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生態學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學問君 人氣:2.96W

植物配置形成的人工自然羣落,在景觀設計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提高居民生活質量,併爲野生生物提供適宜的棲息場所。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相關內容的論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生態學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摘要:經濟發展伴隨着生態環境的破壞,可持續發展成爲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目標與方針。現代風景園林設計所應用的生態學,在提升風景園林設計水平及生態環境效益的同時,還對生活品質及可持續發展方針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本文以福建海峽環保有限公司辦公樓景觀設計項目爲例,論述了生態學在風景園林設計中的意義,並探討了生態學在風景園林設計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生態學;風景園林;水資源生態調控

生態學具體指的是將有機體與周圍環境的關係進行具體研究的一門學科,其中的環境主要分爲生物環境和非生物環境兩種,具體包括某些人體生物,生物圈以及空氣和海陸的變化等,這些環境的變化相應地都會引起生物對周圍環境的適應性也發生變化[1]。而在風景園林設計中,對這些生態環境的變化進行研究,可以讓設計工作更貼進實際,讓園林的風景更美麗怡人,在提升設計水平的同時也提高了園林的生態效益。

一、福建海峽環保有限公司辦公樓景觀設計項目概況

福建海峽環保有限公司辦公樓位於福建省福州市,而該項目地處福州市區的東南角,在鼓山腳下、鐵路西側的洋裏村內,位於洋裏污水處理廠四期工程東側,擬建綜合樓佈置在現有一、二期綜合樓和生活樓的東側位置,臨近大門,進出方便。該項目在總體環境設計上結合了周邊污水處理廠的特質,在辦公樓入口處打造了“活水景觀”的景觀設計理念,來演示水與自然界由“濁”變“清”、由“死”變“活”的生命過程,生動地體現了污水處理廠的本質———爲大衆帶來健康和環保的觀念;該項目還結合了綠化景觀佈置,充分體現以人爲本,人性化、多元化的新型綜合辦公場所,使人有很好的歸屬感[1]。

二、生態學在景觀設計中的具體應用

生態調控原理是生態學的主要內容之一,在進行風景園林設計時,結合生態調控原理,可以實現資源與材料的再生與回收利用。在現代風景園林設計中,能源物質的循環利用是其宗旨,在充分結合生態學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發揮材料與資源的潛力,物盡其用,不僅節省了材料資源成本,減少了對新材料的使用需求,而且也真正體現了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主旨思想。水資源生態調控:水是人類生命的源泉,在人類生命的演化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是人類賴以生存與發展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物質資源,海峽環保有限公司作爲福州市日處理污水80萬t的龍頭企業,在整個項目設計實施中充分利用公司的水處理技術,透過景觀水系、雨水管理、中水管理、節水措施等,來達到水資源的循環再利用。主要透過以下幾點:

(1)景觀水系:在該設計項目中,結合場地的水資源建設了流線型的生態溪流,基地綜合樓南側爲現有水池,生產及技術檢測實驗樓道路北面水池爲消防補水水池之一,新建檢測實驗樓將南北兩個水池割斷,同時也把地塊分爲南北2個部分,北面地塊面積較大,卻沒有水系流經,顯的`地域景觀較爲單調。因此,在水系空間設計上在新建檢測實驗樓南面和北面設計自然溪流,與原有水池相連,使整個地域水系貫通爲帶形水系,使辦公樓有更多的臨水景觀同時整體提高辦公環境,新舊辦公樓之間透過景觀橋樑相連形成統一性;在水系的設計充分考慮水的深度,距岸線2m範圍內,水深不超過0.5m,以免造成安全隱患。整個帶形水系巧妙利用地塊高差營造疊水水景,並在設定噴泉,在創造觀賞性景觀的同時,保持水體的循環性目的,同時安排專人進行管理,以實現水質的清澈,長久地發揮水體設計的功能性作用。

(2)雨水花園:透過製造製造低勢綠地,設定滯留池,滲池,淺草溝等景觀手法,除了能夠有效地進行雨水滲透之外,還具有多方面的功能:首先能夠有效地去除徑流中的懸浮顆粒、有機污染物以及重金屬離子、病原體等有害物質,並且能夠爲昆蟲與鳥類提供良好的棲息環境。同時建造成本較低,且維護與管理相對簡單,同與傳統的草坪景觀相比,雨水花園能夠給人以新的景觀感知與視覺感受。

(3)雨水蓄水系統:在車庫頂板種植區域及透水路面以下50cm敷設軟式透水管。下雨時,雨水透過土壤及透水路面向下滲透。軟式透水管能有效分離泥土與雨水,並將收集的雨水彙集到指定的收集井中,完成雨水的初級淨化。軟式透水管不但能夠收集所需要的雨水,而且也起到作爲頂板排水的功能,同時也是整個花園汛期的排水系統。

(4)淨水系統:由物理淨水系統和生物淨水系統組成。物理淨水系統主要包括碎石過濾層,無織布(隔絕層),土壤層和礦石過濾層。物理淨水系統的設計充分考慮雨水在表面徑流的同時,不透過任何外界的幫助實現垂直徑流。垂直徑流的雨水穿過不同的媒介,產生不同的淨化效果。因此,透過控制水面高度,設計簡單實用的過濾結構,使水體在淨化系統中有一個複雜的徑流過程,從而產生更好的淨化效果。(5)透水鋪裝:在園區4m車行主路設計時材質透過選用彩色透水混凝塗使在多雨的季節,雨水可滲透表面進入地下系統,增加地下水儲存,減少園區雨洪排水的負擔,促進水系統的健康有序循環,休閒園路採用透水磚鋪貼,提高整個園區路面滲透係數。

三、綠色生態調控

在風景園林設計中,植物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主要組成部分。風景園林內植物的選擇配置比率直接影響到園林整體的美化情況,同樣也間接地影響到了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問題[2]。在風景園林的設計過程中,運用生態學還要注重植物的多樣性原理,而植物的多樣性原理主要由植物的均勻度,豐富度和穩定性這三種因素共同反映出來的,許多對生態學有所研究的專家學者指出,成羣落結構生長的植物羣,其複雜性與對不良環境的抵抗能力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說當園林內植物羣落種類越複雜,其生態系統也就越穩定,反之則要差很多,因此在進行風景園林的設計時可以結合植物的多樣性原理,選擇種植不同種類的植物構成不同的植物羣落,不僅可以提高風景園林的觀賞性和藝術性,而且還可以提升風景園林的生態系統功能[3]。本項目主要打造出人工防護林生態景觀及仿溼地生態系統景觀:

(1)人工防護林帶生態:打造人工防護林,可透過植物葉片對降塵和飄塵有滯留過濾作用,同時在抗性範圍內能透過吸收而減少空氣中的SO2、HF、Cl2、O3等有害氣體含量以及減少光化學煙霧污染,降低飄塵和顆粒物中的重金屬,同時還具有減少噪聲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等功效。因此在園區內生態防護林的營造,爲全區景觀營造中心。防護林的生態結構佈局要結合各小區域的不同功能,以及景觀軸線的實際需求,對防護林的植物品種進行選擇,最終確定景觀植物的最佳配置,形成別具一格的景觀防護林。對景觀區域內的植物進行栽植,突出序列、強調序列,並要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形成整齊的景觀走廊,同時搭配部分色葉樹種,豐富色彩層次。在種植種類上,喬木以本地樹種如:香樟、大葉榕、芒果、藍花楹等。灌木則多選用色彩較鮮明的品種,如:黃金榕、紅葉石楠、杜鵑、大葉梔子等。各區域喬灌木羣落種植,高低有致,不僅對景觀空間進行有效的劃分,同時形成不同的景觀風格,使景觀區域內的每個功能區,都能突出自身的特點,以達到“春意早臨花爭豔,夏季濃蒼不蕭條”的視覺效果。

(2)仿溼地生態系統:植物溼地是自然界最富多樣性的生態景觀,植物溼地的建設有助於改善生態環境並保證其可持續發展。因此在新建辦公樓北側營造植物溼地,水池設計淺水深度爲30cm,中水深度爲50cm,深水區爲1.2m。植物作爲溼地中最關健的因子,不僅具有生態意義,更具有景觀意義,不同植物相互襯托,形成錯落有致的效果,並作爲水景視覺的延伸並豐富空間層次。在該項目中以竹爲背景,岸邊配置美人蕉,狼尾草,南天竹,駁岸淺水地帶配置梭魚草,香蒲,荷花,中水至深水地帶配至睡蓮,岸邊用香蒲,迎春,蘆竹,大花美人蕉搭配修飾規則池岸,從而營造人工溼地景,有效地吸引人們在該區塊停留觀賞。生物淨水系統透過對水生植物例如:菖蒲、美人蕉、燈芯草、蘆葦、香蒲、茭白、黃花鳶尾等等以及益生菌的培養,創造可持續的生態環境。蘆葦對水中懸浮物、氯化物、有機氮、硫酸鹽均有一定的淨化能力;水蔥能淨化水中酚類;鳳眼蓮、浮萍、金魚藻、黑藻等有吸收水中重金屬的作用。水生植物根系發達,能有效吸附水體中的重金屬及懸浮顆粒物,透過光合作用,爲水體提供充足的養分,有多元化淨化作用。池體表面的礦石過濾層不但可以過濾水中的雜質,也爲水中的有益菌提供有效的生存環境,從而有效抑制水體富營養化的過程,保證水體清澈。

四、太陽能與風能生態調控

太陽能與風能既是一次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它資源豐富,既可免費使用,又無需運輸,對環境無任何污染。太陽能和風能參與景觀設計,本質上是低碳與可持續景觀概念的衍生,同時也是實現低碳與可持續景觀的重要方法與手段。在本項目中,全區照明皆採用太陽能LED路燈,同時風能裝置作爲藝術設施存在的同時爲夜間照明提供電力,既融合科技又與節能生態技術相統一。

五、結束語

本文以福建海峽環保有限公司辦公樓景觀設計項目爲例,首先論述了生態學在風景園林設計中的重要意義,然後着重探討生態學在風景園林設計中的具體應用。生態學在風景園林設計的應用不僅是園林規劃設計行業的需要,更是這個時代背景下的必然產物,在具體應用上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探討,首先風景園林的設計要對鄉土植物進行選擇性的種植,其次還要遵循植物多樣性原理的特性,培育出不同的植物羣落,以提高園林的生態系統功能,最後還要遵循生態調控原理,保證風景園林的設計物盡其用,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終極目標,希望本文的分析探討對我國風景園林的生態設計和生態環境保護的發展能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蔣海暉.試論風景園林設計相關的主要生態學理論[J].黑龍江科技資訊,2014,23:175.

[2]餘登峯.芻議現代風景園林中生態學的運用[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5,15:64~65.

[3]汪儒君.生態學理論與風景園林設計理念[J].現代園藝,2013,2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