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隴東黃土高原溝壑區水土保持林有效覆蓋度與土壤侵蝕量關係的初探

學問君 人氣:1.53W

摘要:本文透過對黃土高原溝壑區水土保持林系統的分析,結合有關水土保持林科研成果,研究表明水土保持林有效覆蓋度與土壤侵蝕之間存在一定的關係。水土保持林有效覆蓋度是指在一定防護範圍內土壤流失量等於允許流失量時的水土保持林覆蓋度,分析計算出隴東黃土高原溝壑區水土保持林有效覆蓋爲43.6%。

隴東黃土高原溝壑區水土保持林有效覆蓋度與土壤侵蝕量關係的初探

關鍵詞:水土保持林 有效覆蓋度 土壤侵蝕

 

森林不僅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而且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同時也是人類賴以生存和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水土保持林是森林生態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在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研究結果表明,一般情況下,在一定生態區域範圍內,隨着水土保持林覆蓋度的提高,水土流失的防治效果也越來越好。土壤侵蝕相對較少,生態環境趨於平衡,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相對明顯。但是,由於土地資源的有限性、人們生活需求的多樣性和長期性以及植物分佈地帶性的制約,水土保持林覆蓋度不可能是無限增大的。這就要求在水土保持林體系建設中,一方面要合理配置林種結構,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另一方面要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充分發揮當地鄉土樹種的作用,作到適地適樹對位配置,促進良性循環。因此,這就存在着一個水土保持林有效覆蓋度的現實問題,也就是如何運用較少的水土保持林面積獲取最大的水土保持效益或者將水土流失量控制在一定(允許)的範圍內。正確解決這一問題,對於加強水土保持林的自身建設和土地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科學指導意義。

在分析有關水土保持林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我們對黃土高原溝壑區水土保持林有效覆蓋度與土壤侵蝕量的關係進行了初步分析探討,提出了隴東黃土高原溝壑區水土保持林有效覆蓋度,以供商榷。

1  水土保持林系統的功能與發展

水土保持林是爲了控制土壤侵蝕和土壤流失、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系統環境容量、增加系統單位面積承載能力和經濟收入,在水土流失地區營造的一種專用防護林體系,一般由塬面農田防護林、塬邊、溝邊防風林、坡面防蝕林、樑峁防護林、溝道防衝林等多林種組成。其防護功能主要是透過林冠層、林下地被物與枯落物及林木根系等形在立體防護體系攔截降雨、減緩徑流、增加徑流入滲機會、延長入滲時間、固持網絡土壤、增強土壤抗蝕抗衝性能來實現的。如何長期持續穩定地發揮這一系統的功能呢?這就要求我們在水土保持林的營造和經營管理中,保持水土保持林系統內外物質流與能量流在較長時間內保持平衡,使林木生長髮育所需的水分和營養物質維持在一定的水平,即最低供應量應大於引起該系統自調功能喪失時的物質供應量。否則,會形成以“小老樹”爲主的低質低產林分,達不到營造水土保持林的目的。多年來的分析研究表明,加強林分密度管理使其達到合理的適宜密度是協調系統功能、充分發揮系統整體效益的主要手段和方法,也是維持整個防護林體系範圍內土壤養分狀況長期穩定的重要途徑[1]。

2  水土保持林的有效覆蓋率

如前所述,水土保持林是一種多功能全方位的立體防護體系,必須達到一定規模和麪積才能充分發揮其系統功能,形成規模效益。那麼在一個小流域或一定的生態類型區範圍內需要有多大面積的水土保持林才能達到控制水土流失的目的呢?目前的研究成果表明,一般情況下覆蓋率達到30%即可,但也有人認爲需達50%—60%,還有人認爲應達到60%—75%。這一研究成果的不統一,一方面嚴重地影響了林業及水保工作的宏觀決策,另一方面是水保部門在治理驗收工作中沒有一個科學的指標來衡量。爲此,我們提出了一個有效覆蓋度的概念。綜合有關部門水保科研成果,我們認爲:水土保持林有效覆蓋度應該是指水土保持林控制水土流失的功能滿足人們對水土流失治理的需要或要求時的森林覆蓋度。

3  水土保持林有效覆蓋率與土壤流失量的關係

水土保持林覆蓋度與土壤流失量的關係國內外均有研究和報道,覆蓋度提高,水土保持功能也隨之增強,而且有效※覆蓋度土壤流失量(侵蝕模數)的關係是一個連續動態的負相關關係。定量分析和研究結果證明,覆蓋率SA與土壤流失量M之間的相關關係如下[2]:

M=ae-bSA                           (1)

式中:a、b均爲待定係數。王秋生等人進一步研究指出,係數a爲覆蓋率爲零時(無任何植被覆蓋)裸露地的單位面積的`土壤流失量即侵蝕模數Mm ;係數b爲覆蓋率接近100%時的單位土壤面積的侵蝕量M0與Mm之比的自然對數,即b=ln(M0/Mm)[3]。因此可將上式改變成:

M=Mme-ln[(M0/Mm)]SA               (2)

式(2)在應用方面可操作性強,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因此我們稱式(2)爲有效覆蓋度與土壤流失量的一般方程。

共2頁: 1

論文出處(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