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BIM技術下高職建築類教學研究論文

學問君 人氣:2.95W

摘要:隨着建築產業規模隨着建築產業規模的日益壯大,BIM技術在建築工程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技術在建築工程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是建築資訊化的重要組成部分。BIM技術已經逐漸成爲建築類專業畢業生的必備職業技能技術已經逐漸成爲建築類專業畢業生的必備職業技能,掌握BIM技術的應用型人才在未來的崗位中將具有更強的競爭力術的應用型人才在未來的崗位中將具有更強的競爭力。

BIM技術下高職建築類教學研究論文

關鍵詞:BIM技術技術;建築工程;課程體系;教學實訓平臺

1前言

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是以三維數字技術爲基礎的建築資訊模型基礎的建築資訊模型,集成了建築工程項目各種相關資訊的工程數據工程數據,是工程項目實體及其功能性的數字化表達形式。該技術能夠將建築項目在策劃該技術能夠將建築項目在策劃、執行和維護的整個週期不同階段的數據階段的數據、過程和資源等聯繫起來,是對項目全方位的資訊化描述化描述,可爲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等建築主體提供協同工作的平臺主體提供協同工作的平臺,實現資訊溝通、資源共享,旨在提高工作效率高工作效率、降低項目成本、節約工期等。隨着建築業標準化生產模式的發展化生產模式的發展,BIM技術在工程中的應用獲得了業界的廣泛認可廣泛認可。隨着BIM技術的不斷髮展技術的不斷髮展,建築業對BIM技術的應用日益增加益增加,對BIM技術的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更爲迫切技術的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更爲迫切,爲提高建築類畢業生的就業融入度和職業能力築類畢業生的就業融入度和職業能力,高職院校將建築資訊技術納入教育課程體系勢在必行技術納入教育課程體系勢在必行。由於建築物具有唯一、固定和週期長等特點定和週期長等特點,可利用BIM技術的可視性技術的可視性、模擬性、優化性性,將建築物在生命週期內各階段的情況實時展現出來,實現多專業多專業、多工種協調作業,將複雜、抽象的專業理論教學具體化化、動態化,能夠明顯提高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和綜合運用能力運用能力,體現職業素質教育的培養目標。

2BIM技術在教學中存在問題

BIM技術應用具有侷限性技術應用具有侷限性。許多人認爲BIM技術只適用於建築工程於建築工程,而且將其單純當作三維建模軟件來看待,認爲建模的目的只是爲了形象逼真模的目的只是爲了形象逼真、動態的顯示建築構件,方便學生理解和掌握專業知識理解和掌握專業知識,活躍課堂氣氛。將BIM技術納入專業課程教學體系中存在困難技術納入專業課程教學體系中存在困難。在高職院校三年的職業教育體制中院校三年的職業教育體制中,爲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專業課程安排非常緊湊課程安排非常緊湊,BIM技術的引入技術的引入,必將增加教師和學生的負擔負擔。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再適用,基於BIM課程體系的教學改革迫在眉睫教學改革迫在眉睫。師資力量不足師資力量不足、各專業交互式學習比較困難。高職院校的教師一般透過自身學習或短期突擊式培訓之後的教師一般透過自身學習或短期突擊式培訓之後,將BIM技術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術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沒有系統化的專業培訓和真實項目實操經驗實操經驗,BIM技術的應用只是表面上的生搬硬套技術的應用只是表面上的生搬硬套,浮於形式式,無法真正將教學內容融於其中;而且教師的專業知識具有侷限性侷限性,難以實現各專業知識的無障礙融合,BIM技術的應用是片面的是片面的、單一的,使得多專業資訊溝通、共享無法實現。綜上所述綜上所述,高職院校作爲土建類專業BIM技術人才的培養者養者,應該積極面對新技術帶來的衝擊和影響,加強自身BIM技術的學習和運用技術的學習和運用,創建切實可行的BIM應用平臺應用平臺,爲培養合格的BIM人才做好準備人才做好準備。

3改革內容

3.1構建融合BIM技術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

根據高職院校的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方案根據高職院校的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方案,結合建築市場對BIM人才的需求人才的需求,從而明確了必須將建設項目資訊化的素養和技能目標加入到人才培養目標中去素養和技能目標加入到人才培養目標中去。透過專業教材建設設、教學方案改革、教學方法調整等形式,將BIM課程增加到建築及相關專業的課程體系中建築及相關專業的課程體系中,實現數字資訊化技術在實踐教學中的融入教學中的融入。

3.2建設適應學生應用創新能力培養的'校內BIM實踐教學實訓平臺

依託高職院校現有的實驗室和校內外實訓實習基地依託高職院校現有的實驗室和校內外實訓實習基地,構建集建築施工技術建集建築施工技術、招投標、工程項目管理爲一體的BIM綜合實踐教學平臺實踐教學平臺,爲學生提供必要的項目資源和技術服務,激發學生學生的創新意識,發揚團隊協作精神,以引導學習、探索學習爲方向,採用開放式的實踐教學模式推進學生專業能力的提升。

3.3加強校企合作,強化師資水平,拓展校外實踐平臺

校企雙方本着優勢互補校企雙方本着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的原則,建立校外實踐教學平臺和師資聯盟,合作開展師資交流和人才培養工作流和人才培養工作。藉助企業的技術優勢和場地優勢,學生以專業技術人員的身份參與工程實際工作以專業技術人員的身份參與工程實際工作,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專業素養在真實力和專業素養在真實、複雜、開放的工程環境中得到充分的訓練練,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實現實踐教學資源的優勢互補的優勢互補。

4改革目標

充分利用校外BIM技術實踐平臺的導向作用技術實踐平臺的導向作用,結合校內平臺的資訊整合梳理作用平臺的資訊整合梳理作用,將專業課程如規劃、設計、施工、管理等進行有機銜接理等進行有機銜接,從根本上解決“知識孤島”問題,實現授課形式由形式由“講授知識”向“指導學習”的轉變。聘請企業一線技術人員人員、軟件開發人員、行業專家,以授課、指導、講座的形式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優化師資隊伍結構;同時,以BIM技術在真實項目中的應用爲案例真實項目中的應用爲案例,深度剖析建築資訊化發展前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自主進行BIM技術的深入學習和綜合運用和綜合運用,從而實現建築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改革。

5結論

資訊化是建築產業現代化的主要特徵之一資訊化是建築產業現代化的主要特徵之一,BIM應用作爲建築業資訊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築業資訊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必將極大地促進建築領域生產方式的變革產方式的變革。高職院校結合自身的發展目標和行業需求,從建築行業的專業特點出發,對課程體制進行改革,將複雜、分散的教學內容透過BIM技術進行融合技術進行融合,實現項目規劃、勘察、設計、施工、運營維護各階段的虛擬仿真模擬營維護各階段的虛擬仿真模擬,以達到優化項目的施工方案和運營管理方法和運營管理方法、防範風險、提高項目的質量和效率的目的。建築資訊化技術的應用使得建築資訊化技術的應用使得“電子課堂”能真實運用於建築類課程教學過程中築類課程教學過程中,徹底轉變“天天在現場,只學一點點”的實踐學習方式實踐學習方式,使得龐大的建築項目濃縮於課堂之上,讓學生身臨其境的體驗工程項目的各階段的實施情況身臨其境的體驗工程項目的各階段的實施情況,促進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和專業素養的提高合實踐能力和專業素養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趙盈盈,塗中強技術在建築類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理論探索,,2016(7):5555~57.

[2]邱蘭大背景下高職院校土建類專業教學改革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6(28):135~137.

[3]王晶瑩技術在技術在《建築識圖與構造》課程中的應用[J].職業技術..2016(4):66~68.

[4]於冬升,張金團,王海湘技術在建築識圖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江西建材,,2016:272272.

[5]張華英,楊振英.高職院校BIM教學思路探索[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158):66~7.

[6]劉洪磊,張思業.基於BIM的建設工程項目管理教育集成平臺設計研究[J].中國管理資訊化,20162016(6):67~68.

[7]王芳,張志強.融合BIM技術的應用型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平臺的優化與應用[J].高等建築教育,20162016(36):155~157.

[8]任玲玲.應用型本科工程造價專業力學課程改革與實踐[J].價值工程,20162016(4):208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