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ERP系統與成本管理

學問君 人氣:7.22K
ERP系統與成本管理
具有戰略管理思想的企業資源計劃系統(ERP)是先進的現代企業管理模式,其主要實施對象是企業,目的是優化資源配置,使之充分發揮功能,努力降低企業對資源的消耗。成本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ERP系統爲企業的成本管理提供了工具,把財務和成本管理融入系統中,極大地增強了企業的綜合管理能力,值得研究與探討。
一、ERP狀態下現代成本管理的特徵
在典型的ERP系統中,所有的成本管理應用程序都共用同樣的數據源並且使用一個標準化的報告系統,用戶介面的同一結構使這個系統具有容易操作的特點,成本與收入的監控可貫穿企業所有職能部門,也實現了企業業務處理的一體化。
(一)成本資訊的即時性。在資訊化社會,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及時把握企業內部各項資訊,瞭解企業外部市場資訊及現狀變化,不僅要知己知彼,還要貴在“即時”。在ERP系統中,企業生產中的各項業務數據是聯動的且能實時更新,各職能部門業務人員與管理者能隨時掌握即時的成本資訊,有利於科學決策、及時合理分配資源、加強產品成本的控制。
(二)成本資訊的集成性。在ERP狀態下,各種資訊的集成將爲決策的科學化提供必要條件。在ERP系統實施前,成本資訊資訊依賴於人工計算,它的及時性與準確性難以保障,且很可能是過時的、片面的、局部的甚至是失真的。資訊的集成機制不完善,無疑是導致這種現象產生的一個重要因素。另外,以往的AIS在面臨組織增減變化時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去修改與串聯。而在ERP系統實施後,面對上述變化,便可以很快很輕鬆地進行銜接,使預算規劃更爲精確,控制更爲落實,也使得實際發生的數據與預算間的差異分析、管理控制更爲容易與快速。
(三)成本資訊的遠見性。ERP系統中的會計子系統與其他子系統融合在一起。會計子系統又集財務會計、管理會計、成本會計於一體,充分發揮其集成優勢,實現對業務數據的記錄與計量,並轉向對資訊的加工、再加工、深加工,將當代管理會計的各種理論很好地付諸實施。這種系統整合及其系統的資訊加工與供給,有利於財務進行前瞻性分析與預測。
二、ERP系統下的成本項目分類與成本類型
ERP系統的核心就是透過計算機管理降低企業對資源的消耗,而企業資源主要反映在廠房、設備、原料、在產品等諸多方面,這些方面正是成本的構成。成本項目是要根據管理上的要求來確定,一般可分爲直接材料費、直接人工費和製造費用。直接材料費是指直接用於產品生產,構成產品實體的原料、主要材料、外購半成品以及有助於產品形成的輔助材料和其他直接材料所發生的費用。對於直接材料費的計算一般採用移動加權平均法、先進先出(FIFO)或個別認定法。直接人工費是指直接參加生產的工人工資以及按生產工人工資總額和規定比例計算提取的職工福利費。製造費用是指企業各生產單位爲組織和管理生產而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包括管理人員工資和福利費、車間房屋建築和機器設備的折舊費、租賃費、修理費、辦公費、水電費、燃料費、動力費、機物料消耗費、勞動保護費等。在製造費用中,與產量有直接關係的稱爲可變製造費用,如燃料與動力消耗、機物料消耗等;與產量無直接關係的稱爲固定制造費用,如管理人員工資、辦公費、修理費、折舊費、採暖費、照明費等。
直接材料費和直接人工費都是直接成本,它們可以根據材料費用和人工費用發生的原始憑證加以彙總和分配後直接計入各成本對象中。而製造費用是一種間接成本,當製造成本發生時,一般無法直接判定它所屬的成本計算對象,因而不能直接計入所生產的產品成本中。通常的做法是先按費用發生的地點進行歸集,再採用一定的方法在各成本計算對象間進行分配,然後才能計入各成本計算對象的成本中。
在ERP系統中,爲了便於計劃、監控、分析和維護產品成本,對於成本覈算一般設定四種成本類型:一是標準成本,它經過反覆認真的分析、模擬和測算後才確定的,是成本管理中的計劃成本,是經營的目標和評價的尺度,反映了在一定時期內要達到的成本水平,有其科學性和客觀性,在確定的同時應確定成本差異的允許誤差。二是實際成本,即在生產過程中實際發生的成本,主要來自各部門的反饋資訊,如工資單、領料單、採購發票等。三是模擬成本,指用於計劃或決策的近似成本,是爲了在成本模擬或預定過程中不影響現行數據而設定的,對於產品設計過程中進行價值分析很有幫助。四是現行標準成本,也稱現行成本,類似於常說的定額成本,是一種當前使用的標準成本,或者將其看作標準成本的執行成本,反映的是生產計劃期內某一時期的成本標準。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產品結構、加工工藝、採購費用和勞動生產率等因素會發生變化,因而也會導致成本數據發生變化,爲了使標準成本數據儘量接近實際,可對現行標準成本定期(如3~6個月)進行調整,而標準成本保持不變。