:未病先防、治病救萌、待衰而刺、既病防變。

現在“,治未病”的思想已發展成熟,形成了未病學的理論體系。“未病”的概念分爲四種狀態:健康未病態、潛病未病態、欲病未病態、傳變未病態。“治未病”的內涵包括:(1)未病養生,防病於先;(2)欲病救萌,防微杜漸;(3)已病早治,防其傳變;(4)瘥後調攝,防其復發。而亞健康的概念則相當於“未病”中的潛病未病態和欲病未病態的範疇。

中醫古代文獻醫案中多涉及疾病的中醫治療,也將一部分亞健康的內容包含在疾病的整個發展過程中,因此很難將中醫古代文獻中的數據進行剝離。而中醫古代文獻對於亞健康更具有意義的是“治未病”思想對於中醫亞健康學的學科基礎理論及干預方法的指導。因此,在中醫古代文獻中對亞健康相關數據進行挖掘具有很大的困難。

3.3當代研究缺乏多中心大樣本的流行病學數據

當代對於亞健康的流行病學調查多侷限於某個區域的流行病學調查。近些年來比較有代表性的流行病學調查有:中國藥學會老年藥學會亞健康研究會在1998年對51303例樣本進行的調查及統計分析;中國中醫科學院於2003年3月到10月進行的3624例樣本的北京地區亞健康流行病學調查;中國保健科技學會國際傳統醫藥保健研究所在2002年對北京、上海和廣東的亞健康人羣進行的流行病學調查。此外,還有某地區針對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職業的亞健康流行病學調查。但缺乏多中心、大樣本的針對全國的亞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數據。此外,由於較大的亞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分別在不同年份進行,亞健康人羣的納入標準、排除標準、調查方法、流行病學調查質量控制等方面都缺乏統一標準。因此其流行病學調查數據無法保證科學性和統一性。流行病學調查缺乏多中心、大樣本的數據,且流調數據缺乏統一標準成爲數據挖掘技術應用於中醫亞健康學領域最大的制約因素。

4總結

目前中醫亞健康學正處於初步發展階段,學科的完善還需要長期的努力。2006年中華中醫藥學會發布《亞健康中醫臨牀指南》,作爲中醫亞健康學領域的標準,明確了亞健康的定義、範疇、常見臨牀表現、分類與中醫辨證、判定及干預原則。該標準是建立在國內外相關亞健康研究文獻的基礎上的,但缺乏大樣本、多中心的流行病學調查數據,因此還存在諸多問題。而目前的亞健康研究多以此爲相關標準,其研究結果就會受到一定影響。因此,透過進行多中心、大樣本的流行病學調查以及對以往相關文獻數據進行篩選和提取,在此基礎上進行數據挖掘,儘快制定科學合理的中醫亞健康學相關標準是將來工作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參考文獻:

[1]張穎,楊鈞,劉建平.數據挖掘在中醫藥研究中的應用[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08,10(3):153-154.

[2]杜建強,聶斌.數據挖掘在中醫藥領域應用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藥資訊雜誌,2013,20(6):109-112.

[3]吳麗,周良.據挖掘方法在中醫藥領域的應用淺析[J].醫學資訊,2009,22(5):576-578.

[4]中華中醫藥學會.亞健康中醫臨牀指南[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6:1-2.

[5]孫濤,何清湖.中醫治未病[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0:7-8.

[6]孫濤.亞健康學基礎[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9:13.

[7]謝雁鳴,劉保延,樸海垠,等.基於臨牀流行病學調查的亞健康人羣一般特徵的探析[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2006,26(7):612-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